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自今年5月推出至今的半年间,联想“乐园”已经收到开发者贡献的2000多个精品应用,成功上架1000多个,拥有2774名个人以及团队开发者,542家企业开发者,总下载量超过200万,10月以来日均下载量超过2万次。
2.11月11日消息联通在上海正式宣布手机应用商店上市。
看到这两则消息,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说起来,应用商店这种东西,自从乔布斯大人将其发扬光大之后。无数企业,一边流着口水羡慕着苹果的利润,一边也琢磨着怎么也跟随前者的脚步,在这个市场上占得份额。当然,占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钱。苹果自iTune Store卖音乐打劫群众之后,又一次给了大家灵感——原来卖软件也能赚钱!
众厂商纷纷跟进,所以我们看到了如下商店的相继开张:Android Market、OVI Store、Mobile Market、安致市场、机锋下载、eoe-market、安智市场、巴士商店……有时候我不得不承认,苹果确实在很多方面影响了市场风向标。这么多的软件商店,也许就是“举一(App Store)反三”的思想产物。个人认为,面对这么多的应用商店,果真越来越接近现实生活中的XX百货大楼和XX超市,我们记住的可能只是“百货大楼”和“超市”,真正记住XX的,寥寥无几。
苹果App Store的成功让大家看到了商机
也许众厂商想的也许不仅是“Follow Apple”,甚至是“Beat Apple”,结果……
存在原因:
我们可以发现,这么多软件商店中,其实国内占了不少名额,而且大多是Android平台的。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基于某些我国国情问题,综合来看,也许是如下几点原因:
1.Android开放性:由于Android的比较开放,似乎“开”一个应用商店并非难事。
Android比较开放,大家有条件开设各种软件商店
2.国内Android开发者盈利问题:Android软件大都存在于Android Market中,看起来开发者似乎将软件上传到里面就可以盈利。非也,现实不总是满面笑容的面对国内开发者的,Android Market的支付渠道还不包含中国,所以国内的开发者(或小团队),一个月似乎最多赚的钱是$500(税收问题),而且其中的认证问题对国内开发者而言有些麻烦。其它具体可以参考《Android开发者的早寒春》这篇文章。国内开发者无奈于形势所迫,国内应用商店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这部分人的需求。
3.Android Market的问题:在国内,据说访问Android Market会遇到网络连接不稳定的问题,这种情况,国内的应用商店更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
4.本土化难题:Android Market上大多是英文程序,国内应用商店可以将中文软件聚合在一起,这样本土用户便会更加依赖于国内应用商店所提供的程序。最可贵的是,无论对于开发者还是消费者,支付手段都是最适合中国市场的。
5.各种捆绑:联想LePhone自带的联想“乐园”、OMS设备的“OMS软件商店”、摩托罗拉中的“Moto智件园”云云,无一不是利用了自家设备捆绑软件的优势条件。既可以给消费者一个安装软件的方式,也能适当的赚取一些钱财——靠自己的捆绑模式,这样,某种程度上可以成功的取代Android Market。
存在问题:
1.数量过多:就像开头说的,Android Market、OVI Store、Mobile Market、安致市场、机锋下载、eoe-market、安智市场、巴士商店……这么多的应用商店,让用户如何选择,或者有多少商店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如捆绑)左右用户的选择。这种情况下,显然那么多名字已经乱了用户的眼,选择哪个商店成了一些用户的难题。遇到这种情况,是不是可以假设用户如果想选择一个市场,必须做足相关功课?或者莫名其妙的安装了多个应用商店在手机中?此番种种,无疑破坏了这种模式的用户体验。
2.系统平台存在不均:大多数的应用商店,都是对应Android的。那么你叫Symbian、Windows Phone、黑莓、甚至是Baba用户如何是好,很显然他们选择的余地不多。虽然我很不认同大量应用商店的存在,但是如果一个平台的应用商店只有一家,显然不利于整个开发环境的发展。这一点请参考苹果的App Store,由于苹果审查机制的严厉,导致有一些软件(比如当年的Google Voice、Flash)无法上架销售,尽管其中不乏对用户有帮助的程序。但是由于App Store的限制,他们无法进行销售。这可能会打击开发者对于平台的开发信心,当然他们还可以另辟蹊径,比如进入Cydia应用商店中,但是毫无疑问这对于设备便有了要求(越狱),总不如放在App Store上来的方便。
3.审查和上架:这在2中说过一部分,应用商店的审查过于严格,而且耗时时间长的话,不利于建立开发者和消费者对于应用商店的信心。但是如果任由软件自由进驻商店中的话,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可能会大减折扣,因为他们可能会看到无数款“垃圾应用”,一样会惹恼消费者。古人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焉”。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是一个问题。
4.国内消费习惯: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在这里我不必多说,只引用RockPlayer的其中一位开发者的一段话(大意):“关于软件定价问题,我想对于国内用户来说,如果他养成了下载盗版软件的习惯,12元和8元对其而言都是一样的,他都不会购买而去下载破解版。”
5.国内运营商强势插入:光棍节联通推出了“沃”商店,至此三大运营商全部各自“脱光”,拥有了各自的商店。我想用户也许会面临如下问题,手机自带软件商店,但是运营商的软件商店在支付手段上却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直接扣除花费(联通除外),此番可以大大方便用户。还可以增加用户粘性,增加用户充值的频率。但是运营商主导的软件商店却有着不够成熟、不够人性化甚至审查效率极低的毛病(移动的MM就是如此,一款作品审核周期最快都要十天才搞定,甚至有两个月的)。这并不利于软件程序的推广与发展。
事实表明,“敬请期待”是中国移动对其自我的一种反讽
6.种类数量的稀少:引言中提到了联想“乐园”的软件数量区区1000余款上架,这显然相比Android10万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很可能用户需要的一些软件,一些商店却没能提供。也许比较可怕的情况是,A软件X商店有但是没有B软件,B软件存在于Y商店但这里没有A软件,这是否意味着用户需要安装两个软件商店?
综上所述
App Store的成功,仿佛像是一个美国梦的出现。无数XX Store争先恐后地产生,也想成为“美国梦”成功的又一个典范。但是恕我直言,这个模式在国内并不十分成熟。比如国内市场的手机玩家,可能更依赖于比较原始的论坛下载软件的方式,虽然可能获取信息的效率偏低,但是许多人已经十分熟悉了。相对稍显前沿的应用商店模式,也许大家更加青睐论坛。开头前几段我说过,XX软件商店就像是生活中的XX百货大楼和XX超市。对于一般的商店,我们可能只记住“商店”那两个字。而真正成功的,可以让人忘记“商店”这个单词的存在。软件业中的“沃尔玛”和“7-11”,目前可能仅有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移动端的“美国梦”,也许仅仅是个梦。
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一年前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就已经是这个领域的“沃尔玛”和“7-11”——有着让人满意的服务
来源:http://www.mobile20.com.cn/application-store-move-the-american-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