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钢铁一度成为地方政府的税收支柱,也以鲶鱼的力量激活了整个钢铁领域的竞争态势。然而时过境迁,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之下,民营钢铁纷纷上演悲情,相继成为钢铁行业国进民退的牺牲品。而杜双华们,最后一搏收获的也是无奈。 ■文/本刊记者 李 航 一边是高温的炉火,灼人眼球;一边是冰冷的空气,寒入骨髓。 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一系列的事件,是该庆幸,还是该悲恸。 在美国,在欧洲,在经济危机最为肆虐的地方,许多曾经辉煌的企业,以悲壮的色彩谢幕;而在中国,却有一个民营企业的群体,将在“风景这边独好”的环境中,在应对危机的政策中因挤压、围剿而卑微地逝去。 我说的是中国的民营钢铁企业们。 2009年7月24日,部分职工因不满重组而在通化钢铁厂区内聚集上访,反对河北建龙集团对通钢集团进行增资扩股,一度造成工厂内7个高炉停产。“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让你们全部下岗!”通钢总经理陈国君的这一句话触及了工人们的底线,最终被殴打致死。 2009年8月19日,在经历两年无限接近套现成功的反复震荡后,德龙钢铁老板丁立国终于在长久的反垄断调查面前失去信心,最终俄罗斯耶弗拉兹集团单方面宣告放弃收购河北德龙控股有限公司,丁立国退出钢铁制造的梦想以一个突兀的冷场作为终结。 2009年9月6日,山东钢铁集团与日照钢铁签订重组协议,双方共同向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以增资方式进行资产重组,标志着日照钢铁杜双华时代的结束。 与以上“黑色三月”相伴的,是一连串民营钢铁沦陷的新闻:2009年4月,山西最大的民营钢企海鑫钢铁集团迫于资金的压力,不得不投靠首钢;2009年3月,民营企业家张志祥、郭广昌和刘永好,不得不将他们联合所持有的宁波钢铁56.15%的股权出售给宝钢集团……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民营钢铁企业们同时深陷囹圄、面临各种不同的悲情?尽管它们几年以来成长速度都很快,即使在经济危机中,盈利能力相比国企也都不错。 事实上,将镜头从它们身上移开才发现,它们背后的天空,正在经历风云变幻。 冰冷的迎亲曲 企业: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人物:杜双华 遭遇:进入钢铁领域之初,杜双华就在规避与国家布局产生冲突,然而避开了国家的规划,却没有避开省里的规划。在成为2008胡润百富榜亚军、钢铁首富的第二年,杜双华所拥有的日照钢铁,被山东钢铁强势重组。 树大招风,树欲静而风不止。对于日照钢铁而言,稳健的成长与优秀的业绩不但没有形成更长久的发展动力,反而成为被吞并的诱因。 由于2007年钢铁企业成本,飙升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钢铁企业盈利空间与市场需求增长空间同时萎缩。又由于之前中小钢厂林立,导致产能严重过剩。为了解决产能相对过剩与市场相对疲软这一对矛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空间,而其中通过行业内部的大范围兼并重组,提升行业的集中度,降低行业内部的无序以及非规范竞争就是主导方向之一。显然,这一政策是为国有钢铁企业所量身定制的,而政策背后的民营钢铁企业,只不过是实现国有钢铁宏图大志的阶梯。 早在2007年,山东省就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
意见》,明确建设日照大型钢铁基地是山东钢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的重点。意见中既涵盖了以地域为界限,以省为集团的宏观导向,也包括在日照建设临海钢铁基地的具体指示。 2008年,山东钢铁集团就在济南应声成立。之后它大刀阔斧地对济南钢铁、莱芜钢铁和山东省冶金总公司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了重组,成为山东最大的省属企业。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2008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山东钢铁集团,从成立之初就开始不断“叫吃”盈利状况还不错的日照钢铁。 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日照钢铁实现净利润约18亿元,而山钢旗下最主要的子公司济钢和莱钢同期共亏损12.85亿元。