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失去的十年:每个新涉足领域均以失败收场

曾几何时,微软是科技产业的代名词。但是自 2000 年以来,随着苹果、谷歌和Facebook 的崛起,微软在每个新涉足的领域均以失败收场:电子书、音乐、搜索、社交网络,无一幸免。  ■文/库尔特·艾肯沃尔德,《名利场》特约编辑  在刚举行的 2012 年国际电子消费展中,鲍尔默展示了搭载 Windows Phone(微博) 7 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不过在展示中出现了非常尴尬的场面:当鲍尔默演示语音发送文本短信功能时竟然出现小故障,导致未能成功。随后,一位微软(微博)员工匆匆地更换了一部手机,各大媒体对此的反应非常忧郁。正如一位知名人士在博文中写的那样:“微软在最后一届展示会中,竟然开了这么一个残酷的玩笑。”  微软曾经是一家由富有远见的青年才俊引领的创新公司,但是随着公司不断的茁壮发展,官僚作风开始在微软内部滋生。微软还有着极其怪异的企业文化,公司高管因为扼杀可能威胁到已建立起来的业务的构想,会得到公司的表彰。  从新千年开始,微软的门厅就已不再是光着脚、身着夏威夷衬衫的程序员们彻夜不眠地为了一个共同且辉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的地方。相反,微软厚重的企业墙内的生活变得一成不变而且残酷。势力割据已经悄然形成,掌控内部政治逐渐成为了微软员工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微软的员工不是因为正确行事,而是因为确信同事失败而得到奖励。也正是这样,微软在一系列无休止的内部斗争中被损耗。  微软的偏爱  事实上,微软可能失去十年发展时间的迹象早已显现出来。 1998 年时,微软电子书原型机已经开发完成,该产品有望用 10 年的时间达到数十亿美元的产值。但是当该产品的开发团队把它呈递给盖茨时,盖茨却做出了否定的
意见。一位曾经介入该项目的程序员回忆说:“盖茨并不喜欢该电子书的用户界面,因为它与 Windows 的用户界面并不一样。”不过微软当时的电子书开发团队认为,Windows 对电子书而言完全不合适。  电子书本就应当以图书为中心,整个屏幕只有一本书,把漂浮的 Windows 图标植入到电子书当中,只会影响到用户的阅读体验。  当初开发电子书阅读器的团队,便被取消了向盖茨直接汇报产品的资格,并被编入 Office 软件的开发团队当中。如此一来,这个本来富有创意的技术开发团队,被迫抛弃各种创意,并转为主要向高管汇报软件的盈利和亏损情况。  该技术开发团队的创始人之一史蒂夫·斯通说:“我们当时的整体计划已向前规划了三到四年,我们必须在 1999 年推出产品。然而后来我们却无法专注于开发对于消费者很有影响力的技术,而是突然被改变了工作内容,并被要求去重点思考产品盈利问题。”  一位微软 Office 部门前主管则透露,微软电子书阅读器项目之所以被否,并不仅仅是微软担心其盈利前景问题,关键还在于触摸屏。这位主管说:“Office 最初是为键盘而设计,而非针对触控笔和手指。在微软技术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个人偏见。”  多名微软高管认为,微软对于 Windows 操作系统和 Office 办公套件这两大产品过于偏爱,这种偏爱渗透到了整个微软,这也导致微软在面临新竞争对手的挑战时,无法做出快速的回应。一位软件工程师表示:“哪怕是你想要编写的任何一个程序,都必须围绕着Windows 或者现有产品。这令人感到非常困惑,因为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解决问题,而这些问题与你的产品没有关系,完全是因为你必须通过脑力活动来想方设法地让这一框架奏效。就是这一点,让你开发产品的速度减缓了下来。”  但是这并不是微软粉碎创新的真正原因,更大的问题在于到了 2001 年,微软的企业文化已经走向了自我毁灭。  泡沫的破灭  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几乎所有的微软员工都通过股票期权获得了公司一定的股份。也正是因为这样,所有的微软员工都希望公司股价一直能够上涨。在微软任职 16 年的营销经理埃德·麦卡希尔表示:“当时微软员工非常渴望利用每一个机会来增加公司的营收。在每一次参与的会议中,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结果,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动作越快,微软的股价就会上涨得越快,他们的个人财富也将会越多。”  随着微软的扩张,许多公司高管让新员工处理工作,他们则整日游手好闲,等待着下一次兑现期权时间的到来。微软的新员工则嘲笑这种行为为“休息和套现”。  直到1999年 12 月 30 日,网络股泡沫破灭,微软股价开始下滑。16天之后,比尔·盖茨把微软首席执行官的衣钵交付给了鲍尔默。