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回顾

我国对房地产的重要宏观调控分别发生在1993年、1998年、2003年、2005年、2008年、2010年。代表性调控政策包括国十六条、国八条、国六条、(新)国十条、23号文件、18号文件等。透过历年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我们不妨做个清晰的研判。  1993-1996年:我国第一次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  时间:1993-1996年  现状:首次出现房地产热——房地产开发公司急剧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以炒地皮、炒钢材、炒项目为主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尤其是海南、广西北海等地,房地产开发过热,形成了较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经济运行出现严重过热态势和通货膨胀。  对策:199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
意见》,提出整顿金融秩序、加强宏观调控的16条政策措施(通称“国16条”);1994年系列出台《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住宅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颁布。  效果: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国房地产开发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通货膨胀得到遏制。经济由热转冷,房地产市场也沉寂下来,商品房和商品住宅的价格迅速回落。经过3年努力,中国经济终于在1996年成功实现“软着陆”。  问题:此次调控给房地产业一记重创。“国16条”一出,海南房地产热浪应声而落,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留下遍地烂尾楼。后经统计,海南省当时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就高达300亿元,而一海之隔的北海,沉淀资金甚至高达200亿元,烂尾楼面积超过了三亚,被称为中国的“泡沫经济博物馆”。泡沫破裂后,海南等地房地产市场元气大伤,进入持续数年的低谷期。  1998-2002年:促进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核心是房改  时间:1998-2002年  现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开始出现“通货紧缩”,房地产市场也随之进入低潮。  对策: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1998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简称“23号”文件),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拉开了以取消福利分房为特征的中国住房制度改革。  23号文件强调,在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新的国家住房保障体系在“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供应体系”。按照建设部当时的保守算法,“最低收入者家庭”和“高收入者家庭”分别占了城市居民家庭总数的10%上下,可以买“经济适用房”的“中低收入家庭”,最低的也要占到居民人数的80%以上,高的甚至占到总人口的95%。1999年中央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停止福利分房制度,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  效果:随着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大大激活了低迷数年的房地产市场,推动了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业进入发展新时期。  问题:这一时期存在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房地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问题。为打击“囤地”、“倒地”现象,规范土地交易市场《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全国范围内“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用地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挂牌方式出让”意味着持续多年的“协议出让”在法定意义上被叫停。但这一政策出发点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降低不合理的房价”,实际操作缺乏统一规范,为其出现新的高房价问题埋下了隐患。  2003-2005年:确立房地产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时间:2003-2005年  现状:从2003年开始,我国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再次出现经济过热迹象。由于2003年土地使用权全面施行招投标、挂牌、拍卖方式取得,导致土地价格和房价大幅上涨。而从98年开始的房地产信贷给尚不完善的中国银行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对策:2003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简称121号文件),调整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政策。规定对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或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商品房的借款人,适当提高首付款比例,不再执行优惠住房利率规定。此份文件是中国第一轮房地产牛市启动之后,中央政府第一次采取抑制房地产过热的措施。  8月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简称18号文件),首次明确指出“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项目要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效果:18号文件确立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对1998年23号文件所确立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升级,也标志着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正式开始。  