引入超融合技术解决虚拟机性能不足问题

超融合技术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其由一系列“积木”组成。然后这些相同的块会被归纳到一定能力的集群,用于小规模工作负载的虚拟机使用。

但面对更具挑战的应用程序和更大型的虚拟机又会如何?如何设计超融合架构以适应某个非常苛刻的应用程序?关键在于了解工作负载需求,并设计超融合技术方案来满足这些负载。

我们查看虚拟机性能时,通常考虑的是下列四组资源:CPU、内存、磁盘和网络。如果能够将每台虚拟机所需的资源汇总,就能提供所有虚拟机足够的性能。以基本虚拟机为例,主机通常受限于某个单一资源。一般的经验法则是,虚拟机宿主在其他资源利用率超过20%之前,先耗尽内存。更多的虚拟机会要求平衡不同类型的资源使用情况。举例来说,分配更多内存给运行数据库的虚拟机,能够降低磁盘缓存操作,从而减少其对磁盘性能的需求。同样还要记住,超融合基础架构集群也会消耗资源。虚拟机所需的磁盘性能越高,存储软件的CPU时间也会消耗的更多,才能提供足够的性能。存储集群的增加,网络流量开销也会随之增多。

优化超融合架构网络性能

网络性能通常最容易满足。大多数超融合技术允许最低条件为千兆以太网(GbE),大部分支持万兆以太网来承载虚拟机流量。挑战在于当高性能虚拟机需要使用万兆以太网适配器,同时也需要连接超融合存储集群。这种情况下,虚拟机管理平台的功能运作方式类似vMotion。如果知道关键虚拟机存在高性能网络与存储需求,确保超融合技术平台能够支持超过两个万兆以太网接口。使用额外的接口来隔离存储与虚拟机流量,同时保障两者性能。在vSphere上,结合分布式交换机与基于负载的网卡绑定使用,并启用网络I/O控制。

选型注意事项

大多超融合技术同样有结点配置上限。结点被设计为向外扩展,而不是向上扩展,所以你可能无法在虚拟机管理平台上运行超大型的虚拟机。通常来说,每个结点上限在2个CPU插槽、约40核与大概1TB内存在实践中,最大虚拟机的消耗不能超过安装资源的75%——需要留心虚拟机管理程序和存储集群。如果这些计算资源还不足以支撑应用程序,那么引入超融合架构也无济于事。但是,不同厂商的超融合应用程序最大内存上线不一样,或者你也可以结合纯软件的超融合模型与高端物理硬件服务器来实现功能。很多应用程序专门针对向上扩展配置,但同样也支持向外扩展架构。应用程序团队管理拥有大量资源的单独数据库会比较容易。但应用程序也可以配合数据库集群工作,可以将负载分配到多个较小的虚拟机上。每个虚拟机可以分配在单个超融合结点上。

利用存储性能分层来优化虚拟机性能

对大多数组织,数据库服务器是应用程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应用程序性所聚焦的地方,通常很难被拆分为更小部分。传统数据库性能受限于存储数据的磁盘性能,这也是超融合设计中最为关注的部分。大部分超融合技术采用分层存储——固态硬盘(SSD)用于最经常访问的数据,传统硬盘用于海量存储。虚拟机最经常访问的数据——通常被称做存储工作集——必须配置在高速层以获得最佳存储性能。如果工作集没有配置在快速SSD层,虚拟机运行会非常缓慢。有时候某些非常大型的工作集会推动超融合架构平台在性能层与海量存储层都使用SSD。在存储层使用SSD意味着应用程序在工作集大于性能层时,也不会有太多的性能影响。

超融合技术可能是安置挑战性应用程序的绝佳平台。只要留心,就能够设计出承载大型应用程序的架构。如果应用程序能够拆分到多个小型而不是单个大型虚拟机上,超融合基础设施架构设计任务将会轻松很多。

====================================分割线================================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时间: 2024-10-15 15:53:35

引入超融合技术解决虚拟机性能不足问题的相关文章

华云网际游峰:像用手机一样使用超融合技术

  超融合技术解决了以往传统硬件.软件复杂的选型过程,简化了厂商服务用户的中间环节,加快了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实现,具有明确的市场应用前景.目前,超融合技术与应用蓬勃发展,已经在政府.教育.企业.医疗.电力.金融等领域获得大量部署和应用.在2016中国超融合技术论坛上,笔者非常有幸的采访到了华云网际创始人游峰先生和王劲凯先生,就超融合的相关话题以及华云网际的裸金属技术进行了交流. 一.像用手机一样使用超融合技术 谈到超融合,游峰先生认为超融合是把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三合一了. 华云网际创始人游峰先

