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时候,卓福民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工厂里当学徒,具体而言,工种是翻砂工。后来,他总喜欢跟人提起这份工作,正像很多成功的人喜欢追忆他们的青葱岁月,那时候的生活简单、辛苦,充满了一个年轻人对繁华世界的向往和奋勇向上的决心。 他用轻快而匪夷所思的语气,叙述自己怎样从一个学徒变成一个工厂的领导者。“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社会动荡让很多年轻人失去了进大学的机会,“可是我上了社会这所大学”,这让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看上去无比成熟,这样,即使他要管理一群四五十岁的工人,他也不会觉得胆怯。 如果单从履历来看,接下来的生活顺利得超乎想象。 他开始时是被电机公司借调,去搞企业体制改革。这期间,他总要同政府部门打交道,这又带给他新的机遇。1987年,上海市政府体改办用了半年时间,将卓福民“挖”了过去,这样,卓福民就有机会参与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到现在,你仍然能够从互联网上搜索到卓福民撰写的上海市企业改革的论文,诸如《上海1995-1997改革构想》。
它们大都题目宏大,颇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气势。这也难怪,在那段时间内,体改办是大陆经济领域最为精英的部门,时代站在他们这一边。他们是最显赫的经济官员,就好像供职于日本经济腾飞时代的通产省的日本政府官员。对于个人而言,他们还可以借助政府体系的各种资源来编织自己的关系网络。在卓福民的党校同学中,就包括了后来在上海各个商业领域出类拔萃的人物,比如后来光明乳业的董事长王佳芬,他和上海家化的领导者葛文耀也成为非常熟络的朋友。当他2002年加入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出任这家大型国有企业的CEO之后,光明乳业和上海家化都成为他投资的公司。上海实业是一家由上海市所有、基地在香港的控股公司。 追寻卓福民在上海实业时期的投资轨迹,会发现他的投资履历相当辉煌。上海实业的背景和实力让卓福民可以大手笔地进行自己的投资历险,他的每笔投资都不是以百万美元为单位,而是以千万或者亿计,其中,最大的一笔投资金额为6亿美元。他投资过的公司,除了上面提到的上海家化和光明乳业之外,还包括同样声名显赫的中芯国际、东方商厦、联华超市等公司。 2002年,感觉到年龄带给自己压力的卓福民离开了上实控股。他想要开始自己的风投事业,而不是留在随香港回归撤回上海的上实控股做资产管理。而且,他相信,凭着自己过去多年同企业打交道的经历,以及他从这些经历中积累的经验和人脉,他完全可以成为一名风险投资家,而且再适合不过。辞职后的卓福民首先加入了新加坡祥峰中国投资基金,出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2007年,他创立自己的投资公司思格资本。第二年,他以管理合伙人的身份加入纪源资本,思格资本和纪源资本的合作,最终让后者成为一家管理资金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公司。 经济观察报:你投资的时候是押赛道还是押人? 卓福民:赛道也要押,人也要押。如果你赛道押错了,你投资的这家公司的领导者再优秀,他也跑不起来。不好的赛道肯定有问题。就好像田径比赛一样,到山路上面去,就是刘翔也跑不起来。赛道很重要。我的做法是这样的,先看大门,大门就是这个行业行不行,空间大不大;第二看小门,在行业里面这个企业居于什么位置;然后再看管门的人,管门的人能力行不行。 我不认为投资就是看人。很多东西都是客观的,没有一个单纯的因素可以概括全部的事情,行业发展空间、竞争优势、价格都要看,不可能只见一个人就解决问题。 经济观察报:对于人,你投资时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卓福民:判断人,就一般的团队来说,我们比较认可的是要有学习能力,我们会把学习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第二是要看他的执行能力,如果他理论讲得很好,执行能力不行,结果是要打折扣的。从品质上来说,我们比较关注的一个品质是这个人有没有诚信度,如果这个人过去的轨迹不好,过去没有诚信度,他的公司和他个人的能力再好我们也不敢碰。判断人的标准可以归纳出很多。但我最看重的就是这两个:能力和诚信度。 经济观察报:我看过纪源资本之前投资的一些公司,基本上以互联网为主。 卓福民:我们除了原来的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行业之外,会扩展投资的领域。 中国的创投从1990年代初发展到现在,我的说法是它从1.0版走到了3.0版。1.0时代是资金、投资公司和退出都在海外;2.0时代是两头在外,一头在内,钱用的是海外的钱,退出也在海外,但公司可能在中国;到了3.0时代的时候,是两头在内一头在外,除了资金是海外的,公司和退出都在国内。