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二层封装技术演进之路

在数据中心概念没有火之前,传统的网络都是二三层的网络结构。网络层级包括: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三大部分,接入层主要用于入连接各种终端设备和用户,汇聚层是一个大二层的汇合,核心层则主要是三层转发,不像现在数据中心简化成只有二层结构,接入和核心,并且核心也主张部署二层网络,在这样的网络中二层转发是最基本,也是最实用的技术。不过二层接入设备众多,封装VLAN可能会存在重合,因此就需要进行业务的区分,在城域网中,还需要对公网业务和私网业务进行区分,这样就需要一种封装的技术,对业务进行有效区分,因此就涌现出了不少二层封装技术。本文就是按照网络演变的过程,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主流技术。

 

QINQ技术

QINQ技术是一种VLAN封装技术,是诞生最早,也是目前在实际网络中应用最广泛的二层技术。QINQ技术非常简单,就是在原始报文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层VLAN TAG。我们可以在网络设备的入口使能这样的功能,然后通过下发一定的匹配规则,一般是匹配内层VLAN,也有的高级设备支持匹配IP头的内容,如果匹配上就在原始报文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层VLAN TAG。这样报文带这双层TAG被送到了上游设备,一般路由器或者BAS设备都可以识别双层报文,对双VLAN TAG报文进行处理,回程流量同样,要将外层TAG剥离,将原始报文再送回到接入设备上去。由于QINQ技术出现的较早,最开始很多设备受芯片能力所限,仅能支持对一个端口所有报文打固定的外层VLAN TAG,后来又出现了灵活QINQ,对匹配了一定规则的报文打不同的VLAN TAG。灵活QINQ在二层网络中,尤其是运营商的城域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就算在今天,城域网中也到处可见灵活QINQ的业务配置。后来灵活QINQ的技术也发展得越来越成熟,支持环路检测(在灵活QINQ网络中出现环路是比较令人头痛的网络故障),支持在QINQ上跑组播,支持在一个端口上既有灵活QINQ业务,又有普通VLAN业务,互不影响。QINQ技术的进步给城域网带来了极大的发展,使得城域网的规模快速扩张。虽然QINQ技术在企业网以及数据中心里应用得不多,但是不失为一种好处的技术,因为早期的数据中心规模都不大,不像城区网规模庞大,所以一般都不需要部署QINQ。

VLAN-MAPPING技术

有了QINQ技术,当然不能就高枕无忧了。其实QINQ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有些需求无法靠QINQ技术来解决。比如:有的客户需要对进入网络设备的报文VLAN TAG进行修改,而不是增加一层,将改变了VLAN TAG的报文再转发出去,回程流量还要改回去;有的客户需要对进入设备的不带TAG的报文直接打上两层VLAN TAG;还有的客户需要对进来的报文VLAN TAG打优先级,等等。这些需求QINQ都无法满足,这样VLAN-MAPPING技术出现了,能有这样的技术首先要感谢那些网络芯片厂商,是他们通过研发让芯片支持了这些功能。有了VLAN-MAPPING,那么使得二层封装技术应用更为灵活,可以解决一些特定场合,QINQ技术搞不定的问题。在如今的网络中,VLAN-MAPPING几乎可以和QINQ平分秋色,也得到了广泛部署使用。VLAN-MAPPING不再局限于新增VLAN TAG,还支持增多层VLAN TAG,改VLAN TAG,改VLAN TAG优先级等多种功能,极大丰富了二层网络的应用类型,以便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业务部署需求。

VXLAN技术

VXLAN技术这两年很火,成为各种技术论坛的宠儿。不过在实际的网络中,VXLAN既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已经在一些大型的数据中心里,网络中得到部署,但是依然还没有达到广泛普及的地步。VXLAN也是一种二层封装技术,不过VXLAN是将MAC头封装在UDP报文中,其中有一个24BIT的VNI,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的业务,24BIT要比12BIT的VLAN ID范围大得多。VXLAN的出现主要解决的还有跨数据中心二层互通的问题,通过部署VXLAN就可以解决,而QINQ和VLAN-MAPPING都无能为力。就算原来的QINQ/VLAN-MAPPING网络中,也可以用VXLAN实现业务隔离的目的,因为VXLAN的VNI范围就可以达到1600万。在如今的数据中心二层网络中,运营商和企业网中都已经开始考虑部署VXLAN,VXLAN不仅可以替代原始的QINQ和VLAN-MAPPING功能,还可以解决跨数据中心的二层互通问题,是未来二层网络隔离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不过VXLAN技术目前仍属于实验,推广阶段,很多的网络芯片都不支持,而且VXLAN的兼容性不足。和QINQ/VLAN-MAPPING相比,VXLAN相当于新增了一个报文头,天价头部的多次封装又导致了传输效率的降低,同时技术的复杂性变大。跨数据中心的VXLAN要通过ISIS协议进行隧道的互访,说白了VXLAN已经是一种隧道技术,而QINQ/VLAN-MAPPING只不过在原始报文上稍加东西,两者技术实现已经出现了较大差别。VXLAN要考虑MTU的问题,而QINQ/VLAN-MAPPING一般只增加4字节的VLAN TAG,也不用考虑MTU问题。类似VXLAN的技术还有微软的NVGER和STT等,由于VXLAN是由VMware、思科、Arista、Broadcom、Citrix和红帽共同提出的IETF草案,这些都是各个技术领域的巨头企业,由这些企业共同提出显然非常具有说服力,因此VXLAN技术得到了最为广泛的认可,成为如此发展最为成熟的新二层数据中心技术,虽然一时间还无法完全替代QINQ和VLAN-MAPPING,但是已经开始有不少的用户接受VXLAN技术,并愿意去尝试用VXLAN技术。

