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区不该只是网民爆料“维权”、揭露社会假恶丑的“出气口”,它同时可以成为当代中国人同舟共济、相濡以沫的平台
“网络社区里有很多温暖的故事,也有很多善良的人。我感谢网络社区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圆了一个彩色的梦。”
近日,在海南三亚召开的首届互动网络社区高峰论坛上,被网友称为“最美的支教老师”的蔡加芹讲述了2010年她在网络社区发帖,带领10名山区小朋友参观世博会,创造网络爱心接力的故事,感动了到会的每一个听众。
中国的网络社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最初的BBS电子公告板,延伸至公共论坛、聊天室,再拓展到各种贴吧、博客、社交网络、微博等新媒体形态,形式日趋多样,内容日益丰富,已经成为我国网络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在中国境内的230万个注册网站中,大多数拥有独立社区。中国的5亿网民,每天都徜徉在各式各样的网络社区中,寻找虚拟化家园,体验数字化生存。探寻网络社区中无形的制度,制定虚拟世界中管理的规范,是当前各个网络社区共同努力的方向。
廿载搭建,数字社区初成形
中国国内的网络社区同世界各国的网络社区一样,都起步于BBS站点。
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站点,这是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络BBS站点,尽管服务内容和版面形式单一,但它突破了单向传播的界限,开始了真正的社会化互动交流。因此,它聚集了国内最早的一批网民,也成为中国网络社区文化的开端。
我国成规模网络社区的出现,要追溯到1998年的西祠胡同和1999年的“全球华人虚拟社区”ChinaRen的创办,前者发展了以讨论版组群为主导的社区模式,后者则以聊天室为核心,开发了游戏、邮件、主页、日志等一系列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内容。这两种模式, 成为社区网站的主要应用模式。
在同一时期创办的天涯社区,成为观察我国网络社区发展的一个窗口。
2000年3月,天涯社区的注册用户仅为数百人,而到2012年1月,注册用户已超过6000万。天涯的内容也从单一的BBS论坛,发展为博客、个人空间、微博等功能齐全的大型互动网络社区。网络社区的用户也从少数人向大众过渡,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网络社区话题的讨论。
“我国早期的网络社区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开放性和虚拟性。”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说:“这给使用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社区的发展。”
随着Web2.0兴起,新的网络社区形式开始出现,其典型代表是SNS社交网站。社交网站实际上是将现实的社交关系网络化,建立以个人为中心的网络社区。社交网站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成为现实世界人际关系的一种扩展,因此在短短几年内风靡全球。
我国的社交网站经历过几次波折,真正进入成长期, 是2005年校内网的成立。2009年,校内网更名为人人网,目前在中国大学生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而将SNS概念推广到中国主流网民中的网站是开心网。截至目前,开心网注册用户为1.3亿,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社交网站,在权威机构Alexa公布的中文网站排名中列第15位。
然而,当前SNS市场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各个网站的分众化趋势并不明显,使得竞争比较激烈,造成了用户粘度的下降。
“当前,互动已经成为网络社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网络社区文化的和谐可信来源于社会的和谐可信,网络社区的建设与文化繁荣密切相关。”新浪互动中心副主编汪江说。
形式层出,内容建设仍为王
“近两年来,微博的兴起成为网络社区发展的一大特点,同时也给传统的论坛和社交网站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优酷网副总编辑赵丹阳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BBS/论坛的使用率下降了2.3%,社交网站使用率增长3.9%,而微博的使用率则增长了296%。互动性成为网络社区新的发展趋势。如何处理传统网络社区和微博的关系,成为业界讨论较多的问题。
