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讯应用正在重新定义年轻人在移动时代的通讯方式,其中Kik可能是最大胆的一个。
它的创始人泰德·利文斯顿(Ted Livingston)想要将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拉下马来。以往这组较量无异于以卵击石:毕竟,Facebook拥有超过10亿的活跃用户,以及“社交图谱”——这些年来构建起来的覆盖他们所有的社交关系的数字地图——竞争对手要复制这些几无可能。Facebook去年实现营收78亿美元,而Kik则只有区区的1亿用户,且无营收可言。
但随着人们进一步迈入移动时代,Facebook明显陷入守势。其问题并不是出在它本身的移动应用上(实际上其应用做得相当出色,很好地将网页体验移植到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而是因为人们并不想要在移动设备上使用网页式的社交网络。他们想要的是用更加简单快捷、更加私密的方式与他们最在乎的朋友分享生活。他们想要相互传送照片,他们想要说,“我在这里。”他们想要Facebook的部分功能,而非所有的功能。
移动通讯未来之战
他们只是想要通讯功能——像短信这么传统的通讯功能。他们拥有各种各样的选择: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WhatsApp、Snapchat、Kik、Line、KakaoTalk、微信等服务纷纷崛起,成为无数用户不可或缺的社交服务。短期来看,这些应用可帮助用户节省掉短信费用。但那不是Facebook如此渴望与这些新贵展开竞争的原因,也不是Facebook改版自家的独立通讯应用Messenger、向Snapchat提出30亿美元收购要约以及以19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WhatsApp的原因。
Facebook忧心完全是因为用户的眼球和活动问题,是因为关乎拥有你想要联系朋友时会点击的那个图标。它担心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新规很快将会取代它成为人们与朋友分享生活的首选工具。正如扎克伯格在宣布收购WhatsApp时所指出的,“WhatsApp是我们见到过的唯一一款参与度和日活跃用户量均超过Facebook的流行应用。”该收购并不意味着Facebook会赢下移动通讯大战,但至少能够将它置于不败之地。
该大战事关重大。Facebook和新贵们角逐的不只是营收或者设备主屏的位置,而是移动通讯的未来。2014年,信息会是值得争夺的媒介。
Facebook的弊端
举例来说,你刚刚拍了张很漂亮的照片:你的孩子在埃菲尔铁塔前摆姿势,看起来很开心。你的朋友看到后肯定会觉得又自豪又羡慕。于是你将照片发布到Facebook,让所有人都能看到。
假如说你拍了另外一张照片,它看起来很滑稽:你的孩子在香榭利舍大街看起来无精打采,显然还没倒好时差。你的一些朋友看到后至少会表示理解,但你会担心会有人觉得自己很残忍,或者至少有所误解。因而你不愿意将它发到Facebook。
在人类交流历史上,Facebook帖子可谓十分不自然的与亲朋好友交流的方式。它就像是在挤满你认识的每一个人的房间里讲述自己的个人生活。你肯定不想让所有人都能听到,因为很多人并不在乎你过得怎样,你也不想让其中的一些人知道。
这一过度公开的属性是Facebook如今出现年轻用户流失问题的一大原因。据估计,相比三年前,美国使用Facebook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减少了约1100万人。年轻人也越来越不想在该社交网络上被父母监视自己的网络活动。成长于社交媒体年代的这一代也对Facebook内容的永久性感到担忧——你今天发布的照片日后可能会被你的潜在雇主看到,进而影响你的求职。Facebook网站的设计也强调Facebook永远存在的概念,如记录你的出生等重要事件的时间线。
通讯应用崛起
这种社交网络服务尽管非常流行,非常强大,但给移动通讯应用带来了发展机会。它们均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加自然的人际交流体验。而且你无需再创立一个社交网络即可上手使用,通过通讯录即可连接你在手机上的任何联系人。该类应用的文本、照片传送功能也跟SMS一样快速简便。
