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躁动:抢“鲜”逻辑 白领为高成本埋单

  看起来很美,干起来很累。生鲜电商们如何保持鲜活生猛?

  忽如一夜春风来,当下的电商界,生鲜热潮涌动。

  2013年开春,网上综合超市1号店又给这股热潮加了把火。3月28日,"1号果园"高调上线,1号店计划先从水果做起,再逐步向冷冻食品、蔬菜等品类扩张。"做超市,没生鲜,会缺少很大一部分商品。"1号店董事长于刚说。

  2012年被喻为"生鲜电商元年"。去年5月,顺丰旗下的"顺丰优选"宣布上线,开卖中高端食品,包括生鲜;到了6月,淘宝生态农业频道上线;几乎同时,亚马逊中国与"鲜码头"合作,曲线试水生鲜;进入7月,京东又正式推出了生鲜频道。这一年,本来生活网等垂直类的生鲜电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两年生鲜电商的确是莫名其妙地多了起来。"王伟对涌动的生鲜电商热潮感到有些突然。王伟,天天果园网创始人,曾经是IT男。2009年,他辞去一家美资公司管理层的职务,开始在网上卖水果。网站开张的日子选在了愚人节那天。这有点向外界表明"不是在开玩笑"的意思,毕竟那时候,网上卖水果还是少数人的试验。

  同样是在2009年,工程师出身的梁耀祖放弃UT斯达康的高薪职位,在上海创办了甫田网 一个主打外籍和高端人群的生鲜电商。据说梁的父母得知他要去卖菜时一度很失望。那时候,京东还在主营3C业务,1号店也还只是个小公司。

  4年下来,天天果园和甫田网都迅速做大了规模,但王伟和梁耀祖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这门生意不好做。

  生鲜电商后来者们的日子会好过吗?

  抢"鲜"逻辑

  都市白领在网购生鲜中的占比最高,达到了43.39%。

  在朋友们眼里,今年35岁的蒋辉是个地道的吃货。他在微信朋友圈发的帖子和图片大多与吃有关,比如,炫一下他在正大天地网买来的牛肉,或者赞一下淘宝上买的水果。

  蒋辉是一位个体经营者,有一个三口之家,太太从事广告销售。他坦言,家里绝大多数的生鲜食品都来自网购。"主要是没时间,又懒。"蒋辉说,"如果网上的质量能保证,又快捷,价钱浮动又在我可接受范围内,干吗不让他们送呢?"

  蒋辉这样的用户已经被生鲜电商们"盯"上。

  在1号店3000万的注册会员中,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占比37.8%。这些人以企事业单位的白领居多,年龄介于25-40岁之间。于刚说,1号店通过调研发现,"即使消费者已经习惯在1号店下单,但每个月还是要去一两次超市,就是因为1号店线上缺少生鲜品类。"

  消费者网购生鲜的需求上升,或者说,对这种需求上升的预期,是促使大量电商平台和创业者涉足生鲜B2C的共同理由。

  2013年初,中粮旗下的我买网与易观国际联合发布的一份食品网购白皮书显示,出于节约时间成本的考虑,很多人将日常的生鲜购买,从线下转向了线上的电商预订。网购生鲜的以中青年为主,都市白领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3.39%。

  生鲜电商的迅速膨胀佐证了这种需求的猛增趋势。自2012年上线至今,京东的生鲜业务"
同比增长超过5倍,合作的卖家已超过300家";我买网在2012年也取得了300%的年度销售增幅和36.7%的复合增长率。

