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百度的变与不变 员工称其几乎永远在线

摘要: 在变化中保持好奇心,在喧闹中保持冷静的态度,信仰技术、注重逻辑,这是李彦宏性格,也是构成百度态度与方法的基因。 跟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一起工作,可能会压力很大。 他

在变化中保持好奇心,在喧闹中保持冷静的态度,信仰技术、注重逻辑,这是李彦宏性格,也是构成百度态度与方法的基因。

跟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一起工作,可能会压力很大。

“他几乎永远在线。”一位百度资深员工这样描述李彦宏的工作节奏,“早上永远是最早的那个,一上线就看到他在线;晚上我睡觉的时候,他还在;周六不是工作日,大家一般上午9点多上线,他也在线,有时候还会看到给我提问题的留言。”

这个在线,指的是百度自己的即时通信工具“百度Hi”。内部沟通,也没必要有会员等级体系,李彦宏不太可能24小时挂机。

对李彦宏身边的人来说,他的勤奋让人印象深刻。当然,“勤奋”在互联网从业者中只是个比较基础的品质,有趣的是对他而言,“勤奋”的驱动力问题。

世俗定义的那些成功不用多谈,但压力当然是存在的,正如李彦宏自己所说,“过去的2012年对百度可能是近些年最困难、最不容易的一年,外界对我们的发展有质疑——百度是不是错失了布局未来的先机?只能躺在领先优势上吃老本?缺乏创新的动力和能力?未来在哪里?”

在2013年1月19日的百度年会上,他对这些问题一一给予了解答,懂的人自然消除疑虑。危机危机,“危”没那么大,“机”也并没有变小。

显然,所谓压力,并不是李彦宏勤奋的全部理由。

变化与好奇

在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15年之后,世界再一次开始急速变化。

技术在变化。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庞大信息诞生与计算的过程中,过去几年,语音、图像和机器智能等基础技术快速发展。就如李彦宏所说,“语音识别最好已经达到92%的准确率,提升速度比过去15年的总和还多,而只要达到98%,就和正常人与人的交流识别差不多了”。当量变导致质变,技术的本质性演进将反映到各种与人相关的产品中去,并最终改变社会的运转方式。

用户行为在变化。中国网民达到5亿,智能手机全年出货量过亿,实时在线、碎片化信息获取与创建、终端用户年龄门槛越来越低,这一切都在不断消减过去互联网产品的空间,快速拓宽新产品的成长空间。

整个中国互联网生态环境也在变化。在创新的逼迫与鼓励之下,更多战场硝烟弥漫,更多产品潜行与爆发,就像地壳的运动一样,互联网从蛮荒中诞生的“寡头体系”与成熟规则还没来得及形成,就已经面临分裂与重建。

就在这样的变化之中,百度像山一样横亘在那里,李彦宏手里拿着过去发展所得到的一副牌,是什么感觉?

“我觉得兴奋与激动。”李彦宏在2013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毫不犹豫地说,“为什么?因为好像很多东西又要重来一遍,把PC互联网‘哗’的一下推翻,又有很多新东西出来。”

过去的变化让百度与搜索引擎市场得以走到今天这一步,而新的变化,在一个基础更好的世界,又让一切变得更加有趣。技术竟然能将世界改造到现在这种模样,这本身已经让人惊叹,而作为一个个体,自己还能深刻参与其中,无论是谁,都将由此得到“勤奋”的充足动力与鼓励。

毫无疑问,李彦宏是一个一直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他讲的有些问题和结论会让人惊讶。在他最初拿到手机的时候,有朋友问他,“你觉得手机有什么样的创新机会,怎样才能让它更有像PC那样的力量?”当时他就觉得应该有一个虚拟的键盘,有了这样的东西,手机就跟PC一样了。

而同样的问题,过了几年,李彦宏的回答则变成:让键盘和虚拟键盘消失。“手机如果有键盘就跟PC一样了,可你为什么需要键盘呢?键盘是个逐步要被淘汰的东西,手指的触摸、声音、拍照各种新的输入方法会给用户带来很多新的体验,也由于这些体验,不仅将改变消费者使用产品的习惯,也将改变一个类型的产品在整个生态圈中的地位。”他说。

变化将带来什么?在好奇、兴奋与勤奋的驱动下,李彦宏正试图带领百度,给出他的答案。

喧闹与冷静

变化的副作用之一是喧闹,互联网中各种热烈的信息实际上让噪音也随之增加,并消减每个人真正产生价值的精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宅”有可能会成为互联网从业者的一种优势,不管是宅在家里还是办公室里。

