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莺:柯达不是最后那朵玫瑰

生于北京,1948年跟随父亲前往台湾,叶莺的年龄应该在60岁以上了。但是岁月似乎眷顾她,沉浮于商海的她腰杆笔直、神采奕奕。  “柯达女神”转会环保企业,避谈在柯达就职期间功过得失  在5月4日的发布会上,叶莺精心打扮了自己。“我穿的是白色套装,蓝色底衬,佩戴了蓝色的珠链———”而蓝白这两种颜色,正好是叶莺的新东家纳尔科(NALCO)LOGO的标志性色彩。“为了体现中国元素,那天我还穿了红色的高跟鞋,鞋跟是蓝色的,与我的项链共同衬托纳尔科的背景色。”叶莺总是如此将自己的女性品位和职场身份巧妙结合。她对记者细细描述自己当天的衣着,末了又用惋惜的语气补充道:“可惜好像没有人注意到。”  5月4日,曾被誉为“柯达女神”的叶莺挥别了她供职12年之久的柯达公司,正式出任美国纳尔科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叶莺的加盟,让纳尔科这个此前在中国并没有多少人听说过的名字,一夜间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显眼位置上。  记者—外交官—企业高管  “我曾有三个梦想。”叶莺的三个梦想是舞蹈家、记者和外交官。时至今日,提及舞蹈家这个最初的梦想,叶莺仍有遗憾:“可能慧根不够或者天资不足败下阵来。”而她的后面两个梦都实现了,并且每一个梦都熠熠生辉光芒四射,她还在自己未曾料到的更为广阔的舞台上施展身手———那就是商业女强人。  叶莺1948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台湾大学,获得过文学及国际关系学学士学位。大学求学期间她就已经在台湾、日本的电台和电视台担任记者。  “采访时认识了许多政治家,于是我就想,为什么我自己不试试政治家生活呢?”她参加了美国的外交官考试,并且高分通过。  她的第一次职业转舵由此开始。  上世纪70年代初,叶莺加入美国政府,先后担任美国驻缅甸大使馆和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政治处官员。  1982年,叶莺加入美国商务部,先后在广州、香港担任商务领事及美国在台协会商务组组长,随后任美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  作为记者,她成绩卓越,访问过各国政要,其中包括1979年首次访美的邓小平、李光耀,还有当时的美国国务卿。  而作为外交官,叶莺是第一位,也是到目前为止惟一担任过商务参赞的女性。她至今仍保持着美国外交界职位最高的亚裔女性的位置。  但似乎,叶莺的精彩刚刚开始。1997年,叶莺空降柯达。2002年,她又创造了一个新的第一———出任柯达全球副总裁,成为第一位出现在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岗位的华裔女性。  “柯达女神”的12年沉浮  刚刚加入柯达的叶莺促成了一件大事———“98协议”,这一协议让中国境内除“乐凯”之外的感光材料生产企业均被纳入柯达旗下,而柯达为此付出12亿美元的并购代价,成功阻击了原本称霸
中国市场的富士胶卷。叶莺曾经乐观地表示“这是骄傲的包袱”。  2003年,同样是在叶莺的斡旋下,柯达与乐凯胶片联姻,柯达以1亿美元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20%的股份。凭借这一结盟,两者的市场份额合计超过国内胶卷份额的70%以上。  但在喜气洋洋的高歌猛进中,柯达正面临着一波竞争的暗流———数码影像的兴起。随着无需胶卷无需冲洗的数码相机走进千家万户,柯达的雄心落空了。而叶莺当年为柯达在中国立下的赫赫战功,也因此被人指责为“逆潮流”。  为了自救,柯达开始了艰难的转型,并于2007年中断了与乐凯原本该有20年的姻缘。但柯达对于模拟影像与数码影像共存共荣的判断太自信了,做出转型的决定太迟了。而战功卓著的叶莺与柯达的缘分也已到头。  对柯达这个老东家,叶莺反复用“伟大”二字来形容。而对于在柯达12年的功过得失,她拒绝做出任何评论:“中国有句话叫作‘盖棺论定’,成败不应该由我来评判。”  放弃高薪开始环保征程  “父亲的过世或许暗示我应该开始一个新的旅程。”叶莺说,而她的这个“新旅程”自转投纳尔科开始。  叶莺两个月时母亲过世,父亲此后再未续弦,独自将女儿抚养成人。父亲是对叶莺一生影响最深远的人。去年9月份,年逾九旬的老父逝世,让叶莺重新检讨一生要走的路,以及余生还可以做什么。  不久,另一际遇也让她有所触动。作为沃尔沃的全球董事,叶莺赶赴瑞典开董事会。“沃尔沃董事会主席对我说,你回去后一定要告诉大陆的朋友们,他们不能再盲目争取经济的发展,因为这对于环境的破坏太厉害了。”  这让叶莺在离开柯达时,放弃了更优厚的选择,而投入纳尔科旗下———因为这是一家“绿色的”公司。  “有很多公司可供我选择,包括金融、奢侈品、保险服务……在这其中,纳尔科比较特别。”叶莺说,“在加入这家公司之前,我是认真做了功课的。纳尔科拥有水、能源及空气的专业处理技术,是一家从事环保的公司。”  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学业还是事业都所向披靡的叶莺,惟有化学这门功课是她学不好的,可她从商后的两家公司都和化学密切相关。“纳尔科和柯达一样,都是精细化工公司,但我以前化学老是不及格。”她笑说。  当被问及对于未来公司业绩是否有既定目标时,叶莺直率地回答:“我上工刚刚两天,如果说有,那也是骗你的。”  ■
