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家名为“祎鹏恒业”的公司通过伪造品牌授权书和报关单等文件,向多家电商平台销售假冒服装和手表,涉及公司包括聚美、京东、亚马逊中国、1号店、国美在线、走秀网、拉手、美团等诸多知名电商平台,而且还是知假售假。一时间,舆论哗然。
当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被网购中的假货问题所困扰。曾几何时,当当被指销售假卡西欧手表、天猫也关闭了销售翻新手机的仁信数码专营店和销售假冒奢侈品的走秀网旗舰店,乐蜂网也发生了多起关于假货问题的投诉……自此,几乎排名靠前的电商都遭遇了假货危机。
“正品联盟”盟主聚美优品难保正品
据《钛媒体》报道,徐小平咄咄逼人对着一个陈欧连连发问:你到底有没有卖假货?凭什么让用户相信你没有卖假货?没有假货为什么用户如此多投诉……
“没有”“徐老师,你说我是那种卖假货的人吗?”、“我会为了一点假货,高调地用自己的名誉去赌吗?”、“用户投诉都是因为我们后台跟不上,暴仓了,客服电话接不起来”、“那个造谣发帖我们卖假货的虚假“前员工”,已被抓到”“竞争对手什么黑招都使出来了,我们应接不暇” ……年轻人的表情窘迫,口气着急而急促。
眼前这个出生于一个不错的家庭,有着严格家教,以及良好教育背景,拿着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斯坦福MBA学位的陈欧,言语中充满了委屈。
但是,在经历了媒体们的曝光之后,陈欧和他的聚美优品还会觉得委屈吗?
如果没记错的话,聚美优品在2010年就有个网站,那时候不叫聚美优品,而叫团美网,最初主要也是针对护肤品。折扣很厉害,国际一线品牌卖几百块,还有COCO香水卖几十块,我都看得心动,但网上一搜有些人说是假货,于是冷静下来想了想,正品的关税都不止这个价,因此就没买。永远不要相信折扣很低的产品,成本概念要有,无论是在聚美还是京东或是其他知名网站,哪有大牌365天都在搞跳楼特价?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商家唯利是图。因此,现在聚美优品被曝出假货事件也是没有出乎意料之外。
据说陈欧当场暴怒,直接宣布“砍掉整个奢侈品部门”,并当场质问在场高管“只审资质文件管什么用?”
尽管聚美优品在第三方手表商户“祥鹏恒业”涉嫌售假事件发生后,发布声明称对于购买“祥鹏恒业”店铺商品的消费者,将提供无条件退货服务。据techweb的爆料,当消费者K先生向客服提出退货时,却遭遇客服的拒绝。客服一再声称“时尚奢品”店铺出售的是正品,并拒绝退货。
据K先生向TechWeb提供的资料显示,其于6月17日晚参与聚美优品“名品特卖”活动下单从第三方商铺“时尚奢品”购买了一对Burberry品牌手表,聚美优品在订单下方提示“本订单由时尚奢品授权代售并官方发货”。而据媒体曝光报道内容显示,在聚美优品6月15日开始的那一轮名品特卖中,Armani与Burberry这两个品牌背后正是祥鹏恒业。
聚美优品不是说假货要赔偿吗?真正发现假的要赔偿时,又是推拖了?没有诚信的聚美优品还能做多久?亏消费者们那么相信,发现跟正品有差异,最终还是相信了聚美优品的解释,那是因为相信聚美优品这个平台,任何事物,只要一旦失去了信任,就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任凭供应商用廉价的高仿品充当打折奢侈品,所谓的“名品特卖”俨然成了“假货特卖”,说好的“郑重承诺,绝无假货”呢?不要以为只做平台就没有责任。
至于假货供应商祥鹏恒业,长期为聚美等提供货源。其实聚美售假由来已久,号称支持正品查询的中国化妆品真品防伪码联盟幕后老板其实是聚美优品自己。所谓正品联盟,其实是它自己自封的联盟,聚美优品只是“自封正品盟主”,就如笑傲江湖中的左冷禅一样。
其实,假货存在的市场就是国人图便宜的内心,总觉得高人有高招能进到高大上的便宜真品。高品质的真品,必然需要优质原材料,科学技术人才的智慧结晶,加上国际物流,各种报关手续以及关税,貌似这些成本都不便宜。假货做的和真货一样,再做个假的授权书和报关单有什么难的?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被钞票充斥了大脑,被利益遮盖了眼球的人们,还能有什么做不出来,麦当劳、肯德基、聚美优品等等,层出不穷的黑幕,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动摇着人类最本质的信仰,是明哲保身?还是随波逐流?请坐下思考你是否足够坚定。我们不愤怒也不悲观,我们只需要知道,我们足够坚定坚持。
平台应守好防假货的第一道关
尽管聚美优品等平台在微博上扮苦主,但仍让有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中国目前假货泛滥的局面难有本质的改观,假货的规模和市场依然庞大,这样的现实必然在新兴的交易模式——电子商务上有所反映,甚至可以说电子商务这种虚拟的市场,本身就为假货们提供了一片新的土壤。于是便有了类似于淘宝、聚美优品、京东等平台,这样,被监管者、商家、平台拥有者和消费者都默契认可的假货集散地(某种意义上说,淘宝等平台的假货市场是消费者培育起来的,而非马云)。这是一个高度反映中国市场现状的交易场所,我们姑且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
也许正是承认了这样的现实,阿里巴巴集团才会将天猫从淘宝中分化出来,试图打造一个没有假货、更加纯净的市场,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购物需求。京东、当当以及国美、苏宁的网上商城等网站也是循着这样的思路来设计自己的商业蓝图。然而这个看似理想的蓝图同样受到了假货的冲击,这肯定是这些电商不愿意看到的。毫无疑问,对这些电商而言,他们并不希望假货影响自己的商誉,因为信用正是他们与旧有电商模式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和卖点。但随着入驻商家和交易数量的大幅增长,这个意愿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却越发明显。
其实,这些大电商最初都是通过自己的采购、物流系统进行运作,所以可以比较有效地将假货拒之门外。但电商平台化之后,越来越多第三方卖家进驻,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平台对于这些第三方卖家的进货渠道、检验流程等都无法有效控制,尤其是随着卖家数量的增加,平台的质量控制体系变得愈发脆弱。
以天猫为例,目前天猫有大约6万家商铺,经营着品类各异的产品,虽然天猫号称“假货零容忍”,采取严格的审核制度,包括对商家企业主体资格、行业资质、品牌及品牌授权资质、服务能力等进行系列审核,但实际上,假货的问题依然屡禁不止。电商平台监管难度高和监管成本大或许是两大主因。试想,即使是6万家实体店,要对其进行有效监管,保证不出假货,都是一件不易完成的任务,而天猫上的6万家网上商店都是虚拟的店铺,并且散落于全国各地,经营的项目五花八门,其监管难度可想而知。作为一家平台电商,是否有能力对其进行有效监管,须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像天猫这样的电商平台必须为自己平台上出售的商品质量负责,其做法就是从技术上、制度上做更完善的设计,尽可能将假货拒之门外。但是指望平台能独力承担这样的监管责任,可能是不现实的。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趋势,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商业的形态,作为市场管理者和服务者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更多地思考在这种新趋势下,如何调整和改进自己的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法规,打造一个与新的商业形态相适应的、更为健康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