【技术贴】虚拟机网络上有重名的解决|虚拟机Net模式提示有重名

虚拟机网络上有重名的解决|虚拟机Net模式提示有重名   装了vmware 新建---添加一台已经存在的虚拟机,添加完成后总是提示网络上有重名,修改了计算机名后还是没解决,百度一下,也有不少人遇到同样的问题.    原来是因为VPC虚拟机里启用了"NAT共享连接",在配置TCP/IP协议属性时出现Internet命名服务出现的重名问题,所以会出现这种错误提示.    解决办法:禁用NetBIOS    进入虚拟机,在"网上邻居"上点击右键,选择"属性&qu

【技术贴】虚拟机 VMware win7 win8网卡驱动下载 解决虚拟机不识别网卡没有本地连接

解决虚拟机VMware7.0下虚拟win7 win8找不到网卡,不能识别网卡.没有本地连接.(本篇文章只适合虚拟机win7/win8 32位环境) 废话不多说,直接入题.vmware 虚拟机 win7/win8网卡驱动 下载. 只需要去我的网盘下载 驱动,直接参考方法2去安装到虚拟机里面的win7即可. 网盘下载链接在下面 http://pan.baidu.com/s/1kToPfCF 问:我xp系统下用VMware 7.0虚拟了一个win7,等我进入了系统后无网卡无声卡驱动,安装了VMware

kvm虚拟化学习笔记(五)之windows虚拟机性能调整

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 原始出处 .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http://koumm.blog.51cto.com/703525/1290682 KVM虚拟化学习笔记系列文章列表 ---------------------------------------- kvm虚拟化学习笔记(一)之kvm虚拟化环境安装http://koumm.blog.51cto.com/703525/1288795 kvm虚拟化学习笔记(二)之linuxkvm虚拟机安装htt

【Oracle 集群】ORACLE DATABASE 11G RAC 知识图文详细教程之缓存融合技术和主要后台进程(四)

缓存融合技术和主要后台进程(四) Cache Fusion 原理       前面已经介绍了 RAC 的后台进程,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后台进程的工作原理,先了解一下 RAC 中多节点对共享数据文件访问的管理是如何进行的.要了解 RAC 工作原理的中心,需要知道 Cache Fusion 这个重要的概念,要发挥 Cache Fusion 的作用,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互联网络的速度要比访问磁盘的速度要快.否则,没有引入 Cache Fusion 的意义.而事实上,现在 100MB 的互联网都很常

数据中心网络融合技术DCB漫谈

"融合"并不是一个新词,已经成为许多技术领域的大势所趋,尤其是数据中心领域.数据中心里所讲的融合技术是对硬件层.虚拟化层.控制层以及管理层构件的全面融合,最终可以让整个数据中心资源做到统一控制,统一管理,DCB就是一种数据中心网络融合技术.DCB(Data Center Bridge)是数据中心桥接,是在数据中心中实现融合架构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标准,在融合架构中,存储.数据网络.群集 IPC 和管理流量全部共享同一个以太网基础结构.DCB支持基于硬件的带宽分配,这一

超融合技术火爆 公有云或将成为终结者

都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技术应用也是如此.超融合技术在近些年在私有云里越来越火热,这种是用当代云计算技术改造私有云时尚的手段.国内外均有很多厂商在此处发力,诸如Nutanix.戴尔.华为.浪潮.HPE.深信服等. 什么是超融合 传统的应用是按应用分派服务器,而超融合就像是一个"盒子".这个盒子将所有应用服务器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重构到一起,再通过软件平台进行关联.相比传统IT形态,能够形成更为弹性.可靠.安全的IT模式.同时超融合产品也通过不同形式体现,有些是将比较成熟的企业级

超融合技术工作负载优化技巧

在使用超融合系统时,工作负载优化并不在所有企业应用的预期内.从ROBO配置与VDI开始,并从中进行评估. 超融合技术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购买单个高度集成了计算.存储与网络的开箱即用系统的想法吸引了许多最求简单性的用户. 但超融合基础设施(HCI)系统并不能解决所有IT问题.在虚拟化和云的世界中,使用HCI作为构建块,要求所有的可用资源都被正确的划分与共享--这意味着HCI修通并不适合所有工作负载. 对于工作负载优化,需要寻找让HCI有意义的特定应用程序.常见的工作负载示例包括了虚拟桌面基础架构和

AR/VR与传感器融合技术融为一体?

我们都说2017年是AR/VR内容应用的元年.很多VR公司将开始转向在内容与应用部分建构生态圈,AR/VR与传感器技术融为一体才能使其使用者体验更为生动.有感. 目前传感器融合技术在汽车产业有很大的发展,因为其是实现自驾车的关键技术.但是,目前传感器融合技术在国内整体产业链中,仍十分欠缺. 硬件方面,2017年在三大VR头戴式装置(Oculus.HTC.SONY)与GoogleDaydreamVR平台解决缺货问题的影响下,2017年VR装置出货量预估可达1,500万套,成长88%.AR头戴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