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家电协会副会长 华雪冰 合肥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正在成为承接国内外家电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和中国家电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 以合肥市为中心,以500公里为半径,市场圈覆盖人口4亿-5亿,这部分市场在中国消费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合肥正是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正在成为承接国内外家电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和中国家电产业重要生产基地。 目前,美菱、荣事达品牌驰名国内外,海尔、美的、三洋、长虹、格力等国内知名家电企业聚集合肥,合肥已成为国内家电知名品牌最为集中的地区,冰箱、洗衣机产量稳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家用电器拥有全国20%以上的市场份额。 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人才、资源、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家电产业集群建设,全面提升产业规模,最终把合肥市建设成国内外重要的家电产业基地。 迎接产业转移产业聚集效应凸显 合肥市家电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历了引进生产线创牌、引资重组、承接产业转移三大阶段。近20年来,在本地“美菱”和“荣事达”两大品牌的基础上,引进了海尔、三洋、长虹、华凌、美的、格力等著名家电企业,使家电产业成为合肥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合肥现拥有海尔、美的、格力、长虹、美菱、荣事达、三洋、华凌等8个著名家电品牌,合肥工业前10强中有3家家电企业。目前,合肥市家用电器整体产量位居全国第3位。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合肥市家电产业实现了逆势上扬。1-9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家电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08.89亿元,
同比增长98.93%。生产冰箱1048.46万台、洗衣机 640.5万台、彩电220.37万台、空调596.84万台,预计2009年产值将超600亿元。今年10月,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实地考核,正式授予合肥市“中国家电产业基地”荣誉称号。 目前合肥正在成为我国家电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基地。合肥家电产品覆盖面广,形成了以白电为雄厚基础,以黑电为增量重点的格局,并在品牌经营的模式下,带动小家电规模发展。 全面构建产业链打造中国家电城 在家电整机长足发展的同时,合肥市家电配套产业快速发展。以美菱、荣事达、海尔、美的、三洋、长虹、格力为代表的整机企业吸引了以美芝压缩机、广州万宝、宝兰格(广州冷机)、凌达、京东方为代表的多个知名核心配套企业入驻合肥,目前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微波炉的本地配套能力达到70%以上。 特别是近年来,荣事达三洋投资新建的机电产业园将形成年产值150亿元的生产基地;京东方投资175亿元,年产120万片的液晶平板显示器六代线项目,标志着合肥在推进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日本日立年产150万片大尺寸等离子面板生产线项目落户合肥,正在致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平板显示基地。美的年产1000万台冰箱压缩机、宝兰格年产500万台冰箱压缩机、格力年产500万台空调压缩机等项目均已开工生产,形成较强的家电产品关键部件的配套能力。目前合肥家电已构筑了研发—零部件制造—整机组装—物流—售后服务的完整家电产业链。 合肥家电发展目标定位于:构筑以“大家电、大流通、大市场”为核心的家电城建设理念,走“以国内市场为主,全面涉足高中低端市场”的发展之路,打造中国家电城。即搭建一个平台(家博会)、创立二个基地(中国家电产业基地、家电回收基地)、开辟一个专业市场(中西部家电大市场)、搭建三个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仓储中心),整合优势,合理布局,完善家电及配套产业园。依托冰箱、洗衣机品牌及产业优势,加速重点技术开发,进一步引进整机及关键零配件项目,并依据家电消费的趋势渐次发展小家电和厨卫产品。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2012年产值千亿元 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合肥在国内外市场的区位优势和产品优势,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品转移,加快配套跟进速度,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合肥市家电产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是2012年合肥家电产值达到1000亿元,冰箱产量1650万台、洗衣机产量1300万台、空调产量800万台、电视机产量800万台、各类小家电总量达800万台,生产冰箱压缩机1500万台、空调压缩机1000万台、洗衣机电机1000万台、彩电液晶(等离子)显示器面板250万片等核心配套件满足本地主机企业需要,本地配套率达80%以上。根据目前合肥家电产业的发展态势,2010年合肥家电产业有望提前达到1000亿元产值。 为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优势产品转移,早日达到千亿元产值目标,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一是构建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做好合肥家电产业发展的系统性整体规划,并纳入合肥市中长期规划,保障家电产业持续发展;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确定重点投资项目(含家电配套)目录,引导投资,有序发展。 二是加大对国内外家电知名企业招商力度。继续以品牌为基础,加大对国内外家电著名品牌企业招商力度,以提高整机生产能力带动配套业快速增长。 三是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加快美菱、荣事达和合肥海尔3个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是以政策促进配套跟进速度。降低配套企业进入门槛,鼓励大企业对配套供应链企业招商,扶持本地企业本地化配套能力。 五是构建家电产业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发展。 六是跟踪服务重点项目,确保经济指标的实现。2012年合肥家电项目投资额要达300亿元以上,建立有针对性的跟踪服务制度,做好项目落实与服务工作。
合肥:承接产业转移构筑中国家电城
时间: 2024-10-14 10:17:56
合肥:承接产业转移构筑中国家电城的相关文章
