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阿里巴巴提得最多的词是哪一个?不是交易量,不是C2B,不是生态系统,而是小而美。
小而美,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规模不大,但是具有独特价值的企业。比如说,你可能只有一家卖包子的小店,你服务的半径只有周围2公里以内的居民,但是你的包子做得非常好吃,大家都很喜欢,那么你就是小而美。
为什么阿里巴巴要提倡小而美?我想可能的原因大概有三点:第一,为了淘宝平台的健康和稳定,必须让大部分人有钱赚,而不是只让一小部分人赚大钱;第二,消费市场正在进入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大众化的品牌渐渐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第三,大家如果都小而美了,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简单地拼低价,竞争就会更加良性。
但是,小而美如何才能实现?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要实现小而美,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你必须是“美”的,你的产品要具有特色,这是由商家的自身能力所决定的;第二,由于你“小”,所以你能付出的营销和销售费用是不多的,能否达到销售的目标,取决于商家自身的能力和外在商业环境两个因素。
在线下其实是难以做到小而美的,因为线下是一个资源密集型市场,商业地产供给有限,只有具备雄厚实力的公司才能拿到好的地段,然后赚更多的钱。小公司很难获得好的渠道资源,因此也很难发展壮大。
反观线上,看似开店成本很低,但是资源密集型的竞争方式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不论B2C还是淘宝平台,销量的多少都是直接和流量多少挂钩的,而流量多少取决于你有没有好的入口,入口就相当于是线下的地段,入口越好费用越高。因此,在现在这种门户式的流量分配模式下,要做出小而美其实是非常难的。
好在现在事情正在发生变化。今年淘宝双12传递的信号非常明确,淘宝正在试图改变此前由平台分配大部分流量的情况。此前,商家获取大流量的途径是上活动、上聚划算、上首焦,流量分配权在平台手中。而这次双12,则是由">平台设计好249个标签,商家给自己挑选出来的商品打上标签就可以上活动了,双12当天商品的展示顺序是由消费者的喜好决定(取决于在展示期间商品获得的收藏、放入购物车次数等),平台仅仅发挥了搭台的作用,流量的分配权在消费者手里。
但要真正实现马云所说的“双百万”,在淘宝上诞生出100万个小而美公司,仅凭一次双12肯定是不够的,淘宝应该在平时也“去中心化”。其实阿里的管理层并非没有思路,千人千面、SNS化等战略的目标其实就是提供更多的入口,让流量更加平均地分配。
从长远来看,淘宝的门户模式肯定要发生变化。它很有可能像社交网络一样,每个消费者登录的淘宝首页都是完全不同的,完全根据消费者的个人偏好进行定制。这种变化对于那些产品力、品牌力强的公司显然是一件好事情,但对于那些过于依赖渠道力(比如说靠上几次聚划算完成全年指标)的公司来说,也许必须换个更务实的玩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