2009年下半年,山钢的盈利目标仅为5亿元。 造就这戏剧性的一幕的来源,在于山东省政府态度的微妙转变。 曾经创造过“日照速度”的日照钢铁,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能有如此大的产能,自然在当时得到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当然,日照钢铁也以当地支柱企业的姿态回馈地方财政,2007年日照钢铁纳税额达到日照总税收的60%。 然而山东钢铁的成立,使得日照钢铁的境遇陡转直下。贷款,不批;想修条路,不批;应对环保调查,叫停项目;甚至地震时期日照钢铁的一亿元捐款,日照市政府不敢收,山东省政府不愿收,还得亲自交给全国工商联。 反观山东钢铁,仅贷款一项,自去年3月成立到去年底,山东钢铁就已经先后与12家银行达成整体意向授信额度总计达2400亿元。 政府对待两家企业的态度已有了云泥之别。“小鱼吃大鱼”的结果虽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迎娶的花轿已经抵达日照钢铁的门口,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各大银行在为这次迎娶共同奏响欢快的迎亲曲。这个时候,杜双华唯一能做的,就是为自己“制嫁妆”,尽量争取一份体面的“退休金”。 于是,2009年6月,杜双华在先和山东钢铁集团签订重组协议的情况下,将旗下日照钢铁部分资产借壳他自己控制的开源控股(01215.HK)实现香港上市,被外界称为“最后一份嫁妆”。 2009年9月6日,一幕政府主导下的国有企业“抢亲”大戏最终有了结局。在山东省政府的极力推动下,山东钢铁集团与日照钢铁在日照签订了资产重组与合作协议。 凭借对日照钢铁绝对的控股,以及日照钢铁在2007年净利润就达58亿的良好业绩,杜双华以350亿元资产排名2008胡润百富榜第二名的富豪。2008年估出来的350亿,在2009年被山东钢铁重组后就变成了仅占33%的股权。据称,收购日照钢铁时将按照日照钢铁拥有的净资产进行估值,日照钢铁的净资产目前约为80亿元左右,如果按照这个价钱估算,杜双华所持有的33%日照钢铁的股权,只值50亿至80亿元。 在杜双华为数不多的被采访记录中,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国进民退怎么了,美国三大银行不也都国进民退了吗,它不也搞社会主义了吗?有什么不好?什么时候就说什么事儿,没什么大不了的。”杜双华很注意措辞。 他不希望被媒体描写成一个悲情人物,而是彻底的忘却。“希望别人把‘杜双华’三个字忘了,如果有可能,最好把‘日照钢铁’四个字也忘了。” 丁立国:不可能完成的交易 企业:德龙控股有限公司 人物:丁立国 遭遇:在钢铁行业宏观调控的前夜,丁立国本可以出售德龙钢铁,实现高位退出,然而悬而不决的政府审批,拖垮了这笔交易。留在沙滩上的丁立国,将直面更加猛烈的宏观调控。 杜双华惜售日钢,山钢强买却难以抗拒;丁立国想卖德龙,买家上门却无法成交。相似的民营钢铁企业,相同的民营企业家,在同一个时间坐标上,正在饱受两种截然不同的煎熬。 一宗看起来非常划算的国际并购交易,突然间对方传出放弃的信号,这样的事情不仅会引起企业界的重视,就连一般大众都可能带着狭隘的民族主义情感来审视。然而,当谜底揭开,决定交易不能进行的因素是我们自身环境制约的时候,又该轮到我们自己错愕了。 假如丁立国在2008年2月成功将德龙钢铁卖掉,他将是赶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上岸的传奇之一。然而,历史不容假设,即使丁立国曾经先知先觉,现在也只能化作更无奈的疼痛。 丁立国曾在2008年2月与俄罗斯最大的钢铁企业耶弗拉兹公司签订协议,拟分步出让德龙钢铁的控股权,交易总值16亿美元。这家英超切尔西队的老板阿布拉莫维奇旗下的企业,欲收购一个中国的民营企业,曾经轰动一时。 然而,后续发展却急转直下。商务部介入后旷日持久的反垄断调查,将这宗交易拖得越来越没有盼头。金融危机爆发,德龙钢铁价值跌了2亿美元,仍然等不到商务部的一纸批文。看着手中企业价值直线缩水,丁立国的心也随之收紧。 这样的煎熬,在2009年8月19日得到了解脱,当日耶弗拉兹集团单方面宣告放弃收购德龙控股,为一年半的等待画上了一个不完整的句号。 “也算是一个结果。未来还要把希望放远一点,得耐得住寂寞。”丁立国随后补充道。 事实上,丁立国绝对算一个能耐住寂寞的人,有些时候甚至刻板。 几年前,船务利润开始升温,丁立国投资几亿元开办了造船厂,然而他始终感觉自己承担不起造船厂,后来毅然撤出;更早前投资的房地产业务也一样。 而回归钢铁行业的丁立国,却是一个集魄力与精明为一身的风云人物。 