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挑战技术制高点

文/本刊记者 杨海霞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但在国际市场上却难以找到“中国制造”的医药产品。对于发展比较落后的中国医药行业来说,生物技术成为中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机会——这是记者采访中,专家们的普遍共识。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比较晚,与化学药的规模相比非常小。但是,目前国外的药品除了专利以外的,中国已经都有了”,中国医药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对《中国投资》表示。在他看来,中国生物医药技术的国际地位并不高,通过生物技术实现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中国而言具有现实意义。  “黄金”产业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在生物芯片产业化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在生物芯片的应用方面很多是世界首创”,博奥生物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川接受《中国投资》采访时表示。  “生物芯片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作为一个行业已经在兴起,其技术和产品在科研、检验检疫、食品安全、健康风险评估及临床检验等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说,生物芯片产业即将迎来大发展”,张川说。  生物芯片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它融微电子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为一体,在疾病诊断、药物开发、环境检测等多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市场潜力巨大,成为国际生物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之一。  作为非常年轻的产业,世界第一家生物芯片公司即美国昂飞公司,也只有18年的历史。因此,国内外基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为我国的生物芯片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同样的发展机遇也存在于疫苗行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疫苗已有百年历史。但并不是说这就是一个成熟行业,相反其市场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其原有的工业基础加上政府的支持,再加上新发疾病和旧病复发所带来的疫苗需求,让疫苗产业处于一个刚刚开始上升的阶段,一个黄金发展期”。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封多佳向《中国投资》表示。  根据IMSHealth公司2008年的一份全球生物医药市场报告指出,2007年全球生物医药市场增速高达12.5%,总额突破750亿美元,增速几乎是2006年的两倍。共有22个生物药物销售收入突破10亿美元,而2002年只有6个生物技术药物超过10亿美元。其中,抗肿瘤药、自体免疫疾病治疗药、抗糖尿病药以及疫苗类产品在生物医药市场占据主要地位,同时也是增长较为显著的生物技术药物。  IMSHealth公司指出,全球医药市场(以价值计算)2008年增长了4.8%,达到7730亿美元。虽然全球药品销售在2008年继续增长,但是增长率已经从2003年的近年高点10.2%减慢到了2008年的4.8%。这种趋势反映了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长率已经连续第5年下降。但是在2008年最畅销处方药中,生物技术药物的地位正在上升,并且在2009年以及未来的年份里,生物技术药物的增长预计将表现强势。  其实,疫苗已经成为世界制药巨头的业绩增长点,疫苗市场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大于处方药,1980年来,增长了10倍多,而同期药品销售仅增长了5倍。美林公司预测全球疫苗市场到2009年有望突破200亿美元,预计2012年,全球的疫苗市场会达到364亿美元。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流感疫苗,而肿瘤疫苗和艾滋病疫苗研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全球有20家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疫苗生产商,而美国占据了40%的市场。  