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商“价格战”过去,随着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局针对815促销的的">京东苏宁等电商进行调查,京东在第一时间进行道歉,称“仍有少部分大家电商品没有实现对消费者零毛利的承诺”,“也无法实现所有大家电产品在同一时点全部比竞争对手低的承诺”。虚伪的面具被再次捅破,我们不禁思考这次的监督是否真的起到作用,以及遏制以后同类事件的发生,因为在早前6·18电商促销大战同样是京东、淘宝等发起电商促销战,为何事隔两个月就发生类似的事件,实则是电商法律体系不完善的结果,以及监管不力。发改委介入电商事件,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电子商务并不是生活在法律真空中。一个更加严厉的线上监管时代或许开启,其实现在不关心发改委最终的处理结果,我们关心的是经过这次的监管不力,电商法律体系是进一步完善起来,还是电商的漏洞是否依然会被转空子。就带出一个话题:电商行业急需整顿,原因何在?
(一)消费者积极性磨光殆尽
无论6.18或者815价格战,两次事件背后消费者积极性以及信任度在减弱,随着各种的内幕公布,消费者对于这类的活动关心程度明显下降,两次的事件都披露出一个严重问题:折扣价后的价格其实就是原价,这个问题就是欺骗消费者,通过各种活动的嚼头来吸引消费者,最后企业在背后为获取利润而偷笑。不禁感觉伤心,电商从发展开始就一直重视这个诚信以及真实,发展到如今再次被重视,是电商利润在不断的减少或者争斗太激烈导致的,电商发展带动社会多少的劳动力以及贡献多少的给社会,监督力度不力或许是放纵的结果。而且很多商家趁打折让利的时候,把已经下架的库存货、残次品拿出来重新开卖,更有甚者大卖假货。由于网购的售后服务和质量监督体系尚未成熟,面对抢到手的“促销”商品,不少消费者只能自认倒霉。并且所谓让利其实僧多粥少的促销活动,是否有消费者真正得到让利,不是靠宣传就能够使人相信,线下的店铺都不能保证消费者的信任,线上的活动如何让消费者信任高于线下。
(二)电商开始被玷污 虚假的膨胀
随着各种电商事件的出现,电商依然是一个大的领域,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电商的名声其实已经开始在玷污,贴上多种标签:虚假、作秀、服务态度差等等,印象就变成了一个如线下一个假冒企业一样,如果电商真的发展到那时,是整个行业的悲哀,有多少人会因此而失业。细心的思考下,发现电商在虚假的膨胀,多家的大型电商企业依然在烧钱,但是市场估值就高值几个亿。现在讨论比较热门是互联网泡沫,那么电商是不能避免,同时电商本身就有一场泡沫的出现,只是时间上的事情而已,任何一个东西的出现到完善,总会在背后倒下一批有一批的“尸体”而前进。
笔者总结了两大致命的原因,当然还有很多原因就不一一而说,像笔者一样时刻关心电商的大有人在,期待电商整顿也是许多人的希望。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电商,因为监管不力以及法律不完善,消费者蒙受损失,电商依然蒙受损失,行业也在蒙受损失,整顿不单单是管理的事情,而且也需要电商的配合,突然发现大部分的电商事件都有一个重量的企业:京东,在指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