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和我聊天谈及阿里浪事件,他认为在当前的态势下,可能受到的最大冲击是大众点评网,这个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网站。另外一位朋友在一篇他的文章中也提到,大众点评有可能是下一个被巨头并购的目标。
主要是因为微博和微信的夹击。这两种服务虽然都带着个“微”字,但方向上的确有些不同。微博注重的是广播体系,微信注重的是点对点通讯体系,前者更适合做一些追求传播量的营销推广,后者则比较适合做一些需要深度沟通的客户服务。换而言之,前者可以帮助到新客户的拓展,后者则可以落实老客户维护——假如运作技巧得当的话。
大众点评网其实是一个媒体网站,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传递信息:无论是用户在网上发布自己的体验评论,还是商家推送信息。它并不牵涉到再往后的深入服务,比如商家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客户。它看似是一个带有一定意义上的社交基因的网站,但其实全然不是。
于是,它受到了来自社会化媒体(微博)和社交网络(微信)的夹击。微博的媒体属性极强,而且传播速度可能是互联网上最快的一种,但微博也保有一定意义上的社会关系,并不是所有的互粉都是虚的。微博和阿里做了战略合作之后,可能会有更强的实力去运作商业官微,从而去帮助一大票商家展开营销活动。
大众点评网主要的市场是O2O,也就是本地商家的消费者招徕,主要包括饭店和酒店,以及其它本地商家。微博并非和它没有交集。微博上也有相当多的本地化商家,甚至连一栋办公楼底下的便利店都会利用微博来服务它的消费者。
更强大的压力来自于微信,微信目前能看到的商业化道路之一就是冲着本地化商家去的。微生活会员卡——这个其实诞生在微信之前的服务,开始整合到微信里。这项服务目前的收费方式有一定的问题,但从指向上来看,微信的确将它视为一个可行的方向。目前,微生活管理后台是可以让商家去更好地管理它的消费者,再往前推进做一些功能也是应有之意。
搞一个商家用的客户管理系统,当然不是什么最核心的问题。点评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两组关系:商家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后者,点评几乎是空白。阿里搞所谓社会化电商多年,屡败屡战,最终痛下决心,拿出近6亿美元,进入社会化媒体微博,一方面是为了阻止美丽说、蘑菇街的继续崛起,一方面还是想扩大自己商家的交易额,继续做大电商。可见对于“消费”来说,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有多重要。失去这一环,点评就是一个媒体网站。补上这一环,点评就可以向“服务网站”深化——面向商家的服务。
但问题在于,两微其实已经侵占了用户太多的时间。网络时代最稀缺的注意力目前来看是被微博和微信把控。点评的CEO张涛说,在移动互联网阶段,大众点评也许会成为千亿(美元)公司。豪情壮志归豪情壮志,但用户关系的失却,让人很怀疑它迈向千亿公司的路径究竟是什么。
巨头中最有可能企图染指点评的是百度。移动终端上,百度主要布局是以地图为核心的LBS业务,这个和点评要做的事,比较契合。纯地图业务本身是一个基础服务,想象空间并不是太大。但基于地图去做O2O,对于百度而言,是重要的方向。移动流量占据整体流量6成的大众点评,百度应该相当有兴趣。
点评上一次融资获得了6000万美元,这一方面是一个好消息:可以有更多的财力来投入到新的项目中,但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注意到这是D轮融资。这意味着点评下一步就要把上市提上议事日程(08年曾放言说三年内上市,没有成功),创始人的控制权也可能得到一定意义上的稀释。在这样的背景下,巨头进入,可能就不完全是创始人可以掌控的,投资人们也会在寻求退出变现的动力下予以配合。
这个缺少用户关系的媒体网站,十年慢发展,在2013年这个当口,可能将面临它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考验。
—— ——
本文由扯氮集博主魏武挥原创撰写,欢迎于微信中搜索ItTalks以订阅公众账号,或于搜狐新闻客户端科技频道订阅“魏武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