  但相比中国庞大的生鲜消费市场,这些数字微不足道。生鲜仍然是一块未被电子商务化的处女地,其中约30%通过超市实现流通,剩余70%通过农贸市场销售给消费者。

  在电商江湖格局初定的当下,对于那些想进入电商的新创业者来说,这是一个令人血脉贲张的机会。而对于各怀心思的巨头们而言,这个时候涉足生鲜,更像是一场卡位战。

  顺丰通过"顺丰优选"贩卖生鲜,一度令人质疑,"一个从没做过零售的公司能做好世上最难的零售?"顺丰优选总裁李东起今年4月对外宣称,顺丰跨界,意在冷链物流,这是快递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1号店是电商平台中第一个以自营模式经营生鲜的公司。其副总裁郭冬东称:"生鲜对1号店意味着增量,因为线下超市的生鲜比例通常达18%-20%。"另外,生鲜还被1号店赋予了"引流"的功能,用郭冬东的话说,"作为综合性的网上生活超市,消费者希望在这里一站式购物,生鲜的消费频次特别高,可以带动关联产品的销售,并吸引新客进来"。

  而京东和淘宝、天猫只是担当了平台的角色,具体生意由第三方商家经营。

  冷链瓶颈

  目前国内冷链宅配的服务供给可谓捉襟见肘。

  创业四年来,甫田网的梁耀祖几乎没拿过工资,也没有休息。天天果园的王伟也感叹说:"生鲜电商看起来很美,干起来很累,就是个民工的活。"

  他们辛苦的根源之一是,大部分生鲜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尤其是果蔬,周转周期非常有限。比如,樱桃只有5-6天,草莓最多只有1天,有些水果可能放一个晚上就会变坏。所以,如果采购不够精准,作废部分就意味着100%的损失,而断货又会影响顾客体验。

  梁耀祖透露,甫田网曾因为预估偏差出现过断货,交了不少学费。另一方面,中国农产品在标准化、品牌化和质量保证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更棘手的问题是仓储和配送。生鲜的易损性使得它对仓储、配送的要求远远高于其它品类。

  以天天果园为例,其大部分产品是进口水果。王伟介绍说,产品从装入集装箱到上海海关,整个过程都要有温度监控。入关后,产品直接进入冷库,客户在头天晚上12点之前下的订单,产品在第二天早上就要包装、出库,配送。如果是夏天,运输车上还要配备一个空调和冷柜,尽量使水果在途中保持低温状态。产品送到客户家里之后,快递员还会提醒顾客尽量储存在冰箱里,最好尽快吃完。如果送到顾客办公室,尤其是夏天,就要同时配送一个干冰袋,用来保持从办公室到家这段时间的温度。

  这样一来,无疑增加了每一单的运送成本。王伟估算,目前生鲜电商每单的配送成本在15-20元。即使量上来,每单的成本也不会下降很多,"因为冰袋、包装、车辆油耗、损耗等费用不会下降多少,而且每辆车配送量是有限的"。

  问题是,即使接受这样的高成本,生鲜电商也很难找到提供冷链宅配服务的第三方。与其它品类的"最后一公里"快递相比,国内冷链宅配的服务供给可谓捉襟见肘。中国市场的食品冷链运输率只有10%左右,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80%90%的水平。

  据本刊记者了解,"黑猫宅急便"是目前市场上屈指可数的能提供稳定冷链服务的公司之一。"黑猫宅急便"是日本最大的第三方宅配服务商雅玛多集团的旗下品牌。2010年2月,雅玛多正式进入中国的冷链宅配市场,并将首站设在上海。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黑猫宅急便严格限制扩张速度,目前只覆盖上海地区,承载能力有限,甚至连多利农庄一家的需求都无法全部满足。随着业务量攀升,多利农庄只好自建冷链物流。

  自建冷链是当下大多数生鲜电商的无奈之选,包括天天果园、甫田网、沱沱工社,1号店也开始在厦门、沈阳、西安、济南等地选址增建冷库。但自建一套冷链物流的代价不菲,一辆冷藏车就要20万-30万元,冷库、人工等,每一项都耗资巨大。

  2008年由九城关贸(NASDAQ:NINE)投资成立的沱沱工社自建冷链物流,去年底,其总经理杜非透露,沱沱工社在物流方面的投资"将近1亿元人民币"。但订单量显然没有跟上,2012年沱沱工社的营收只有约2350万元,不过这并不影响九城在冷链投入上的耐心。问题是,有多少股东可以忍受旗下的生鲜电商如此入不敷出地大手笔投入?

