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1.2节质量观与可靠性概念

1.2 质量观与可靠性概念
1.2.1 当代质量观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线,是永恒的主题。国内某著名企业的大门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不抓质量的企业没有希望,不讲质量的产品没有市场”。这副对联的核心就是质量,只有名牌产品才能占领国内市场,才能跻身国际市场。创名牌一靠技术先进,二靠质量优良。战后的日本,为了振兴日本的民族工业,首先狠抓质量工作,进行了质量革命,走上了经济强国的道路,丢掉了劣等东洋货的帽子,打进国际市场,使日本经济很快复苏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在1995年5月召开的美国质量管理协会年会上,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做了题为“未来的质量世纪”的报告,他对世界质量活动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认为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将是“质量的世纪”,人们将在“质量大堤下生活”。
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强调每一个企事业单位一把手要转变观念,亲自抓质量工作。国防科工委在1995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军工产品质量工作的措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各部门和研制生产单位的负责人,要有强烈的质量忧患意识,并且提出质量意识不强、考核不合格的不能当行政一把手。
早期所谈的质量属于外在质量,我们称它为传统的质量观,它单纯追求性能指标,着眼于缺陷的纠正,在管理上以“产品符合生产图纸和工艺规定要求”实施“检验”手段来保证产品质量。所以传统质量观只包括产品性能,不包括产品的可靠性等其他因素。
传统质量观对质量的解释最典型的是199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可靠性年会上,一位美国专家所举的反例,他说:北京某厂生产的一百辆汽车,经检验合格出厂了,这就是质量,而这一百辆汽车自北京跑到上海,途中有几辆出了故障,这就是可靠性问题。
1991年国防科工委丁衡高同志提出了当代质量观的新概念,着眼于产品“长时期保持良好性能”和“最佳寿命周期费用”等附加要求。当代质量观追求产品的综合效能和缺陷的预防,其内涵是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经济性、时间性及保障性,当代质量观使质量管理前伸后延,从产品研制的早期直至生产、使用,讲究管理的三全:全过程、全员、全方位。
当代质量观念认为系统可靠性RAMS(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维修性Maintainability和安全性Safety)和质量同属于产品的重要特性。产品的质量应该包括外部特征、技术指标、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几个部分。外部特征有产品的商标名称、造型结构、尺寸重量、工作环境、电压和功耗等。技术指标是质量的一个最明显的项目,如工作带宽、放大倍数等,具体指标随产品种类而异。可靠性反映产品的寿命长短、使用维修情况、完成任务的能力大小,它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靠性也是质量问题。
产品的技术性能与产品的可靠性都是通过产品的设计所赋予的,并且是通过制作过程中全面的质量管理来保证的,它们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没有产品的技术指标,产品的可靠性就无从谈起。如果产品不可靠,容易出故障,尽管其技术性能很先进,却无用武之地,就会失去其使用价值;如果引起事故,造成危害,就更严重了。所以产品的基本技术及其可靠性是不可分割的。
但产品的可靠性和其技术性能又有不同,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是产品制成后交付使用前(即出厂时)的情况,出厂时生产者所关心的是废品率。可靠性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情况,它是时间的函数。使用者关心的是瞬时失效率。此外,产品的技术性能可通过具体的仪器设备测量出来,而可靠性是测量不出来的,它通过大量的分析试验,在调查研究等的基础上,对有关的可靠性数据进行统计评估而得到。它说明的是某一批产品(而不是某一个单个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1.2.2 可靠性的定义
产品的可靠性是与许多因素有关的综合性质量指标,最早的可靠性定义是由美国AGREE在1957年的报告中提出的,1966年美国的MIL-STD-721B又给出了传统的或经典的可靠性定义,即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为世界各国的标准所引证,我国的GB 3187—1982给出的可靠性定义也与此相同。但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已经感到了上述定义的局限性,因为它只反映了成功完成任务的能力。于是,美国于1980年制定的MIL-STD-785B将可靠性定义分别为任务可靠性(Mission Reliability)和基本可靠性(Basic Reliability)两部分。任务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反映了产品在执行任务时成功的概率,它只统计危及任务成功执行的致命故障。基本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时间或概率。它包括了全寿命周期内的全部故障,它能反映产品在维修人力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要求。例如,MTBF、MCBF(平均故障间隔的使用次数)。把可靠性概念分为两种不同用途的可靠性概念,是对可靠性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这无疑是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我国1988年的军标GJB 450—1988就引用了这两种可靠性定义。
产品的可靠性可用其可靠度来衡量,在上述可靠性的定义中,包含以下因素。
