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双十一热潮还未散去,912.71亿元的销售数字如网购英雄纪念碑一样鼓舞着中国电商人,其实,从现在的趋势来看,上帝已然不能阻止中国电商的发展了,最起码,在大陆地区没有人再跟马云打赌了,王健林也不敢了,但显然,这样的成绩还不足以让中国电商人骄傲,事实上,国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双十一的销售与其说是战果,倒不如说是无奈,要是平日里能多卖出一些东西,鬼才愿意冒着服务器崩溃的危险去搞什么双十一购物节呢!笔者不提倡人造购物节这种东西,它只不过把两个月的消费行为集中起来,弄出一把领先世界的虚火罢了,这种虚火博来的眼球,远远不能弥补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受冲击的自然是快递小哥,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购物狂欢中,透支着自己的身体,还有剁手族们,不知道买了多少压根不能穿的衣服,总之,这种人造巅峰不值得太过兴奋。
同国内火爆销售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电商出海之后表现平平,老大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之后,马云红了,他的鸡汤滋润着全世界的创业青年,但股价一直不稳,甚至出现大面积滑坡的情况,最早的时候,华尔街认准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后来因假货问题被一致看衰,毕竟,在西方人的意识里,不诚信的商业是没有任何潜力的,于是通向美国的路正慢慢变窄,在可预见的未来终将成为死胡同。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电商人不得不把目光调整到其他市场,其中,东南亚是不错的选择,文化相近、市场开发程度低,只是中国商人在出海后依旧要面对基本的商业逻辑,更何况,这块市场也已经是美国电商的目标之一。
东南亚,电商的***之地
东南亚市场拥有约6亿人口,单从人口数量来看,活脱一个“半中国”,但2010年之前,没有电商,甚至没有任何的互联网的企业愿意去那里投资,毕竟,这里的基础网络设施太差,要想发展电商,首先要铺设网络,难度不亚于建设一座新城,于是,中美电商都不得不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加实际的市场之中,这也是为什么中美本土市场竞争会日趋白热化,而且因商业文化不同,谁也没有办法去抢食对方领地,如前文所述,阿里巴巴在美国的境遇不尽如人意,而亚马逊在中国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东南亚正开始改变,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廉价手机涌入这块大陆让电子商务成为可能;与此同时,线上销售也开始从传统PC转移到智能手机之上,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球27%的在线销售额由手机完成,两种现象遥相呼应,使得东南亚迅速成为全球电商人争夺的焦点,最先发力的自然是中国电商,事实上,中国商人向来有着最灵敏的嗅觉,败走美国之后,他们不得不重新调整方向,而且,中国电商有着“近水楼台”的巨大优势,我们有着相同的身材和头发,在基本物质需求层面更加相似,同时,因同属亚洲,商业文化交流也更多一些,更无解的是,只有我们最清楚究竟有多少廉价手机销往了东南亚,以便进行精准的进行地域投资。当然,回到商业基本面,中国电商也可能更适合这块大陆,拿越南来说,他们的经济并不发达,普通消费者还没有特别强烈的品牌意识,自然更没有中国这种炫富意识,于是,能否把商品卖给他们,价格会成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而这恰恰是中国电商的杀手锏,但笔者建议,中国人去东南亚做生意,还是不能违背“诚信经营”的基本商业规律,与其虚标价格或者以次充好,倒不如摘掉那些大大小小的logo,用足够廉价实用的态度去征服这片大陆,或许,这也是中国电商改变形象的重要机会,倘若把现在的这些毛病,移植到东南亚市场,迟早会自食恶果的!
相比之下,美国电商发展更早,体系更完善,更注重有节奏的扩张,他们不会有过度的竞争,比如不会自虐式地提高物流速度,美国消费者绝对不会有“凌晨定一个鼠标,早上就能收到”的经历,毕竟,他们从来不靠这个来吸引客户。另外,相关数据显示,美国线上线下的价格差异远没有中国这般强大,他们总是死板地认为,电商只是一种不同的销售渠道,并没有商业本质上的不同,显然,这种正规而死板的模式在发达国家更受用,毕竟,在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的情况下,消费者和商家更容易掌控生活节奏,不至于陷入紊乱状态,但在发展中国家就是另一回事了,在物质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美国电商的逻辑未必能被快速接受,而在这种逐步接受的过程中,聪明的中国电商或许就已经趁虚而入了。
中美电商在东南亚的PK,短期之内,笔者更更好中国电商,价格自然是其中最重要的杀手锏,我们更有能力快速培养出一批“淘宝粉”,供给给他们廉价、实用、琳琅满目的生活必需品,但长期来看,美国电商健康、稳妥的模式更具潜力。
进军东南亚,电商要做些什么?
现在,东南亚无疑是全球最具潜力的电商市场、没有之一,这个市场的六个主要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拉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电商零售额仅占零售总额的2%;来自瑞士银行的数据更加乐观,认为仅有0.2%左右,跟没有一样。占比低证明潜力巨大,但同样提醒准备进军东南亚的中国电商们,除了要寄希望于中国小米、华为们能把更多的廉价手机卖到东南亚,也要好好思考,自己该如何培育消费者的网购习惯,毕竟,0.2%的数字代表的不仅仅是潜力,还有巨大的挑战:
在东南亚生活过的人一定都知道,这里的商户和消费者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其实并不高,因此大家更愿意接受“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现在将近有70%的交易都采用这种方式,于是,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就能为电商们进军这个市场首先要做的事情,而且必须开发出适合这里的新支付方式,类似支付宝这种东西应该不太容易完全移植过来,更何况,一个国家的金融系统是否原因让外来的软件接入,还有待商榷;
东南亚信用卡的使用比例也非常低,证明这个市场之内,人们更喜欢原始的交易模式,也体现出这些国家金融体系的保守的一面,总之,支付体系的建立是决定电商在这个市场成败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这个只能由电商自己想出办法来;
另外,笔者之所以不提倡,无限制地提高物流速度,只是觉得是一种浪费,毕竟,一般人不会去网上订购“速效救心丸”这种急需品,至于衣服、鞋子之类的东西,24小时送货,或72小时送货根本就没有差别。物流节奏的把控,在东南市场更加重要,比如印尼这种岛国,物流基础较差,配送成本较高,如果盲目地提出“24小时送货”将会加剧资本投入,更有甚至会严重影响其他方面的投入,所以,中国电商莫要为争取客户,而提一些根本不是竞争力的竞争力,事实上,商业的本质无非就是提供合适、必要的服务,来赚取合适、必要的利润,可惜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中国电商都没搞懂!最后,笔者之于新兴市场的发展有一个忠告:电商正在消灭着传统店铺,顺便也消灭着购物之余的其他消费者,最终可能消灭一种叫做“全民逛街”的城市人文景观。
或许,电商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效率,但切记效率不是生活的一切,慢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中国市场已无可救药,希望新市场能有所改观。(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联系QQ:102927545 ,并注明出处
科技新发现官方微信公众号:kejx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