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做为互联网的热门,团购一直占据着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不仅仅是团购兴起之时业内外的一片惊叹与赞许之声,还包括团购行业出现危机以及集体遇冷时的质疑和悲观。但时至今日,无论是好是坏,关于团购的讨论声已经逐渐减弱,团购行业正在逐渐退出互联网浪潮的前沿阵地,其遇冷已经不再局限于市场规模方面,也坐上了业界内外和消费者留给他们的“冷板凳”。
曾几何时,团购如一股劲风席卷互联网大陆,密密麻麻的团购网站遍地丛生,低门槛、高流量,成为淘金圣地。2011年的夏天是团购网站发展的高潮,超过5000家网站参与大战,风生水起。这才堪堪一年之期,团购已然落幕,往日的风光不在,伴随着的是一家又一家爆出内幕、丑闻、运营弊病,最后黯然退出。就连行业标杆、团购行业鼻祖Groupon的日子都不好过。Groupon已经在过去的6个月中陆续裁减超过600个销售职位,而且据Businessinsider独家消息称,Groupon于11月28日进行了裁员,外界预测的大致数量为80人。尽管这80人占Groupon公司10000人以上的总人员规模比例微乎其微,但是仍可以被视为是团购行业不景气的显著标志。而且,目前Groupon的股价相比一年前IPO时的20美元,下跌将近80%,屡破新低。
团购的大起大落从进入国内就为人所诟病。过低的进入壁垒,微薄的毛利率,疯狂的烧钱扩张,企业监管的缺失导致的服务的低劣以及涵盖商品、服务的面积过大,都是团购的梦魇。
当然,也不乏企业在千军万马的冲杀中历经了重重挑战,已然屹立在团购的市场之中。比如大众点评,比如美团,比如聚划算。
大众点评依靠自身在餐饮服务业的积淀赢得了良好的用户基础,点评网在团购兴起之前,已经在很多用户当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用户在吃喝玩乐前都会在点评上查一下,也会在点评上兴致勃勃的评论一番,所以大众点评在开展团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聚划算背靠阿里、淘宝的大树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相比于其他团购网站,后发的聚划算俨然“高富帅”——要钱有钱,要资源有资源,要用户有用户,要渠道有渠道,要平台有平台,除了聚划算,实在想不出还有哪家团购可以火到让商家为了上一次团购活动而一掷千金不惜走旁门左道的地步。相较于前二者,美团可以说是“不走寻常路”,在文艺青年王兴的领导下,专注修炼内功,提升自己的服务和产品品质,在品牌传播、新媒体营销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创之举,推荐人才送汽车,父亲节抽杜蕾斯,光棍节团手纸,实在想不出美团的营销人员怎么会如此的出奇,如此的有创意,难怪美团能在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在团购浪潮退去时能做到屹立不倒。
不过,笔者最看好的还是点评。曾经有位智者说过,“得餐饮者得团购”。点评在餐饮服务方面累积的优势,以及一贯保持的较高水平的服务质量、较高品质的团购产品,使得点评团在各方面团购排行榜上均立于高位。根据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www.cnidp.cn)2012年以来的监测数据显示,从用户覆盖面上看,点评团1-10月以来一直位于7-10位。而且与其他网站相比,点评团的表现一贯稳定。与拉手、美团相比,尽管点评团用户覆盖数较低,但无疑也是表现最稳定的。而且从用户黏性(平均每月访问天数)上看,点评团与拉手、美团不相上下。
点评团上的商户资源,大到知名连锁饭店,小到胡同里不足10平米的小吃店,应有尽有。只有想不到,没有点评上查不到。另外,点品味的评价相对中肯。这些都让用户在吃的方面对点品味有极大的粘性。只要点评网注重自身的团购品质和售后服务,仔细筛选团购商家,一定可以凭借餐饮方面的优势在落寞的团购市场中独树一帜。(作者高爽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