从某种角度看,李彦宏是个天然的宅男。他不喜欢天天跑出去跟人打交道,不希望自己的名字被所有人记住,也不希望走在大街上所有人都认识他。“如果所处人群跟我不太一样,我更愿意把时间花在产品和技术上,花在电脑前。我很高兴即便我是这样一个人,百度仍然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虽然没到“社交恐惧症”的阶段,但在中国互联网最重要的几个人里,这也算是一种特别的天性。

冷静的性格会让人更有耐心、专注,也更能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点。因为移动的重要性,李彦宏每周都会与移动部门开例行会议,周四或者周五,时间在一两个小时,可他往往在其中更是一个倾听者,偶尔的发问只是提一些核心问题或大家忽略的地方。“他很有耐心,就算很早发现问题,也会在实在忍不住时才提出来。”一位移动例会的参与者对此印象深刻,“比如去年做一次关于移动互联网Web App与Native App的对比报告,主讲人讲完后大家都在鼓掌,但他说了一句,‘没有结论’。他讨论什么都需要你有结论,而不只是过程。”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数字的。有次开会,一位产品经理做汇报时在两个不同的地方引用了同一个数据,一次提到时精确到了小数点,另一次没有小数点。结果说到第二次时,李彦宏马上问:为什么第二次没有小数点,是有什么区别吗?最后产品经理承认这个数据是他预估的。

一位和李彦宏开过产品会的员工还讲了这样的例子:用户搜索一个问题的答案时,结果点击出来就会知道,点结果后再打开页面、看到答案描述,如果答案不够好就会继续搜索。页面顶部就是搜索框,但用户需要自己手动输入关键词,整个行为要再重复一遍。李彦宏就问,能不能把用户之前的关键词直接带过来,降低他继续搜索重复关键词的成本?“这件事让我很震撼,首先,这是个非常小的点,但他说的完全对;第二,只有真正用过而且不断考虑用户体验,才可能发现这个问题。”那位产品经理说。

百度10多年一直专注搜索,不仅在战略布局上从“大搜索”上出发,也不断在各种细节进行优化。即便在最成功、现金最多的时候,百度在开拓新业务时依然谨慎,需要想明白几个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

这种一直以来的气质,与李彦宏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

常量与热爱

从2012年开始,百度的新战略正在逐渐清晰,它试图通过底层的技术,帮助越来越多的开发者以更低成本推出产品,服务用户;而自己作为催生产品的土壤,构建一个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

不管在任何的变化中,都会有一些不变的常量,对李彦宏与百度而言,在新战略布局期间,核心仍然离不开对技术的重视与逻辑的推演。其中,一个是根基,一个是方法论。

李彦宏不否认自己是一名极客,在他看来,极客是一群“对技术痴迷,靠技术做出改变世界的产品的人”。映射到百度,他认为多年来公司坚持构建的扎实的技术体系,不管是语音、图像处理还是互联网知识结构,都正在日益展现出力量。“有人认为未来最重要的是渠道,但我们坚信,技术创新永远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最根本动力,也是一个公司基业常青的长久保障。”

以前百度有个委员会,收集员工的各种想法,可是慢慢就没人提了。李彦宏后来思考,这不是因为百度没有创新能力,而是因为光靠想法是不够的,如果提建议的人能把它实现的话就进了一大步。“其实我对这件事的期望不高,光听想法不行,还要让它实现就更难了,但实际上,由于你的想法变成了不光是提出来,还要做出来,在技术上就要提前想好多事情。结果到现在做了好几届,一次比一次质量高,而且都是很典型的技术和产品相结合的想法。”李彦宏说。这个名为“编程马拉松”的比赛,一般在周五晚上开始,已经成为百度的例行项目。

这是个典型的以技术驱动的管理案例。在引入竞赛机制后,效果正在慢慢发酵,潜移默化地将技术基因散播到更多百度内部员工的精神内核中。

技术的信仰很重要,可要将其变成可执行的方案、可运转的产品,其中离不开逻辑基础。

李彦宏是个很重视逻辑的人。有熟悉他的员工说,“他很重视分析的思路,会问我们做这件事重要部分之间互相有什么关联性,是不是必然耦合在一起、互为条件”。而李彦宏自己也承认,“我在意他们在我问完问题后,回答的思路是否清晰。有些人会发生跳跃,本来5个步骤,A、B、C都很好,忽然一下到了E,中间的D没有了,可是没有D其实就做不下去。严密的思维很重要”。