保罗·艾伦回忆说:“当盖茨在 2000 年 1 月宣布出任公司首席软件架构师史蒂夫·鲍尔默将接任公司首席执行官时,我对此感到非常震惊。虽然鲍尔默长期以来一直担任盖茨的顶级幕僚,但上世纪 90 年代的公司发展状况,会让你认为鲍尔默一定不会成为首席执行官。我敢说盖茨认为鲍尔默是一位非常睿智的高管,但他的才华主要来自于商业层面,而不是技术层面。也就是说,鲍尔默不是‘产品大师’。”  一位拥有着交易、财务和产品营销背景的商人,取代了一位软件和技术天才,成为了微软新任首席执行官。在随后的一年时间中,微软股价下跌了一半以上,微软员工中出现了严重的财富分化问题。2003年前后,微软决定通过不再向员工提供股票期权来削减支出。这一做法完全激怒了公司员工,因为这意味着老员工已经拥有了百万美元的财富,而新员工只能获得工资。更加糟糕的是,员工想要成为富翁就必须通过提拔升迁来实现。一位微软前高管表示:“员工当时意识到,他们将无法成为富翁。微软把员工推向了提拔升迁的独木桥,而不是把他们变为公司利益的贡献者。”  官僚主义的形成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官僚主义开始在微软逐渐形成。更多的微软员工寻求获得管理岗位,而更多的管理者意味着要召开更多的会议,更多的会议导致了更多的备忘录,所有的这一切也导致微软创新能力的大幅降低。  就像是电子书一样,主要产品的开发机遇就这样悄悄流失了。微软产品经理马克·特科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00年左右他曾负责一项涉及数个部门的项目开发工作。在项目开始之初,建筑工地上正动工建造一栋12层高的大楼。  为了能够让项目顺利完成,特科尔开始与不同的产品经理举行谈判,然后是与他们的上级以及上级的上级。特科尔说:“如果不是在这个问题上浪费太多的时间,我们应当最多需要 6 个星期便能够完成产品开发工作。”直到有一天,当特科尔组织另外一场内部小型会议时,他突然发现,那栋建设中的大楼已经完工了,而自己的项目还没有完成。他当时就指着那栋大楼说:“当我们开始这个项目时,那栋大楼还不存在。这太令人难以置信。”  不过有些时候,微软的官僚问题来自于一个简单的事实:上世纪 80 年代的“大牛们”如今已成为了微软高管,他们并不了解计算机用户这一迅速增长的阶层。举例来说,1997年AOL推出了名为 AIM 的即时通信软件。两年之后,微软也推出了名为 MSN Messenger 的即时通信软件。2003年,一位从事微软 MSN Messenger 即时通信软件开发的年轻开发者曾注意到,一些大学生已在 AOL 的 AIM 即时通信服务上面发布了状态更新信息,而微软 MSN Messenger 却缺乏相应功能。当这位年轻开发者向其上司提出 MSN Messenger 缺乏短信功能的意见后,其上司并没有当回事,并表示自己不理解为何年轻人没事时老喜欢在即时通信软件中打上几个字。  员工大排名  到了 2002 年,官僚主义的滋生物——残忍的企业政治开始在微软逐渐抬头。接受采访的微软现任和前任高管纷纷表示,因为员工需要击败同事才能够得到提拔、奖金或是生存下来,微软的企业文化已经开始完全走样。  微软高管层曾制定了名为“员工大排名”的绩效管理制度。该规定的大致操作模式是:每个业务部门都必须按照一定比率将员工工作表现划分不同等级:优、良、中、差。也正是这种“残酷”的绩效管理制度,让微软的技术创新能力继续下降。  在接触到的微软在任和前员工中,他们都表示,员工大排名已成为导致人心涣散的最主要因素。大量员工因此选择了从微软离职。一位微软前软件开发人员也表示:“如果你是 10 人团队中的一员,你上班第一天就知道,即使该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表现良好,总会有 2 人得优评,7人得中评,1人得差评。这就导致员工之间明争暗斗,而不是与其他公司争抢市场。”  假设微软把科技产业的一些巨头们编入同一个小组,其中包括了苹果已故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Facebook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谷歌(微博)首席执行官拉里·佩奇、甲骨文(微博)首席执行官拉里·埃里森和亚马逊(微博)的杰夫·贝索斯等人。按照微软的“员工大排名”,他们中间只有 1 人会得到优评,还有 1 人会得到差评。  更为糟糕的是,微软的“员工大排名”每 6 个月进行一次。微软普通员工和他们的上级都需要参加排名,这也让他们更加地关注短期表现,而不是通过长期的努力来进行创新。一位微软高管表示,员工需要牢牢记得想要获得更高排名,不仅要给自己的老板留下深刻印象,而且还要给其他团队的负责人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意味着,微软员工需要尽可能地与各个不同的项目团队负责人搬弄是非,浪费时间。  微软前软件工程师布赖恩·科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每一次的排名中,我都被告知在我的职业发展中,政治游戏一直非常重要。”