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诈骗短信、骚扰短信如人人喊打的过街之鼠,隔段时间对
它们的声讨就会提上公共议程,专家每次提出的办法都只有一个实名制。比如在近来广东整治诈骗短信的讨论中,专家又称手机实名制对于从源头上遏制各类诈骗短信至关重要,可起到根治效果。记者了解到,国家有关部门对手机实名制的工作一直在进行,今年手机实名制将从试点向全国推广。但有关部门预测,强制推行可能受到来自公众和运营商的阻力。(《广州日报》9月15日) 专家和官员似乎对实名制有一种近乎成癖的依赖,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哪里管理遇到麻烦,何处难以监管,他们都会首先想到实名制。为什么如此痴迷这个制度?因为实名制满足了他们某种“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透明管理想象:大家都是实名,一个萝卜一个坑,我管理起来就会非常方便,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一查实名就可以查到源头。其实,实名带来的管理方便仅仅是一种逻辑上的想象,现实远比想象复杂得多:造假技术的登峰造极,可以轻易突破实名的限制;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骗子总能很容易地找到化解实名监管的方法;而如何处置过去那许多非实名的手机号,也是大麻烦。 即使实名制能在某种程度上遏制各类诈骗短信,能根除垃圾短信之恶,但公共管理不能为了追逐某个单一目标而放弃对其他更重要价值的关注,不能为了遏制诈骗短信而要公众放弃更珍贵的通讯自由、更重要的个人隐私。公众的追求是多元的,他们厌恶诈骗短信和垃圾短信,但他们同样厌恶个人隐私和自由权利被侵犯——而手机实名制则隐藏着这样的风险。 在这里,我更想说说“根治”的陷阱。“根治”也是专家非常青睐的一个词,动不动就说以某种制度“根治”某个弊端。比如这位专家就称“实名制能起到根治效果”——根治,听起来是一个很好的词,迎合了人们那种“除恶务尽”、“斩草除根”、“正本清源”的期待。其实,“根治”很多时候也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有些问题可以根治,比如胆囊炎,将胆囊切除就行了;阑尾炎,把阑尾切除就行了;现在甚至发现了决定人高矮胖瘦的基因,想高想矮都可以在基因源头上进行操作——可不少社会问题是无法根治的,比如酒后驾车,只能要么全面禁酒要么全面禁车,可这根本做不到。车祸怎么根治呢,除放弃使用汽车外别无他法。网瘾怎么根治呢?要么就是整人,要么就是全面断网。 很多问题无法根治,有的是因为事物固有的危险,享受了某种事物的好处就得无奈地承受它固有的弊端。治理社会不像做外科手术,某个部位坏了切掉就可以,社会性事物的好处和坏处往往纠缠在一起,得在诸种价值中进行权衡,在多重利弊中进行取舍,在道德冲突中进行分析,结果只能是为了更大的善而不得不容忍一些恶,为了尊重现实的约束而不得不只追求次优。即使是外科手术,遇到癌症也束手无策,好细胞与坏细胞纠缠在一起,完全切除坏的会损坏好细胞维持生存的正常机能。 许多社会问题的病理并非如胆囊炎,它无法治标只能治本。在治理目标的设置上,只能认识到人类理性的有限和权力效力的有限,只能诉诸控制其危害、减少其不良影响,尽可能地将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谦恭地去控制负面影响,而不是自负能根治、能从源头上终结。诈骗短信也许正是这样一种东西,手机这种现代通讯文明的产物可能包含着这种固有的风险,正像汽车的便捷与车祸的风险是相伴随的,只能去控制风险,却很难根治——“根治”将会连文明一起被拔根而起。 “根治”的治理陷阱在于,必然会为了追逐某个单一目标而放弃对其他更重要价值的关注,必然会让公众放弃某种更宝贵的权利,必然把权力伸进私人领地强迫公众让渡出某种权利。设置了一个美好的目标,却以公众放弃某种自由为代价,为了某种不必要的洁癖而冠冕堂皇地大行强制,这就是许多“根治”隐藏的陷阱。评论家别动不动就批评某种制度“治标不治本”,不要带着洁癖去苛求政府对某个问题的“根治”,很多时候,“根治”正是专断和强迫的渊薮。曹林
手机实名制的幻觉与根治的陷阱
时间: 2024-09-22 20:36:24
手机实名制的幻觉与根治的陷阱的相关文章
垃圾短信成顽疾标本兼治需立法推进手机实名制
本报记者 杨剑 又是一年"3.15",垃圾短信再次成为国内手机用户投诉的焦点.近年来,垃圾短信.诈骗短信等问题愈演愈烈,始终没有彻底根除.为了彻底根治这一问题,工信部于去年出台了"手机实名制".半年时间过去了,"手机实名制"能否严格执行?对垃圾短信的整治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用户信息遭泄归咎于手机实名制 根据工信部的部署,从去年9月1日起开始实行手机实名制,要求购买预付费手机卡的用户,必须向运营商提供真实的身份证件,实名登记:此前的预付费客户则
手机实名制还有多少个关卡要过
手机实名制还有多少个关卡要过 "你总说,垃圾短信.诈骗短信.黄色信息横行都是没有实名制惹的祸,其实让人很困惑."当新年假期上班几日后,得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目前相关部门正研究实施手机和网络实名制"的消息时,从事IT业的叶先生如是表示,他认为,手机实名制多年前即遭媒体爆炒,每次仅以某专家.官方的一个些微信息做文章,而实施起来却总是遥遥无期,或者落实不好. 手机实名制的雷声的确听到多次,却始终没有看到雨下.业内专家表示,抛开炒作因素不论,手机实名制涉及法律.成本.实
手机实名制:安全隐私或可两全