对话  “最后一站一定在中国”  从柯达全球副总裁的位置下来,到纳尔科这家并不知名的公司工作,叶莺的跳槽让许多人觉得有些奇怪。5月7日,当记者提及这个问题时,叶莺表示,中国需要这样的环保公司。柯达不是她停留的最后一站,这家公司同样也不是,但她最后一站一定在中国。  新京报:你曾经说过柯达这艘大船处在风暴中,而你作为水手之一,绝不会弃船而逃———现在柯达这艘船驶出风暴了吗?转型完成了吗?  叶莺:现在柯达仍在风暴中。所不同的是,几年前只有柯达这一条船在风暴中,现在几乎所有公司都被卷入风暴,金融危机已经是一场海啸,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翻船的危险。  柯达不幸中的幸运是四年前已经开始转型,否则今天这艘船进去的水和遭遇到的困难会更多,危险也更高。  柯达的转型基本上完成,所以我才会无怨无悔地离开。只是柯达运气不好,碰上了金融风暴,我不敢说柯达一定能走出风暴,但是希望老公司能够等到风平浪静再度起航的那一天。  新京报:你是什么时候作出离开柯达的决定的?你的离开对于柯达,特别是柯达中国,会有什么影响吗?  叶莺:下定决心是在今年年初。柯达现在的模式已经健康成熟,加上我们的本地化做得非常好,不同业务部门基本上可以稳健运行。  新京报:纳尔科吸引你的是什么?是不是这家公司让你个人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  叶莺:你是说钱吗?(笑)如果是为了钱,我不会加入这家公司。因为有人出了更高的价钱。个人空间我也没有太大考虑,我人生走到这一步,已经不需要太去想名与利。如果图名的话,可以说我已经有了。如果图利的话,父亲走了我就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一个人能吃多少,能穿多少?  简单来说,我选择纳尔科,是因为这家公司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这样的公司。  新京报:你过去曾经说过柯达不会是你的最后一朵玫瑰,那么纳尔科呢?  叶莺:也绝对不是。只要一息尚存,必须从吾所好。但我的所好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需求的改变而转移。  新京报:你曾经当过记者、外交官和跨国公司高层,哪一种职业最具挑战性?  叶莺:三种职业都刺激,都有挑战性,都好玩———如果再活一次,我还会走同一条路。虽然行业不同,但
它们本质上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沟通。  新京报:您如何平衡工作和私人生活?  叶莺:这个问题是我最没有资格回答的。这方面我没有及格。倒是在大使馆工作时,有很好的平衡,周末的时候去打打高尔夫。但是自从经商,球杆都生锈了。  新京报:考虑过退休吗?  叶莺:我从没想过退休。人的喜好不一样,有的人以为清闲是一种享受,但对于我来说却不是享受。我现在的毛病总是觉得时间不够。最近想的多是———人生苦短。  许多人说急流勇退,但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急流之中能不能退并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也许退一步就会被水冲走。  新京报:工作这么忙,您还有时间享受平常的快乐吗?比如逛街购物、听听音乐之类。  叶莺:逛街?有啊。我逛街都是见缝插针,比如在欧洲开会,等车的时候路边有个小店很不错,我就进去逛逛。但这不是那种目标非常明确的逛街,我逛街比较随心所欲,看见什么喜欢了就顺手买下。  新京报:您喜欢什么风格的衣服?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自己的着装品位吗?  叶莺:我喜欢简单的衣服,越端正越好。正儿八经。领子该翻好就翻好,扣子该扣就扣。  新京报:听说您谢绝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机会———因为那份工作需要您去欧洲就职?  叶莺:是的。我的根和心在中国,我的最后一站一定是在中国。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张奕