最终,微软的“员工大排名”  系统削弱了微软的创新能力。  情况确实如此,对微软的高管层来说,公司内部出现的这些问题并不是什么大麻烦。微软在科技产业依然拥有一些最优秀的人才。该公司拥有数百亿美元的资金,在高管选定项目之后,有能力向该项目投入大笔的资金。苹果怎么能够避开微软的陷阱?  答案并不难于寻找。现任和前任微软管理者均表示,每年他们都尝试着向公司高管解释微软为何在与苹果、谷歌和其他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在创新质量上苦苦支撑。通过每半年对员工的调查,信息被传递给了公司高管。但是一次又一次微软高管都得到了同样的答案:因为“员工大排名”这一绩效管理制度的病发症,微软旗下的各个部门没有协同共事。不过微软对此没有任何的反应。  苹果的后来居上  当苹果推出 iPhone 手机时,鲍尔默在 2007 年曾嘲笑着说:“iPhone没有机会在市场中获得很多市场份额。”他在同一年还表示,“iPod 的确是热门品牌,但苹果不是。”在苹果 2010 年推出  iPad 平板电脑时,鲍尔默更是对这款产品嗤之以鼻。但是从那时至今,iPad 的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  5500 万部。鲍尔默对谷歌的预测同样也不靠谱。法庭文件显示,鲍尔默在 2005 年曾经公开表示:“谷歌算不上是一家真正的公司,它就是一个烂摊子。”  因为竞争对手均展示出了某种程度的成功,鲍尔默不断犯下的错误,也让微软的技术专家们开始抱怨他们的这位几乎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的首席执行官。作为微软的首席执行官,鲍尔默声称他首先考虑的不是让微软“扮酷”,而是利润。换句话说,微软首先考虑的是通过销售自有的新技术赚钱。但是这基于一个事实:微软靠着钱获得了市场领先优势,因为这家公司总是比任何一家竞争对手拥有更多的资金。  不过微软的这种优势已经不复存在。鲍尔默长期以来一直依靠的优势如今已经彻底消失了。谷歌当前账面上已经持有 500 亿美元的资金,与微软的  580 亿美元相差无几。另一方面,苹果从今年开始已经持有了超过 1000 亿美元的资金。使用财务力量让公司在市场中保持领先优势对微软或鲍尔默来说已经无法再次奏效。  乔布斯曾经在沃尔特·艾萨克森为他撰写的自传中公开谈论过鲍尔默在微软的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乔布斯说:“做销售的人经营公司,做产品的人就不再那么重要,其中很多人就失去了创造的激情。斯卡利加入后,苹果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是我的失误;鲍尔默接管微软后也是这样。苹果很幸运,能够东山再起,但我认为只要鲍尔默还在掌舵,微软就不会有什么起色。”  不过乔布斯在这一点上最终谴责的是盖茨,“他们从来没有展示过原本应当展示出的产品智慧野心。盖茨习惯把自己标榜为产品人,但他确实不是,他就是一名商人。赢得业务永远比制造出伟大的产品重要得多,微软的基因中没有人性和人文科学。”  点评一:  早衰五宗罪  ■文/黄钟仪,重庆工商大学教授  微软的衰弱是事实,甚至很多其他IT企业也如此。但我还关心的是,微软是不是未老先衰了,或许它本该仍然焕发青春活力,因为吃错了药或者锻炼不够,或者饮食习惯不健康而提前出现了老年症?  如果解决好以下五个问题,微软是能够使组织保持更长一些活力的。  首当其冲的是路径依赖。一个曾经成功辉煌的公司,总是会过分倚重过去。过去的经验、过去的路径、过去的框架往往顺理成章地成为后来发展的出发点,但发展有很多时候更需要抛弃过去的基础“从零开始”, 才有可能找准新的发展方向,在IT业尤其如此。  其次是功臣和元老们的奖励问题。创业成功的公司如何奖赏老功臣,如何分配其创造的巨额财富并使这种奖赏和分配方式不至于成为后来发展的桎梏,是创业刚获得成功时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不少创业公司的梦想一旦实现,这个公司就成为了少数人的造富计划,以及先期员工的提款机——他们可以不再通过创造和劳动而获得比其他员工多得多的财富。微软没有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最近几年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亦如此,只不过这些公司问题的暴露还在下一步。后来者的财富渴望被勾起,然后又被强行浇灭,显而易见的,严重的财富分化将工作本身的意义扼杀。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华为也走了与微软同样的路。  第三是本末倒置的利益驱动。微软在后期不再讨论产品本身,而采用了利益至上的判断标准。比如,开发电子书阅读器的团队被取消向盖茨直接汇报产品的资格,被迫抛弃各种创意,并转为主要向高管汇报软件的盈利和亏损情况。微软所有的员工不再因产品本身受到激励,而是受股价表现来决定工作安排。  第四是管理依赖。公司越大需要的管理方法和工具越多,对于管控体系的依赖也越大。