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的底线

一年一度的清考已经开始了。清考是给考试不通过,重修也没能通过的毕业生提供的最后一次机会。过了,毕业证不受影响;没过,延期,按开课时间学校将允许学生再参加考试,也鼓励他们随着低年级的学生,留校真正重新修读,只不过,要会出的代价就是上所谓的大五、大六。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体现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并且给了学生充足的机会。不过有一条,考试还是要通过的。坊间有批评高校太过“宽出”的,其实不然,制度有,并且正常学业期间没有好好付出的学生,此时都得最后再冲一下了。也有学生过不了这一关的。事情放在哪个个体身上都不好受,但是放眼整个高等教育领域,适度的淘汰率再正常不过了。
  然而,一直存在的思维是,我在这儿呆了四年,毕业证应该就有的。也有些老师、领导在执行这些制度时,也现出了恻隐之心:孩子怪可怜的,放一马过去吧;最后了,没什么意义了,无论如何,过了算了。有些学生想当然地觉得,最后一次机会了,老师们应该如何如何。更有些学生将这种想当然当作是自然就应该这样,清考过不了倒是老师的不是了。还有些学生把宝全押在了老师可以放一马的前提下,不学习的日子照样过,只不过大四了,可能比低年级时在求职、实践等事情上多了些投入。还有些学生在考完之后,预感不妙,动起了脑筋。
  因为当着毕业班的班主任,今年我对清考也还多些关注。也是因为当班主任,不得已置身其中。某日下午就收到了一位同学的短信:“高数清考不妙,还有什么办法?”我知道ta的暗示,但告诉ta如果考完了,只能等结果了。ta不甘心,再次问我谁负责这事。我再推这是数学院的事。ta继续追问我是否知道数学院相关老师的联系方式。
  我想起了三年前经历的关于清考的一件事(见《将斗争进行到底》和《将斗争进行到底——续》)。不同之处在于,当时的角色是任课教师,现在是班主任,相同之处在于似乎都有能力在其中做些事情,起些作用。实际上,经过这件事情,我已经更加明白了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三年过去了,面对的是我已经密切关注了近四年的学生,底线仍在,但心绪不稳。
  想到ta提及的公考。没有毕业证,公考成绩就会作废,机会就将失去,不去帮ta一把,ta的损失很大,不去帮ta一把,我的罪孽深重。工作和毕业证是相关的,但并不意味着在一个工作机会的背后,大学毕业证就显得如此之贱。我还是决定为捍卫大学毕业证的尊严而选择在此事上的不作为。而在意公考的ta,我更不敢妄为,我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一再地要求有志仕途的同学要有正义,要自律,要对社会风气的好转做出贡献的。
  况且,我从中掺和这种事后,对我是会有大的影响的。一方面,意气风发地,以貌似堂吉柯德的方式挑战着高校中存在的各种制约,以一线教师的身份与学生一起与不良学风作斗争;而另一方面,却在暗中参与这种事情。我如何向自己交待?据说好多人都没有自我了,但老贺这个小人物将自己看得很重。
  于是,我婉拒了ta的请求。事实上,由于自己从来不参与这种事情,耳根非常清静,如何参与也是一窍不通的。从学校的通信簿中查到高数教研室老师的电话也不难,但我不愿意看到一个平时并不认真投入的同学用我提供的号码骚扰我的同行。
  离了我提供的信息,ta还会找到其他途径。我眼不见为净。世界应该不是我眼中的如此清静,但我想也不是某些人想的那样污浊,因为我知道有不少的同行也在与我一样守着自己的底线。事情的本来逻辑是“因为达到了培养方案的要求,所以可能获得毕业证”,而不是“因为要有毕业证,所以高数就要过”,追求高深学问的地方,不能任这种脑残的逻辑横行。事情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让人觉得需要做些什么,但放眼我们所从事的职业,高等教育事业,想着其他没有毕业的大学生和还没有入学的未来的大学生,表示无能为力即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再难的工作我们都可以去做,此时选择不去参与,倒也不算难。
  至于学生自己,清考通过不了也不至于天塌下来。如何造成这种局面,ta自然清楚。课程的考试没有到了那种纯粹为难人的程度,清考题目难度也已经降到了不能再低的程度。仍然认为“用尽力了”还这样,应该反思的是自己“尽力”的标准。真正能够绝地反击给自己改变的机会,何时都不晚,而就这样“混”出去了,不见得全是好事。至于以后ta理不理我,无所谓,老贺讲究的是“谈笑有鸿儒……”。身为人师,守底线,也是塑鸿儒的需要。

  写此文,再强化一下自己的底线。

时间: 2024-10-28 16:21:34

大学老师的底线的相关文章

一篇旧文——大学老师的底线

[前言]此文写于2012年4月5日,原载于本人新浪博客大学老师的底线今天有网友作出评论,遂再详读一遍.有感于近日通过非常艰苦的努力,一批非计算专业的学生在我的课上已经扭转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在他们"学不会"的背后,死记硬背式的僵化学习方式是更大的挑战.十几年以来,带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我教育体验中全新的部分.将此文转载于此,给自己加个油,为愿意投入到学习中的学生最大程度的帮助,就这样了. 一年一度的清考已经开始了.清考是给考试不通过,重修也没能通过的毕业生提供的最后一次