根据《中国生物产业发展报告2008》所述,目前中国的疫苗市场规模大约为52亿元,计划免疫疫苗和有价疫苗市场规模分别是22亿元和30亿元,年增长率约15%,高于全球13%的水平。预计到2010年,我国的疫苗市场规模将达到100-120亿元。其中,销售最大的是流感疫苗。  政策扶持  “中国很多项目的开题并不比国际晚,技术的差距在1年到6年不等,总的领先优势不明显,但有些领域有优势,如二倍体细胞,中国特色的菌株、病毒株都是领先的”,封多佳说。  可以说,政府对生物医药领域的支持与投资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手。2008年,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了7个生物医药高技术产业化专项,13个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科技部在86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计划中,对疫苗的研发与产业化都做出了重点安排。如863“疫苗与抗体工程”重大项目安排了2亿资金。2007年,我国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儿童国家免疫计划疫苗接种率城市要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90%以上。并扩大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中央财政增加支出25亿元。  这些举措也带来了收获:目前,我国是国际上第一个完成3期临床研究并获得新药证书的幽门螺杆菌分子内佐剂疫苗,厦门大学研制的基因工程戊肝疫苗是国际上研究进展最快的戊肝疫苗。  中国生物技术集团的6个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国内疫苗产业的主力军,占据全国免疫规划疫苗80%以上的市场,血液制品的1/3市场。品种覆盖了所有国内品种和80%的国际品种。  国外的疫苗巨头也都纷纷进入国内市场,如葛兰素史克、塞诺菲巴斯特、默克、诺华等。他们都处于国内销售的第一梯队,均在2亿元以上。而我国新兴的疫苗企业均规模较小。  生物芯片方面的研究始于1997-1998年间。从2000年开始,国家陆续投入近5亿元人民币,建立了北京、上海两个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重点组织实施了“功能基因组及生物芯片研究”重大专项,对生物芯片的系统研发给与了倾斜性支持。  经过国家强力资助,我国生物芯片已取得一批研究成果。科技部重大专项“功能基因组和生物芯片”中生物芯片部分在PNAS等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申报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与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相关的标志基因簇和新基因753个,并对其中一些基因和蛋白质的功能开展了研究,获得了诸如病毒、细菌感染和肿瘤诊治的标志基因(簇)等一批重要成果。  目前,生物芯片产业也初见端倪,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龙头,天津、西安、南京、深圳、哈尔滨等地近50家生物芯片研发机构和30多家生物芯片企业蓬勃发展的局面。北京博奥生物、上海生物芯片、天津生物芯片等企业已成为我国生物芯片产业的主导力量。  市场化促进研发  尽管如此,于明德告诉记者,“我国生物医药技术的国际地位并不高,与美国、欧洲甚至古巴比都不行。可以说基础差,创新弱”。  从疫苗来讲,中国是疫苗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强国。从疫苗品种、数量、生产能力和使用看,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但是从新研发的品种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基因工程疫苗,我国还缺乏国外新上市的重磅炸弹级的基因工程疫苗产品,如轮状病毒疫苗和HPV疫苗。  “当前疫苗行业的瓶颈是普遍的人才缺乏,尤其是缺乏课题带头人。疫苗的研发往往需要长达7、8年,要让研究人员持续多年进行一个课题的研究,是比较困难的。中途总会有人退出,转向。比如艾滋病疫苗,已经研制了20多年。我国还缺乏一个机制能让专业人员从头到尾研究下去”。封多佳告诉记者。  正是因为缺乏具有知识产权的独家产品,生物医药市场很快就陷入了价格战。“目前的竞争非常激烈。疫苗企业有30多家,血液制品企业有20多家,诊断试剂企业有上百家。而工业化国家的市场集中度则较高,而且,产品也仅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家跨国药品集团手中,这意味着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必然要迎来重组与集中”。封多佳表示。  尽管如此,中国的许多疫苗产能仍存在严重不足。我国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有较大的市场缺口,此外,麻风腮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供应缺口。  