对象:可靠性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产品,它是泛指的,可以是元件、组件、零件、部件、机器、设备,甚至整个系统。研究可靠性问题时,首先明确对象,不仅要确定具体的产品,还应明确它的内容和性质。如果研究对象是一个系统,则不仅包括硬件,而且包括软件和人的判断与操作等因素,需要用人机系统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规定条件:研究对象的使用条件包括运输条件、储存条件、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湿度、载荷、振动、腐蚀、磨损等)、使用方法、维修水平、操作水平,这些使用条件对其可靠性都有很大影响。对于电子元器件,“规定条件”主要指使用条件(包括使用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和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气压等)。“规定条件”不同,元器件的可靠性也不同。例如,工作负荷较轻或不工作(储存状态)时,元器件就容易保持原有性能,而在恶劣环境(如高温、高湿)中或工作负荷较重时则易于变化。同一元器件在试验室、野外、海上、空中等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及在不同的地带或地区(寒带或热带,干热地区或潮热地区),其可靠性是不同的。因此,谈及可靠性时必须明确其所处的环境和工作状态。
规定时间:与可靠性关系非常密切的是关于使用期限的规定,因为可靠度是一个有时间性的定义。对时间的要求一定要明确。时间可以是区间(0,t),也可以是区间(t1,t2)。有时对某些产品给出相当于时间的一些其他指标可能会更加明确,如汽车的可靠性可规定行驶里程(距离);有些产品的可靠性则规定周期、次数等会更恰当,如继电器、开关和插头等。一般来说,元器件经过筛选后,随着使用或储存时间越长,可靠性越低,失效次数越多。因此,可靠性必须明确在多长时间内的可靠性,离开时间的可靠性将是无意义的。同一元器件因规定的时间不同,其可靠性也不同。
规定功能:研究可靠性要明确产品的规定功能的内容,一般来说,所谓“完成规定功能”是指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能维持所规定的正常工作而不失效(不发生故障),即研究对象能在规定的功能参数下正常运行。应注意,失效不一定仅仅指产品不能工作,在某些情况下,表面上,有些产品虽然还能工作,但由于其功能参数已经漂移到规定界限之外了,即不能按规定正常工作,也视为失效。要弄清该产品的功能是什么,其失效或故障(丧失规定功能)的判据。
概率:可靠度是可靠性的概率表示,把概念性的可靠性用具体的数学形式表示,这就是可靠性技术发展的出发点。因为用概率来定义可靠度后,对元件、组件、零件、部件、机器、设备、系统等产品的可靠程度的测定、比较、评价、选择等才有了共同的基础,对产品可靠性方面的质量管理才有了保证。
如上所述,讨论产品的可靠性问题时,必须明确对象、使用条件、使用期限、规定的功能等因素,而用概率来度量产品的可靠性时就表示产品的可靠度。可靠性定量表示的另一个特点是其随机性,因此,广泛采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来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定量计算。
产品运行时的可靠性,称为工作可靠性(Operational Reliability)。它包含产品的制造和使用两方面的因素,且分别用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来反映。
固有可靠性(Inherent Reliability):即在生产过程中已经确立的可靠性。它是产品内在的可靠性,是生产厂在模拟实际工作条件的标准环境下,对产品进行检查并给予保证的可靠性,它与产品的材料、设计、制造工艺及检验精度等有关。
使用可靠性(Use Reliability):与产品的使用条件密切相关,它受到使用环境、操作水平、保养与维修等因素的影响。使用者的素质对使用可靠性影响很大。
对于实现维修制度的产品,一旦发生故障或失效,总是先修复再使用,因此,对于这类产品,不发生故障或可靠性好固然很重要,发生故障或失效后能迅速修复以维持良好而完善的状态也很重要。产品的这种易于维修的性能,通常称为产品的维修性。
维修性和维修度的提出,使得可靠性和可靠度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可靠性(Generalized Reliability):是指产品在其整个寿命期限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包括可靠性与维修性。由此可见,广义可靠性对于可能维修的产品和不能维修的产品有不同的意义,对于可能维修的产品来说,除了要考虑提高其可靠性外,还应考虑提高其维修性;而对于不可能维修的产品来说,由于不存在维修的问题,只考虑提高其可靠性即可。
与广义可靠性相对应,不发生故障的可靠度与排除故障的维修度合称狭义可靠度。
可靠性与维修性都是相对失效或故障而言,明确失效或故障的定义,研究失效或故障的类型和原因,对可靠性和维修性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失效(Failure),对于可修复的产品,通常称为故障,其定义为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这个不仅指规定功能的完全丧失,还包括规定功能的降低等。
1.2.3 经济性和安全性
质量的经济性不仅指产品的生产费用,还应考虑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费用。经济性即我们常说的寿命周期成本(LCC),它与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安全性等是密切相关的,也属于现代质量观的范畴。全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开发、研制、设计,到用户使用后报废所经历的时间。所以,除产品价格外,全寿命周期费用还应考虑使用时的维修费用。微电子器件是作为电子元器件在整机或系统中使用的,如果器件出现故障,整机需要维修。在整机的不同阶段(制造安装、调试、现场使用)更换一个器件所需要费用相差很大,有时甚至极其昂贵或不可能,这时选用高可靠性的微电子器件就显得很重要。器件可靠性的提高,涉及设计、生产、设备、测试、管理等许多环节,这会造成生产成本上升,而使用维修费用下降。产品的总费用与可靠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关于产品,其可靠性也不是越高越好,而应从总的经济效果来看,同时还涉及产品所完成的任务、功能以及军事、政治等因素,应全面衡量,综合考虑。
产品的安全性是指在使用及运输过程中,不会引起使用者的生命伤害及财产损失。