干好SEO 除了大学老师之外还有更多在等待

社会民主气氛浓厚程度的标志之一就是公民价值的多元论的流行,在日趋中庸化.甚至娱乐化的思潮里面成就某些群体的个人梦想.现在网络领域的一部分seoer对这个行业充满了美好的设想,殊兙日前看到一篇文章还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对这个专业的构想,文章的立意就是从市场就业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对seo的选择.假设,这个方向成为风潮,那么,号称已经开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是否会顺应这个市场趋势呢? 按照当红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的观点:在中国社会当今的经济结构模式下面,是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来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因

快乐与激情的大学——我的文集

科学网博客提供全书下载链接-- 前    言 算起来,这已经是当老师的第19个年头了.包括第一年担任助课和辅导员工作,一直在和学生打交道,一直在从事着高等教育的工作.由初登讲台的菜鸟老师,到面临困惑以至于让自己差点让出了这三尺讲台,再到转型担任机关的教学管理干部弃教从管.当再次将自己定位到一线教师之时,这次复归爆发出了从未有过的激情.是啊,一个人的事业由激情开始,并不意外.当一个高潮过后,低谷的出现亦属于正常.在低谷中待的久了,一种走向是平平稳稳地度过余下的职业生涯,中规中矩,甚至也还可以将这份

关于“IT学子成长指导”专栏及文章目录

迂者专栏关键词 就 业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自学 职 场 专业+兴趣 研究生 硕士 规 划 考 研 大学生活 迷 茫 计算机+专业 基本功 学习方法 编程 基 础 实践 读书 前 途 成 长 社团 课程 IT行业 奋 斗 CSDN社区对我的专访.再访(一).再访(二).我的大学.Follow my heart,将为IT菜鸟起飞建跑道的事业进行下去. 本博义务咨询纯利用业余时间,本职工作需要优先,故不能保证所有来信在当天能得到回复,有的问题还需要给我留出思考时间.来信只需一封,请不要用一信多发

对“放弃给某些同学一厢情愿的大学布道”的进一步讨论

写下"放弃给某些同学一厢情愿的大学布道"(简称前文)一文时,为的是将自己的郁闷往外吐一吐好受些.写作是疗伤的最好方式,是思考转向理性的转折点(是否可以作为提倡同学写博的广告词).写完以后,自己舒服多了,然后,洗洗,再然后,就睡了. 早晨起来,开博一看,39个点击就引来了3个评论,很意外.评论表扬我,更主要是安慰我的.在收件箱里,还有一封长信.真心感动.谢谢博友的关怀,在网络上有这样一群能够深度交流的,值得认真,值得关注的人,真好.为大家带来不安也感到不好意思了.实际上,久经考验了,老牛

签到请刷脸,中传教授让人脸识别“走进”大学课堂

近日,新京报拍摄的一段视频在微博上引发网友转发讨论,中国传媒大学一位老师在课堂上用ipad进行刷脸签到,学生们排队站在终端前一秒钟左右就可识别通行. 中传教授将人脸识别带入课堂 该老师名叫沈浩,是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大数据挖掘与社会计算实验室主任.沈浩教授表示该系统主要是借助了百度的技术,然后开发出了这个适用于课堂的作业模式,从目前的使用效果来看,成功率非常高,如今他所带的六个班级都采用了刷脸签到. 沈浩老师说,"在通过系统刷脸识别之前,学生们必须提交个人照片进行人脸图像采集.在这个过程中

大学开设微博社交选修课 粉丝不足500人算挂科

高校开学后,安徽工业大学开设的一门<三十六计计名探源与用计>被誉为"神级选修课",除了要熟识计策渊源,学生还要能将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用到生活中,开课老师则坦言这是为了让大学生走上社会不吃亏.不仅如此,省内高校的新奇"潮"课正迅速集结为一支"精锐之师"俘获 众多学子的芳心,如课堂上不仅能"打牌"还能赚学分.美女老师教学生化妆和搭配衣服.穿奥运会选手比赛专用服学击剑--安徽工业大学课表:<三十六计计名探源与用

写给即将学习编程的大学新生

写下这篇文章,是由于我想和即将进入大学有意学习编程的同学谈谈关于编程的事,因为你可能需要一些建议,来步入这个新的阶段. 编程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学会编程就像成为魔术师,你可以创造任何你想创造的东西.在我出生到现在的这 20 年里,除了文学,没有比编程更吸引我的活动.就像 Zed Shaw 所说的,『编程作为一项智力活动,是唯一一种能让你创建交互式艺术的艺术形式.你可以创建项目让别人使用,而且你可以间接地和使用者沟通.没有其他的艺术形式能做到如此程度的交互性.电影领着观众走向一个方向,绘画是不会

走在《逆袭大学》的征程上

历时大半年的写作,半多时间的后期出版流程,拙作<逆袭大学--传给IT学子的正能量>终于出版,并在China-Pub上首发销售了.承蒙厚爱,CSDN上的博友.身边的同事.认识的同行,尤其是和我相处过的学生,试读过和没有试读过的人们,给了这本书很大的期待和赞许.真正的挑战现在就开始,会有很多对作者我一无所知的人阅读这本书,能否如题名所言,实现对大学的逆袭,自认的正能量是否能够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动力,市场说了算. 长达一年多的出版过程告一段落,围绕题目,说点事.    china-pub | 亚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