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均衡技术实战:利用4台Web服务器

&">nbsp;   集群的概念容易和一些概念(SMP 、NUMA、MPP、分布处理)相混淆,其主要区别在资源被共享和复制的级别不同。它们是按SMP、NUMA、MPP、集群、分布处理从最紧 密到最松散的排列。

  由于目前现有网络的各个核心部分随着业务量的提高,访问量和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其处理能力和计算强度也相应地增大,使得单一的服务器设备根本无法承担。在此情况下,如果扔掉现有设备去做大量的硬件升级,这样将造成现有资源的浪费,而且如果再面临下一次业务量的提升时,这又将导致再一次硬件升级的高额成本投入,甚至性能再卓越的设备也不能满足当前业务量增长的需求。

  针对此情况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以扩展现有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来实现的,在DNS中为多个地址配置同一个名字,因而查询这个名字的客户机将得到其中一个地址,从而使得不同的客户访问不同的服务器,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DNS负载均衡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是它不能区分服务器的差异,也不能反映服务器的当前运行状态。

  SMP(多处理系统):这种系统是在一台计算机里有多个CPU,CPU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它们共享内存空间和I/O设备。其工作方法是由操作系统负责将任务分解成多个并发进程,然后让其在不同的CPU上运行。

  NUMA(非统一内存存取):这种系统可以让多处理计算机的CPU比SMP更高效地共享本地内存,CPU可以更快速地存取单一的内存区域,不过如需要也可以用间接方式存取其他区域的内存,这种方法是让某些CPU在给定范围的物理内存中有更大的优先使用权。

  MPP(巨型并行处理):这种系统的节点都有自己的CPU,并有自己的专有资源。此种结构相对独立,但各个节点一般没有完全存取I/O的能力。

  集群:集群系统是由独立的计算机组成,但有控制管理工具统一管理。

  分布处理:它是比我们要构筑的集群系统更松散的连接,一般是任务在不同的地方完成,没有可以作为整体管理的单一实体。

  以上的聚合方式有紧有疏,它们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可自己找些资料看,这里只是想让大家了解它所处的位置。

  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

  集群的目的是共享和高效地利用资源,提供大型运算,提供负载均衡分配请求压力以及出现故障时能够进行切换实现高可用性。

  限于篇幅,本文只对负载均衡的实现做些介绍(针对TurboLinux Cluster Server)。通过对相关软件的分析,实现集群负载的功能是通过流量管理实现的,具体有这样几种实现方法:直接路由(Direct forwarding)、网络地址转换(NAT)、隧道技术(Tunneling)。

  直接路由(Direct forwarding)

  当参与集群的计算机和作为控制管理的计算机在同一个网段时可以用此法,控制管理的计算机接收到请求包时直接送到参与集群的节点。优点是返回给客户的流量不经过控制主机,速度快开销少。

  网络地址转换(NAT)

  这种方法可能大家较熟悉,地址转换器有能被外界访问到的合法IP地址,它修改来自专有网络的流出包的地址,外界看起来包是来自地址转换器本身,当外界包送到转换器时,它能判断出应该将包送到内部网的哪个节点。优点是节省IP地址,能对内部进行伪装;缺点是效率低,因为返回给请求方的流量经过转换器。

  隧道技术(Tunneling)

  这种方式是在集群的节点不在同一个网段时可用的转发机制,是将IP包封装在其他网络流量中的方法,为了安全的考虑,应该使用隧道技术中的VPN,也可使用租用专线。

  集群所能提供的服务是基于TCP/IP的Web服务、Mail服务、News服务、DNS服务、Proxy服务器等等,下面我们将就具体的产品TurboLinux Cluster Server 来实现一个进行负载均衡集群系统,用于提供Web和FTP的服务。

时间: 2024-09-22 00:40:00

负载均衡技术实战:利用4台Web服务器的相关文章

高负载Web站点负载均衡技术的应用

Internet的快速增长使多媒体网络服务器,特别是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7117.html">Web服务器,面对的访问者数量快速增加,网络服务器需要具备提供大量并发访问服务的能力.例如Yahoo每天会收到数百万次的访问请求,因此对于提供大负载Web服务的服务器来讲,CPU.I/O处理能力很快会成为瓶颈. 在有些大型网络,由于多个服务器群内硬件设备.各自的规模.提供的服务等的差异,我们可以考虑给每个服务器群采用最合适的负载均衡方式

