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李锦记的时尚营销

■文/吕艳丹  入夜之后的香港维多利亚港美丽而动人。高低错落的各色灯火,辉映得香江水似彩色锦缎一般,写着李锦记三个大字的霓虹灯箱分外醒目,多年来始终照耀着维多利亚港。这个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商业文化色彩的名字,至今已有121年的历史。它曾经只是珠海水乡一个小小的蚝油作坊,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蜚声世界的酱料王国,其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承家业、永续经营是每一个家族企业的渴望,然而在漫长的商业发展史上,有太多的案例可以证明,这往往是一个奢望。李锦记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不但将接力棒传到了第四代手上,而且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在中国传媒大学BBI商务品牌战略研究所所做的“2008中国消费者理想品牌大调查”中,虽然李锦记的品牌提及率低于海天和太太乐,但它却是调味品品类中最具市场潜力、最具理想晋级力的品牌,并且拥有很高的消费者忠诚度,其各项细分指标均高于第一品牌太太乐。  满足个性化需求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在生活习惯和口味特点上有很大的差异,几千年来,中国基本上形成了“南甜北咸东酸西辣”的大格局。因此,对于一个调味品品牌而言,能否做到针对消费者需求细分产品、随需应变至关重要。  为此,李锦记专门成立了产品研究及控制中心,由专人对新产品试味和尝试酱料各种食用方法,以期达到方便和用途广泛的产品概念目标。李锦记一些产品的配方甚至来自烹饪经验丰富的客户私人珍藏。而李锦记所选生蚝主要来自内地及日本、韩国。采购人员深入世界上人迹罕见的偏远地区采购土产香料、原料,以供开发新产品之用。  就是通过诸如此类的方式,李锦记研制出多款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口味需求。比如,针对我国维族、回族聚居的西部市场开发出“清真酱料”等等。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李锦记已有近百个品种,可以满足国内各地口味的需要,我们还将开发出更多的品种。”在国际市场上同样如此,像日本人喜甜、马来西亚人无辣不欢等饮食习惯均在李锦记的考虑之列。现在,欧美、日本、东南亚的许多中餐馆都把李锦记的产品作为不可缺少的调味酱料。  除了口味丰富之外,李锦记还不断创新,极力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功能需求。李锦记的高端产品XO酱便是这样一种创新产品。XO酱最初是香港高级食府用干贝、火腿、干虾为主要材料制成的餐前小食,后来很多普通食府用散料制作XO酱。李锦记发现了消费者对饮食日趋讲究的潮流,针对这一需求特别配制成味美而品质稳定的李锦记XO酱,并通过一连串宣传攻势塑造其高端形象。李锦记推出XO酱后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提高了中式酱料的市场地位。  目前,李锦记涵盖了酱油、方便酱料、辣椒产品、烹调用料及蘸料、胶杯酱料、XO酱六大系列200多种产品,仅酱油一项就细分为搭配煲仔饭、蒸鱼、饺子等不同菜品,以及适合
中国市场、西方市场不同口味的多种产品。  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注意,李锦记在产品包装上下足了工夫。中式酱料的产品包装大部分采用瓶装设计,每次使用都要把瓶子倒转过来。李锦记旧庄特级蚝油特别推出唧唧樽,突破传统,采用了倒立式的设计,可以直接将酱料挤出,并附有流量控制活门,方便、干净,不会弄脏双手,深受家庭主妇欢迎。此外,李锦记旧庄特级蚝油还推出了唧唧支装,采用牙膏状设计,方便儿童使用,同时也更易于携带及储存,能够满足现代家庭旅行、烧烤及吃火锅等特别需求。  老品牌的时尚营销  调味品产品科技含量低、行业进入门槛低,作为生活必需品又有很大的需求空间,结果吸引了上万家企业、上百品牌混战在一起,导致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激烈。如何才能在众多调味品品牌中脱颖而出呢?关键在于,企业要抓住品牌自身的特点,根据消费者信息接触的习惯与需求,采取创新性的传播策略。  中国策划学院金言堂品牌竞争战略研究室主任谭维金说:“老字号品牌之所以成为老字号,就在于它有深厚的品牌故事可挖。而李锦记恰恰是一个很会讲品牌故事的企业,能够不厌其烦地、持久地将品牌的老故事或新故事通过媒体传播出去,这是李锦记品牌成功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对于老字号而言,缺的并不是故事,而是讲故事的方法,只要方法得当,“传统”也可以变得很“时尚”。  李锦记大胆采用了网络互动传播的方式,为品牌注入新鲜血液,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2008年8月至9月,李锦记为了推广新产品—李锦记番茄沙司挤挤装,举办“番茄新派对,无限乐趣挤出来”在线涂鸦创作活动,在年轻消费者中掀起了一股番茄酱涂鸦热潮,李锦记番茄沙司挤挤装也因其使用方便、采用了卡通造型而受到了80后的追捧。  同年11月,李锦记推出120周年纪念专题网站迈向新世纪。迈向新世纪网站在视觉上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但在内容上却运用了动画、互动小游戏、视频播放、图片和视音频文件上传下载等多种网络互动技术,
网友可以在线观看李锦记品牌发展历程中的珍贵资料,观看李锦记经典广告、下载广告音乐铃声,投票选出最喜爱的食谱并即时浏览十大最受欢迎的食谱,上传与李锦记相关的欢乐时刻,以及自创食谱等等。  中国传媒大学公关舆情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冯春海在谈及调味品的创新传播方式说:“现在生活缺乏味道儿,特需要‘调味品’,调味品企业需要倡导一种有滋有味的生活方式。在营销上需要创新,比如说通过新媒体与顾客互动,增加其体验;公布营养成分;顾客定制化生产;与餐饮品牌联合营销等等。此外,健康也应该是一个主要诉求。”  1992年,李锦记进入直销行业,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南方李锦记。然而,一下从酱料行业跨越到保健品和日化行业,导致消费者对李锦记品牌的认知混乱。谭维金说:“李锦记原本想利用品牌资产在新的领域取得竞争优势,但却硬生生地将稠稠的酱料抹在了南方李锦记的产品上,给新的产品增加了负面联想。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南方李锦记产品的成功,也会冲淡李锦记的‘酱料’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李锦记拥有的消费者心智资源,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是拉升李锦记成长的动力,但如果任由‘儿子’相残,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伤害加深到一定程度,就有失去消费者心智资源的危险,而一旦失守,必将成为千古遗恨。”  所幸,2009年3月,南方李锦记有限公司发出更名启事,将公司名称、事业名称、产品名称统一为无限极,结束了16年来三者分离的状态。终于从母品牌李锦记中剥离出来的无限极,要想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而摆脱了无限极的李锦记能否酱香永远飘逸呢?

