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工具打造精益团队
1967年4月,美国高中教师Ron Jones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第三帝国是怎样形成的,进行了一个纪律性和服从性的实验。简单来讲Ron就是通过建立权威和集体纪律,造成大量的集体习惯,最终改造学生成为狂热的集体主义份子。而这个实验证明了习惯的养成是非常简单和容易的事情。
当前在国内的教育体系下计算机教育只是做到了培养一个有基本素养的计算机从业人员,而不是程序员或者叫软件工程师。各种软件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技能也并没有深入的去教学和养成习惯。而走入工作中就只能不断的试错来进行成长,或者碰到一个技能和习惯都掌握,又乐于帮助新人的老员工。而管理人员也不断的在故障率提高,不断的更新版本中,不断的犯错。现在流行一个说法说软件工程师写不好代码是管理人员的错,这话其实也不够负责。事实上我认为还是跟整个系统和习惯有关。
而习惯恰恰是最有效的手段,很多被笑称为开发者摇篮的公司,事实上都有一套建立习惯的方法论和工具。伟大之所以成为伟大是有背后的习惯来支撑的。那么我们来看看当时Ron是怎么建立习惯体系,而这一过程又与我们的团队成长如何挂钩的。
第一天,建立权威与服从习惯。
4月的某个星期一,Ron命令他的学生,端正坐姿,抬头挺胸,双脚平方,双手背后,然后开始反应习惯训练。起立,做下,一遍遍重复。最后他让学生站到教室外,等他发出信号后学生们跑回座位坐下。记录下学生进入教室坐下的时间只需要5秒,无声静默的5秒。而做到这一点所需的只是几分钟的反应习惯训练。
Ron更近一步,让学生阅读文章,开展讨论,但是需要严格遵守规则。想发言的人必须起立,站到桌旁,先说“Jones先生”,然后才允许发言。发言时必须言简意赅,口齿清楚。如果回答时候心不在焉,随便应付,则必须重新回答一遍,甚至不断重复。
当第一件事坚持完成,结果是非常令人惊讶的。捣蛋鬼变成了榜样,他们勇于发言,见解独特,答案明确。回答问题也不再是所谓的优秀学生,无论是问题还是答案的水准都有了惊人提高。学生们注意力更集中,听讲也更专心。学生们认为专制型的教学方式可笑,会抵触,不配合。但是结果恰恰相反,遵守纪律服从命令的专制型教育反而让学生更有效率。
第二天,进行权威的放大与纪律的仪式化。
Ron在这天希望建立起自己人学生最信任的老师这一心理形象。当天在他进入教室时候,教室一片肃静。学生聚精会神,表情充满期待,所有人都在等他。Ron在黑板上写下:“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然后开始讲课。下课之后Ron做了一个简短的动作:手臂前伸,手掌先向上,再向下滑出一个曲线。Ron把这个手势定为班级的问候礼。在学校和大街上用这个手势表明身份,区分是否身为这个实验运动的一份子。这个问候礼称为“第三浪”,没有人意识到这个名称与“第三帝国”的相似之处。
当这一天结束,在校园中“第三浪”手势已经呈现扩展趋势,而在实验结束之后还持续了一段时间。
第三天,形成集体利益。
这天所有学生领到了一张成员卡,其中三张上有个红色的叉,拿到这三张卡的人被委以特殊使命,检举不遵守“第三浪”规定的人。随后Ron开始“布道”,从行动,投身集体,一直说到自我堕落。Ron自己都有点沉溺其中,摇摆于领袖和老师之间。他为充满干劲的学生骄傲,为他们的成绩骄傲,为他们团结骄傲,也为自己骄傲。
紧接着,告密风潮到来了。他只委派了3个学生检举批评者和反对者。结果来了20个人,他们毫无保留的告发那些拿“第三浪”开玩笑的朋友,出卖他们对“第三浪”表示怀疑的父母。一切为了集体利益。这场运行在三天内成为了他们生命的全部。
第四天,巧合与谎言造成狂热。
课堂人数从30人涨到80人,新来的学生都逃掉了原本应去的课。Ron宣布:“第三浪是全国性青年运行的一部分,目的在于促进国内政治体制变革。星期五中午12点,将会由总统候选人正式宣布组织成立。学校也会有相应公告。”
一个奇异的巧合让这个声明更加可信。时代杂志上整页刊登了一个名为“第三浪”的木器产品广告。学生们被鼓舞了,一丝怀疑也没有产生。
星期五,如何终止?
