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网购全国八小时到货是马云提出来了。十年不长也不短,一切皆有可能发生,在我听到马云的梦想时也觉得挺值得期待的,但是在看到一些主管部门的表态及资料后,我不得不对马云的梦想表示满意担心,至少没那么乐观。
一、马云的八小时物流圈梦想
河南禹州“368万元天价过路费”事件才过去几天,其中我们不仅领略了中国收费公路的乱象,也在思考中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而就在此时,马云在满怀激情与梦想地展望了中国物流的未来:“希望十年以后,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人们只要在网上下订单,最多八个小时货物就能送到家,形成真正的农村都市化。”
马云做上述展望是在阿里巴巴集团首度宣布其物流战略后提出来的。据了解,阿里巴巴集团及其金融合作伙伴初期将投资200亿-300亿元人民币,逐步在全国建立起一个立体式的仓储网络体系。中期以后,阿里巴巴集团希望能与电子商务生态圈中的其他合作伙伴共同集资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来发展物流系统。
请注意,马云的中国“八小时物流圈”提法并不是开开玩笑,他郑重其事地强调“做物流绝不是心血来潮”。如此美妙的网购前景描述,让许多平时网购经常对货物望眼欲穿的网友及本来就地处偏远地区的网友而言,应该都是相当给力的好消息——虽然还只是马云的希望。
二、有关部门的表态并不乐观
然而,十年后网购全国八小时到货也许是一场梦,因为在看到一些主管部门的表态及资料后,我不得不对马云的梦想表示满意担心,至少没那么乐观。
其一,大家别忘记了,就在前几天,对于河南禹州“368万元天价过路费”事件,交通部副部长就曾指出:“没有收费公路的政策,就没有中国交通的现状,也没有农村公路取得的这些成就”。该负责人还特别强调,收费公路政策对支撑中国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这说明,国家在影响物流成本是最重要的一块(公路收费)上是不会做出很多让步的。
其二,过去五年我国在物流占GDP的比例下降方面成绩甚微。最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指出,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左右,比2005年才下降0.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大陆物流成本的下降并非我们想像得那么迅速,反而是相当缓慢,离西方发达国家平均10%的比例相差很远,且照五年才下降0.3个百分点的速度,何时能下降到10%?也许还要一百五十年?
其三,今后五到十年物流成本下降趋势不容乐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指出,2015年的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难以降低到15%.尽管有部分省份提出,在2015年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要达到15%,但是就全国而言,能下降到17%,即比2010年的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就很不容易了。“主要是目前各项成本比较高,降低的难度太大。”他说。如果照此速度,降到10%也许还要四五十年。
三、变通思路与变通收费方法
当然,这并非说中国的物流前景就显得一片暗淡。相反,我们在看到问题及物流成本下降速度不可能太快的前提下,可以思考更多的变通的思路与收费方法。
对于变通思路,网络上一位叫康伟的网友提出,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他提出,物流需求大部分来自于制造业,而按他的计算,中美两国物流成本占第二产业产值的比例分别为37.5%和41.7%.也就是说,中国物流成本真实支出比例是低于美国,而不是高于美国。这个以前的确没听说过,但是对于网购而言,不能算是第二产业,估计其物流成本还是较高,而效率还是较低。
对于变通收费方法,交通部综合司副司长蔡玉贺透露,下一步降低公路收费标准,将采用延长收费时间来实现。他说,国外很多收费公路可以收90年甚至100年,中国目前收费公路最长的年限是30年。
但是,东方早报特约评论员马光远指出,这种主要依靠贷款修路,并通过收费的方式还贷的公路建设模式具有先天性的弊端。公路作为一个公共产品,应该主要由政府来提供,建设资金也应主要依靠政府来提供。修路是古典经济学家眼中政府最本职的工作之一。正因为如此,世界上尽管有近60多个国家存在收费公路,但在公路建设中鲜有将“贷款修路,缴费还贷”作为主流模式,甚至唯一模式的。
当然,还有些听起来不错的东西。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在1月18日表示,将来要全部取消二级公路收费。2010年年底,中国已经在17个省全部取消了政府还贷的二级公路收费站点,撤销站点1723个,总里程9万公里。但是截至2009年,全国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收费里程为42.52万公里。这表明,目前收费的公路里程仍太多。
总之,不论降低还是取消部分公路收费,都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思路,这对网购而言将是极大的的促进。但是,能否马云提出的“八小时物流圈”希望能否成为现实还很难说。毕竟,相关行业及既得利益者会让因为各种原因让这种下降的速度变得比我们想像的要慢,马云的希望实现也许不止十年,而可能是几十年。
另外,“八小时物流圈”不是马云所在的阿里巴马一家投入就可以的,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及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大量的设备、设施、仓库及后台信息系统的投入,再加上城市地区的最后一公里运输及偏远农村的道路建设滞后问题必须加以解决,才能向更高效的物流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