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一年里,中国的博物馆数量达到了4692座,馆藏文物4000余万件,接待观众人数达7亿人次。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博物馆在2017年也将呈现出新的态势。我国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智慧博物馆的概念,并确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为智慧博物馆试点。可以预见的是,经过两年的摸索与实践,2017年以这6家博物馆为代表,会有一批初步具备智慧博物馆性质的博物馆出现。智慧博物馆要求博物馆要承担更多的职能、提供更多的服务,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这为安防业者带来更多机遇。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文物保护工作,2016年3月份,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文物工作重在保护,到2020年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进一步加强,珍贵文物较多的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全部达标;文物保护的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加强文物安全防护中要求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完善文物建筑防火和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石刻防盗防破坏设施,切实降低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风险。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物安全管理网络,推行政府购买文物保护服务。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
文物被盗,大多与保护措施存在漏洞有关,而且博物馆的安防需求有别于其它领域,如何针对文博安防的具体需求,制订切实有效的安防体系就成为文物保护的关键之一。但我国绝大多数的博物馆的技术防范仍然非常落后和单一,国内绝大多数博物馆的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的都是模拟架构,并且主要通过视频进行简单的监控,多已运行七八年,甚至十余年,使得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工作存在隐患,在目前数字高清技术日臻成熟的当下,未来几年博物馆安防建设的一个重点内容将是视频监控的高清智能改造。作为高风险等级的公共场所,作为博物馆的安防系统应该是一个多模块、多功能、智能化、高灵敏的软硬件结合的系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做客某视频访谈节目时谈及院内安防话题表示,故宫将进一步提升安防系统。随着对文化知识魅力与价值提升,博物馆安全得到进一步重视,各地对博物馆安防都将提出明确要求,借助科技的力量,博物馆安防建设也与时俱进。
截至2015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达4692家,据不完全统计,博物馆藏品的总量已超过1500万件。对任何一家博物馆的馆长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博物馆的安全。正如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叶春司长说,博物馆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安全就是最重要的议题。目前来看主要需求除了原有文博场馆的系统升级改造,新建文博场馆的系统建设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对于众多安防业者而言,自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预计“十三五”期间,文博体安防市场年增长率将达到15%左右的水平。
多级联动的综合管理平台
智慧博物馆的安防系统应该是一个高清晰、多功能、智能化、联动报警、高灵敏的多系统结合的综合系统。
既然是个综合性的系统,博物馆安防就应该考虑到集成与联动功能。由于博物馆安防系统所需要的安全性高、容错率低等特性,一般大型博物馆的安保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如防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系统、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通信系统、辅助照明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集中管理中心控制系统、供电系统、防雷电系统、传输系统、记录系统等,如此多的子系统,如何发挥各自的功用?这些子系统之间是否具有有效的联动机制?
例如,当报警子系统检测到有火灾时,是否会联动门禁系统,自动打开所有门,是否可以自动联动消防系统,或者当某一个位置的报警探测器发生报警,系统是否可以马上锁定周围的监控区域,从各个角度封锁盗窃分子的逃跑路线,并同时联动公安系统等等。如果能建立起这种联动机制,博物馆安防系统将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的处理相应危急事件。
现在博物馆安防系统以多媒体管理主机通过多级管理联网分布控制,监控管理和管理不同种类模拟视频系统、数字视频系统、防范报警系统、门禁系统,是融合多系统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平台。适用于大型组网,多级管理的监控环境对原来之前已建的模拟矩阵、硬盘录像机、防盗报警设备、门禁控制系统以及第三方系统的集中监控与管理。客户端软件能根据用户的身份和级别,在授权范围内实现远程登录访问,提供视频图像管理、电子地图直观显示、信息综合、实现视频列表显示、信息综合、历史图像查询、远程视频自动巡视、设备信息管理、报警事件与视频系统复核领导远程指挥等操作功能,做到报警与视频得联动,多媒体统一调度。
此外,安防集成管理平台为信息交互的平台,通过统一平台实现各控制室信息共享。其中入侵报警系统与出入口控制系统须采用同一品牌系列的设备构建实施,并以此作为基础管理平台,实现对视频监控系统、音频复核监控系统、出入口管理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和停车场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对各子系统集中监视和管理,将各子系统的信息统一存储、显示和管理在同一平台上,并为其它系统提供数据访问接口,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各子系统运行状态。以各子系统的状态参数为基础,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联动,操作终端根据需要安装不同软件模块或通过改变身份,完成相应的管理功能。新技术触发改进近年来安防行业技术不断创新,博物馆安防产品和技术应用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智能应用
越界报警,在展馆门窗外的周界监控画面中,在展馆室内空间的监控画面上,设置虚拟警戒线,启动越界报警功能,并实现报警联动;车牌识别在停车场的应用,在停车场的出入口安装车牌抓拍摄像机,根据地感线圈触发抓拍和识别车牌;物体移走检测,用于重要展品的自动监视,挪动或移走会引发报警和录像;遗留物检测也有部分应用,敏感区域物品遗留时间过长可能是顾客意外失落的物品,也可能是不法分子留下的危险物品,都需要工作人员及时处理,以保护游客的财务和保证博物馆的安全。
与此同时,在博物馆全面互联的网络基础上,其就具备了智慧的基础,在博物馆中建立更透彻的物件感知,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或流程,传递博物馆物质元素之间的状态变化,并促发系统适应性的改变;建立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消灭信息孤岛,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形成系统化的协同工作方式;在感知和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形成深入的智能化运作体系,在数据基础和协同模式的支持下,获取更智能的洞察并付诸实践,进而创造新的价值。
物联网的应用
随着博物馆业务的扩大,馆际交流的增多,藏品使用频率大大提高,库存藏品经常变换,给藏品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借助于新的科学技术,藏品的日常监督可以借助无线射频识别RFID条码技术,这样当库管人员带着感应器走到安装了RFID晶片的藏品时,其晶片就会发出信号,自动报出藏品,并进入电脑。若把感应器安装在出入口则藏品进出时也可以进入电脑,与其联网的安全技术防范就可以对其进行监督。在运输中的藏品可以利用卫星定位(GPS)技术建立藏品离位报警跟踪系统,随时跟踪离位藏品。
电子地图的深化应用
由于值班员的大部分操作都在电子地图上进行,单独开发的电子地图功能将不能满足需求。这方面的趋势应该是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电子地图管理,方便地进行地图维护、图标维护,并提供对各种矢量、位图地图和图标的支持。
对于某些大型博物馆,甚至可能采用3D电子地图,建立博物馆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报警器、摄像机能力仿真显示,将估测转化为可见。三维模型也可用于在互联网上建立虚拟博物馆,更好地进行宣传。
增强化的预案管理功能
当前大部分安防系统实现的预案管理都是将处警预案电子化显示即指导预案,加上简单的联动功能。随着安防系统更加智能和可靠,应该实现更强预案管理功能,一旦发生报警事件,不用值班人员操作或仅需少量操作,就能将指导预案内容真正实施。为了做到在制订预案时有定量数据的支持,可以利用人群疏散、火灾、气体扩散等仿真手段,针对博物馆环境情况,进行各种仿真运算,根据仿真数据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预案。
结束语
传承+创造=发展。新技术创造新价值,博物馆安防在多种新技术应用的框架下,智慧 博物馆已经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它正在向我们走来。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