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如何利用数据资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助推创新驱动发展,使其服务于个人生活、企业决策和国家治理,是值得深思的重要战略课题。大数据不仅意味着海量、多样、迅捷的数据处理,更是一种颠覆的思维方式、一项智能的基础设施、一场创新的技术变革。我们在拥抱大数据的同时,可以“云—链—端”的构架开发利用好“云”计算、“链”建设和“端”创新,让大数据真正带来大产业、大机遇和大红利。
“云”计算。云是大数据的处理中心,云计算能有效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正是有了云,工业时代的“大”数据变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云计算和大数据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云计算是大数据成长的驱动力,大数据需要云计算实现解决方案。摩尔定律揭示了硬件的飞速发展,存储和运算能力已经不是信息技术进步的主要制约因素,新的瓶颈正在向数据转移。数据不仅反映了事物的客观状态,还蕴藏着事物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支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一旦掌握,就可以把握社会的脉搏甚至预测未来。越来越多的自然数据和社会数据,都可以通过定量方法的计算来分析解决。从全球视野来看,“量化决策”和“数据治国”已成为大势所趋。当前,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应学会从“定性”走向“定性定量相结合”,树立基于数据、事实和理性分析的管理理念。从战略角度来看,应将云计算聚焦于3D打印、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让大数据辅助科学研究,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
“链”建设。链是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应构建链路打造云到云、云到端、端到端的互联互通,实现不同层次不同应用领域的数据共享和高效利用。大数据的链路如同具备交互感应、中继传递的智能网络,可以整合“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让每个联网的终端化身数据战场的指挥官。现今,数据已成为像能源、矿产一样的战略性资源,接踵而来的便是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尤需重视“云—链—端”的联合防御。为回避数据泄露风险,应立足于国产的大数据技术与平台,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努力突破核心技术,逐步提高关键设施的自主可控水平。同时,要就“数据所有权”和“数据隐私权”制定法规或标准,通过法律来保护公民和国家的数据安全。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数据传输将朝着高速率、大容量、集成化和体系化方向演进。在建设过程中,既要制定好互通标准,实现多种设施的协同发展,又要前瞻性地预留接口,以便未来的升级换代和拓展扩容。
“端”创新。端是大数据的创新方向,既要创新终端的数据采集方法,去伪存真、多角度验证数据的可信性;又要尽可能将数据开放给终端,推动终端的创新应用。从市场来看,应发展智能终端,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就政府而言,应建设智慧城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目前,企业无法深入应用大数据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激发数据与商业场景的良性互动。应让需求和技术实时、动态、经济的对接,使用户成为大数据的提供者和受益者,实现运营和使用的迭代闭环运行。与企业相比,政府在数据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不能只充当数据的“账房先生”。应唤醒沉睡在档案袋、存储器中的有效数据,为科学制定政策和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可靠依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就要求政府部门改变传统思维方式,激活那些束之高阁的闲置数据,将其运用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带动政府公共服务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应打破部门数据的分割状态,整合数据资源形成合力,以多种形式向公众实时开放各类数据,实现大数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原文发表时间"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