多台Web服务器做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环境说明: 开发平台是DO.NET B/S .NET Framework 1.1 正式WEB服务器和测试机,均为win2003 原有一个主网站,在六台WEB服务器做负载均衡.运行比较稳定. 现新开发一个子站,将布署在另三台WEB服务器上做负载均衡.这个负载均衡设置类似主网站的设置. 解决步骤: 1)子站在测试机测试通过,运行正常.准备布署到正式环境下(三台WEB服务器) 2)将子站程序拷贝到那三台WEB服务器上,配置好子站相关配置,开放站点与负载均衡开始测试. 3)测试时,页面显示正常,但在触发

linux 负载均衡技术之 LVS

一. LVS简介LVS是Linux Virtual Server的简称,也就是Linux虚拟服务器, 是一个由章文嵩博士发起的自由软件项目,它的官方站点是www.linuxvirtualserver.org.现在LVS已经是 Linux标准内核的一部分,在Linux2.4内核以前,使用LVS时必须要重新编译内核以支持LVS功能模块,但是从Linux2.4内核以后,已经完全内置了LVS的各个功能模块,无需给内核打任何补丁,可以直接使用LVS提供的各种功能. 使用LVS技术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LVS

服务器集群中的负载均衡技术深入讲解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7954.html">nbsp;   由于目前现有网络的各个核心部分随着业务量的提高,访问量和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其处理能力和计算强度也相应地增大,使得单一的服务器设备根本无法承担.在此情况下,如果扔掉现有设备去做大量的硬件升级,这样将造成现有资源的浪费,而且如果再面临下一次业务量的提升时,这又将导致再一次硬件升级的高额成本投入,甚至性能再卓越的设备也不能满足当前业务量增长的需求.  针对此情况而衍

门户网站负载均衡技术的六大新挑战

得上大学时,我和好友老郭讨论最多的话题便是:"像新浪这样的网站是如何支撑如此巨大的访问量?"也曾通过各种手段,猜测新浪服务器的数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版本--一切都是那么神秘.毕业那年,有幸加入新浪,终于一点点地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2004年某厂商设备介绍会上,我初次接触到了负载均衡技术.之后的几年时间,可以说是负载均衡设备在网站推广的黄金爆发期. 发展到今天,一方面硬件设备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实力,另一方面以LVS.Haproxy为代表的软件负载均衡也异军突起,被人们所认可.在新浪,

门户网站负载均衡技术的六大新挑战,互联网营销

文 / 李晓栋 记得上大学时,我和好友老郭讨论最多的话题便是:"像新浪这样的网站是如何支撑如此巨大的访问量?"也曾通过各种手段,猜测新浪服务器的数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版本--一切都是那么神秘.毕业那年,有幸加入新浪,终于一点点地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2004年某厂商设备介绍会上,我初次接触到了负载均衡技术.之后的几年时间,可以说是负载均衡设备在网站推广的黄金爆发期. 发展到今天,一方面硬件设备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实力,另一方面以LVS.Haproxy为代表的软件负载均衡也异军突起,被人

负载均衡技术扫盲

虚拟IP(VIP) 就是类似域名通过DNS屏蔽掉了ip这样,虚拟ip就是要达到相同的效果. 域名 VIP 域名A类解析,绑定ip地址 更改MAC地址 域名跳转,跳到下个域名 NAT技术 LVS(Linux Virtual Server): LVS是Linux Virtual Server的简写,意即Linux虚拟服务器,是一个虚拟的服务器集群系统.这儿不得不提到该项目的创始人,章文嵩博士,这是国内为数不多的NB项目之一.目前,该源码已经进入Linux内核.LVS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负载均衡系统.

拓扑中负载均衡部署在冗余网络结构下,服务器双网卡的切换问题

今天讨论拓扑中负载均衡部署在冗余网络结构下,服务器双网卡的切换问题. 图一 图一拓扑中四台服务器与负载均衡直接相连,每台服务器双网卡各连接一台负载均衡,负载均衡热备模式部署,服务器双网卡也绑定为主备模式.当负载均衡发生主备切换时,服务器的主备网卡也跟随切换.其实这样的应用需求非常的普遍,但实际网络拓扑更常见是的如图二所示结构.服务器不直接与负载均衡连接,服务器数量也不必受到负载均衡物理接口数量的限制,这样的网络架构,一对负载均衡设备可以为几百台服务器提供应用交付. 图二

如何在XP系统下利用IIS架构Web服务器

   如何在XP系统下利用IIS架构Web服务器            利用Windows XP的组件就可以满足建站的要求,而且安全性能不错. 安装IIS 在Windows XP 专业版中,IIS并不是默认安装的,而是作为可选的组件,现在我们要建立一个站点,就可以选择安装它,方法很简单,放入XP光盘,然后运行光盘,在运行界面中选择添加组件,或者打开控制面板然后打开添加或者删除文件,选择添加Windows组件.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internet 信息服务(IIS).然后点击确定安装就可以了.或者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