1993年,没有任何背景的丁立国回家乡唐山从事钢材贸易,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之后在1999年,他有机会接盘了邢台新牟钢厂。面对着这个烂摊子。在下决定之前,他算了三笔账,一是财务账,肯定不值得;二是发展账,企业加强管理可以有更多发展空间;三是市场机遇账,中国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期已经启动。三笔账算起来,机遇大于风险。 利用相同的思路,丁立国又兼并了一些中型钢铁厂。然而正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丁立国却突然停止了兼并步伐。 不同于他的前辈和同行,丁立国发展企业并没有走做大做强路线,而是超前地专注于管理出效率和对利润率的追逐。 为了实现经营和管理能力的良性循环,丁立国毅然选择在对企业各项素质要求更透明的新加坡来实现海外上市。这也拓宽了他的资本视野,于是在拒绝了全球很多钢铁公司的橄榄枝以后,他满怀希望地等来了阿布的并购合同。 而这一次,丁立国认为是他人生中的第三个转折。据丁表示,当时之所以要卖德龙控股,就是“感到钢铁业发展已经到顶了,所以想转型,发展别的产业。” 研究经济周期理论的人,都知道一句话:“繁荣过后总有萧条。”这句话用在中国民营钢铁行业再合适不过了。 自2002年以来,随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北京奥运工程等大型项目的陆续启动,房地产、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钢铁行业也在强大的基础建设需求下高歌猛进。 然而,伴随着2007年底矿石、焦炭、煤炭价格和国际海运费等占据钢铁企业成本近70%的几大原材料要素大幅上涨,钢铁企业的盈利空间被最大限度压缩。 另一方面,2008年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直接导致消费需求的疲软,经实体经济传导,造成了制造业全面萎缩,压缩了钢铁需求增长的空间。 所以从2008年开始,从制造业等中间环节,向上游原材料和向下游直接面对市场的分化开始加剧。德龙钢铁也一样,丁立国欲借助扎实的家底,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在被外界称为将军般魄力、农民般精明的丁立国,在经历中国多少企业家为“做大做强梦”折腰的十年隐忍后,回首亲手打造的钢铁帝国,却无奈地发现,他开始无法操纵这个帝国的命运,这确实是令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为之抓狂的事。而更为沮丧的是,他甚至无法以一个好价钱卖掉自己一手打拼起来的企业。 这不由让人联想到更早些时候,安赛乐米塔尔斥巨资收购在香港上市的另一家河北民营钢铁公司东方集团未能成功,同样是因为没有获得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 照外界解读,国际钢铁巨头想通过曲线收购中国民营钢铁公司进入中国布局。德龙与东方是仅有的两家在海外上市的民营钢铁公司,国际巨头欲进入中国盯上的必然是这两家公司。 揣摩商务部在反垄断调查背后的思考:俄罗斯钢企毕竟拥有原料、技术和国际市场等多样优势。中国已无法在成本较低的俄罗斯钢铁制造商面前保持竞争优势,包括不同时期以来中国所进口的、来自俄罗斯的大量进口钢坯。也许,中国并不希望竞争对手前来购买一家本国企业的大部分战略股份——尤其是在价格便宜的时候。 张志祥:主动出击的代价 企业: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 人物:张志祥 遭遇:建龙钢铁想推动产业链的重构,它想主动掌握更多的资源。在政策的导引下,它想夹缝生存;在商业的逻辑中,它不惜泯灭合作者的生存来换取自身的成长。然而,它也终于付出代价。 丁立国将绣球抛给外资,却收获一场失望;杜双华与国有资本躲迷藏,终归狭路相逢。而民营钢铁中,总有人不甘被动,总有人主动出击。 建龙钢铁就在主动出击中拼杀出一条血路。不仅如此,它还把这种模式发展到了极致。 为了获得继续生存的资格,单纯的“规模化战略”是建龙所必须的。但类似这样的民营企业,往往缺乏一个好的融资环境,在收购过程中还必须大量采用现金收购。这必定会在短期内提高他们的负债率,若遭遇钢价下滑、市场不景气或整合不力,很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加大自身的经营风险。 为了降低风险的同时实现高效率,建龙钢铁董事长张志祥提出三大法宝:一,避开同行业同质化的竞争;第二,提升建龙钢铁的产业链;第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这三大法宝对建龙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第二条,套用时下流行的管理名词,就是实现高效供应链管理;套用通俗点的话,就是压榨供应链。 