在过去10多年里,分析和总结百度的文字已经很多,但回到李彦宏,总归要问一句什么最重要。在变化中保持好奇心,在喧闹中保持冷静的态度,信仰技术、注重逻辑,这些是李彦宏的3个侧面,也是构成百度态度与方法的基因。

或许它能解答两个问题:过去百度做对了什么?未来百度将怎么做?现在谈未来的成功还言之过早,可它们可以成为人们看待百度的一个维度。

当问起李彦宏喜欢什么时,他的答案是,“我爱好上网”。这并非搞笑,可以从他的表情看到严肃。“这就是我的幸运之处,我的工作和我的生活几乎无法分开。”李彦宏说。

李彦宏:技术仍最重要

“正是百度用技术做出搜索引擎,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而今天一系列新的技术,又会把移动互联网推向新的高潮。”

百度是中国互联网最著名的品牌之一,可是在它背后,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却总让人觉得有一些神秘感。2013年1月12日,他来到了第三届“极客公园创新大会”现场,在超过千名产品经理和互联网从业者面前,阐述了他对技术、产品和整个行业的看法。

Q 过去10年很多人的生活因为百度而改变了,百度也因此获得了价值,现在逐渐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正在普及,对此你是怎么思考的?在新时代百度怎么创造价值、获得价值?

A 百度除了搜索引擎外,也创造了很多新行业,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认识。移动互联网起来之后,好像很多东西又要重来一遍,有很多新东西出来,让人兴奋和激动。

移动部门是我直接管的,每星期开一次例会,每次我们对一个产品的认识又进了一步,甚至又发生了一次改变。这种状况只在十几年前PC互联网早期时能感觉到,一方面似曾相识,另一方面又觉得拥有这么多的可能性。十几年前,我们想居然可以干这个事,现在想到居然用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可以干这个事。

什么是最关键应用,其实现在大家是没有定论的。当初,我们三五个人在一起攒个小公司,可现在我们必须做大公司应该和可能做的事情——我们希望把移动互联网生态圈建得更健康,希望搭出一个好的平台,让越来越多有产品梦想、技术梦想的人能做出一些改变世界的产品。比如我们做的云存储,各种新应用可以不用再去租服务器,我提供各种环境让开发者来开发他们想要做的东西。

在这个生态系统当中,如果能找出一些好的应用我们会很高兴,如果见证一些应用,也从中获得一些启发,甚至获得一些收益,我觉得百度就起到了应该起的作用。

Q 用平台的方式跟其他创业者一起推动这件事,然后你们寻找一套生态系统的可运转模型,那入口呢?是否仍是百度最重要的事?

A 入口还需要,人对信息的需求并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需求的形式。PC互联网大家习惯使用键盘,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可手机上输入形式发生了变化,可能是语音、图像或手势。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或者说我们用信息、用新的应用满足用户需求,仍然是非常根本的。

它们的技术含量非常高,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计算机识别也好,都起码研究了四五十年,但是过去这些研究其实没有真正能推到可实用的阶段,学术研究和实际产品一直是分离的。

现在技术还不完全,但已经比1年前好了很多。过去1年这些技术发展非常快,语音识别准确率提升的速度比过去15年的总和还多。移动互联网爆发后,需求强了很多,技术也发生了非常本质的改变。

改变刚开始,再过两三年这些技术会变得非常实用,然后让以前无法想象的许多产品成为现实。我们希望大幅推进技术的演进,创新公司可以想有了这东西他们可以做什么。

Q 你如何看待“技术”?现在有人觉得互联网上技术也就这样了,可能渠道或别的什么更重要,你觉得技术还是最关键要素吗?

A 当初做百度时,大家看到表面就是个搜索框,其实背后需要的技术很复杂,我们这么多年,最主要的技术都投入在这方面了。后来百度有云计算,有新的机会,都是当初解决搜索的技术而催生的。靠这些技术我们可以改变很多人的生活,做出优秀的搜索引擎,而今天靠云技术、图像识别、视频技术、自然语言理解,这些又会把移动互联网推向新的高潮。

对技术的信仰、对技术的追求,这是最根本的。技术创新永远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最根本动力,公司基业长青的长久保障。

Q 从技术我们谈另外一个话题,极客公园我们有过一些讨论,关于产品经理要不要懂技术。你对此怎么看?

