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固定的精神”
周锡生:新华网总裁
互联网的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固定的精神,那就是虚心学习、博采众长、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对互联网,我们已知的远不如未知的,更大的发展在未来。
三网融合、物联网的兴起,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也带来了更加宽广的拓展空间。未来,竞争更加激烈,挑战更加严峻,但机遇更广阔,前景是光明的。
相信我们只要积极贯彻中央关于全国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试点工作精神,紧紧依靠新华社的整体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博采众长,一定可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向世界一流媒体坚定迈进。
进展
2009年下半年,新华网按照有关部门要求,进行转企改制的动员工作
2009年11月底,制订转企改制方案,成立领导指导小组
2010年,试点正式开始实施
本报记者李鹤整理
开栏的话
全国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试点时间表近日明确:去年10月启动,预计到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在这场触及传媒业深层变局的改革中,十家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的表现如何,他们有何新的发展战略,怎样发挥重点新闻网站引导网上舆论的优势和重要作用?
从本期起,人民日报“新兴媒体”版推出“点击重点新闻网站”栏目,推动重点新闻网站的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特别忙,每天要协调安排很多事情,作为互联网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面临着艰难的任务。”新华网总裁周锡生对记者说。
作为十家试点中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新华网被外界普遍视作此次转企改制工作中的排头兵之一,备受关注,挑战和压力不言而喻。
从“一间小屋”到“一流媒体”
1997年11月7日,新华网的前身“新华通讯社网站”正式上线。建站伊始,只有“1间小屋、1兆网线、1台服务器、4名工作人员、日均发稿 10多条”。
1997年,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传奇而非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正式组建,并发布首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这一年,另一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人民网上线,这一年,爱特信ITC网站(搜狐前身)、网易公司问世,四通利方(新浪前身)则用40%的股权换回了650万美元……这些事件在后来的日子里奠定了中国互联网格局,1997年因此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元年”。
今天的新华网,历经十余年的创新发展,早已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中文新闻网站之一。依托新华社遍布海内外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每天以中、英、法、西、俄、阿等6种语言,24小时不间断发布全球新闻信息,日均更新量超过2万条,报道形式从单媒体到多媒体,从单语种到多语种,从有线互联网到无线互联网,受众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新华网战略发展中心主任袁健则用“转型之年、开局之年”称呼正在经历的2010年。从传统事业单位到整体转企改制,新华网的改革力度可谓空前。对于新华网而言,这是一个新起点、新机遇,当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转制仅仅是一个开始,更多的是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全球互联网的激烈竞争,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转企改制,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综合实力,这无疑是这个国家通讯社主办的网站诞生以来面临的重大机遇。“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网络媒体和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型互联网文化企业。”袁健说。
从网络视频到搜索引擎
转企改制后的新华网,不仅提供海量新闻资讯,还要为网民提供更加丰富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目前正在着力加强网络文化产品的研发,提高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新华搜索、新华网视、无线增值业务等都是主攻方向”。
据介绍,新华网今年首先对15个新闻频道全面改版,丰富内容,增强贴近性。新闻访问量增长了20%,与此同时,新增了信息服务、网络应用等频道,每个栏目的发稿量都增加了20%。
采访中,袁健频频提及“搜索引擎”和“网络视频”。
去年底,新华社开通了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新华网是新华社电视节目直接面向海内外终端受众的展示传播平台”,袁健说。
在新华网上,网民可以在第一时间收看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24小时滚动播出的原创电视新闻节目,包括《最新播报》、《环球直播》等动态新闻栏目,以及《新华视点》、《新华纵横》等专题新闻节目。新华网正在加大研发力度,与专业技术机构合作,打造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视频技术平台。
新华网的另一个目标是搜索引擎。
据了解,“新华搜索”正在“积极筹建之中”,其目标正是建设一个“以新闻搜索为主的,及时、准确、快速、权威、专业的综合性搜索引擎”。“我们要做一个好用的搜索引擎,全媒体展示,多终端适用,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搜索体验。”
同时,新华网还承建承办了包括中国政府网在内的中国最大的国家级政府网络群, “权威”二字正是新华网积累多年的优势。
当然,“新华网的立网之本还是权威、准确的新闻报道”,袁健强调说。
从事业单位到企业运作
“对新华网而言,我们继续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舆论引导能力放在首位,这是我们的立网之本”,袁健强调。
目前,新华网正在抓紧推进用工方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考核体系等方面的全方位调整。对于以前习惯于事业单位体制的网站来讲,转企改制,需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与机遇一样众多。
袁健介绍说,转企后的新华网,将在现有以“部门”为主的组织结构基础上,转变为以“中心”为主体的组织模式,组织架构趋于扁平化,更加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管理的需要;人员上,取消编制和行政级别,全部改为劳动合同制,“包括我本人”,他说。
与商业网站相比,新闻网站在资金投入、技术建设、人才储备等方面相对薄弱,“底子薄”是转型中无可回避的困难之一。“无形资产多,有形资产少”,袁健说,“我们以内容起家,与那些具有突出技术优势和风险资本支持的商业网站有明显的不同。”
作为新兴媒体,互联网领域的争夺依然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这些都为“后发者”提供了超越的机会。在袁健看来,新华网的历史包袱比较小,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新闻发布体系,队伍较为年轻,特别是有国家通讯社的强大支撑作为后盾,这些都是其顺利转企改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条件。
转企改制不是目的,“开局之年练好内功,打好基础,不断提高引导水平、服务水平,赢得市场认可,获得实实在在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才是我们眼下最关心的问题”,周锡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