而这种产能不足的问题背后,是过低的政府采购价格。“中国免疫规划疫苗的市场价格是全世界最低,如麻疹疫苗,出厂价仅为1元多钱,但是研发的成本却与国际水平相当。而二类疫苗,因接种自费,目前是美国价格的1/4左右。所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肯定不愿意生产免疫规划疫苗,而热衷于生产二类疫苗”。封多佳表示。  封多佳直指其弊端,“低价并没有让我们的疫苗进入国际市场,也没有引导企业积极投入研发。相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根本没有积极性去改良产品。国家发改委调整了疫苗价格政策,我认为仍然偏低。尤其是免疫规划疫苗这类公益性的产品,在定价的时候过于考虑直接成本,而没有将研发的成本和技术改造成本给予充分考虑”。  他认为,要想疫苗加快发展,最好是市场化定价。或者提高每个合同的期限,而不是像当前每个省每年都要招标多次,造成无法稳定供应和企业研发没有积极性的现状。  瓶颈: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不足也是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落后于国际水平的原因。发达国家生物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产值的比重都在10%以上,而印度企业是研发支出占到其销售收入的2%左右,大型医药公司研发投入已达到10%左右。我国制药企业的平均投入只有不到1%,而像华北制药、山东新华等老牌医药企业,也很少有研发的项目,很多制药企业根本拿不出这笔研发经费,甚至没有设立研发部门。  长期依赖生产过期专利药的中国药企本身利润较低,2008年,全球最大的医药企业美国辉瑞公司营业收入高达450亿美元,而我国最大的医药企业销售收入不到200亿元人民币。这也导致了这些公司缺乏研发投入资金,无力投入创新药的研究,从而更影响了其国际竞争力,这也形成了恶性循环。  作为中国最早最大的疫苗研制企业,中国生物技术集团的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4.6%。封多佳详细介绍道:研发投入主要分为几块,第一是人力成本,包括研发和辅助研发的人力成本、临床实验志愿者的成本。这些方面因为正在逐渐与国际接轨,成本呈上升趋势。第二是设备设施和材料成本。目前关键设备大多依赖进口,实验室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投入已经接近GMP车间的造价,动辄上亿。第三是技术引进。  而80%的投入均来自自有资金,每年约投入2亿多元。还有部分来自上市融资,但是融资和贷款只能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而不能投入到课题中。还有一个渠道就是国家资金支持。在重大疾病的疫苗研制方面,国家政策给予了较大的扶持,不过与国外相比仍是微不足道。  “金融手段关键是看效率。看上去有很多途径去融资,但实际上门槛多且高,附加条件多。对于一些应急疫苗的研发,是无法通过这些途径来解决融资的”。封多佳表示。  国内还没有一个类似国际市场上的依靠风险投资来承担研发风险的机制,又缺乏完全的政府投资。国家应当资助重点课题,让政府来承担一部分研发风险。事实上,对于有些疫苗如果国外先研制出来,设置了高门槛,那么国内的企业就很难再做。这也是国际竞争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一些中国特色的疾病的疫苗,政府应当投入大力量来做。  如何创新机制,在关键领域形成有效的科研和产业化转化,破解生物医药的“投入产出双低”的局面,一直都在探索中。值得关注的成功案例是博奥芯片。  这是中国第一家用股份制公司形式成立的国家工程中心。这种模式,将大量国家投资和杰出人才集合在一起,打造出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国际领先优势的公司。  据张川介绍,博奥生物是在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按照企业运作的方式,由11家机构注资成立的。由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医药集团、东阿阿胶以及风投共同组成。除了注册资本外,国家也投入了相当的科研经费进行支持。从成立到现在已经累计实现近4亿元营业收入。已经实现了资金的良性循环。  博奥生物成立以来已申请国内外专利122项,其中PCT专利74项,授权专利99项,专利转化率超过50%。产品与服务超过100项。在其具有知识产权的点制芯片的平台技术所需要的硬件与软件已经在国内市场取得垄断地位,在政府采购中,曾经在
中国市场的国外点制芯片跨国公司已经退出中国市场。而且,其多项产品尤其是生物技术开始出口美国,这在中国医药产业中尚属首次。  博奥的成功模式代表国家投资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典范,但由于生物芯片是体外使用产品,其复杂度不高,利用单一的工艺技术即可开发多样产品,不需临床前的体内研究,研究开发周期短,投入相对少,因此博奥的案例能不能复制到其他领域,仍需探索。

