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传统银行的颠覆者

文章讲的是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传统银行的颠覆者,颠覆传统银行,挑战金融秩序,促进金融改革,加速利率市场化……一直以来,互联网金融都扮演着颠覆传统银行的角色,肩负普惠金融的神圣使命,被推到风口浪尖。可事实上,这些论调大多言过其实。

  长久以来,中国金融的环境确实存在着供求不平衡的现实。金融结构过度倾向于国企央企,传统银行缺乏服务大众的意识,致使国家和个人在信用和风险方面产生的倒置,小微企业和个人的普通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正是借着这个机会,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

  然而,这个困局会长期存在吗?不会!

  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金融行业的改革也在逐步进行。同意成立网络银行,出台存款保险制度,鼓励民间资本设立消费金融公司,鼓励传统金融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等,都说明国家已经在着手解决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状态,所以与其说替代,不如说融合;与其谈颠覆,不如说合作。

  究其本质,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其实是同宗同源的兄弟,都由四大模块构成:资信、系统、资金获取以及资金出借。

  第一,资信。传统银行最大的优势就是资信。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注册资本,几十年的信用积累,上千亿的市值,银行牌照的信用背书……这是银行的核心价值,象征银行的实力,让人们对银行信任。这一点上,互联网金融无疑就差很多,尤其是刚出现互联网金融的时候,一个注册资本几十万上百万的科技公司,十几二十个人的团队,这也是所谓草根颠覆的由来。然而今天,随着行业的发展,监管的逐步落实,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资信也在提升。业内顶尖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上十亿的注册资本,上千人的团队,全国各地的分公司,甚至比一般的城商行、村镇银行都更有实力。未来,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两者的差距会逐渐消除。

  第二,系统。传统银行投入最大之一的就是系统,但这个系统不光包括账户、清算、支付等财务方面的系统,还包括风控系统、运营系统、管理系统、甚至监控系统等等。这些是银行几十年来风风雨雨积累下来一套方法论,也是银行能长存的要素之一。

  对于传统银行积累的大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大系统的方式,将个人的各种行为和消费数据构建成可量化的风险识别模型,对整个金融行业来说都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对除了金融数据外其他维度数据的利用,比如社交数据。与出身就带着系统的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银行显得要保守一些。未来随着各家的加速布局和建设,谁能率先建立起有效的风控模型,谁就能占据制高点。因为其将极大程度的提升作业效率,其对于金融行业的意义,堪比蒸汽机对于工业的意义。然而,这个模型的建立或许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不论是传统银行还是互联网金融,都必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三,资金获取。对于银行来说,获取资金的方式就是吸储。而且,银行的资金成本非常低,基本上都是按照央行的基准利率在执行。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其本身不具有吸储功能,所以更多只能是信息撮合。提供给投资人的收益,从最开始的年化20%甚至30%,到今天的10%左右,虽然降低了不少,但在资金成本上依然劣势明显。未来,在利率市场化的体制和风险定价的金融准则下,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成本将逐步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将有所上升,两者的利率水平将会一定程度趋同。

  第四,资金出借。银行最主要的业务是放贷,然后赚取利差。金融的逻辑是,只要收益能覆盖成本和坏账率,就是赚钱的。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由于是信息中介,所以其只能是赚取信息服务费。对于借款利率,更多是受其前端资金成本所限,在投资人的基础上加1~3%左右。而银行由于在资金成本上的优势,使得其在借款端也有相应的优势。未来随着利率水平趋同,主要的竞争在定价能力,谁能对风险准确的评估,并给出合适的利率水平,谁就能在资产端赢得客户。

  总而言之,不管是传统银行,还是互联网金融,其本质是一致的,与其说谁颠覆了谁,不如说是互联网+时代下的金融同行者。事实上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更需要全行业的努力,利用大数据大系统的方式,构建出合理的风控模型,提升整个社会的金融效率,才能让中国真正实现所谓的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未来的走向,必然会跟银行融合,这个进程可能只需要三年时间。

作者:信雪蕊

来源:IT168

原文链接: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传统银行的颠覆者

时间: 2024-12-05 10:22:20

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传统银行的颠覆者的相关文章

从传统银行高调挺进互联网金融领域到个别银行关停信用卡商城

从余额宝到"各种宝",从阿里巴巴到腾讯,从传统银行高调挺进互联网金融领域到个别银行关停信用卡商城,过去的一周,互联网企业对传统金融领域的渗透卷起一场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头脑风暴. 虽然阿里金融相关负责人没有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太多细节,但是很显然,阿里金融的信用支付服务已经箭在弦上,预计本周就将推出:微信5.0于上周正式推出,其中最为业界所关注的,是其中的"微信支付功能". 与之相对应的是,作为"应战"方的传统银行反应不一.一方面仍