于是,在建龙钢铁与通化钢铁之间,就发生了文章开始所述的那一幕。随即,建龙宣布“永不参与”通钢重组。 陈国君的殒命,源于建龙钢铁之于通钢近乎儿戏似地两进一出。而这两进一出的背后,则是源于张志祥这三大法宝的威力。 建龙2005年入股通钢,2009年年初宣布退出,而7月中旬又准备进入,并大规模控股。2009年3月建龙的退出,被指有很强的战略目的性,因为根据退出约定,建龙将获得吉林精品钢基地和通钢原有的矿山所有权。 而2009年7月建龙的再次进入,则是看中了吉林精钢基地是通钢的一个占地面积在500公顷以上、预计投资上百亿的精品钢基地。它的重要性就在于对通钢是个产品升级机会,是未来的希望所在。通钢能以此扭转仅依靠生产宝钢、首钢等大公司不屑于生产的利润和附加值较低的建筑用钢的局面。 张志祥的三大法宝,竟如此丝丝入扣!然而,血酬的代价不仅是陈国君的生命,更长远的威胁还将影响这三大法宝在未来的效用。 国进民退的天空 民营钢铁企业们背后风云变幻的天空,终于清晰起来,这是在新一轮国进民退下的民营企业的悲情时刻。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这些在经济危机中应运而生、寄托了中国崛起于危急之际的政策,都在显现国进民退的新一轮风暴。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包括钢铁、汽车、装备在内的十大产业,贡献了8成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十大产业规划中均涉及兼并重组,并被视为“做大做强”的主要手段。而现实的情况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国企“更为有利”,是造成或可能造成“国进民退”现象的主要因素。 4万亿计划中包括相当大比例的基建项目和工业投资项目。从项目类型看,所有这些超级大工程几乎无一例外全都是由政府推动的重大基建和工业项目,而项目的所有者、参与者,主要都是国有企业和各级政府。 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表明,国有企业占用了工业总资产的1/2左右、工业贷款的2/3以上,却只创造了1/3的工业产值。民营企业尽管产值庞大,但大都处于产业链下游,受国有企业节制。不仅如此,在1998年国企改革中确定退出的竞争性领域中,现在也被国有企业收复失地。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认为,一个充斥着国有企业的
中国市场,意味着市场化进程的倒退,未来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可能进一步扭曲,效率更低。 点评: 赵民:留下几条鲶鱼 新华信创始人,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创始人 中国汽车行业形成了老有一汽、二汽、上汽,中有长安、奇瑞,青有吉利、比亚迪,这样一个“老中青”三结合,多层次、多规模、多区域、多类型、多种产权成分的民族军团,从而发起了对外国洋品牌的全面进攻,尤其是在发动机技术、高效环保节能技术上获得了重大突破和巨大进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民族汽车品牌和民族汽车工业,所谓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世界制造基地是底气不足的,心中发慌的,腿脚发软的。 今年上半年,在许多国有钢厂亏损之际,日照钢铁盈利18亿元人民币,而按产能衡量规模为日照钢铁3倍的山钢集团同期亏损13亿元人民币。虽然并不是说一家亏损企业就一定不能兼并盈利企业,但是这样一个亏损大户并购盈利大户,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令人嗅到重组背后的国进民退的气味。但不管过程怎样,重组后的山钢理应以更好的业绩、更高的效率、更科学的管理让山东人民、全国人民都看到这场重组的科学性和正确性,避免出现上汽重组南汽,由于经受不起金融风暴的冲击而效益下滑,令人扼腕长叹的局面。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中国的汽车工业只有一汽、二汽、上汽等“老”企业,没有吉利、比亚迪、奇瑞和长安等“中青”企业,将是怎样的一种局面?同样,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中国的钢铁行业、煤炭行业只有国有控股企业,将是怎样的一种局面?