A 我觉得产品经理可以懂技术,也可以不懂技术,但要对技术敏感。不管懂不懂技术,产品经理都应该有个信仰:技术永远不是问题,技术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我们看到有两类产品经理,一类以前学计算机的,后来不编程了转做产品经理;另外一类以前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就是对用户需求有很强烈的感觉,甚至有些以前是酒吧里调酒的,有些是做销售的,但他们能从普通用户角度思考问题。

早期百度的PM都不是计算机背景的,后来把他们带出来之后,我发现这是个缺陷——没有计算机背景,即便你永远认为技术不是问题,但由于对技术不是那么清楚,经常被技术人员吓回去。有些PM一提想法,技术人员说实现不了或者成本很高、做起来会很慢,可能就不做了。

近几年公司鼓舞更多学计算机的人转PM。有些人对终端用户敏感,有些人对技术敏感,大家合起来才能做优秀的产品。

Q 过去几年,不管腾讯还是阿里巴巴都在做公司结构的调整,百度在这方面如何思考?

A 我们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一方面互联网市场已经非常大了,我们规模很大;另外一方面这个市场又在快速发展,原来的结构可能不适应新的市场了。虽然我的风格不是酝酿很长时间,一下出来一个“突袭”,但本质上是一样,你要不停调整组织架构,适应新的市场。

每个领域的大公司都面临这样的挑战,体量大了拥有很大平台,可以做很多事,可由于大导致效率下降。怎样让我们做的更好?有了大平台优势后,人多了沟通成本就增加了,大家会有不爽的感觉,我在想怎样在机遇上保证每个人都很有激情、很愿意做事,让这样的人在大的系统里被发现、被认可、被提升。

我们有很多这样的机制,有的就是发现人才的秀场,做的东西不一定将来产生多大影响,但从这些事我能看到你的潜力在哪里,能让你到更好的位置发挥。

Q 互联网中有这样的说法,说中国创业很难,上面有三座大山(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产品出来以后可能被模仿,你怎么看待这种事?未来有没有可能让创新者以更合理的方式体现他们的价值,而不仅仅总是在强者更强?

A 这点上我的看法可能跟很多人不太一样。所谓三座大山,如果你想做一个他们已经很擅长做的事并获得很大成功,这是不合理的。美国也一样,Facebook之所以起来,不是因为谷歌没有模仿,而是因为谷歌看不上Facebook,觉得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大学生之间为了找女朋友做的,也就在学校里做做。这样Facebook就起来了。

我相信中国互联网也是一样的,你做的东西一定是那些大企业看不上的,所谓创新,就是你认为是对的、有前途的,但大多数人不认为有机会。做的东西如果大家都觉得好,就没什么意思了,你做好几年了他还不觉得好,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而且现在技术的变化不只在软件和网络方面,是从最基础的芯片、各种各样的硬件一直到最高端的东西都在变化。大学里学计算机有可能学到的任何一个领域,现在都有各种各样的创新,都在快速发生变化,抓住其中某些东西可能就能做成很好的事情。比如一些硬件,戴在手腕上的手表可以测量血糖,我刚才讲到的语音技术等等,都会带来很多机会。

时间: 2024-09-11 17:28:50

李彦宏:百度的变与不变 员工称其几乎永远在线的相关文章

李彦宏:百度要鼓励狼性淘汰小资

百度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0093.html">内部邮件曝光 李彦宏:百度要鼓励狼性淘汰小资 本报记者 金梁 早报讯 企业,需要什么样性格的员工?昨日,在网上流传开来一封百度内部邮件,李彦宏称将在百度推行狼性文化,淘汰小资.他把狼性文化定义为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 这份流传出来的内部邮件标题是"改变,从你我开始".李彦宏在邮件中主要透露了三层意思:第一,除了核心搜索业务之外,百度还

百度CEO李彦宏的万变和不变

摘要: 查看最新行情 2013年是科技行业变革的关键节点.互联网向传统行业加速渗透,移动互联网浪潮加速来袭,巨头完成第一轮移动圈地运动.在2013年,巨头们的业务领域变了,产品阵型变  查看最新行情 2013年是科技行业变革的关键节点.互联网向传统行业加速渗透,移动互联网浪潮加速来袭,巨头完成第一轮移动"圈地"运动.在2013年,巨头们的业务领域变了,产品阵型变了,组织架构变了,甚至企业风格也变了.而这场变革的结局――BAT能否继续保持他们的巨头地位,仍然是一个万众瞩目的谜题. 以四大