时间: 2024-08-02 17:43:21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1.2节质量观与可靠性概念的相关文章

网站运营的质量观

网站运营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网站的增多,网站的最终用户-网民,对网站质量的要求越来越挑剔,为此,网站的质量提升应当成为网站运营的根本工作.     互联网经济大浪淘沙,淘汰掉的是那些质量不怎么好的网站,留下来的是质量优秀的网站,质量是网站运营的主旋律,从网站开发语言.网站系统选择,到网站硬件条件,再到网站内容建设.运行机制建设等等诸多方面,质量都贯穿于其中,王义辉曾在天梯网发表文章谈到网络创业的制高点,王义辉认为,质量就是飞跃制高点的一个翅膀,而另一个翅膀叫做创新,这个另文再提.     王义辉认

《Java多线程编程核心技术》——1.1节进程和多线程的概念及线程的优点

1.1 进程和多线程的概念及线程的优点 本节主要介绍在Java语言中使用多线程技术.但讲到多线程这个技术时不得不提及"进程"这个概念,"百度百科"里对"进程"的解释如图1-1所示. 初看这段文字会觉得十分的抽象,难以理解,但如果你看到图1-2所示的内容,那么你对进程还不能理解吗? 难道可以将一个正在操作系统中运行的exe程序理解成一个"进程"吗?没错! 通过查看"Windows任务管理器"中的列表,完全可以

光棍节:电商炒概念 快递得便宜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并没有11月11日即所谓的光棍节这盘"菜",不过,这个起源于民间戏说的"光棍节"却被精明的电商所用,越来越成为一件全民大事,尤其是对于快递业而言,如临大考,如临大敌. 11月1日,中国快递协会快递与网上购物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闭门协调会,一方面检阅各主要快递巨头的备战状况,另一方面也让各家分享经验,预判问题,力求打好快递业"秋收"这一仗. 据悉,邮政集团邮务局.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