垃圾短信.响一声电话--"信骚扰"防不胜防,中奖短信.诈骗电话--"信诈骗"屡见不鲜,虽然近年来运营商已尽力阻击手机违法行为,但与预期仍然有差距.近日,有消息称,工信部已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关于手机实名登记制度的法律规范,正送国务院审批. 手机实名制一旦实施,将给垃圾短信和诈骗电话毁灭性打击,但也有人担心手机实名制将导致手机用户的隐私 曝光,手机实名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就此,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手机实名制能否根治"信骚扰" 手机实名制并不新鲜,国
手机实名制难断“信骚扰”
来论 □马青争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近日透露,为遏制"信骚扰"."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建议通信管理部门实行手机卡销售实名制.据透露,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会同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法律规范,正在等待国务院审批.(6月4日广州日报) 当某一行业出现了不正规运作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到实名制.上网需要实名制.买火车票需要实名制,就连网民们的"自留地儿"博客和论坛也有人说需要实名制.毫无疑问,在这些人看来,实名制就是一剂"万能解药&
手机实名制备受公众关注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近日答复省政协委员汤镇业相关提案时透露,工业和信息化部已会同公安部.国务院新闻办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手机实名登记制度的法律规范,正等待国务院审批.(6月4日<广州日报>) 治理"信骚扰"是个伪命题 上网需要实名制.买火车票需要实名制,就连网民们的"自留地儿"博客和论坛也有人说需要实名制.毫无疑问,在某些人看来,实名制就是一剂"万能解药".可是,实名制真的有那么神吗? 但就目前已经实行实名制的一些行业来说,并未起到&quo
两块石头绊住手机实名制
IT时报记者 钱立富 手机卡实名制,这一讨论了七八年的老话题现如今又成为通信业界关注的热点.据广东省通管局近日透露,工信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手机实名登记制度的法律规范,正等待国务院审批.其实,国内不少城市都推行过手机卡实名制,但效果不尽人意.难点在于两方面,一是如何处理未进行实名登记的老用户:二是经销商渠道缺乏管理,不积极执行.如若这两块绊脚石不搬开,即使法规出台,实名制也将有名无实. 售卡商贩不满实名制 早在2005年9月,上海就开始推行手机实名制,相关部门要求新申请移动业务用户,须凭本人有效
手机实名制实施一月无需身份证照样购卡
"手机实名制了,我们能避免垃圾短信的骚扰吗?个人信息会不会泄漏?"9月1日,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制度(简称手机实名制)正式实施.一时间,手机实名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项旨在利民的措施为何会引发诸多担忧?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走访. 酝酿:始于2003年,代表建议着力推动 记者了解到,2003年,信息产业部开始就手机实名制问题进行研究.2005年,上海成为首个试点地区.当时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和公安局联合下发的文件显示:从2005年9月1日起,上海市新申请移动业务(包括小灵通)的用户,须凭本人有
北京拟施行“手机实名制”
记者30日从北京市有关会议上获悉,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制定有关"手机实名制"的政策措施.相关规定出台实施后,手机用户在办理入网.过户.变更等业务时,须提供真实有效身份信息. 全国人大常委会28日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提出,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用户办理网站接入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应当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情况下
手机实名制不是一劳永逸的防火墙
马上就到了9月1日,应该是新生入学的日子,也是号称要全中国手机实名制的发端.这几天,媒体报道很多,特别是央视,对手机实名制采取了明察暗访多种手段来获取运营商的执行情况. 我是赞成手机实名制的,而且,从第一次入网使用手机的1998年开始,我的手机就始终是实名制,不仅如此,在网络上的QQ.微博.博客.论坛,从来都是实名登记.以我的愚见,不管是网络还是手机,都是个人信息的正常延续,一个要在社会上安身立命问心无愧的人,应该是随时可以直面任何挑战,实名也是自然的选择. 但是,目前的媒体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