微软是否应该实施“员工大排名”、是否应实施“绩效考核”,我认为应该不需要讨论,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做。公司应帮助管理者确实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而不仅仅是依赖管理工具的使用,避免管理本身成了目的,避免用上司意见取代客户需求,避免真知灼见和技术能力让位于政治技巧,让创造真正的价值而不是所谓的程序和制度成为人们的信条。  第五是老臣自以为是。这世上的有些行业是人越老越吃香,但IT行业是一个年轻人的舞台。微软在这方面犯了大错,才导致他们不能把握住今天技术发展的脉络——微软那些40岁甚至50岁的中年经理人不愿意俯身向年轻的工程师学习,不愿真正地去了解今天的年轻人。  其他的公司解决好这五个问题,虽然不能永葆青春,但也不至于少年早衰,过早染上富贵病,很快“老死”。尽管这五个策略可以帮助公司延缓衰老,但我们仍不能迷恋任何特定的公司。我们应鼓励和期盼生生不息的新公司,来推动社会的生生不息。第二代不必总是守成,我们要鼓励第二代们有新的梦想,创造新的公司,因为这个世界更应该鼓励开创未来而不只是守住过去。总是迷恋过去基业的经验者,不能够开创和引领未来,我们应从微软的故事中体悟到这样的教训。  点评二:  基因究竟是什么?  ■文/魏武挥,IT评论员  正如主文所探讨的那样,微软的确存在着一个失落的十年,不管微软高管承认不承认,苹果的市值已经超越了Wintel联盟之和,谷歌对微软的威胁大到了微软不得不考虑和Facebook联盟来进行防御。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微软面临着今天这样的局面?  一个简单的说法是:微软是一个软件公司,而不是互联网公司。面对互联网的潮流,这家公司缺少所谓的“互联网基因”。不过这个说法失之简单。互联网基因实在有点玄妙,到底什么是互联网基因,或者再问得深一点,到底什么是基因?  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在1995年就写过《未来之路》,虽然对互联网的未来有些地方说得并不准确,但这并不意味着比尔·盖茨没有认识到互联网将会是一股不可抵挡的大潮。同样的,比尔·盖茨在微软鼎盛时期也说过,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这句话充分证明了他是一个有风险意识的人。作为微软的当家人,又看到了互联网,又有风险意识,怎么就说微软不具备互联网基因呢?  微软的确是靠软件业起家,无论是Windows还是Office都是当之无愧的本领域的成功者,不过,成功带来了两个后果:其一、微软对软件在利润上依赖极重,谷歌可以搞一套免费的在Web上使用的Office套件,微软绝无可能;其二、软件部门由于提供主要的收入来源,他们的话语权就很大,出于保护本部门的利益(有时候也是因为考核指标所逼迫的),他们会变相地去对抗比尔·盖茨的一些想法的实施,这种对抗在话语权的帮助下获得了成功,也让微软在固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偏离了互联网的方向。  早期的互联网是AOL主宰的,这个公司的商业模式其实是收费服务:用户必须缴纳接入费用才能获取AOL的内容。雅虎出现后,真正证明了互联网是可以用广告作为商业模式的。而微软在互联网上的套路是偏AOL的,谷歌则是继承雅虎的衣钵。  AOL虽然给用户免费内容,但在入口上设置了收费的栅栏。早期的浏览器Netscape也打算用这个商业模式。微软敏锐地意识到浏览器的作用,利用免费加捆绑的方式,迅速让IE成为Netscape的替代者,但再往下,微软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因为这个销售软件为主的公司,从来没有玩过广告的手法,既有的精英人才只是精英在软件售卖上,渠道铺设上,除非微软大动干戈,剥离出一个专心致志搞“免费+广告”的互联网公司,并且重新招募一批人马。这招棋在今天看来也没什么,但在当时的情形下,委实有点险。因为既有的软件部门不太会全力投入资源支撑这个新公司,于是这个公司其实与硅谷里太多的Startup项目没什么区别,并无太大的胜算。  其实公司总是要死的,有的死于主事者的脑袋发热做了错误的选择,而有的,则死于自己过去成功的模式上:时代变了它变不了。传统行业里,迭代的速度不快的原因在于
它们的周遭环境其实不会剧烈变化,但信息世界里,则完全不同。摩根斯坦利曾列举过最近四十年里在信息世界里的每十年的巨头,大概只有IBM(微博)一直在榜上。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原因就在于:这个时代,躺在过往成功道路上,大概只能吃十年。  微软的未来会怎么样?有一定的迹象表明,它的娱乐部门正做得风生水起。这个部门的套路和它过去的软件部门是一致的:售卖模式,无论是售卖Xbox机器还是售卖里面的游戏软件。另外一个迹象在于,当微软的Win8借鉴了苹果的应用商店模式后,它会对各路软件的分发和变现有着更强的操控力。要说微软即将衰落,还为时尚早。