时间: 2024-11-05 07:25:27

百年李锦记的时尚营销的相关文章

李锦记:以契约制保障传承

李锦记有"三不准",即不准迟结婚,不准包二奶,不准离婚,尤其是违背了后两条就要退出董事会. 本刊记者 白友文 121年,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而言,这个数字足以令人"肃然起敬".自1888年创业至今,香港李锦记集团已经走过121个年头,历经李锦裳.李兆南.李文达.李惠民等四代人的传承,李锦记由最初的蚝油作坊起步,发展成为了"亚洲食品第一品牌",被誉为"品牌及商誉最历久不衰企业". 11月8日,在李锦记打工16年的李锦记家族事务总监

李锦记家族传承的三个创新秘笈

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家传承四代的企业,在家族传承方面有何独到之处?又有怎样的具体操作"规章"? 随着中国民营企业进入大规模的一.二代传承交接之际,李锦记,这家拥有125年历史.四代传承的企业,显得格外有借鉴价值.但是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家传承四代的企业,在家族传承方面有何独到之处?又有怎样的具体操作"规章"?在香港中文大学郑宏泰编著的这本<家族企业治理:华人家族企业传承研究>里指出了李锦记集团在保持基业长青.家族企业有效传承方面具有三个独具匠心的创新秘笈:一