即使重组的出发点是好的,即使国有企业也能做好,我们还是呼吁,一定要注意留几条类似吉利、比亚迪这样的民营企业的鲶鱼,让他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由呼吸,自由成长,搅活“一潭池水”,打造“一江春水”。 许小年:切勿利用调控当幌子打击民营经济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 钢铁业的产能已经过剩了,要削减过剩产能了,还扶持什么呀?还规划什么呀?那些企业都是要收缩的,面临升级换代。规划来规划去,完全是计划经济的思路,整个规划全是多余的,根本就没必要做,瞎忽悠老百姓。 这次金融危机应对举措的前前后后,都充斥着国进民退,这个趋势是和我们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是背道而驰的,需要尽快地停止这个趋势。 要想有所改变,需要做点实事,我有几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放松管制打破行政垄断。允许民营资本进入传统的垄断行业,比如说石油、石化、电讯、交通、基础设施、电力、军工等等,这样才能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到这些行业里面来,才可能有可持续的投资增长,才可能依靠广大的民营企业创造足够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个建议,是放松管制,促进金融机构的创新,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第三个建议,为民营企业取消公开市场化前的审批机制,企业的融资是市场上的自愿市场交易活动,不需要审批。我们呼吁取消这种审批机制,只要是在法律允许的框架之内,允许任何时候上市。 第四个建议,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创新。民营企业的产品普遍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这样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我们的民营企业在研发的投资上,创新的投资上,是显著低于国外的企业,为什么?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法律环境不完善,对于知识产权不能进行有效地保护,创新很容易被抄袭,抄袭之后的前期投资就没有办法回收,为了促进我们的企业创新,一定要打击盗版和侵权活动。■
杜双华们的最后一搏
时间: 2024-09-20 06:35:55
杜双华们的最后一搏的相关文章
杜双华:钢铁枭雄无奈妥协
杜双华 日照钢铁董事长 悲情指数 ★★★★ 杜双华,被称为钢铁界的枭雄. 2003年,他创办的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照钢铁),经过短短五年时间的发展,就跃升为国内第二大民营钢铁企业. 就在日照钢铁发展风头正劲的时候,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浮出水面,中国钢铁业重组兼并呼声再起,以国有资本为主的行业格局给日照钢铁安排了另一种结局. 2008年3月26日,山东钢铁挂牌成立,注册资本金100亿元,是一家国有独资公司,也是山东省属规模最大的企业.山钢集团的目标是到2020年争取形成4000万吨钢
山钢重组倒计时杜双华铺垫“拿钱走人”
面对山东省政府的强力推进,看来杜双华只有"拿钱走人"的份了. 近日,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钢集团")与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照钢铁")在历经一波三折之后重新签订了协议,并设定资产交割大限.而在这次整合完成后,山钢集团将跃居成为仅次于河北钢铁集团.宝钢集团的第三大钢铁企业,这意味着钢铁行业的座次将被改写. 交割大限划定 山钢集团与日钢控股正式签订资产重组和合作协议已经一年多了,却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这显然不是山东省政府愿
李兆会和杜双华:山西首富VS山东首富
李兆会和杜双华,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生人,一个是60年代生人.但他们颇有几分相似之处.一.分别执掌山西和山东最大的民营钢企:二.分别是山西首富和山东首富(2008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二人资产分别为58亿元和108亿元):三.都极为低调,鲜有接受媒体采访:四.都面临被国有钢铁巨头重组的可能性或现实. 想吃下日照钢铁的山东钢铁集团,去年初甫一亮相,就张开血盆大口,与日照钢铁展开明争暗斗.杜双华倒是不愠不火,打起"潜伏战".较量了一年多,杜双华一步一台阶,渐渐占了上风. 三个时点可见一斑