互联网+风口直吹传统银行能否漫步起舞

本文讲的是互联网+风口直吹传统银行能否漫步起舞,近日,中国工商银行隆重发布其酝酿已久的"e-ICBC",主要内容是"三大平台"和"三大产品线".这标志着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也已全面加快互联网金融战略的实施. 此次全面启动互联网金融战略不仅对工商银行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而且对于整个互联网金融业态来说也具有指标意义. 大象寻前进新引擎,加快互联网金融转型 兴起不过两三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来了井喷式的爆发,让传统金融业感到从未有的压力. 艾瑞咨询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商业银行和电商如何玩转供应链金融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商业银行和电商如何玩转供应链金融? 当前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在传统信贷业务之外寻找业务蓝海,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推动着供应链金融的加速发展:与此同时,更多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军供应链金融业务,"多.快.好.省"地帮助产业链上的企业"搬运"资金. 随着线上和线下融合趋势将更加明显,不管是银行还是电商都正在供应链金融上寻找未来可能延伸的更多盈利边界. 从线下转战线上 快速拓展客户群 目前平安银行.民生.华夏.中信.光大.兴业.建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已经开

阿里金融未能触动传统银行根本利益,与大银行博弈加剧

虽然阿里金融不足以触动传统银行的根本利益,但后者对阿里金融的出现和壮大还是心存芥蒂的. 近期火爆的余额宝并非阿里金融唯一一款金融产品.外界不知道的是,由于阿里金融与银行的微妙关系,其多款金融产品皆"胎死腹中". 据知情人士透露,几家大银行成立了一个类似"打阿里指挥部"的虚拟组织,当他们提前获悉阿里金融将在产品方面有些风吹草动时,就会上报至监管机构,导致阿里金融的一些产品无法发布.这一消息已得到支付宝内部人士的确认. 由于阿里没有银行牌照,无论是阿里小贷还是信用支付等

互联网金融再次为传统金融业敲响警钟

根据媒体的报道,阿里巴巴"娱乐宝"推出仅仅只有4天,但是却已经有超过20万人参与娱乐报的预约,平均每分钟大概有70多人参与.如此火热的预约却是在四大行围剿余额宝的背景下发生,这种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以娱乐宝1000元的购买上限来计算,大概每人每年获得的最大收益只有70元,而且还要承担本金可能mainline损失的风险.而且,投资于电影.游戏风险的不确定性其实远远要大于余额宝同银行同业的投资协议存款.可是,就光从3月26日娱乐宝推出四天的时间情况来看,娱乐宝的火爆程度显然大于余额宝.我想

互联网金融冲击波:传统金融如何迎接“新人”?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很多人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会造成很大的冲击,甚至于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这种冲击,会不会是一种颠覆? 7月19-20日,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美国LendIt峰会在上海举办"2014·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这一会议云集各路金融业的精英,热议当下最热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自然,也会涉及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的金融企业如银行和券商的冲击.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单位

互联网金融强势来袭 传统金融巨头的反思与绝杀

自2013年中开始,互联网金融就成为业界最炙手可热的概念,被各路英豪围追堵截,意图借此扬名立万.功盖千秋.传统金融模式岌岌可危,即使支付宝遭遇各种猎杀,但是新金融之势却也势不可挡.第三方支付.P2P.众筹.金融网销.互联网小贷.虚拟货币.理财APP等新兴模式都在冲击和挑战着传统金融. 危机在前,传统金融是否就该坐以待毙,还是严阵以待?他们有怎样的思考和布局? 互联网金融信息碎片化如何整合,互联网金融这一片复杂的江湖版图如何迎接"颠覆融合"?4月9日,由清科集团主办的2014中国互联网金

互联网金融影响客户满意度 银行面临升级压力

当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相继问世时,带给银行的直接影响是活期存款向外流出,与此同时,银行也开始谋变.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上周五(7月18日),J.D.Power亚太公司发布的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3721.html">2014年中国零售银行客户满意度研究(RBSS)给出了一个量化的答案. 对此,J.D.Power亚太公司业务拓展经理傅颖楠的解释是:"互联网金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客户的期望值,当货币基

互联网金融江湖革命:银行IT公司辟蹊径推创新

中介交易 SEO诊断 淘宝客 云主机 技术大厅 本报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这是个内外变局的时代. 内部,中国银行业正面临一场去杠杆化的调整.外部,一场声势浩大的互联网金融浪潮正冲击着中国银行业. 未来何去何从?拥抱技术,成为不容置疑的最佳选项,中国银行业已经开始行动,从银行系电商,到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再到手机支付,各家电子银行部推出的特色招牌"菜",尽管仍仅停留在模块创新上,但已经在金融走向互联网的道路上架起了撬动的战略支点. 那么,撬动传统金融界的杠杆又在哪里?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