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主编贺迎春看来,微博虽然给传统的论坛和社交网站等增加了一些压力,但并不会对传统网络社区造成太大的冲击。一些传统的网络社区和门户网站纷纷创办自己的微博客,作为对传统业务形态的一种延伸。
“微博和论坛是可以共存共生,互补互助的。”贺迎春说:“网络的空间足够大,可以允许各种网络社区形式的生存。同时,论坛、微博和网站可以相互影响,实现资源共享,打造品牌,扩大新媒体影响力。不管对微博,还是论坛、社交网站,内容建设仍是网络社区努力的方向。”
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杨宇是个大型网络论坛的版主,对他来说,网络社区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网络社区现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内容越来越多元,这对繁荣社区文化是好事。就我个人而言,我不是特别喜欢微博,还是更愿意在论坛里发表观点。”
去年年底,艾瑞市场咨询和中国站长俱乐部联合发布的《2011年第七届中国互联网社区发展状况调查》显示,讨论话题、查阅资料是网络社区用户浏览网络社区的最主要目的,占比分别是75.3%和72.5%。内容依然是网络社区的核心竞争力。
“140个字很难充分表达完整的思想,而更多地是要抓人眼球,很多理性的人在微博上会变得尖锐,原因也在于此。”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单光鼐说,“从长期来看,深度评论依然是网络社区应该倚重的内容。”
“网络社区和真实的社区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都是建设更舒适的家园,为自己的使用者服务。”红网副总编辑杨国炜说:“网络社区的社会责任也与真实的社区没有区别。做有益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事,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内容,就是尽到了社会责任。”
温暖人心,共建和谐精神家园
新年伊始,一件件温暖的小事,一次次公益的行动,让人们看到了网络社区的凝聚力
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数十名省级党政领导,陆续通过人民网发表新春贺辞;
知名网友发起的“微公益”活动“春节回家顺风车”,吁请自驾车回乡的网友用微博帮助买不到票的朋友;
在广州,一个少女举手之劳的一次发帖,挽救了一个因恶疾濒于崩溃的家庭;
……
在首届互动网络社区高峰论坛上,由人民网和天涯社区共同发布的“2011年互动社区优秀互动案例推荐榜”,成为一个亮点。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新浪网的微博打拐、天涯社区的“我爱我的祖国”网民大联欢等都榜上有名。这些互动案例,在网络社区和社会舆论中都有较高的关注度,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网络社区的价值取向。
针对这个榜单,网络社区中有评论说:“网络社区不该只是网民爆料"维权"、揭露社会假恶丑的"出气口",它同时可以成为当代中国人同舟共济、相濡以沫的平台。”展示温暖、放大光明,成为网络互动社区管理者的共识。
“经过十几年的历练,中国网民和网络社区已逐渐成熟。网络上的众声喧嚣,终究会回归理性。网络社区就是要搭建平等交流的平台,主动设定议题,引导网络讨论的方向,促进网民达成共识,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凯迪网总编辑肖增建说。
“网络社区的繁荣得益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天涯社区总编辑胡彬说:“但也必须承认,网络社区里的文化繁荣中存在一定的无序状况。我们需要营造繁荣有序、可信任的网络环境,倡导和谐友善、守法负责的网络文化。”
为营造繁荣有序的网络环境和网络文化,各大网络社区也在根据自己的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
胡彬介绍,天涯社区制定了较为完整的网民自治规范,网民可以参与版主竞选、制定版规、举报不良行为等活动。另外,社区在2011年初开始施行了内部实名制。从长远看,实名制有益于网络发展,但推行实名制,仍需一定的时间和价值引导。
南方网总编辑曹柯说:“不能完全用做传统媒体的思路来做新媒体。要尊重网络社会,尊重网络民意,同时要正确地引导网络讨论的方向。”
网易副总编辑崔颖说:“媒体要有态度,主动设定议题,疏导公众情绪,用户身份的确定化是趋势。”
首届互动网络媒体高峰论坛通过了《三亚共识》,作出网络社区加强行业自律、繁荣网络文化的承诺:“我们愿意为社会各阶层、不同利益群体搭建互动平台”,“使守法负责、文明诚信、繁荣有序,成为中国网络文化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