李彦宏谈百度十年营收目标:40倍差距只剩11倍

新浪科技讯 1月9日凌晨消息,百度CEO李彦宏昨日在内部年会上总结称,百度两年前定下的十年业绩增长40倍目标,以去年的业绩衡量已减为11倍.他再次重点讲述了百度去年在搜索.无线和国际化方面的布局,并调侃称睡不着也不会因为对手. 百度公司2011年会昨日在北京举行,此间李彦宏在发表演讲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即在核心搜索业务上,百度首页进行了诞生以来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改变:在无线互联网业务上,百度推出了易平台:在国际化方面,百度开始涉足东南亚.非洲等地. 两年前的十周年庆典上,百度曾定下未来十年

李彦宏内部信曝光:“鼓励狼性 淘汰小资”

近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2086.html">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百度内部网上发布一封题为"改变,从你我开始"的公开信.李彦宏在邮件中"鼓励狼性.淘汰小资".他对小资的定义是:有良好背景,流利英语,稳定的收入,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思进取,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才是全部.李彦宏表示,小资的员工请现在就离开,"否则我们这一艘大船就要被拖垮." 李彦宏

李彦宏眼中的移动互联网

近日,百度CEO李彦宏今日在百度联盟大会上表示,移动互联网和云是未来的两大趋势,用户数不决定一切,不重视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探索,在他看来,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情况就像开着豪车酒驾,很刺激但也很危险. 李彦宏称,很多人认为,有足够用户就一定有钱赚:但这种思维并不总对.广告.游戏.电商三种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上面临很大挑战.但仍然有无数人在往进冲."很像酒驾的情况,豪车.美女.180迈的速度,很爽,但一出事很悲剧." 李彦宏指出,这有点像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时代,当时只要是互联网公司就可

狼性文化背后:李彦宏的危机意识

    这几天,百度CEO李彦宏的一封对内部员工的公开信引发圈内热议.李彦宏的这封以"改变,从你我开始"为题的公开信,居安思危,鼓励狼性文化,在互联网界率先发起了一场"自我革命",也将"危机意识"这一话题,抛在了每个企业领导者的面前.   李彦宏所倡导的狼性文化,包含"敏锐的嗅觉.不屈不饶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等几个要素.而事实上,从百度创业到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李彦宏正是靠着这种狼性精神,在公司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出奇制

李彦宏:移动互联网未稳 不打专利战

自百度CEO李彦宏在百度联盟峰会发表"移动互联网七论"后,业界引发激烈讨论.前天,李彦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称,稳定的商业模式,是获得与大量注意力相匹配的收入. 在"移动互联网七论"中,李彦宏着重表达了对移动互联网狂热氛围的忧虑,并将之形容为"像酒后驾车一样有激情,但可能出人命".李彦宏给移动互联网泼冷水在网上引发争议.有部分业内人士就此表示李彦宏在唱衰移动互联网产业,并列举腾讯CEO马化腾在移动游戏方面的成功举措,反驳"移动互联网无稳

搜索:李彦宏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搜索:亲和力 2002年10大IT风云人物.百度公司总裁李彦宏,突然间与他的百度公司走进了网民的视野. 但很 多人管李彦宏不叫李彦宏,尤其是他的员工,大都管他叫Robin.从这个称呼上,可以看出点他的海归痕迹. 其实,李彦宏在说话.做事.穿着上,也显现出美国人的作风,不像国内的一些老总,一脸的郑重.一脸的严肃,搞得大家心里都紧紧的. 因了这种做派,又因了年轻,李彦宏在员工面前显得颇具亲和力.记者到公司去找李彦宏,对前台的接待小姐一说,小姐笑着说,你

李彦宏熊晓鸽俞敏洪分享创业:有梦想都了不起

李彦宏:用技术改变世界李彦宏 百度CEO兼总裁 创业本身是一个既充满了艰辛,又很激动人心的过程.要准确把握不断变化的市场,因为任何一个创业者,他所做的事情必定都是新的东西,在已经成熟的市场里大多数是大公司的机会.对于创业者来说,一定要找到新的市场.新的机会.如何在变化的市场当中把握机会,找准自己的方向,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成功关键词: 放弃幻想.专注如一.创新求变.创业的过程其实每个人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经历失败.但要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很多事情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当时非常艰苦,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