时间: 2024-09-12 01:25:14

生物医药:挑战技术制高点的相关文章

温家宝:推进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号和9号召开两次经济形势座谈会,分别听取经济专家和企业.行业协会负责人 意见和建议.这是温家宝最近一段时间连续到地方对企业.农村.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的继续.与会同志认为,当前国民经济形势企稳向好,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增多,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效果正在显现.实践证明,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是完全正确的,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及时的.有力的.有效地.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密切关注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 温家宝说,克服

全球要直面中国生物医药公司的“后发挑战”

2010年5月6日,中国首富易主为一家生物医药公司--海普瑞实际控制人李锂. 这家公司专于的肝素钠,只是全球生物制药原料中很小的细分产品,但就是在这一片蓝海,这家中国公司十余年间成为全球份额第一,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奇迹. 作为全球最大的生命科学协 会和生物医药企业联合组织领导者,美国南加州医药协会(BIOCOM)首席执行官约瑟夫·帕尼塔(Joseph D.Panetta)虽未与中国新首富谋面,但是他预测,类似案例今后也许会频频出现在中国. "对于中国制药企业的"后发优势"

生物医药进入并购时间

面临跻身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历史性机遇,囿于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开发时间长等产业特点,在蓬勃的资本市场力量的推动下,国内生物制药正在小步快跑地进入"并购时间". 文/袁跃 吕丹 据统计,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疫苗.生物诊断试剂等)的产值占当前医药产业规模的比例尚不足10%,但由于传统的新药研制方法难度越来越大,研制开发成本不断上升,成功率越来越低.因此在全球制药巨头中,目前有70%的项目是使用生物技术开发. 通常来说,医药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其发展的

生物医药产业:“中西合璧”是大势所趋

中国生物医药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论坛日前在苏州落幕,但对于与会的中外医药巨头来说"合作"却刚刚拉开序幕.论坛一结束,制药巨头们就开始探讨他们的"愿望清单". "速战"是最好办法 拜耳先灵医药是全球知名的跨国制药公司,也是公认的在中国本土化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在中国糖尿病.心血管病用药等领域占据重要份额.如今,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面对庞大的市场,拜耳先灵也加快了在中国的发展步伐. 拜耳先灵医药全球药物探索中国创新中心总监马欣博士并不讳言她此次

风险虽存政策引力更大2009风投紧粘生物医药

全球肆虐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为疫苗等产品带来火热销售的同时,也使得生物医药产业备受关注,各路风险投资机构更是盯紧该领域,重注押宝.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整个生物医药行业(包括医疗服务)获得各类投资机构投资总额超过1.3亿美元,约占同期中国所有投资额的20%. "除了中药产业,我们在医药领域关注最多的就是生物医药,无论从政策上还是行业前景看,生物医药企业的成长性都是非常看好的."方源资本合伙人赵辰宁对<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生物医药是方源资本关注的重

美生物医药风投连旺两季 中印新兴市场被看好

全美风险资本协会(NVCA)最近发布的二季度投资数据显示,风险投资对生命科学领域(生物技术和医疗设备行业)的投资再次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今年一季度,生物医药领域投资即首度超出其他领域,成为最活跃和最受投资者青睐的行业,不仅投资金额上升59%,投资项目数也增加了34%. 今年二季度,生物医药领域的风险投资交易金额为13亿美元,有139家公司及项目得到了风险投资的支持.整体而言,生命科学的风险投资金额比第一季度又上升了52%,投资项目数增加了36%.尤其让人欣慰的是,种子期和早期阶段的风险投资交易在

源兴生物医药科技杨向阳:投资人投的不是医药,是市场

投资界6月19日消息,由清科集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大会在北京召开.图为深圳市源兴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杨向阳. 以下为访谈实录:(未经本人审核) 杨向阳:我是做生物医药,做的时间是最长的.我在一个大的方面里面做了三件事,一个是基因治疗,一个是干细胞治疗,一个是肿瘤的免疫治疗,这三件事在中国的早期发展都和我有关系. 另外带了一帮小伙伴在医疗领域,尤其是医药领域做了一些事情,在中国也有,在美国也有. 投资人投的不是医药,是市场 中国的医药是一个蛮大的项目,你看看五六年前的中国数据,

【MARS特辑】众贤网瞿强正:给生物医药化工业注入互联网基因

DoNews 12月8日消息(记者 安宏)当传统生物医药移植了互联网基因,这一行业是否可以像传统的零售.教育.金融一样在未来发生颠覆性变化,从此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些都已不再仅凭我们的想像. 初次听到"众贤网"这个名字,往往会让人联想到在线招聘.众筹等传统互联网企业.但实际上,这个创业团队所做的是一个既陌生又无比贴近生活的领域--生物医药化工.只是这一次,他们将这一领域移植了互联网基因,立志在5年内打造年产值百亿规模的生物医药化工联合生产平台. 众贤网负责人瞿强正介绍,网站目前主要从事将

生物医药潮来了

"气氛热烈,大家都受益匪浅."步出会场,复旦大学生命学院马红院长笑着说. 2009年6月底的一个午后,上海复旦大学一间朴素的会议室,近二十名的专家.学者.投资人围坐一圈.他们从全国赶来,只为参加由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组织的第二期天使投资俱乐部活动,这期的话题聚焦在生物医药. 到会嘉宾的名单里,既有业内专家,如复旦大学生命学院马红院长.复旦大学化学系党委书记周书记,也有企业的代表,复旦张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余正威.上海怀德新先锋药业陈维钧.而到会最多的则是来自全国各家投资机构,正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