  谁为高成本埋单?

  经营高端产品是目前生鲜电商应对高物流成本的普遍做法。

  M6是一家连锁型的社区生鲜超市,总部位于宁波,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未涉足电商。

  "我们团队很着急,我不急,因为缺乏说服自己的理由。你放一台电脑,弄个网页,招一帮人在那里送货,好像是革命化的模式,其实成本很高。"M6董事长叶维水说。

  已经习惯低价的中国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如此高的物流成本埋单?在2012年的一次宅配物流论坛上,北京快行线物流的董事长刘培军就提出,冷链宅配的价格较常温宅配高40%,市场是否可以接受?

  经营高端产品是目前生鲜电商应对高物流成本的普遍做法,多利农庄、1号店、甫田网、天天果园、沱沱工社无一例外。

  "我们会做相对高端的产品,否则没有办法支撑这么高的运输成本。"1号店副总裁郭冬东说,"精品"、"有机"生鲜将是1号店未来的方向,希望把生鲜的客单价维持在100-200元的水平。而甫田网、天天果园的客单价更是在200元以上。

  叶维水则想推进另外一种方法。

  目前,M6在宁波和上海两地共有40多家门店,每家门店通常"背靠一个小区,辐射1-2个小区"。为保证产品新鲜,M6一天内为门店进行四次配送。

  2011年,M6获得云锋基金注资,叶维水计划今年底先把宁波的门店数发展到60家,形成模块效应后,再向全国复制。与线上商家结合,是扩大模块效应的方式之一。

  "假如你喜欢多利农庄或1号店的产品,你下单后,产品可以集中送到M6的配送中心,通过M6的物流及时送到门店,用户可以到门店自取或者由门店配送。多利农庄或1号店付点钱给我们就可以了,但M6增加的物流成本基本上为零。"叶维水认为,这种O2O的结合,不仅有助于降低配送成本,而且可能迸发出新的商业机会。

时间: 2024-09-15 04:01:18

生鲜电商躁动:抢“鲜”逻辑 白领为高成本埋单的相关文章

生鲜电商“鲜”机未到

生鲜产品对鲜度要求高,损耗率一般在20%左右,即便在传统的超市中,也被公认为最难经营的品类. 不过,目前我买网.顺丰优选.本来生活.甫田网.沱沱工社.优菜网.多利农庄.正大天地.易果网.依谷网等纷纷进军生鲜电商领域,电子商务抢"鲜"成潮.生鲜真是电子商务的"蓝海"吗?生鲜"触电"的最佳时机是否已经来到? 电商纷起抢占"鲜"机 2008年,1号店横空出世,开创了中国"网上超市"的先河.2008年8月18日,中

生鲜电商99%都在亏损,明年或迎拐点?

8月24日,乐视正式宣布进军农业,其食品电商平台"乐生活"已上线测试.8月初,中粮我买网宣布获得ID G资本和赛富基金1亿美元B轮融资,创下了国内食品电商单笔融资之最.8月11日,顺丰优选表示其冷链配送城市扩大至48个,生鲜配送切入二三线城市.资本的宠儿---生鲜电商一时风头无两.生鲜电商恰恰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数据显示,生鲜网销渗透率从2007年的0 .1%提升至2013年的0 .9%,远低于服装.家电等品类,虽可谓蓝海,但生鲜电商几乎无一盈利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生鲜电商“富二代”专属游戏

尽管壮志雄心人人有,但并不是每家企业都可以吃到生鲜电商这块大蛋糕.就北京市场来看,沱沱工社.京东.1号店.我买网等已经涉足生鲜且具备规模性的电商都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或者"高富帅",事实上,由于供应链和物流配送等长期高成本投入难题,生鲜电商正在变成少数人的游戏. "富二代"专属游戏 到了橙子上市的季节,去年被炒得火热的"褚橙"坐上了多家生鲜电商的头屏.同样的褚橙,在本来生活上预售价为128元,而在中粮我买网"我买团

