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疯6熙熙攘攘的发布会落下帷幕,在大家忙于对新爱疯的外观吐槽之际,iPod classic悄然从官网下架。虽然之前很多人还在期待它的迭代品,但是这次倘若没有奇迹,应该即是永别了。
我手头的这台黑色iPodclassic购于2008年元月。购买前对于价格,对于iTunes,对于支持格式,犹豫不决,最终在一次冲动下还是收入囊中。这一用便是六年,其间这台iPod随我一路归国,北漂,直到最后回乡定居。回想起购买前坊间传闻iPod classic异常差劲,很多都在刚过保修期就坏掉,谁承想六年过去了依然坚挺如故。
这些年来我经历了许多,iPod里的曲库也换了几茬——从开始的动漫歌曲,到北漂时地铁上消遣的《冬吴相对论》,再到现在的旧时中日文流行歌曲。在3G和WiFi无处不在的环境下,iPod classic的出镜率越来越低,只是偶尔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才会拿出来把玩一会儿。如今得知它的离开,虽有些感慨,但也觉得无所遗憾。
至于iPod classic离开的原因,恐怕绝大多数人早已觉察——技术的进步和大环境的改变早已冲垮了纯MP3播放器的根基——iPod系列作为硕果仅存的其中一枝,能坚持到现在还在迭代出新算是很了不起的业绩了。
说到这,先容我回忆下十多年来听歌的体验吧:最初是在百度MP3搜索上,填入歌名搜索出数页的链接,倒也方便。问题出在要筛选出自己满意的那个音频文件上,那时候音频文件的格式相当混乱,MP3、WMA、AAC、OGG等,而且编码率也参差不齐,有时候看起来文件很大,但是下下来一听却满是各种嗞嗞的干扰声。
随着后来宽带的大普及,P2P下载工具开始繁荣起来,我搜寻歌曲的路径越来越多,从BT到emule到形形色色的论坛。此时所谓的无损音频格式APE/FLAC等也粉墨登场,但是随之而来的噩梦也如影随形。先是下载不畅,进度条在90%左右卡上几个月那是正常情况,下载完成后有的是整轨有的是分轨,还得统一;
CUE文件错误时有发生,如果碰上是日文系统环境制作的还有乱码之虞,所以需祭出unicode转码工具;如果是MP3文件,有时需要批量更名吧,有时候又得要统一音量电平吧;如果是自转CD,首先得准备个靠谱的光驱(还得是某个品牌某个批次的CD-ROM,DVD-ROM那种大路货必须是不行的),然后EAC抓轨吧,偏偏这还是个超不稳定的主儿,一不小心让电脑重启那也是妥妥的,最后foobar2000+Monkey's Audio/LAME插件转成各种格式吧;再往后无损音频格式进入了寒武纪大爆发,什么WavPack、TTA、TAK等等,直到最近各种录音笔和国砖开始追捧起“192Khz/24Bit 母带级WAV”。。。。。。
上面所说的还只是我这个非Hi-Fi发烧友级的基本步骤,不小心窥视下Hi-Fi的世界,什么“母带”、“原盘”、“黑胶”、“天碟”、“人声低音炮”、“女毒”,瞬间让我屁滚尿流。
只有完成这些步骤之后,戴上耳机,开启播放器,我才能真正开始一次听音。我无意贬损上述的听音方式,因为毕竟我也沉醉其中多年。但是对于我这种非专业听音或者听歌者,我真的不是心甘情愿的,我只是想有一个相对稳定方便的音源,仅此而已。
最后我义无返顾的投入了在线音乐的怀抱——即使当年和论坛里的小伙伴们嘲笑过在线听歌的都是网吧屌丝(当年还没这个词呢)——就如同曾经端着单反也嘲笑过用手机拍照的人。
说了这么多,虽然离了iPod classic的题,但iPod classic本质上也只是纯音式MP3播放器中的集大成者,所以该有的麻烦它也少不了。可是iPod classic本身的独特魅力也是毋庸置疑的,单说它这个经典的转盘,从工艺到手感到操控性,即使是目前的非触摸式MP3中也很难有能望其项背者。
出于特定的实用性和战略考虑,iPod classic的其他小伙伴们还会继续走下去,但是纯MP3播放器的路必然是越来越窄的,iPod classic的离去也可谓功成身退、寿终正寝吧。
iPod classic走了,我很怀念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