时间: 2024-08-01 09:25:20

微软失去的十年:每个新涉足领域均以失败收场的相关文章

张亚勤:微软再过十年仍在最前端

文|本刊记者 王颖 这一阵子张亚勤迷上了电视剧<三国>,吴蜀魏之间的竞争与联合.制衡与博弈,其实像极了今天的微软.苹果与谷歌这三家IT公司之间的关系. 微软曾经是全球IT业的绝对霸主,过去几年它的江湖地位却不断地受到来自苹果.谷歌的挑战.一个是老牌竞争对手--苹果成立于1976年,仅比微软晚一年,亦敌亦友20多年:一个是新进明星,2007年才迎来成立十周年生日的谷歌,从事的是曾被微软当作"小业务"的搜索引擎. 这两个对手不断地给微软制造着麻烦:从ipod.iphone到ip

苹果借鉴微软Windows的十大功能(组图)

导读:国外媒体近日载文称,尽管业界普遍认为微软Windows中许多功能都借鉴了苹果创意,但实际上,苹果Mac OS X中也有多项功能带有Windows的"印记",例如搜索栏.路径栏等. 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曾表示,微软从苹果窃取了Windows.但是,在过去许多年中,双方都互相借鉴对方的创意.Windows 7和Mac OS X 10.6 Snow Leopard各自包含有源自对方的功能,有些功能已经成为计算技术的一部分,要分清谁是发明人已经很困难了.以下为

