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神话与谎言之间有多远?也许只有一步之遥。
4、5月间,当小米手机的销量连续创造神话之时,媒体间充满了对小米的溢美之词和质疑之声,然而在我们接触到的手机行业人士中,一谈起小米,他们嘴角便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我们更多的时候把这种笑容理解为嫉妒,因为小米成长得太快,甚至挡住了手机行业许多厂家的光芒。
于是我们开始关注小米。然而调查一开始,许多事情都超出我们的想象,奇迹和现实的差距太大了。
从初春到仲夏,在五个多月的调查中,我们反复出入小米的维修门店、手机卖场,走访了几十位投资界、手机行业、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团队等方面的人士及各种类型的小米用户,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小米的成长故事。
每个神话谢幕时,总有一份难言的苦涩,况且中国已很长时间没有出现神话了。
但愿小米的神话可以摆脱这种宿命。
2012年的夏天,与酷暑的闷热相比,中国互联网的温度更加炙热,制造这些炙热的就是小米及其董事长雷军。
6月26日,雷军宣布,小米公司获得第三轮2.16亿美元融资,公司估值40亿美元。消息传出,业界深感惊讶。
这也许是个神话,也许是个笑话。
小米40亿美元的估值接近市值54亿美元的黑莓,是诺基亚88亿美元市值的一半;与国内互联网企业相比,超过了34亿美元的新浪,29亿美元的分众传媒,是奇虎360市值的2倍。
更不可思议的是,小米自成立到估值40亿美元,仅仅用了两年时间;而在同样的两年时间里,Facebook只做到10亿美元估值。
不管是神话还是笑话,小米和雷军的故事,注定成了中国IT行业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于是,在小米举杯欢庆之时,一直话题不断的小米和雷军,再次把自己推到舆论的漩涡之中,巨大的质疑浪潮再次袭来。
第一章 小米是什么
没有了互联网,百度将不再是百度,腾讯将不再是腾讯,而小米依然是小米。至少在目前,说小米是互联网企业勉为其难。
雷军说,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对于40亿美元的估值,雷军的解释是投资者给予小米的高估值,与小米手机当下的销量关系不大,投资人看到的是小米的未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会放大,将会诞生很大的公司,投资者相信小米有可能."
然而最大的疑问是,小米以后会是那家很大的公司吗?
虽然小米表面看去像雷军所言,"软件+硬件+服务"的互联网生态模式,但就目前的小米而言,它真的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吗?
这一切还需从头说起。
雷军:小米公司坚持做厚道的公司,以坚持超越米粉的预期为目标。
雷军不服
所有的证据表明,少年成名的雷军在金山的岁月,并不像今天的雷军这样锋芒毕露、是非缠身。
有互联网"活化石"之称的雷军,在成为"雷布斯"之前的岁月里,虽然"骄傲",但以每周工作七天的勤奋,成为有名的"IT劳模"。
在金山的16年中,雷军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在他告别金山的"演出"(记者招待会)上,他深深地鞠了一躬,一声叹息,"我的青春,我的金山"。
没有人能体会2007年雷军告别金山的心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求伯君的光环下,金山永远不属于雷军,即使是他作为董事长的日子。
在那段日子,雷军带领着金山八年五次冲击IPO,2007年10月最终在香港上市,然而市值只有6.261亿港元,远低于当年阿里巴巴、百度的市值,就连后起的盛大、九城游戏厂商,市值也远高于金山。更为伤感的是,以软件起家的金山,竟然是依靠游戏才得以上市!
而雷军作为董事长带领金山艰难冲击IPO的过程,让许多行业人士怀疑雷军是否拥有掌握大公司的能力。
"为什么有人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只能换回百分之二十的增长?有人付出百分之二十的努力,却能获得百分百的回报?"雷军究竟是感叹时运不济还是命运不公?或者,更像是在问自己。金山的衰老,带给雷军太多的不甘心。
不甘心的雷军开始了他人生中的另一个活法。
早在2004年,雷军以7500万美元把金山和联想共同投资的卓越卖给亚马逊,加上2007年他离开金山的收入,据业内人士估计,当时的雷军手头至少拥有1亿元人民币。虽然以常人的眼光看,此时的雷军名利双收。但与同时入行的兄弟相比,他的影响力远不及马化腾、丁磊等一帮小兄弟,于是雷军开始做起了投资。
几年间,雷军看似随性地投资的20家(一说17家)企业,全部集中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社区三个领域,拉卡拉、凡客、乐淘、UC、可牛、iSpeak、多玩、雷锋网等都成为行业中有影响力的企业。于是雷军成了投资领域"神"一般的人物。
在雷军投资的这些企业中,按他自己的说法,一般投资规模在200万元左右,占股15%左右。而实际上,公开数据显示,雷军2005年12月投资多玩网100万美元;2007年投资凡客诚品200万美元;2006年投资乐讯200万美元。以当时这些企业动辄上亿美元的估值和总融资数据计算,雷军的股份应该低于他所言称的15%左右。然而奇怪的是,在雷军的每次"商业活动"中,雷军系的企业都会以自己的企业形式出现。雷军在其投资企业中的地位成为行业中的谜。
2011年年底,有消息称雷军从UC撤资,与俞永福闹翻,后来俞在微博中称"雷军是UC的超级天使",但对于是不是撤资只字未提。其实这从另外一方面证明了消息的可靠性。而意味深长的是,俞在声明中的另外一句"他不是普通的股东."
同样的疑问发生在凡客身上,小米成立之前,雷军给外界的印象就是凡客真正的操盘人,但当《IT时代周刊》就雷军在凡客的股份比例求证一位接近雷军的资深人士时,他说,“10%?笑话吧,目前雷军在凡客的股份比例不会超过2%。”
对于投资,雷军对媒体反复强调,“原则上,我不担任董事长。雷军的一点知名度,很容易掩盖创业者的光芒。”然而事实上雷军投资的企业都贴上了"雷军系"的标签,无人不知。同样在天使投资行业相当活跃的徐小平和周鸿祎,人们并不太清楚他们投资过哪些企业。
雷军对于投资的企业称“只帮忙不添乱”,但事实似乎与此有很大出入,徐小平就曾在评价雷军的投资时说,用企业家的心态去做天使投资,投资之后总想参与,最后不满足投资者的角色。
在金山的16年职业生涯中,让雷军学会了如何利用外势和媒体来经营自己的地盘。雷军系企业频繁地在媒体面前出现,对于急功近利的创业者和年轻人有极大的杀伤力,同时他有选择性地遗忘自己曾经投资的类似大街网、几家技术社区、广州尚航这些濒临消失企业,这让他迅速成为投资界的"神话",并在虚虚实实的迷雾中,成了这些企业的“主人”。
可以说,雷军在投资界成功地把自己推销了出去,这也许是后来小米神话的一次预演。
然而,雷军的“不甘心”依旧,他依然不是哪个领域的领袖,像雷军后来回忆的一样,“那段时间,没有一家媒体想要采访我,没有一个行业会议邀请我参加。有时走出机场感觉空荡荡的,我似乎被整个世界遗忘了。”
而雷军反思的结果,就是他需要能承载自己梦想的企业,一家重量级的企业。于是造梦开始了,造"神"也随之而来,雷军性情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