最终超过200名学生聚集在学校大礼堂,等待着组织的正式成立。Ron打开电视,出现的只有雪花。学生都习惯了纪律和服从,直到几十分钟之后,终于有人问到:“不存在什么领袖,对不对”。至此,整个实验终止。
习惯的建立只需要5分钟,纪律的养成只需要3天。而通过工具,通过权威的灌输,习惯与纪律可以飞快的提高团队的成长速度。
这里可以看到权威的建立与习惯的形成只需要非常短的时间。团队在建立之初肯定会有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人员,每个成员的工作习惯更是不同。如何快速的形成一致的工作习惯,就成为团队战斗力建立的第一步。当然无论是新建立团队,还是在进行转型改造的团队,形成权威和服从的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经常会说很多国家有优秀的传统文化,非常有冲击性,之所以会如此有很大部分在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比较好。也就是人们的习惯建立比较统一和成熟。
另外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来说习惯的建立是神经回环的建立过程,需要有固定的逻辑与兴奋感的刺激。而敏捷实践中也是有很多是在建立习惯和文化,比如说迭代,站会,回顾会议,单元测试等。这一切的实践都是建立在不断的刺激团队成员的习惯神经回路形成正向回馈之上。
但是为什么很多团队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以至于很难形成敏捷团队的战斗力。事实上有两类原因,根源性上是对于敏捷背后的世界观没有深入理解,操作层面上来说没有采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来快速形成习惯。世界观上我会在另外的文章中做阐述。本文主要聚焦在工具和实际操作方法上。
活动特性文档
讲到敏捷团队管理工具,大家可以列举很多,同时也有很多在线服务产品。无论是主打协作还是主打管理的产品都有一个特点,任务会因人而分,同时文档也会由不同的人维护。基本上都会产生如下分类的文档:
把文档分为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四个部分,也是映射了人类社会分工的习惯。但是我们在建设学习型组织时候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人总是以为自己的职位就是自己该做的事情。一旦按照这个角色去区分文档和工作内容,非常容易让团队陷入能力短板和资源稀缺的境地。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打造一种活动特性的文档,让团队成员都聚焦在一份文档上。快速的打通团队思维,形成一致性的视觉与印象感官。习惯回路的第一个节点就是在视觉神经后方的额眶皮层,它主要是负责形成人类的情绪。这部分大脑皮层会接收外界输入的信息来决定是否产生对应的情绪,而情绪则影响海马回和下丘脑形成习惯回路。而活动特性文档会加强习惯回路的形成,通过视觉的统一,情绪的统一来完成。
活动特性文档需要包含几个要素:
-1.始终共享同一份信息来源。
-2.可追踪的任务系统。
-3.文档与自动化测试代码关联。
-4.所有角色聚焦特性文档。
重塑习惯的方法叫做FEED(聚精会神,努力练习,轻松自如,坚持不懈),通过活动特性文档可以不断的形成FEED回环,产生习惯回路。这个重塑性格和习惯的方法会在我另外的文章中描述。
下图展示了活动特性文档的具体形态。
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的纪律
权威的放大与纪律仪式化,事实上在我们的团队协作和管理中经常用到,比如说我们建立CI中会有报警和提示,一般来说在项目室或者团队统一的位置展示。或者CI出错之后对于产生错误人员的变相惩罚,又或是回顾会议中拥抱体验,都是一种权威的放大和仪式化的感受。
权威的放大和纪律的仪式化,最著名的是米尔格兰姆的服从实验,通过不断的升级权威的压迫性,让被试者不断的服从相应的命令,而产生我们所需要的结果。展示持续集成的大屏就是作为权威的体现,不断的督促团队去修复和提高代码的质量。当然光有压力也不行,持续交付则不断的用成功的交付来让团队成员感受到权威于纪律带来的好处。
我们可以通过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来放大组织权威。为什么选择这个点来做这个事情,主要原因是打造精益团队,最快速能形成实际成果的工程实践莫过于此。那么一个良好的持续交付系统基本的理论支撑如下:
-1.单次活动反馈信息足够。
-2.活动间不会相互影响。
-3.符合集成次数>部署次数>交付次数的,线性数据曲线。
通过活动特性文档和持续集成纪录,形成团队集体利益。让团队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根源上形成持续集成,持续交付的理念。由于篇幅有限,我不会把团队管理和研发过程中所有环节都拿出来讲一遍,通过以上的例子也可以举一反三,看到如何打造精益团队,走上快速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