央企大规模投资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新华网合肥3月25日电(记者 蔡敏)记者从安徽省国资委了解到,自去年底至今年3月中旬,安徽省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项目开工72个,总投资1676.12亿元,其中绝大部分项目位于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 据了解,这72个开工项目涉及工业.电力.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房地产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其中工业项目45个,投资额1138.33亿元.皖江城市带的合肥市.滁州市.马鞍山市.巢湖市.芜湖市.铜陵市和安庆市开工项目总投资额均突破100亿元,合肥市达到354.1亿元,芜湖市达到244.76
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
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特别是跨梯度承接产业转移,是实施充分开放合作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我省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现提出如下 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充分开放合作,营造竞争优势,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承接载体与平台建设.政策与政务环
四川构筑中国IT产业“第四极”
李秋怡 "戴尔来了,仁宝来了,还有一批大项目要来,时间就是最近."四川省招商引资局相关负责人繁忙中难掩兴奋地介绍.过去,中国IT产业前三极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无一例外是以城市群的方式存在,眼下四川却正依靠单一城市载体的力量崛起为新的"第四极". 机遇催生四川电子信息产业 如果说十年前跨国企业巨头们还难以准确描述成都的全球坐标,那么十年后的今天,成都已赫然现身电子信息产业的全球视野之中.这十年,正是世界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黄金十年. 在对上海.苏州.深圳.西
第一视频 构筑中国最大的网络视频平台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在全球各大机场的LED显示屏上,在全国各座高端楼宇的框架广告上,在京沪粤的电台里,频频高调亮相的第一视频集团(www.vodone.com)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备的运营资质和前沿的赢利模式被中国影响力高峰论坛(全国工商联等主办)评为"2006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第一视频董事局主席张力军则跻身"2007中国最具创新竞争力十大传媒人物". 在北京中关村第三级大厦的第一视频总部,张力军主席接受了我们的独家专访.他思维清晰
湖南省四项举措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湖南省政府有关负责人8月5日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在当前沿海产业加速向内地梯度转移的背景下,湖南作为有着最好区位优势.最好承接优势的省份,将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并通过四项举措保证承接的产业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 一是重点承接沿海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包括高端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等,特别要吸引研发营销和服务等环节到湖南"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作为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服务外包的承接转移也将是长沙市的重点承接产业. 二是在招商选资阶段,对项目
福建政策倾斜承接台湾产业转移
在5月18日福州举办的首次海峡两岸经贸行业对接会上,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福建省信息产业商会等部门与32个台湾同业公会进行了产业对接洽谈,内容涵盖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轻工食品.纺织服装.交通物流六大行业.在宏观经济前景依然面临不确定性的条件下,闽台的产业对接对于帮助台湾业者保持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台传统产业加速迁闽 在当天的海峡两岸经贸行业对接会上,一系列两岸行业交流合作协议相继签署,其中一项有关石化产业的协议内容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协议的双方分别是福建省泉州市的泉港区政府和台
中国陶瓷业疯狂的代价:工业园停滞 集体入冬
近年来,建陶产业在全国攻城略地.疯狂扩张,各地轰轰烈烈建设"瓷都"的声音更是此起彼伏. 根据陶瓷信息报"陶业长征"全国陶瓷砖产能调查小组实地获得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境内,除北京.天津两地之外,全国各省.自治区都有了建陶产业. 然而,与以往一路高歌.突飞猛进的态势所不同的是,今年下半年以来,整个行业似乎从高潮跌入了低谷:新建陶产区的建设步伐明显放慢.甚至停滞不前;老产区的日子过得也并不轻松,企业面临产品爆仓.生产线大量关停,部分企业甚至直接关门谢客;终端市场
区域经济:中国持续增长新引擎
严冰 陈雯婷 近日,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将享受国家给予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政策,这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事件. 随着西部大开发新10年被圈定,"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新跨越"进程得到大大推进,国家从2009年起陆续出台的13个区域发展规划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表示,中央适时启动内需发展战略,逐级展开区域发展规划,中国有望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 13个区域规划辐射全国 国
以浙江和广东为核心产业转移出现两条路线
新一轮产业转移,中西部提前遇到东部的困难? 孙小林 近日传来消息,富士康将在河南建立新厂,此前其已在重庆等中西部地区建立了生产基地. 与富士康西迁一样,一批批东部企业开始西进,其中既包括民营企业,也包含已在东部投资的外企.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近期参加在重庆召开的一次论坛中预测,未来十年,"西部多数地区将会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常规路径". 事实或是如此,部分中西部地区照搬东部地区上世纪90年代的模式,部分污染企业已转移到中西部,"候鸟式"的企业在中西部也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