战略执行年,成效突显年,要全面再造新十年、新苏宁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在昨日举行的苏宁春季部署会上表示,2013年苏宁战略布局全面落地,2014年是战略执行年,成效突显年,要全面再造新十年.新苏宁.同时强调"互联网的竞争是残酷的赢家通吃,如果我们不对标领先者,即使取得快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速也有可能被淘汰".所以团队要有危机意识,面对新老对手的挑战,张近东要求员工要回归狼性文化. 此外,张近东还提出,互联网时代的执行不再是标准化的复制,而是创新执行,就是要将互联网精髓和零售本质有机结合,形成适合苏宁的互联网思维和执行方法,即:以"

教你十天让新浪博客流量破2000

中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或许很多很还在为自己写的文章无人问津而发愁,或许很多人还在为新浪博客而没有流量而发愁,今天就让邹正康来给你解密十天让新浪博客流量破2000. 一/给博客做Seo 8.28号我在邹正康新浪博客写下了第一批博文,当时我的发博文都木有被百度收录,更是无人问津,而第二天发博文的时候,不仅被百度秒收,而且博客也来了很多流量,我注意做了以下几点. 1.让

推出一个连接到微软桌面Office办公软件的新的云邮件平台

据eWeek网站发表的一篇分析文章称,微软正式推出了Outlook.com,结束了Hotmail互联网邮件的日子,并且推出一个连接到微软桌面Office办公软件的新的云邮件平台.下面是人们对于这项新服务应该了解的10件事. 1. Hotmail死了 随着Outlook的推出,Hotmail用户可以同他们以前的邮件服务说再见了.Hotmail最终将停止以便支持Outlook.com.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正式结束.因此,要为此做好准备. 2. 这是一个新设计 关于Outlook.com的好事情之一是它

微软“后鲍尔默时代”将主攻移动领域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行业动态] 1.微软"后鲍尔默时代"将主攻移动领域 随着鲍尔默即将退休,在其继任者领导下,微软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上.众多行业专家和分析师认为传统PC行业已走向没落,如果微软希望在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的某个领域获得领先地位,而不是"跟随"和跟上竞争对手的发展步伐,微软有必要将更多资源投向硬件和Windows Phone业务. 2.新浪微米1.1.50版正式上线 群组阅后即焚成亮点 日前,基于地理位置

电子商务新掘金领域数字内容交易

我国的电子商务浪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电子商务领域已经崛起了诸多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企业,以及由此而崛起的电商综合平台 和垂直领域电商平台.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网民总数的持续高速增长,电子商务以其低廉的服务成本和高效便捷性必将迎来其发展史上的 高速发展期. 2005年以后,电子商务垂直领域的崛起成了电子商务领域最大的亮点.可以说最近这些年电子商务垂直领域的崛起彻底改变了整个互联网的生态,改变了 我们对电子商务的看法,垂直电子商务也必将改变未来整个电子商务

粤传媒拟介入“新媒体领域”

粤传媒业绩体检表 单位:百万元 主要财务指标20092010E2011E2012E 营业收入315341382458 收入同比(%)-32%8%12%2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3263138 净利润同比(%)--17%24% 毛利率(%)24.3%25.6%25.2%25.2% 每股收益(元)-0.270.080.090.11 PE(市盈率)-129.12109.9188.92 来源:湘财证券研究所 湘财证券 湘财证券认为,未来粤传媒仍存在较大的资产注入预期.刘建平 制图 近日,我们对粤传媒(

新站交换友情链接失败后的反思

一个月前自己构建了一个小小的站点,这个站点主要是用于做淘宝客的.由于自己多少了解了一点点SEO的知识,就开始对这个站进行SEO优化.SEO的工作都知道,每天就是发一些原创或者是伪原创的内容,然后再好网站内部的链接和外部链接,检查一下内容的收录情况等.一个半月下来也有了一点点的成就,一个竞争比较大的关键字也在Google里获得了不错的排名.说实话,对于一个新手菜鸟来说,获得这样的排名还是很令我兴奋的. 在优化这个小站的时候,不断的去测试自己学到的一点又一点的SEO知识,看到底有没有用.也在不断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