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静之混乱: 信息鸿沟和文化变革
互联网思维——传统商业的终结与重塑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早晨醒来后,发现自己已置身于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我一直乐于收集传统钢笔。钢笔优美的外形、精致的笔尖以及和谐的整体设计都彰显于我写下的每个字中。写字于我乃是一种艺术,但是现实中我不再像之前那样练习书写了,最后一次收集钢笔也是七年前的事了。现在,不仅仅书写感觉已经逐渐消逝,手中的钢笔同样也不具有先前的质感。我开始意识到,儿时以及青年时拿笔的肌肉已经渐渐失去力量,如今,我的大拇指和食指在按手机键盘的时候,比拿笔更加灵巧。
如今,几乎所有写作都是借助电脑、手机、iPad、麦克风/视频头或者其他任何有键盘的东西来完成的,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想写的任何事情,都会显示在眼前的屏幕之上。
这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发生巨变的起始,借助于乔布斯所发明的苹果电脑特殊的操作方式,两个手指的捏放之间,便可实现所需操作,而这种“捏与放”正成为电脑的标准配置。年轻的一代人比我更加适应这样的操作,他们将这类动作视为一种下意识的自然反应。在放大或滚动浏览一份文本的时候,年轻一代人的手指不会有任何迟疑就会做出“捏放”的动作;操作如此简易,已成为年轻人最先掌握的技能之一。
很多事情都在发生着改变,其中,手机对于行为的影响最为普遍。曾经,我们对那些在饭桌上分散大家注意力的事物嗤之以鼻,2009 年,一位名叫艾米莉·波斯特(Emily Post)的作者还特别为孩子们写了一本书——《餐桌礼仪》,其中很重要一条就是不要在饭桌上使用任何电子设备。而今天,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于在吃饭的时候,低着头发短信。1
为何以前认为失礼的事情,现在变得习以为常了呢?究其原因,在饭桌上玩手机,除了可以逃避闲聊之外,还有其他原因。例如,有人是因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有时候是因为人们需要与线上另一端的人随时保持沟通。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他们在饭桌上时不时地游离于现实之外,而同时却在虚拟世界中保持连通,他们努力在这样两种貌似有些矛盾的行为之间保持平衡。这其实就是一种数字生活和传统文化之间的鸿沟。
有人认为,我们应该认清今天的潮流而不要对诸如饭桌上走神这类事情大加指责,因为每个个体,无论他们是企业、产品、领导或者世界冠军,都必须时刻保持连通状态,随时参与网络沟通。我们应该顺应潮流,让自己成为虚拟世界中的核心,而智能手机的出现更加强了这类行为。在2010年12月份的一期《纽约时报》上,布鲁斯·费勒就在他的文章中阐述了在聚餐时使用Google来加强谈资的现象。2
“如果你能邀请到历史上任何五个人来聚餐,你会请谁?”这类心理问答游戏最近已经不再流行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发现,我周围的每个人都会在聚餐时请一个“无所不知先生”前来,它现在就躺在你的口袋里,它就是Google。它可以对聚餐时大家提及的任何问题对答如流,它了解名人逸事的每个细节。有了它,聚会聊天变得更加有趣。
由此可以推论出,人们在聚会时使用手机时刻保持沟通,深刻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餐桌礼节”,让大家更方便分享信息。
真理存于现实之中
有一次,我在葡萄牙的里斯本与20位朋友聚餐,因为手机国际漫游发生问题,我没法在餐桌上用手机,没法查邮件、发短信,这样一种特殊状态使我能够全方位观察餐桌上的每个人。结果,我惊讶地发现,这些朋友就坐之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放好餐布,而是拿出iPhone或者黑莓手机。他们每个人都低着头,有的在发微博,有的在发短信,有的在查收邮件,有人在看 Facebook 上的个人主页有没有新的信息,还有人在用搜索引擎搜他们自己的名字,看有没有最新的信息。而我由于手机没法上网,只能和大家用传统的方式聊天。此时,我发现一个现象:和我聊天的“人”并不仅限于饭桌上的人,实际上,与当时饭桌上保持网络通畅的另一端的朋友们,也加入了现场的聊天。于是,我意识到,今天,不可能禁止饭桌上的人与网络另一端的朋友保持沟通。
如果我的手机当时能用,我也会在网上加入他们的聊天。从某种角度上看,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名品牌经理,在Facebook、Google+、Twitter或者LinkedIn上经营自己的主页,其实也相当于经营自身这个品牌,所以,现在有句流行语是这样说的:
“人人随时会谈论你,故而你需时时贡献新谈资。”
一言以蔽之,随时与人沟通、随时获取信息乃是当今大势,甚至学生上课时也不忘看手机,司机开车时更会与他人交流,而后者更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曾经,发短信是最快捷的沟通方式,后来随处可见黑莓手机上跳动着大拇指,今天,Twitter、Facebook和其他社交网络成为主流。今天的生活方式是把手机带到餐桌上,带到课堂上,带到车里,用以实现全天候与朋友连通。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方式已经全然发生改变,社交网络成为载体。那么,虚拟社会和现实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如何让这种沟通方式释放出更高的生产力?如何让人们分享更具内涵的信息?虚拟世界的沟通如何加强现实世界的交往?
再者,这样的沟通行为已经不仅仅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它更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更是我们的老师、朋友和伙伴,我们需要利用这样的技术手段随时与他人沟通。这样的沟通行为已经跨越了整个社会、跨越了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无论客户在线与否,技术发展之快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企业或消费者可以适应或接纳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