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重大的战略选择,城市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非常容易产生连锁效应,影响巨大。目前,国际上有一个恐怖指数,中国的恐怖值已经超越了美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新技术,一方面助力了公共安全的科技发展,另一方面也在催生新的犯罪形式和特点。
韧性城市备受推崇
这两年行业内特别重视“韧性”这个词,国际标准化ISO组建了一个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叫做TC292,今年3月份TC292名称由安全拓展为安全与韧性。同样,在今年3月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减灾大会上,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韧性,它有各种含义。简单地讲,安全领域的风险评估是韧性评价和增强的一个基础。同时,国外在近些年开展了构建韧性城市工作,伦敦明确提出伦敦韧性,核心是要评估伦敦可能要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风险的应对能力和措施,当重大事故发生时,城市可以适应承受和快速决策响应,减少损失。
2015年,美国国家标准局和自然科学基金会提出一个资助方向,就是韧性城市,迈向韧性智慧城市。纽约、新加坡也在构建韧性城市。另外,美国国土安全部非常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保护和灾害的管理,在持续监测、数据融合、巨灾预警、实时决策、安全规划方面,在各个环节实施对于基础设施的保护。在欧盟,有一个项目也讲到了智慧城市中的公共安全,特别是互联网方面的应用。
在欧盟的项目里,还有一个关于城市安全空间的设计,包括建立城市空间安全事件数据库、安保和恢复整合设计框架,建立一系列综合设计方法和支撑工具,最后,有基于网络决策的支撑系统。欧盟还有一个支持项目,是关键基础设施风险预测、分析与应急反应工具。实际上是保障基础设施不至于在网络上受到侵犯和攻击,使得基础设施能够正常的运行。欧盟还有关于安全理念和运行的虚拟演播室系统,把平常的讨论、分析、研判与数据、虚拟现实显示、交互充分的关联起来,包括自动情景在线、虚拟安全编辑器、安全知识共享等等。在我国,人员密集场所非常多,这方面也是研究的一个重点。在分析城市混乱人群的模拟预测方面,日本正在构建城市公共安全框架,包括应急响应系统、多部门协同系统、关键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市民服务和音频控制系统、公共管理服务系统、警务执法和信息管理。
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城几乎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安全态势并不太好,这个项目主要用于应对犯罪、恐怖袭击、自然灾害,保障城市安全。另外,国外还有一个动向,就是构建非常大型的实验设施,在不同尺度上再现灾害的影响,从而考验我们设计的房屋结构、各种设施到底有没有抗震、抗火、抗强风和抗雨雪冰冻的能力。
什么样的城市算有韧性
关于Resilience这个词的翻译,这是联合国关于减灾的一个定义,一个暴露于危害之下的系统社区或者社会通过保护和恢复重要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等方法,及时有效地抗御、吸收、适应灾害影响和灾后恢复的能力。另外一个定义,具有吸收未来的对其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冲击和压力,仍能基本维持相同的功能结构、系统和身份的城市。韧性城市强调了城市系统适应不确定性的能力,从这点上讲更符合英文Resilience City的内涵。
公共安全体系的三角形理论模型,虽然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种类影响范围都很不一样,总的来讲,我们可以用一个三角形模型来说明公共安全的体系,包括突发事件、承灾载体、应急管理,突发事件是发出或者携带灾害性作用,灾害性作用在承灾载体上起作用,超过一定临界时,导致承灾载体破坏。“十三五”科技规划里要启动一些重大项目,其中有一个重点专项是公共安全的风险防控与应急装备的研发,确定了七个方面重点任务,涉及到社会安全、生产安全、重大基础设施、城镇、应急装备、前沿科学等。城镇公共安全是国家对于公共安全保障当中非常重视的一个部分。今年5月29号,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要编制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目的是使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从科技来讲,支撑公共安全网的建设需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公共安全的物联网。二是大数据深度的计算和分析。三是风险评估与预测预警。四是决策分析服务。五是防护处置救援。对于构建智慧韧性城市,各个不同类型的城市所面临的各种突发事件威胁的类型不一样,程度也不一样,所以,要根据自己城市风险分析结果来规划如何构建智慧韧性的城市。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示范三个环节,包括智慧韧性城市体系和城市风险动态评估等来看,支撑公共安全网的建设需七个方面:一是智慧韧性城市体系与城市风险动态评估的精细化。二是关于城市防恐、反恐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三是关于人员密集场所监控、预警和人员流动疏导。四是立体化社区风险的治理技术。公共安全基层最基础部分在社区,如果把社区安全做好了,等于夯实了整个国家公共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社区这块是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五是城市生命线系统运行监测与预警,比如城市燃气管道爆炸事件,需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预防。六是城市地铁安全及运行保障的关键技术,现在我国很多大城市都在构建地铁,对于北京地铁每天千万人次的人流和拥挤程度来说,一旦发生公共安全事件的话,后果非常严重。如何保障城市地铁安全,从它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应急、统筹方面都要进行考虑。七是智慧韧性城市综合评价与安全规划技术,智慧韧性城市的建设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
评估与示范共同推动
要达到韧性城市的标准,综合评价很重要,要有科技项目的研发并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标准化过程还要通过认证认可。韧性城市,在很多发达国家也才刚刚开始,在推进中要进行综合示范,需要示范的内容很多。
在智慧韧性城市的研发和构建中,需建立研究平台,城市重大灾害的情景构建与推演平台,虚实结合的动态交互平台,可以用于韧性城市研究,包括公共安全事件信息数据库、自然用户界面、动态安全测定编辑器等。除了推演平台外,还需构建城市多灾种、多尺度大型实验基础设施,能在实验室范围内造出来各种突发事件的灾害要素,然后可以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承载载体在灾害要素氛围之内具备什么样的功能,有没有抵御这些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作用的能力,我国正在部署和安排这样的工作。
公共安全领域的城市韧性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正在世界上被越来越多的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公共安全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互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的框架内注入和增强城市韧性是编制全方位、立体化城市公共安全网,并保障城市安全的根本途径。我们呼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民众一起关注智慧韧性城市的研究和应用示范。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