李锦记金标生抽刚用两周瓶内发现白虫

酱油刚用两周 瓶内发现白虫投诉:家住花都区新华镇的杨先生在南华市场的一个档口里买了一瓶李锦记金标生抽,他回家将酱油打开使用两周后,突然在酱油里发现了十多条类似 蛆虫一样的白色小虫."小虫漂浮在酱油的表面,因为是白色的,所以很显眼."看到出现在酱油里的小虫,杨先生觉得很恶心."酱油的生产批号以及产品合格证一应俱全,也没有过期."杨先生怀疑,自己买到了假冒李锦记的酱油.回应:李锦记食品公司工作人员称,公司当即安排当地工作人员上门对杨先生所买的酱油进行过检测,证实酱油为正

黄秉玉:六亲不认的香港李锦记家族管理方式

<浙商>记者 倪轶容 在2009国际家族企业论坛上收到黄秉玉名片的人,都会诧异于"香港李锦记集团家族事务总监"这个头衔."什么叫做家族事务总监?是为李锦记家族服务的吗?"面对大家的疑问,黄秉玉特意出来"辟谣"--"其实这个部门不是为李锦记家族服务的,我本身也不是家族成员,我在李锦记打工16年,我为他们承担社会责任,我把他们的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在做,比如,我们做中国家族企业的状况调查,也做论坛,讨论中国家族企业路在何方

桃花姬时尚营销“食尚”千年阿胶焕发年轻态

由国内最大的阿胶及其系列产品生产企业,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的桃花姬"发现·美--寻找桃花Lady"大型体验式营销活动为桃花姬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桃花姬阿胶糕是沿用古方,采用现代工艺精制而成,通过"发现·美"体验式营销其滋补养颜的功效得到了广泛白领的认可和好评.百万 网友互动白领争当楼花桃花姬作为"熬好的阿胶"成为都市白领随时随地享受的保健零食,它以快捷.方便的特点,以及自身所推崇的"由内而外"滋补肌肤的健康理念得到了人们

强化时尚营销惠普联手篮球媒体推网络对抗赛

12月22日消息,中国惠普公司日前与国内世界知名篮球媒体合作联手推出的"惠普斗牛网络篮球对抗赛",以进一步吸引时尚人群及年轻人关注. "惠普斗牛网络篮球对抗赛"选用了嘻哈时尚的街头篮球三对三对抗风格.参赛玩家们通过电脑或手机上网随机三人分成一队与另外一队进行对抗. 本次活动从2009年12月3日到2010年1月31日举行, 为期两月. 惠普相关人士表示,这次活动更能代表惠普顺延时代潮流并走在时尚前沿,在展示火热新品的同时更能吸引大批潜在消费者,又进一步开拓了 中国市

博弈调味品

策划人语 创新品类才会有商业机会 为什么要关注调味品行业?这是本刊编辑部在策划本期封面报道时所面对的疑问.在很多主流财经媒体的眼中,调味品是一个冷门行业,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良莠不齐地聚集了太多的企业和产品,营销水平不太高.或许,这是调味品产业被忽视的原因之一.然而,无法否认的是,这是一个急速增长的新兴产业. 如果要评价一个行业的增长表现,媒体广告投放量是一个晴雨表.2009年1月至6月,调味品行业在四大传统媒体上的广告投放总额为9.87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了24.1%.其中,央视成为

《杜拉拉》升值记:步步为营的电影营销范本

电影<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0541.html">杜拉拉升职记>源于张一白向徐静蕾推荐的同名畅销小说.张一白称,"整个<杜拉拉升职记>的营销过程,就像一个创业企业,不断稀释原始投资人的股权,不断引入更大的投资. 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源于张一白向徐静蕾推荐的同名畅销小说.虽然徐静蕾首次转型商业,但似乎她早已深谙商业片之道,配合监制张一白和制片人焦爱民的整体营销策略,3人的运筹帷幄和才女的

华人家族百年传承的秘密:以“CCKP”选择接班人

从华人家族企业的发展史看,为数不多的华人家族企业能够迄立百年而不倒,甚至把祖业更加发扬光大,越做越出色,与时俱进,为家族企业注入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力,例如,香港的利丰.李锦记,还有新加坡的余仁生等,都是成功的个案.更多的华人家族企业一度十分显赫,可惜发展无以为继,挣不脱"富不过三代"的困境. 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据我们的研究,华人家族企业大部分无法走出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成因多端,很难用一个单一原因来概括.早期由于国家政局的不稳定,很多华人背井离乡到海外求生并创立家族企业,由于一心希望回到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