2007年有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IPO首次境内融资超过了境外融资,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会带来什么东西?那就是更注重本地的资源、本地的经验和本地的团队。原来很多风投团队的真正合伙人里面,是没有中国人的。 现在有一个发展趋势,就是VC从原来传统的TMT行业——TMT不是传统行业,但它是VC投资的传统领域——越来越向传统行业的方向走,比如跟消费相关的一些产业,比如跟城市化相关的产业。中国现在城市化比例是40%,将近6亿的人口,未来15年到20年,要达到70%,将近10亿人口。随之而来,跟城市化相关的很多领域都会面临大的挑战和大的机遇,特别是消费品行业。你知道我的背景,我投过光明乳业,投过上海家化,投过联华超市。我本身就有这方面的经验。 经济观察报:其实现在很多VC也看好一些传统行业,跟那些小伙子们相比,你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呢? 卓福民:我们跟年轻人比,肯定活力和精力都不如他们,我不能再回到二十几岁、三十几岁。我的优势就是我们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做VC是需要丰富经验的。连夜加班,加几天,这是投资银行的做法,而做VC确实是要年纪比较大一点的人。我上次去硅谷时见了五个比较顶级的风险投资家,最小的50多岁,年纪最大的70多岁。 经济观察报:目前从全球来看,大家都在担心新一轮的经济不景气。你对大势的判断是什么? 卓福民:做投资的话,我经常讲八个字,“高高在上、与众不同”。“高高在上”是指要高屋建瓴地去看问题,所谓“与众不同”就是不能跟着公众走。所以这种时候你不能跟大部分人的思维是一样的,大部分人是不赚钱的,只有少部分人是赚钱的,包括股票市场也是。如果你的思维跟大部分人是一样的,那意味着你一定是输钱的。 从大势上面来看,最近几年里全球经济不会太好,中国经济也会受到相当的影响。美国人的消费下降,中国的出口马上就会受到影响,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里有一驾出问题,就会有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做投资需要耐心,我有足够的耐心来发现一些好的机会。第二,从被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他们应该有一个融资过冬的时间点,决不能觉得现在钱多得不得了,钱可以很快融来,到了某些环节突然之间钱就少下去了。我经常跟被投资人沟通,说你们要有一个比较大的周期考虑,从目前情况来看,在整个宏观经济里,钱不是越来越多,而是某一段时间内钱会比较少,那个时候你能否撑得过去就是个问题,要有这种思想准备。 经济观察报: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做投资?这段学习期是怎么完成的? 卓福民:我原来是做电机的,从1968年17岁做学徒开始,到现在已经40年了,除了中间有几年去读大学,我基本上都是在企业工作。 其中还有八年时间我在政府部门就职,但部门是体改委,我负责的工作是股份制企业改制。那八年我去看一个一个的企业,各种类型的行业企业我都看过。我的角色相当于是作为政府来投资,对我来说也是投资的经验积累。 接下来上海实业的七年多,也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我自己亲自看过的企业就有几百家。投下钱去的也有很多,而且都是数额比较大的,动辄是几千万美金,根本没有投过几百万美金的,大到2亿多美金的投资,6亿美金的我也投过。 从1999年2000年,我开始关注风险投资。我第一次到硅谷去考察风险投资是1999年。2000年的时候我和淡马锡合资做风险投资公司。2002年我自己开始专门做风险投资,一直到现在。 经济观察报:之前已经有很多做公司的人卖掉公司,或者自己出来做投资,这会不会成为一种趋势? 卓福民:不一定,投资公司不可能无限制向上发展,未来三到五年会有一个优胜劣汰;也不是每一个企业家都会成功地转为一个风险投资家。所以我觉得说趋势有点大,但VC的力量确实有一部分来自于企业家,特别是来自于成功的创业企业家。 经济观察报:你曾经有和淡马锡一起的工作经历,在投资方面,淡马锡是不是一个值得效仿的对象呢? 卓福民:在国家主权基金中,新加坡的淡马锡是独树一帜的。淡马锡有一个策略,它的投资要跟淡马锡下面的几家旗舰公司共同出资。比如说航空,新加坡航空是淡马锡下面的一个旗舰公司,淡马锡会和新加坡航空一起投资某家公司;新加坡港口到中国来发展,淡马锡也会跟随新加坡港口一起到中国来做策略投资。 经济观察报:你为什么没有按照之前的轨道继续走下去呢?比如你可以在政府、在政府控股的上海实业这样的公司一直做下去。 卓福民: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当时我在上海实业,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我直接调回国内,要去管另外一个产业;另外我的年龄也超过50岁了,对我来说,如果直接去做一个投资家,可能比继续在一线打拼更适合自己。 