时间: 2024-09-20 05:56:07

叶莺:柯达不是最后那朵玫瑰的相关文章

加盟新东家柯达女神叶莺优雅转身

加盟新东家发布会现场,叶莺一身职业装. 人物点击 在柯达效力12年后,被誉为"柯达女神"的叶莺再次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次优雅转身,这次她选择的对象是全球领先水处理环保公司美国纳尔科.在加盟新东家的发布会现场,叶莺几次把新东家名字错念成"柯达",全场会意微笑的片刻,她稍作镇定说:"我再次得到了命运的眷顾,与这样一家企业相遇." 初露锋芒 1997年,叶莺加盟柯达时,柯达因为合资问题与中方已经谈判了3年,由于双方利益分歧大,沟通不畅,谈判没有任何实质性

柯达副总裁叶莺转投纳尔科

本报讯 (记者张奕)5月4日,在伊士曼柯达公司任职达12年的柯达副总裁.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叶莺宣布,正式加盟美国纳尔科公司(NALCO),出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职务. 据介绍,纳尔科在工业水处理行业属于全球领先地位,去年的年销售额高达40多亿美元,目前市值23.79亿美元,约为柯达的三倍. 叶莺表示并非为了名利选择纳尔科,她看中了这家公司从事的是公益环保事业.据相关人士透露,薪酬对于叶莺和纳尔科而言,都是双方满意的数字. 有报道称叶莺带着大批旧部转投纳尔科."这种说法不属实."一名

原柯达副总裁叶莺转投巴菲特参股公司

新快报讯 (记者 梁小婵) 柯达原副总裁.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叶莺日前在北京宣布,正式出任美国纳尔科公司(Nalco,纽约证交所代码:NLC)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纳尔科是2008年金融风暴中"股神"巴菲特集中追加投资的三家公司之一,主营水处理.能源业务. 据了解,叶莺将会负责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在内的纳尔科大中华区的公共事务.政府关系和业务发展,这是纳尔科在全球首次成立公共和政府事务部门. 纳尔科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方华德表示,纳尔科将加大在亚洲的投资,而此前公司的主要业

原柯达副总裁叶莺加盟美国纳尔科

每经记者 刘丹 发自北京 日前,柯达原副总裁.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叶莺在北京宣布,正式出任美国一水处理环保公司--纳尔科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此次加盟纳尔科还带去了柯达的4名旧部下.叶莺表示,跳槽的最大原因是相信中国的绿色经济在未来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美国纳尔科公司是去年金融风暴中"股神"巴菲特投资的三家公司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水处理和工艺过程处理公司.在全球1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分支机构,超过1.15万名员工.2008年,纳尔科的销售额超过42亿美元. 叶莺的职业经历富有传奇

叶莺告别纳尔科拟从事慈善事业

章轲 纳尔科公司内部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该公司副总裁及大中华区主席叶莺即将离职,有可能从事慈善事业. 纳尔科主席.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方华德(Erik Fyrwald)昨日在写给公司员工的信中称,"我公司副总裁及大中华区主席叶莺女士已决定于7月1日离开纳尔科寻求其他发展机会,包括在中国从事慈善事业." 叶莺曾经一手创立了柯达"中国模式",曾在柯达工作了12年.2009年5月4日,叶莺在北京正式宣布加盟纳尔科公司. 叶莺对环保情有独钟,"

叶莺转投纳尔科

作为记者采访过邓小平访美,做过美国的政府官员,并且是国际一流企业的全球副总裁,这份经历就让人羡慕不已吧,但这种经历没有让叶莺满足,曾经一手创立柯达"中国模式"的她,12年后选择了离开柯达而转投纳尔科公司. 纳尔科公司成立于1928年,已经植根 中国市场30多年,并且从事的是水.能源及空气处理的跨国企业.由于没能跟上传统影像向数码影像快速转型的步伐,柯达的全球影像业务迅速下滑,于是,叶莺开始考虑退出."虽然中国市场的营业额目前只占纳尔科全球营业额的4%,但投资于飞速成长的中国,

叶莺:纳尔科不是我最后一站

章轲 曾经一手创立柯达"中国模式"的叶莺,在12年之后选择了离开. 由于没能跟上传统影像向数码影像快速转型的步伐,进入21世纪,柯达在全球的影像业务迅速下滑,而所谓的转型也未见明显成效. 大约一年前,叶莺开始思考"放弃"的问题.吸引她的是成立于1928年,并且已经植根 中国市场30多年,从事水.能源及空气处理的跨国企业纳尔科(Nalco)公司. 5月4日下午,叶莺以纳尔科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的身份亮相北京嘉里中心的新闻发布会现场.纳尔科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方华

叶莺的新玫瑰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要么选择归属一家伟大的公司,要么选择归属一个伟大的命题. 叶莺又出现在媒体的视野中.这次不是在柯达,而是在纳尔科(Nalco),一家来自美国芝加哥的.进入中国已经有20年历史的.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环保技术公司. 5月4日,叶莺就职纳尔科的新闻发布会上,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家媒体,像乌鲁木齐晚报.潇湘晨报这样的地方都市类媒体也在邀请之列,叶莺希望借助这次规模盛大.做派张扬的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的归来.作为一个明星级别的职业经理人,此前她有一段时间的静默期.曾经做到柯达全球

柯达公司被逼进竞争死角

全球首款商用胶卷年底停产 柯达公司近日宣布,长达74年历史的全球首款商用胶卷Kodachrome(柯达康)彩卷将于今年年底停产.它的落幕,悲壮地宣告了一个卤化银时代的逝去.数字化洪流不仅摧毁了柯达公司因传统胶片而屹立百年的王者地位,也把柯达逼进了一个怪圈:尽管它一直是数码相机比赛的参与者,但似乎与尼康.佳能等种子选手不能平起平坐. 战略决策过慢致使柯达在数码领域里节节败退,将本来可以变为数码翘楚的机会白白地拱手让予他人. 原因:传统业务难转型 远卓管理咨询董事长李放表示,柯达战略失误可能有两层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