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我国智能硬件共性技术和高端产品的供给能力,根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制定《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
智能硬件是指具备信息采集、处理和连接能力,并可实现智能感知、交互、大数据服务等功能的新兴互联网终端产品,是 “互联网+” 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在手机、电视等终端产品实现智能化之后,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与个人穿戴、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生产制造等领域集成融合,催生智能硬件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
智能硬件机遇挑战并存 三大思路破局
当前,我国智能硬件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我国是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智能硬件市场空间广阔。另一方面,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创新支撑体系不健全、产用互动不紧密、生态碎片化等问题和风险不容忽视。
《行动》提出,要以推动终端产品及应用系统智能化为主线,提高智能硬件创新能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智能硬件应用普及进程,加强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夯实智能硬件发展基础。同时,繁荣产业生态,建立标准、知识产权、创业创新平台、应用示范间的联动机制,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并提出创新驱动、融合协同、因地制宜的三大总体思路。
创新驱动: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吸引高端人才,掌握先进技术,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升高端有效供给,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融合协同:产业链提升和生态链建设并举,围绕重大市场需求,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组织协调,促进产用结合与产融对接,完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各地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出台适宜本地区的政策措施,完善公共服务,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促进区域间协同,引导产业高端集聚。
两年后产业规模5000亿 智能硬件迎产业蓝海
按《行动》要求,到2018年,中国智能硬件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0%,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在低功耗轻量级系统设计、低功耗广域智能物联、虚拟现实、智能人机交互、高性能运动与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环节取得明显突破,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上市企业。在国际主流生态中的参与度、贡献度和影响力明显提升,海外专利占比超过10%。建成标准开发、产品及应用检测、产业供给能力监测三大支撑平台,智能硬件标准化及公共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此,《行动》提出三大重点任务,即提升高端智能硬件产品有效供给、加强智能硬件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推动重点领域智能化提升。在提升高端智能硬件产品有效供给方面,《行动》确定五大领域重点任务,主要在智能穿戴设备、智能车载设备、智能医疗健康设备、智能服务机器人、工业级智能硬件设备。
对于《行动》的出台,许多内人士表示,《行动》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未来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企业具体的产品研发及生产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我国智能硬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随着《行动》的出台,势必会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并有望使这智能硬件产业成为未来创业和投资的新热点,吸引大量资本进入,智能硬件产业将迎来一片蓝海。
本文转自d1net(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