生鲜电商产品的监管和配送仍不够完善

年关将至,从电商网站上购买生鲜产品自用或送礼已成为时下流行的消费方式.然而在成功的营销背后,产品的监管和配送仍不够完善.北京商报记者对主流生鲜电商调查发现,商家标称的"冷链配送"概念不一,更有专家直指现在生鲜配送根本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全程冷链". 水果坏掉 生鲜难"保鲜" 近日,在本来生活网上购买了一箱"精品进口无籽黑提"的刘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在收货之后发现提子几乎全部变软,表皮皱起,"就像放了好几天的样子&

生鲜电商有潜力,多数消费者望“鲜”兴叹

在杭州,年轻的"网购族"徐女士已经不满足于只在网上购买服装.电器等生活日用品.现在,马达加斯加的对虾.台湾直供的茂谷柑.进口的美国车厘子,甚至每天家里吃的蔬菜瓜果,徐女士都开始从网上购买. "菜篮子"作为电商的"最后一块蓝海"从去年开始被"攻陷",各大电商平台与垂直网店纷纷涉足生鲜领域.不过这个领域并没有继承网购一贯的"平民价"传统,因受物流.保鲜.成本等条件的限制,运费贵得离谱,很多人只能望"鲜

【新闻晨报】巨头抢挖安卓电视游戏金矿 生鲜电商回潮

中云网每天精选各科技媒体头条! 1.凤凰科技 国产电视游戏迷局   微软索尼主机入华,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http://tech.ifeng.com/it/special/consolegame/ 游戏机禁令的解除,给微软索尼打开了尘封十四年的中国主机市场.与此同时,客厅娱乐所蕴含的庞大市场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厂商重视.完美世界CEO萧泓表示,下一代互联网娱乐将通过电视.手机.平板.PC等屏幕多维呈现,客厅屏幕将成为下一个市场入口.新"入口"权之争,势必会随着入局者剧增日趋白热化.

生鲜电商要学会先“做鲜”再“保鲜”

小的时候,只要雨水多的年头,小沟小壑里都涨满了水,我跟小伙伴们最爱做的事是下水摸鱼,最后抓到的鱼不是很大,且大多都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鲢鱼,中午拿回家煮上一锅鲢鱼汤,一口气喝两碗.那时村里还有个退休老师,种的一手好瓜果,他家的葡萄闻名乡里,我们几个调皮,偶尔也会去果园偷几把葡萄解解馋,甭提多好吃. 后来我回忆为什么那时的东西都那么好吃?显然是因为那些食物都非常的鲜.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食物才算是鲜的呢?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而在我思索的过程中,http://www.aliyun.com

逐一分析10家“生鲜电商”

"生鲜电商"之所以独立一派,在于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所谓"电商以类聚,新鲜以群分",这个行业难在一个"鲜"字,它挑战的是电商领域各门活儿的高精尖,考验的是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所有人都认为这里充满好生意,但多数人也是一筹莫展. 本文特挑选了10家"生鲜电商",逐一分析,涉及的企业有我买网.顺丰优选.本来生活.甫田网.沱沱工社.优菜网.多利农庄.正大天地.易果网.依谷网. 行文不甚严谨之处,还请当事企业及各位看客批评指正. 1.&q

生鲜电商的门派之争

2012年被称为中国生鲜食品电商元年,自有其道理.这一年无数新生生鲜电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先是5月31号"顺丰优选"正式上线,6月1日亚马逊中国就跟着开卖生鲜;接着是7月17日"本来生活"的横空出世,7月18日京东商城就马上宣布开通生鲜食品频道;而不甘心的淘宝也紧跟着凑热闹,先是6月初为其生态农业频道正式启用二级域名,到了8月份,又再次启用一个新域名来抢夺眼球. 生鲜领域受到的强势介入,虽说多是抢位或抢镜的冲动,但究其本质还是电商大佬们的商业试错和圈地行为,专注生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