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删帖发帖可定非法经营罪

在网上发帖是很多人都会做的事,到什么程度就构成犯罪?转发一条微博,会不会就“犯罪”了?普通民众对此并不清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昨天对此类刑事案件出台司法解释,明确在什么情况下构成犯罪。

综合新华社、央视

什么是诽谤什么是寻衅滋事,看看下面的例子

比如说小张编造了小李的一些违法犯罪行为,说小李曾经犯过强奸罪,然后将这些内容发布到网上,在网上诽谤攻击小李,这就侵犯了小李的名誉,小张也就涉嫌了诽谤罪。而寻衅滋事则不然,比如说小张编造了一个信息,说某地即将发生大地震,那么这个事件是个虚假信息,在网上一旦传播开来就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社会恐慌,小张这就涉嫌了寻衅滋事罪。简单地来讲,同样是编造虚假信息,但诽谤的对象是个人,寻衅滋事的对象是不特定人群,是社会公众。

《解释》主要规定

(一)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犯罪的行为方式,即“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认定问题。

(二)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行为的入罪标准,即“情节严重”的认定问题。

(三)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犯罪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即“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认定问题。

(四)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犯罪的认定问题。

(五)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敲诈勒索犯罪的认定问题。

(六)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非法经营犯罪的认定及处罚问题。

(七)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共同犯罪内容。

(八)明确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犯罪与其他犯罪的数罪问题及其处罚原则。

解读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

某明星被潜规则、某政协委员是外国籍……通过网络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对公民名誉权的侵害往往范围更广、速度更快、程度更深。对于这种行为如何认定?怎样才算构成犯罪?

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司法解释第一条规定,可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情形: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三、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最高人民法院宣判委员会委员、刑三庭庭长戴长林表示,“首先是利用互联网捏造事实,在上面散布、捏造的事实是损害他人名誉权或人格权的,并且在网上进行散布,这是自己既捏造又散布。第二种情形就是篡改型的。”专家解释,行为人在网络上的行为如果仅仅是具备以上三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情形,而不具备“情节严重”的后果,那也构不成“诽谤罪”。只有同时具备了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后果又“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那什么情况算是“情节严重”的?司法解释第二条对此予以了明确规定: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亲近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称,若行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虚假事实而在信息网络上发布、转发的,即使对被害人的名誉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也不构成诽谤罪。

解读

网上散布谣言起哄闹事可追究寻衅滋事罪

网络上,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利用网络信息的迅速扩散、不易彻底根除等特性,借助网络辱骂、恐吓他人。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网络恶意编造、散布虚假信息,起哄闹事,引发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构成寻衅滋事罪。解释结合信息网络的“工具属性”和“公共属性”,规定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犯罪的两种基本行为方式。

一是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二是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曲新久认为,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对“公共场所”概念做符合信息社会变化的解释是可以接受的,互联网各类网站、主页、留言板等网络空间具有“公共场所”属性。

曲新久指出,尽管在信息网络公共空间“起哄闹事”行为,没有造成网络上“公共场所秩序”的混乱,但是造成现实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危害更大,完全符合刑法规定的“破坏社会秩序”的要求。解释将编造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等行为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兼顾了保障人权与保护社会。

解读

发布真实信息勒索他人也可认定敲诈勒索罪

针对在网络上通过“发帖”或者“删帖”的形式,威胁要挟他人索取财物的,司法解释予以了明确规定。解释规定,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刑法规定,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表示,不管是“发帖型”还是“删帖型”,这两种手段,实质上都是借助信息网络,主动对被害人实施要挟、威胁行为,进而索取公私财物,完全符合刑法规定的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应以敲诈勒索罪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他还强调,这条规定使用了“信息”而非“虚假信息”的表述。因此,行为人威胁将要在信息网络上发布涉及被害人、被害单位的负面信息即使是真实的,但只要行为人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以发布、删除该负面信息为由勒索公私财物的,仍然构成敲诈勒索罪。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认为,近年来,人民法院对利用网络实施的敲诈勒索犯罪,作了大量判决,特别是对在网上寻找所谓的负面信息进行综合、加工整理,选定目标对象并以在网上发布或扬言利用自己的媒体资源发布负面帖子、揭露对方隐私为由向被害人施加压力、索要财物的案件等。

解读

违反规定有偿“删帖”“发帖”可认定非法经营罪

“网络水军”由网络公关公司雇佣,以获取利益为目的,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以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这些受雇人员在“网络推手”的带领下,以各种手法和名目在各大互联网论坛上发帖,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

对此,解释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依照刑法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一)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二)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强调,这条规定必须以行为人明知所发布的信息是虚假信息为前提。“如果行为人不明知所发布的信息为虚假信息,即使收取了一定的费用,也不应认定为非法经营罪。”

但对于通过信息网络向他人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的,司法解释不要求行为人明知所删除的信息为虚假信息。

“国家依法保护信息网络用户正常的、合法的信息交流活动,这属于信息网络服务基本市场管理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孙军工说,“行为人有偿删除信息网络用户发布的真实信息的行为,既侵犯了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信息网络服务市场秩序,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于法有据。”

解读

“网络反腐”举报内容非故意捏造事实不应追究刑责

此次司法解释对于网络诽谤罪的犯罪行为给了明确的界定,对打击犯罪会起到指导作用。但是也有人担心网上举报国家公职人员渎职、贪污等犯罪,新闻记者的舆论监督行为,会不会受到影响呢?