从用户基础来看,WhatsApp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因而自然成了Facebook关注的目标。免费使用一年后,你只需一年支付99美分即可用该应用无限量发送信息,而且它覆盖几乎所有的手机——iOS、Android、黑莓、Windows、塞班和功能手机。这种兼容性和亲民定价使得它成为了全球最流行的通讯苹果:如今有4.5亿月活跃用户,日增100万新用户。从目前来看,WhatsApp实质上是短信的替代品。
然后还有“阅后即焚”服务Snapchat。它的特色在于,文件在接收者的手机完成查阅几秒钟后就会自动消失。该服务2011年刚推出的时候,人们怀疑它会不会只是方便发送色情短信的工具。但事实上它的魅力远不止于此。通过消除信息的永久保留性,Snapchat很快就成为热门的休闲交流聊天的服务,人们热衷于用它来给朋友发送各种各样的照片。“人们乐于给自己拍难看的照片然后在Snapchat上分享,这令我们十分惊讶。”Snapchat联合创始人兼CEO埃文·施皮格尔(Evan Spiegel)说,“而在Snapchat诞生之前,互联网上基本上没有丑陋的自拍照。”
大行其道的通讯应用还包括来自亚洲的几个已成为多功能平台的“庞然大物”。韩国的KakaoTalk去年实现营收2亿美元,用户量达1.3亿。中国的微信拥有2.72亿月活跃用户,是去年全球使用量第五高的应用,在2013年第二季度则仅次于谷歌和Facebook的产品。日本的Line则拥有超过3亿注册用户,正利用其平台销售其它应用和推动应用内消费。根据营销研究公司App Annie的数据,2013年,该服务在苹果App Store和谷歌Google Play均是收入最高的非游戏类应用。它堪称如何基于通讯平台打造文本和图片以外的新产品服务的绝佳例子。
这些国际新贵是Facebook心存忧虑的另一大原因,因为通讯服务在发展中世界甚至比在美国更加流行——在那些国家还有数十亿人没有触网。这些新互联网用户未来很可能是在移动设备上首次触网,他们如果绕开传统的社交网络不会令人意外。
“今天是通讯服务,明天是平台”
最后还有Kik,它正试图将上述国际竞争对手的各种元素带到北美市场。跟WhatsApp和Snapchat一样,Kik也能让你快速上手,可让你通过手机通讯录寻找朋友,其聊天体验也相当快速无缝。不过Kik还有诸多不错的旨在让通讯变得更有趣味的工具,如视频、草图等等。跟很多竞争对手不同的是,Kik不只适用于手机,还可以用于平板电脑和iPod Touch,这有助于它触及大量还没有手机的青少年。在去年圣诞节期间,它飙升至iOS应用商店排行榜的第九位。
Kik的主屏幕是一个简单的对话列表,显示联系人的头像和最近通讯内容的预览图。
不过该应用真正的特色(或者至少是Kik的未来战略)在于向左滑动后呈现的功能。向左滑动后,你会看到小应用清单、网络搜索框和下载更多小应用的选项。那些是Kik希望你分享的东西,包括游戏、音乐短片、Buzzfeed列表甚至是Foursquare小组件(用于与朋友分享位置)。上面还有一个自动删除照片的应用,供你在热门图片上加入大字的meme制作工具,旨在帮助乐队连接听众的应用One Direction。
该服务并没想着固步自封。“今天是通讯工具,明天则是平台。”利文斯顿说。他很清楚:移动应用固然需要做到简单易用,直观快速,但要赢得通讯大战,它们需要找到办法保持用户黏性。“我们能否成为一个同时存在依然简单易用的核心功能和我们想要使用的各类应用(比如下一个Snapchat、下一个Instagram)的平台呢?那样的话将会开始出现用户打开Kik不是为了Kik本身而是为了接入它的那些应用的网络效应。”
在利文斯顿看来,Facebook本身会难以在通讯市场追赶上来,因为它的特性已经深入人心。“说到竞争,我们根本不会想起Facebook。”他说,“我觉得Instagram Direct通讯功能也是失败的。在移动领域,品牌的定位要很简单。Kik是通讯服务,Instagram是做图片分享,Snapchat则像是广播服务。Facebook要与我们竞争就需要以新的品牌开发新的纯移动版Messenger,从头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社区。”
那是利文斯顿去年12月说的一番话。而最近的演变说明,Facebook还有另外一个选项,即直接收购。
Facebook反击