《应用程序性能测试的艺术(第2版)》—第2章 2.3节性能测试工具集:概念验证

2.3 性能测试工具集:概念验证对于候选的性能测试工具,你需要对它们一一试用以验证工具的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你最终选择的工具集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在验证过程中至少选择录制两个测试用例:一个只读用例(比如一个返回一条或者多条记录的搜索操作)和一个涉及插入和更新你的应用数据库的写用例.这样你就能验证录制下来的测试用例是否能够正确回放.如果你的应用是只读的,你也要检查脚本回放日志来确保回放过程中没有任何错误. 概念验证完成以下目标. 为验证性能测试工具是否适合目标应用提供了一次技术评估的机会技术兼容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导读

目 录 前言第1章 概述 1.1 可靠性发展阶段 1.2 质量观与可靠性概念 1.3 可靠性工作概述 习题第2章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数学 2.1 可靠性数学的重要性 2.2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 2.3 可靠性基本术语和主要特征量 2.4 电子元器件的失效规律 2.5 威布尔分布及其概率纸的结构和用法 2.6 指数分布--偶然失效期的失效分布 2.7 正态分布或高斯分布 2.8 计算机威布尔概率纸的构造及软件分析法 习题第3章 可靠性试验 3.1 可靠性试验的意义 3.2 抽样理论及抽样方法 3.3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3.6节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

3.6 恒定应力加速寿命试验3.6.1 加速寿命试验的提出 对于可靠性高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长期寿命试验,无论是从成本还是从时间上来看,都是不合算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例如,人造地球卫星上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要求失效率小于2.6×10-8/小时,如果要验证它,抽取1000个元件进行试验,若允许5个元件失效,则需试验22年.而对可靠性要求更高的元件,如果要求失效率小于10-10/小时,若按上面的试验方案,则需要进行大约5700年的寿命试验,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如果将寿命试验时间缩短为1000小时,则试验元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3.1节可靠性试验的意义

3.1 可靠性试验的意义3.1.1 可靠性试验的目的与内容 可靠性试验是评价产品可靠性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把测定.验证.评价.分析等为提高产品可靠性而进行的各种试验,统称为可靠性试验.可靠性试验是开展产品可靠性工作的重要环节. 可靠性试验一般是在产品的研发阶段和大规模生产阶段进行的.在研发阶段,可靠性试验主要用于评价设计质量.材料和工艺质量.在大规模生产阶段,可靠性试验的目的则是质量保证或定期考核管理.由于阶段不同,其目的和内容也不完全相同.表3.1列出了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目的所开展的可靠性试验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3.3节可靠性筛选试验

3.3 可靠性筛选试验3.3.1 可靠性筛选的种类 可靠性筛选是提高产品可靠性的一项有效措施,所谓可靠性筛选试验(Reliability Screening Test)是指为选择具有一定特性的产品或剔除早期失效产品而进行的试验,其目的显然有两个方面:其一,从批产品中挑选出高可靠性的产品,淘汰掉那些低劣的产品,将批产品按可靠性大小分类:其二,剔除那些具有潜在缺陷的早期失效产品,因此,筛选可分两大类:普通筛选--主要剔除早期失效的产品:精密筛选--在普通筛选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筛选,剔除参数漂移大的产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2.1节可靠性数学的重要性

2.1 可靠性数学的重要性2.1.1 可靠性问题的复杂化 可靠性是与电子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其复杂性趋向可从电子产品发展的三个特点看出,即电子产品的复杂程度在不断增加.人们最早使用的矿石收音机是非常简单的,随之先后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收音机.录音机.录放像机.通信机.雷达.制导系统.电子计算机以及宇航控制设备,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电子设备复杂程度的显著标志是元器件数量的增加,就轰炸机上的无线电设备而言,1921年前的飞机上还没有电子设备,1940年飞机上电子设备的元器件只有千多个,1950年B-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