问题:18号文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控制房价和投资过热的措施,倒是把23号文件中有关“经济适用房是住房供应的主体”改为“经济适用房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意味着政府将“为70-80%以上的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的政策调整为“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该文件对经济适用房的重新定性也为后来个人、组织或群体利用住房改革政策寻租、非法获利埋下了隐患。  这两份意见向左的文件相继出台,将政府既害怕房地产价格和投资增长过快又希望继续拉动经济增长的摇摆不定的矛盾心态展露无遗。而各级政府主导的“圈地热”、日渐增大的金融信贷风险等原先大量潜在的问题也随着楼市的火爆而集中暴露出来。  2005-2007年:调控以稳定房价为主要诉求  时间:2005-2007年  现状:2005年房地产开发虽然继续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惯性,但增速明显减慢,然而,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仍然没有改变,以深圳、北京为代表的全国众多城市房价迅猛上涨,房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对策:为了抑制投资过热、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房地产价格,中央政府打出调控“组合拳”——2005年3月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提出抑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八项措施(简称“国八条”),建立政府负责制,将稳定住房价格提升到政治高度。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要采取八项措施(简称“新国八条”),对“国八条”进一步细化、延伸。随即,国务院转发由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房地产调控操作层面的细化方案。  2006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有针对性的六项措施(简称“国六条”),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作为调控着力点。随后出台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简称“九部委‘十五条’”)对“国六条”进一步细化。其中提到的“限套型”、“限房价”的普通商品住房,被称作“限价房”——以期解决中等收入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  2007年,以稳定房价为诉求的房地产调控进一步深化。土地、信贷、税收等为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各项调控新政密集推出,从土地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抑制投机(尤其抑制外商投资房地产)、调整住房结构等多方面全面出击。  效果: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开发投资实现平稳增长,住宅开发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但是房价调控效果并没立即显现出来,反而出现边调控边上涨的现象。到2007年下半年,虽然总体房价涨幅有所放缓,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住房价格仍在高位,且不断上扬。  问题:“国六条”提出的“规范发展经济适用房”方针,将门槛提高至城镇低收入阶层,试图构建一种“最低收入阶层靠廉租房,低收入阶层靠经济适用房,其他阶层靠房地产市场”的解决方案。这意味着,自2003年调控以来,政府保障房惠及的人群范围进一步缩小,政府将更多的人的住房问题扔给了市场。从供需关系上看,这一方针的确立势必推动房价上涨。  而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和“限价房”方案的提出曾让人们看到希望,然而以后的房价走势却又屡屡让人们失望。  2008-2010年:调控反复,GDP是调控指标  时间:2008-2010年  现状:2008年是戏剧性的一年。年初货币政策将从“适度从紧”改为“从紧”,而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下半年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扩大,央行宣布“双率”齐降,货币政策再度从“从紧”向“适度宽松”转变。本来在前期调控政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房地产投资迅速减少,国际热钱纷纷撤出,房地产市场进入观望状态,
成交量日减,房价也有所下降。然而,在调控效果刚刚显现时,政策再次松动,最终导致前功尽弃。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从年初的“试探性抄底”,到年中的“放量大涨”,再到年底的“恐慌性抢购”,短短一年间,中国楼市迅速地由低迷转变为亢奋,由萧条转变为繁荣,调控由“去库存”转变为“挤泡沫”。2010年第一季度,房市神话继续上演,房价持续攀高。  对策:2009年12月,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中央政府决定不再延长2008年年底出台的二手房营业税减免优惠政策,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时限由2年恢复至5年,遏制炒房现象。随后提出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加强市场监管;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四条具体措施(简称“国四条”),以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为目标。国务院各部委陆续出台调控细节,逐渐废除了2008年的刺激房市政策,再次转向稳定房价。  2010年,以稳定房价为主的房地产调控到了关键时刻。4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国十条”),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  效果:由于各级部门的落实问题和房地产市场的复杂实况,国十条的威力未能完全释放。  问题:虽然期间中央领导人不断发言说“房价第四季度会下降”,但由于前几次调控政府政策摇摆不定,购房者对此次房地产调控信心不足,以至于在房地产市场经过4个多月的观望僵持后又现回暖迹象,房地产迷局仍在变化之中。