我觉得现在我的职业非常好,我正适合做这个事情:有那么多的经验,做过那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投过那么多的产业。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在一个上市公司里,不可能到了60多岁还在那里。但是做风险投资,到了60多岁可能就是最吃香的时候。 经济观察报:你的背景是什么? 卓福民:我的背景很普通,普通家庭,没什么背景。25岁时,我是凭自己的本事一步一步走上来的,去管一个工厂。然后我去读书,毕业是在1983年的年初。读完书以后我又带队考察领导班子,然后开始做企业管理。再然后,被机电局“借”过去搞体制改革。 在机电局的两年内,经常跟上海市政府打交道,具体对口的是体改办,体改办一看这个人不错,就开始想挖我,挖了半年,机电局一开始不同意,最后放了,我就到体改办去了。我真的没有任何背景,一点背景都没有。 经济观察报:你怎么能够做到这些呢? 卓福民:我觉得我身上比较让人欣赏的,可能是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我的学习能力比较强。我是机械行业出来的,但对纺织、化工、航空、酒店,我都能讲一套。第二是我有比较强的研究能力,你在网上可以搜到我写的关于上海市企业的一些论文。第三我觉得我胸襟比较宽,能容人,能容事。我总是引用毛泽东的话说,领导者最重要的责任是两条,一条是用人,一条是出主意。人用好,每个人发挥他们的作用,你们能干的事我不能干,你们不能干的事到我这边我帮你解决。 经济观察报:过去几十年中那些大的动荡,对你的影响是什么? 卓福民:十年动乱时荒废了学习时光,我20多岁刚刚进大学,人家大学早就毕业好多年了。但是我上了一个社会大学,当时20多岁的人看上去比30多岁的还成熟。1989年的时候,我在上海市政府工作,我是市政府里值班的。我们已经过了疯狂的时代,过了那种非理性抗衡的时代。 我们做的事情是比较理性的,但是我个人还是有激情的。就像我的思维里有形象思维的东西,也有逻辑思维的东西。如果评价我这个个人,我可能是个矛盾体。做投资,要计算投资回报,我一般都要求小数点后两位都要讲得很清楚。但是我形象思维也很好,我的油画、素描基本上是专业水平。 经济观察报:你觉得你跟那些年轻人们相比——包括你们公司那些年轻的合伙人们——区别大吗? 卓福民:他们对新事物的敏感超过我,比如说我不玩网络游戏。2003年底的时候,为了考察盛大,我跑到网吧去看。网吧像我这种年龄进去的很少,我就说是来找儿子,进去转一圈看看人家怎么玩。年轻人,不用说,他们对这个很敏感。所以我要不断去跟年轻人学习,不断激发自己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 他们跟我学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怎么跟企业家打交道,怎么处理一些纷繁复杂的事情,特别是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我也会把自己的人脉资源跟他们分享。
卓福民:从国有企业领导者到风险投资合伙人
时间: 2024-10-25 02:52:36
卓福民:从国有企业领导者到风险投资合伙人的相关文章
“老姜”卓福民:从大型国企CEO到风投合伙人
卓福民说,一个创新型的国家,没有VC是不可想象的.他从1999年开始有这种想法,这要拜一笔让他"煎熬了一年"的风险投资所赐. 结缘风投 1998年,上实控股(00363.HK)董事总经理.CEO卓福民说服董事会,让上实控股投资一家名叫"三维生物"的早期项目,这个由"海归"博士创办的抗癌药物研发公司,不仅是上实控股的第一笔"风险投资",也让卓福民与风险投资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忍受煎熬"的卓福民
上海“创培班”开班直击|卓福民:上海迎黄金新生";十年";
5月18日上午,"第一期上海市重点培育创业企业创始人培训班"在市委党校第五分校(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举行开班仪式.市经信工作党委书记陆晓春出席并讲话.150名培训班学员均为0-5岁初创企业的创始人,近六成企业在国内外各类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七成获得投资,总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 此次培训是在上海市经信委指导下,由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上海市中小企业上市促进中心.阿里巴巴创新中心.上海市国际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上海市创业投资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 开班仪式上,陆晓春书记
卓福民:VC为火箭企业是卫星 阅历是最大本钱