日照钢铁集团董事长杜双华简历
杜双华,男,1965年11月26日生,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人,现任京华创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日照钢铁集团董事长.以350亿元的资产,名列2008胡润百富榜第2名. 杜双华在1987年就开始从事钢铁制造,1993年他创办了河北京华制管,当时只有80余万元的产值和100多位员工.2001年开始,他相继在唐山.包头.莱芜.广州.四川等地成立了制管公司,并在2003年合并组建了京华创新集团,2005年产值100亿元.2003年,杜双华与山东来港合资创办了日照钢铁控股,2005年产值80亿元. 杜
杜双华绕道上市:一个弃儿的抗争
文/姜谦 先和山东钢铁集团签订重组协议,然后"明目张胆"地把日照钢铁部分资产借壳上市,杜双华与国资的博弈,彰显着民营企业一定程度上作为"弃儿"的无奈 开源控股(01215.HK)2009年5月19日公告,股东大会以100%的赞成票通过了以52亿港元的总代价,收购香港誉进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间接拥有日照型钢和日照钢铁公司各30%股权.日照钢铁轧钢公司25%的权益),该交易5月29日完成.杜双华,这位生于1965年的日照钢铁集团董事长.实际控制人,因此成为开源控股最大股
杜双华的500亿离婚案
王峰 李清宇 坐拥近500亿元财富的钢铁业富豪杜双华,与宋雅红的离婚官司进一步发酵. 7月19日凌晨,始终保持沉默的杜双华终于开口,他向媒体发出一封一万多字的公开信,名为<亲情.法律.金钱的交织负累--我与前妻宋雅红绕不开的那些是非纠葛>. 杜在公开信中说,"我现在看,跟宋雅红走到这一步,一切都是钱闹的,自打有钱我们就开始别扭,从小闹到大闹到现在全国看笑话." 杜.宋二人的离婚官司,本该在十年前就盖棺定论,当年在衡水中院的诉讼标的至多百万元上下.但2010年9月,宋雅红在北
“大山钢”二次搁浅杜双华抱怨重组拖沓
2011年的首个工作日(1月4日),济南钢铁(600022)和莱钢股份(600102)同时发布公告称,双方的重组方案再度流产.这意味着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钢集团")组建大山钢的规划正面临空前的考验--不仅要应对来自民营企业日照钢铁集团(以下简称"日照钢铁")的讨价还价,而且还要着手化解旗下两家上市公司股东的巨大阻力. "大山钢难产的根源除了客观因素之外,最根本的还在于山钢集团的决策者缺乏大智慧."一直关注着山钢集团重组的业内人士王文
日照钢铁薛健出任开源控股董事
日前,香港上市公司开源控股(01215.HK)发布公告称,来自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日照钢铁")的薛健出任该公司执行董事. 同时,公司原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胡翼时调任非执行董事,但继续担任董事会主席一职. 同时,去年12月29日,胡翼时在开源控股持有的股权已经完成转让.上述一系列变化,意味着胡翼时淡出了开源控股公司,日照钢铁进一步掌控了该公司. 上述变化为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日照钢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难题. 来自开源控股的公告称,薛健为日照钢铁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旗下企业)
商界枭雄再战江湖 阙治东吴炳新胡志标老兵归来
吴炳新.仰融.胡志标.郑俊怀.孙宏斌.唐万新.阚治东--这些曾经在商界风云一时的枭雄们,在淡出公众视野之后,如今因为自己的新事业,或主动,或被动,重新被媒体聚焦,成为2009年中国商业社会的一个独特的剪影. 老兵归来 这是一组昔日商界枭雄们的新传. 故事的主人公是:吴炳新.胡志标.仰融.孙宏斌.管金生.赵新先.郑俊怀.阚治东.黄宏生.张国庆.褚时健--他们对应的关键词是:三株口服液.爱多VCD.华晨汽车.顺驰地产.万国证券.三九胃泰.伊利牛奶.申银与南方证券.创维电视.君安证券.红塔烟-- 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