时间: 2024-08-16 19:10:15

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回顾的相关文章

发改委正牵头制定房地产长期调控政策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有关官员日前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发改委正在牵头制定一份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文件,包括住建部.国土资源部.银监会等在内的多个部委均有参与,目前已经在部委层面征求 意见了,待国务院正式批准后或将很快出台. 上述官员称,这份文件将与国务院的"新国十条"互相呼应"新国十条"主要是为了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属于短期性措施:而即将出台的房地产业文件则是着眼于房地产业中长期的健康发展,包括土地制度.商品房供应.保障性住房建设等"解决中国

子母房消解房地产调控政策谁来监管竟成谜团

"子母房"现象消解房地产调控政策 福州相关部门含糊其辞谁来监管竟成谜团 □特别调查 本报记者 郭宏鹏 刘百军 第一次买房,却要签订两个购房合同,要办两个房产证,分别到两家银行贷款才能享受到国家对于居民购买第一套房的贷款优惠,这样的"新鲜事"正在福建省福州市频频上演.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如此"新鲜"做法的背后隐藏的是为规避国家调控政策而精心策划的楼市"闹剧". 然而,更令人费解的是,面对这样的怪事,当地有关部门

韩正称上海房价太高还房地产居住功能

海市市长韩正10月10日在第22届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房价太高是不争的事实,严重扭曲了房地产基本居住的功能. 他表示,房地产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民生问题,房地产领域过多投资保值和投机,严重扭曲了房地产基本居住功能,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上海坚决贯彻中央的宏观调控决策,态度坚决,措施有力. 韩正指出,今年以来中央有关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是正确.有效的,上海也针对房地产市场特殊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10月7日,上海出台了有关房地产调控的12条措施,韩正称,这体现了

澄清房地产停贷疑云农行急调贷款结构

上市后农行首张中报答卷颇为抢眼. 农行已于8月27日晚间披露了上半年业绩,上半年农行实现净利润458.63亿元,已完成全年利润目标830亿的55.3%,净利润 同比增长40.2%,增速为国有银行最高. 针对近期市场关于农行停止发放房地产贷款的舆论,农行高层在中报会上特地澄清,农行并非要停止发放房地产贷款,而是仅从8月24日至8月31日前,暂缓发放房地产法人贷款一周,但确有必要发放的可报经总行批准可以发放.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进一步清理房地产贷款的相关情况,停缓房地产贷款的发放节奏,促进均衡投放,

深物业资产重组已无悬念方案“瘦身”亮相

在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停牌后,深物业(000011)于7月21日晚间在巨潮网上公告了资产重组暨重大关联交易事项,公司股票也于今日复牌.重组方案的基本内容是深物业以其闲置的淡水物业城商铺.皇城广场及皇御苑部分商铺换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深投控")所有的月亮湾T102-0237地块土地使用权和深圳市深新出租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此次重组金额约为3.06亿元.本次资产置换是为落实股改承诺而进行的重大关联交易,深投控表示将严格遵守股改承诺,对本次重组未启动

金融发展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讲的是金融发展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2011年9月1号, 以"创新融合 稳健提升"为主题的2011中国国际金融展(以下简称金融展)在京拉开帷幕. 在金融展上来自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一行三会"领导齐聚金融展,且将分别为本届金融展致开幕辞,并共同启动开幕仪式. 在2011金融展发展论坛上,来自金融行业的专家就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享. 以下是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党委委员,李东荣就<金融发展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

国内首家在线房产交易门户亮相

重庆晨报讯 (记者 刘淳)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越来越深入,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开发商解决销售压力的手段之一.易居中国宣布旗下房地产交易门户易居EJU.com正式昨日上线,这是一家提出房地产流通服务商概念的房地产现代服务企业.易居号称国内首家在线房产交易门户,不仅可以帮助地产商增加销售渠道,还能方便消费者,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买房卖房. 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周忻介绍,从2010年开始,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越来越深入,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新上市期房住宅签约套数

中国建筑被低估?

曾启动"4.18"(4.18元为中国建筑发行价)保卫战的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601668.SH,下称"中国建筑")正面临着更大的挑战.9月29日,中国建筑创造了上市以来的最低收盘价3.40元,随后几个交易日有所反弹,但距发行价尚有距离. 从上市之初逾50倍的市盈率,到2010年9月仅11倍的市盈率,中国建筑"2009年A股最大一单IPO"的光环已然褪去.这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中国建筑董秘孟庆禹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并不是管理层抱怨市场

网民曝光艺术品拍卖黑幕:280元废物拍价5万元

记者在暗访东方御藏国际拍卖(北京)有限公司时,该公司总经理兼鉴定师邓明谦说,记者从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以280元购得的瓷器"器形靠谱,有品相.有卖相""起拍价怎么也得5万元" 据新华社电 "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4.255亿元成交,创近现代书画拍价新纪录"."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图>,4.025亿元成交,创今春拍卖中国古代书画作品成交新纪录"-- 2011年春拍频曝令人咋舌的拍卖天价的同时,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