7月3日,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卓福民踏上了上海开往北京的高铁. 这次北京之行可不轻松:4日,他要考察两个项目,与企业家交谈,及对一个项目做进一步尽职调查:5日,为了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他推迟了一个会议.采访后,他赶赴深圳,参加他们投资的一个项目的上市酒会--冠昊生物,是他们今年第四个上市的项目. 当他在金融街威斯汀酒店接受记者采访时,精神饱满,丝毫看不到疲惫,更看不出他已接近花甲之年. "我每一段经历都是8年,8年,8年--40年之后,该走的都走过来了."卓福民告诉记者
纪源资本卓福民:2010投资基调从乐观到谨慎
2009年即将过去,饱受经济危机摧残的中国PE市场渐渐恢复元气.对于2010年,中国的PE机构将会对市场有怎样的期待与预测.本报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纪源资本合伙人卓福民. <21世纪>:您怎么预计对于2010年基本的投资基调? 卓福民:如果把2008.2009.2010这三年放在一起看,2008年我给它一个说法叫从疯狂到悲观,2009年从悲观到乐观,2010年从乐观到谨慎. 因为2008年上半年的疯狂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我在2007年11月份就提出了市场疯狂到了讲所谓市梦率的地步.2008年我们看
纪源卓福民:下半年VC/PE受宏观经济影响不大
6月25.26日陆家嘴(18.28,-0.35,-1.88%)论坛在上海举行,纪源资本合伙人卓福民在与新浪财经 对话时表示,下半年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不会受到宏观经济的很大影响,国内的VC/PE仍看好传统行业,但发展路径与国外无异. 卓福民表示,下半年股市发展主要受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但经济走向良好对VC/PE影响不大."我们这个行业在大 的方面看经济趋势,在小的方面看项目.下半年的宏观经济走向对VC和PE的影响不大."他说. 就VC/PE的投资导向,他认为在机会众多的中国很多行业都值得
德福资本宣布陈永正作为合伙人正式加盟
NBA中国原首席执行官陈永正(TechWeb配图)12月1日 下午消息,德福资本(GL Capital Group)今天宣布,NBA中国原首席执行官陈永正已作为合伙人正式加入公司.德福资本创始人及CEO李振福表示:"陈永正先生是一名出色的企业领导者.他对业界及市场有着 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领导力,他领导下的摩托罗拉,微软和NBA公司在中国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我们深信他的加盟将帮助团队扩大资源及渠道,从而为投资对象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陈永正表示:"加入德福资本这一杰出团队,使我
福布斯2009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榜单阎焱居首
挖贝网北京时间12月16日消息,<福布斯>中文版杂志昨日在上海发布"2009福布斯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榜单.赛富基金主管合伙人阎焱.鼎晖投资董事长吴尚志.深圳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靳海涛夺得前三甲. 这是该刊第四次针对活跃在中国大陆的创业投资家进行独立调查,经过对候选投资人在过去5 年退出项目的研究,根据其退出项目的业绩,以及在该投资项目中的参与程度和贡献,遴选出50 位创投业界的佼佼者.ChinaVenture投资数据库为此次榜单提供数据支持. <福布斯>杂志中文
纪源资本:在王佳芬们加入后
这是中国VC史上第一例两只中美基金的合并案.拥有新加坡.中国.美国三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团队,经历了冲突-融合-互补,从"一国两制"走向"篮球队组合" 文 | 本刊记者 潘虹秀 摄影 | 裴永宅 18个月后,昔日乳业女王的VC新人生如何了? 坐在我们眼前的王佳芬,依旧很新鲜,很女人,很热情.就像18个月前,她坐在这里,刚刚以VC新鲜人身份,接受我们采访时一样. "我已经很后悔,应该早点到这个行业里面来.卓总比我幸运多了,他比我早到这个行业十几年."王
纪源资本借行业整合搭上创业板快车把握洗牌良机
新添了创业板这条退出渠道,外资创投当然也十分期待.期待归期待,这并不能改变外资在创业板申报首日几乎"集体缺席"的伤心事实. 但对首日申报成功的广东冠昊生物科技公司来说却不是这样,该公司的投资人就是硅谷著名风投GGV(纪源资本). GGV并没有自己募集人民币基金,冠昊申请创业板上市也不是"海外架构公司"的回归,创业板尚未开启的时候,GGV就把握了创业板给本土创投带来的洗牌良机,成为目前屈指可数的几家有望通过创业板实现退出的外资创投,而且未来还将有3至4个项目通过上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