最高人民法院宣判委员会委员、刑三庭庭长戴长林法官指出,监督和举报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法院将予以保护,和诽谤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对他们违反法律的行为有权举报,这是公民的宪法权利,我们人民法院应该给予保护。对于这个谤诽犯罪,我们是有严格条件的,首先你要捏造事实在网上散布,我们强调的是捏造事实、情节严重,如果是举报失实,不是故意地去捏造事实来诽谤他人,而是举报的内容失实,不是故意捏造的,也有据可查,像这样的就不应该追究刑事责任,所以这两者是有严格区别的。”

时间: 2024-09-13 08:31:20

有偿删帖发帖可定非法经营罪的相关文章

“有偿删帖”团伙盗号删帖 删一条最高800元

案后,南京玄武警方发现,原来事件背后是一个"有偿删帖"团伙作祟.他们先运用黑客技术盗取论坛管理员账号, 然后根据客户要求进行删帖,删帖价格最高的800元一条.短短7个月时间,他们便敛财28万 余元.昨天,三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玄武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通讯员 玄检 现代快报记者 陶维洲蹊跷管理员账号莫名被盗今年9月2日,某知名 网络论坛员工徐某向南京玄武警方报案,称最近论坛被人非法侵入,600多个管理员权限和密码被盗.徐某介绍,他们也是收到了版主的投诉才发现网站被"

口碑互动3高管有偿删帖受审 称删帖是潜规则

摘要: 昨日,因有偿删帖涉嫌非法经营罪,被告人杨飞(左一).李金福(左二)被带上法庭受审. 为新华保险.碧桂园等多家公司有偿删除负面信息,北京口碑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简称 昨日,因有偿删帖涉嫌非法经营罪,被告人杨飞(左一).李金福(左二)被带上法庭受审. 为"新华保险"."碧桂园"等多家公司有偿删除负面信息,北京口碑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简称口碑互动)三名负责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昨日在朝阳法院受审. 据介绍,他们是继网络大谣"立二拆四".&qu

“有偿删帖”成互联网顽疾 将侵害网民利益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百度3名员工因参与"有偿删帖"被警方以"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刑事拘留.据悉,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未来不排除会有更多的公司牵涉其中. 从去年4月开始,国家有关部门曾联合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包括"删帖公司"在内的一大批从事非法网络公关活动的公司被关闭. 所谓"有偿删帖",就是网络公关公司通过买通国内各大网站编辑和版主,有偿为客户删除为其带来

百度三员工有偿删帖被拘 公司将约束收费吧主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新京报讯 (记者申志民)百度3名员工因"有偿删帖"等违法行为被刑拘--近日,一封百度公司内部邮件从网络流出,称公司近期发生多起"有偿删帖"等涉嫌犯罪案件,公司3名员工被刑拘. 昨日,百度公司一管理人员证实此事,称将联合公安等部门严打"有偿删帖"等违法行为. "内部邮件&qu

网站擅自删帖 发帖人可追责

南都讯 记者王殿学 发自北京 今后在微博微信上"随手转发"要注意,如果所转发信息侵害他人权益,转发者有可能也要担责,尤其是网络大V.而网站随意删帖,发帖人也可以要求网站承担侵权责任.昨天,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非法删帖.网络水军等责任承担问题,该司法解释将于今日起施行. 明确非法删帖及网络水军等责任承担 去年,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了审理利用网络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根据该解释,在网上随意发布信息可

网编向“骗色男”要删帖费 沉帖300元删800元

海峡导报2月21日讯 "帖子下沉300元,删帖800元,先操作,后付款." 厦门首例"骗色索赔案" 判决保护公民贞操权赔1元 "骗色门"事件背后,还有一笔鲜为人知的删帖交易."骗色男"被迫向网站编辑支付了800元删帖费.昨日,记者了解到,这一索取删帖费的行为,已经被法院一审查明属实. "救星"删帖索取费用 "骗色门"事件,在厦门闹得沸沸扬扬,各大网站论坛上也争相热议.但是,谁也没有想到,

职业删帖公司出狂言:没有我们删不掉的帖

职业删帖公司口出狂言"没有我们删不掉的帖" 记者 吴静 通讯员 尹继群 "我的帖子就是看不见,贴一次,被人删一次."昨天,在宁波工商局工作的朋友告诉记者,最近他们接到了消费者小王这样的投诉. 原来,小王是个资深的化妆品新品试用爱好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试客".她经常在网上申请新款化妆品试用,按照约定,她要在指定网站上写产品试用心得. 前两天,她通过网络申请试用了一款粉底液,感觉效果明显不如产品介绍的那么好,就如实填写了试用心得.结果,她很快发现自

网络收钱删帖利益链曝光 一名网警受贿百万落网

专门删除网上负面信息的公关公司的网页,一些公司甚至承诺"没有我们删不掉的帖".图/东方IC 网络有偿删帖利益关系网 记者在网上搜索有关"删帖"的内容,找出不少与之相关的广告.网络截图 删一条帖子500元至2000元不等,每月结一次账,直接通过网上银行转钱--公关公司主动出击搜寻政府.企业负面信息后,再通过相关网站的工作人员进行删帖,并支付一定费用.在此过程中,公关公司还成功拉拢到了一名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的民警. 记者近日获悉,至2012年,上述涉案人员至少十余人被

专业删帖公司揭操作内幕律师称不确定是否违法

摘要:昨日,记者从一些职业删帖者处了解到,随着3·15的到来,删帖业务增多了不少.职业删帖者们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联系到论坛或者网站的编辑,帮助企业删除"负面信息"已经成为网络流行的公关手段. "3·15"来了,有些企业疲于奔命应付日益增多的网络"负面信息".这时,专业删帖公司出现了,有偿替企业删除"负面信息". 记者调查,所谓的专业删帖公司,并不是自己去删帖,而是充当网络或者论坛版主与企业之间的"掮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