实际上,Facebook是采用双管齐下战略。一方面,它对自家的通讯应用Messenger进行了彻底改造。在过去一年里,该公司重新聚焦该应用,为它带来了全新的外观,使得它的体验更加私密快速。
虽然手机的通讯录确实能够降低社交图谱的必要性,但对比Kik或者Snapchat,Messenger的确能够显示出Facebook庞大的社交网络的用处。毕竟不少人偶尔都会想要跟非通讯录联系人的朋友聊天。
“使用Kik或者WhatsApp,你可以跟已是手机联系人的人通讯。”Messenger设计经理卢克·伍兹(Luke Woods)指出,“而在新版Messenger上,你则还可以跟你在Facebook上的所有朋友联系。”确实如此,即使对方没有安装该款应用,因为Messenger接入的正是Facebook的聊天功能;你可以使用该应用跟任何有Facebook账号的人聊天。
社交图谱也许不是万能的,但它还是挺重要的——尤其是在各式应用都在争夺用户下载和分享的拥挤领域当中。3.0版本去年11月出炉后,Messenger使用量飙涨了70%。
190亿美元的豪赌
但Facebook还有另一个问题:如何连接那些没有Facebook账号的人呢?海外市场的人很多都是使用手机而非台式机上网。另外,大多数新互联网用户都没有iPhone之类的高端机,他们多半都是使用低端的Android手机甚至是功能手机。
如果说Facebook战略的第一部分是自主开发产品,那么第二部分就是收购。它曾追求过Snapchat,但遭到了拒绝。而现在,Facebook则很有希望成功与WhatsApp联姻。
不过两家公司可以说迥然不同。WhatsApp是小本经营,而Facebook则是规模宏大。后者拥有数千名员工,其位于硅谷的园区配置多家餐馆、一家健康中心和一个药房,而WhatsApp则只有50名员工,办公室也只是从山景城的一家iPhone配件公司租借回来。
它们的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异。WhatsApp一直以来都坚决反对引入广告,而Facebook的广告业务则日益壮大,尤其是移动广告。
然而,二者之间的巨大差异并不会影响它们成为十分登对的“夫妻”。WhatsApp信息处理量几乎可以比肩Facebook,它每天处理530亿条信息和6亿张图片。两者的用户基础也非常互补:WhatsApp在国际市场相当强劲,在美国则不然,而Facebook则恰恰相反。
至少从账面来看,它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这也是Facebook愿意拿出相当于公司市值10%的钱来收购WhatsApp的原因。
或无胜者
对于该交易,Kik并不担心会受到冲击。“相比WhatsApp,我们更加担忧Line、KakaoTalk和微信的竞争。”他说,“你将他们的角色从父母变成保姆,给予他们190亿美元的补偿,如此一来他们就不会再有饥饿感了。”
利文斯顿认为,即使注入WhatsApp的4.5亿用户基础,Facebook也不能赢下移动通讯之战。他或许说的对,因为这场大战可能永远都不会有胜方。
为什么呢?原因与WhatsApp、Kik等服务能够迅速增长的原因相同。移动应用容易下载,而且手指一点即可打开;手机的通讯录也能够确保用户马上就能加上一些朋友。在移动设备上,自我强化网络效应可能没有在网页端那么重要。最近一项对英国15至25岁人群的调查发现,25%的人使用多款通讯应用。
“赢家通吃的情况不会在移动端上出现。”Andreessen Horowitz投资人兼分析师本尼迪克特·埃文斯(Benedict Evans)指出。不只是通讯应用能够访问人们的通讯录,降低使用门槛。移动体验也让人们不用费多少工夫即可针对不同的用途挑选安装不同的应用。反过来,这种变化加速了围绕这类应用创业的进程。“你不用非得融资5000万美元。”埃文斯说道,“你不必拥有500名员工。有20到40名员工,无需任何的风险融资,你都能够达到5亿用户规模。”
从这个角度来看,个体应用的特色——Snapchat的“阅后即焚”、Kik的通讯插件、WhatsApp的双向语音聊天——都不是定义移动时代新范式的试验。在永远都那么拥挤、不断变化的领域里,它们可能仅仅变成差异因素。“应用会像野火一样迅速地在学校、城市和国家当中蔓延。”埃文斯称,“有一些会能够形成大平台,有一些则不会尝试这么做。但在移动端,你拥有的通讯选择要比网页端和桌面端丰富多样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