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先谈谈Napster的故事:1999年,还在美国高中念书的肖恩-帕克把自己和朋友一同设计的一款名为Napster的">音乐分享软件发送给了朋友,随后的几个月里Napster迅速发展,数千万美国人纷纷把自己所拥有的音乐上传到了Napster中,世界上首个正式免费音乐下载网络就此诞生。
起初Napster并没有引起各大唱片公司的注意力,直到其强大到导致唱片销量缩水,各唱片公司代表不得不召开紧急会议,惊讶的发现在Napster上可以免费下载到任何一首他们绞尽脑汁想出来的音乐作品,考虑到它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唱片也的商业利益,以索尼和百代为首的唱片公司联盟将出尽风头的肖恩-帕克并告上了法庭。最终,肖恩败诉,不得不将其音乐库正版化。
当时记者写道:“Napster输了战争”,而肖恩却回应道:“Napster确输了……在法庭上”——这句话不久前也出现在了电影《社交网络》中,没错,片中由贾斯丁扮演的正是肖恩-帕克。
“Napster的确输了,在法庭上”——虽然Napster在法官面前败诉,但其网络中免费下载音乐的概念却为大众效仿和推广,它正版化的同时,成百上千个同Napster一样的网站和软件纷纷涌现,Napster在法庭上输了,却被全世界所接受。
这和最近各作家声讨百度实际上是出自同一出剧本。百度文库提供的自由分享引来众作家一片哗然,石康不再淡定,李承鹏直接咆哮。我想如果二者真要在法庭上见,百度文库同Napster一样绝对赢不了。那之后呢,围剿百度文库之后呢?
我个人是从来不用百度文库的,因为在华语网络里想免费下载一本小说的电子文本不一定要去百度文库;我个人也不担心和关心百度文库会被封杀,因为我知道一个百度文库被封杀了,一百个“文库”会涌现出来占据市场。
电子文本首先是免费的,其次相比去趟要开发票,要堵车,要加油,要交停车费,要排队的书店,直接坐在家里下载要方便很多,免费又简便的东西谁不拥护。中国作家和美国唱片公司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战胜盗版,战胜百度,战胜Napster,却永远战胜不了其背后的庞大用户。
美国唱片公司在“后Napster时代”中深深领悟到了这一规则和现象,不再将目光聚焦在诉讼层出不穷的音乐网站,而是与各大搜索引擎巨头谈判,同议员谈判,决心从根本铲除音乐盗版。
渐渐地,人们不在能够搜索引擎中搜索到免费音乐和音乐分享网站,各州法律也有所改动,盗版音乐网站可以直接合法屏蔽。很多中国留学生会发现在美国用百度搜不到音乐,这就是原因——过去有个上海朋友教美国人用电驴下载影,结果他们第二天就收到了来自电信公司的警告。
正是在这些措施的保护下,美国音乐盗版几乎绝迹,就算有个网站别依然存在,也无法下载到高质量的的音乐。
在这个就连韩寒都买盗版碟的时代,不是盗版猖獗,而是因为法律虽然可以战胜盗版,但不可以阻止人们无视法律拥护盗版的选择。
所以我觉得作家们更应该声讨“百度”而不是“百度文库”,因为就算“百度文库”倒了,大家一样还是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到更多“文库”。二者看似一样却拥有完全不同的概念,声讨“百度文库”是象征性抓典型,反而引来更多人创建盗版文库,而声讨“百度”则是制根,从根本上杜绝大众与盗版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