任何一种技术都是有缺陷的,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二层网络技术在演进,只不过是解决一些眼前遇到的问题,新的技术也不可避免的要引入一些新的问题。不管怎样,二层技术的进步,几乎代表了整个网络时代的变迁,是网络技术发展史上最为浓重的一笔。二层封装技术的出现,给整个网络应用业务部署带来了活力。随着二层网络的进化,一些技术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新的技术涌现出现,为网络增彩。

作者:何妍 

来源:51CTO

时间: 2024-10-25 10:53:56

数据中心二层封装技术演进之路的相关文章

简析数据中心三大Overlay技术

搭建大规模的云计算环境需要数据中心突破多种技术难题,其中虚拟化是云计算最为显著的特征.要满足虚拟机在数据中心任意网络位置之间都可以无感知迁移,就需要引入一些新的网络技术,Overlay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Overlay技术指的是一种网络架构上叠加的虚拟化技术模式,其大体框架是对基础网络不进行大规模修改的条件下,实现应用在网络上的承载,并能与其它网络业务分离,并且以基于IP的基础网络技术为主.Overlay可以理解是一种隧道封装技术,这样大家都不会陌生,像IPv4inIPv4.GRE.M

数据中心跨机房技术实现的现实阻力

现在的数据中心往往是由很多个机房组成的,机房可能遍布于世界各个角落,以满足全球各地用户访问的需求.这些部署在世界各地的机房,有的是为了提升本地用户的访问体验,有的是为了做机房的业务备份,也有的是集群业务扩容的需要.不管在部署什么的业务,做跨机房的时候,都要充分考虑可能面临的问题,以便在跨机房部署时避免犯错.下面就来详细谈一谈,跨机房的业务部署时,数据中心要考虑哪些可能遇到的问题. 带宽 处于不同地区的两个或者多个机房要打通,很多时候要经过广域网才行.当然,有些实力超强的数据中心也可能单独建设一条

长城电脑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技术获奖

本文讲的是长城电脑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技术获奖,[IT168 资讯]"2014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于日前正式揭晓,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城电脑)提交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以其领先的创新技术成功荣获"科技进步类二等奖".该项目研制难度大,创新性强,属国内首创,不仅是长城电脑在电源及服务器领域长期以来深厚技术积累的结晶,也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我国在高端服务电源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代表着我国在高端服

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概要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兴应用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即计算机"(data center as a computer)的技术发展趋势逐渐明朗.数据中心作为一台计算机,与传统的高性能计算机具有很大的不同.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因为服务器被独占式的分配给租户使用,所以其主要的优化目标是"算得快".但是在云计算领域,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的利用率.降低其运营成本,服务器整合(server consolidation)技术将成为常态.此时,服务器内将同时运行不同租户.不同应用的实例.一般

数据中心网络融合技术DCB漫谈

"融合"并不是一个新词,已经成为许多技术领域的大势所趋,尤其是数据中心领域.数据中心里所讲的融合技术是对硬件层.虚拟化层.控制层以及管理层构件的全面融合,最终可以让整个数据中心资源做到统一控制,统一管理,DCB就是一种数据中心网络融合技术.DCB(Data Center Bridge)是数据中心桥接,是在数据中心中实现融合架构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IEEE) 标准,在融合架构中,存储.数据网络.群集 IPC 和管理流量全部共享同一个以太网基础结构.DCB支持基于硬件的带宽分配,这一

数据中心网络操作的可视化之路

众所周知,数据中心网络设备都是采用的命令行操作界面(CLI),这种方式需要操作者有着非常专业的技术知识才能使用,而不像Windows可视化的系统,交互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网络设备从以太网技术出现发展到现在几十年,却从来没有真正实现图形化的界面,原因何在呢?本文将带领大家去探求数据中心网络设备操作的可视化之路.PC诞生之初也是采用的命令行操作界面,随着图形化技术的发展,CPU.内存.显卡等部件处理能力的提升,可视化的操作界面成为PC的主流,尤其是Windows系统.Linux系统则两者兼具,以命令

跨数据中心二层网络——H3C云间互联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间通常部署以下三种互联链路,每种互联链路所承载的数据不同,实现的功能不同,如下图所示: 三层互联.也称为数据中心前端网络互联,所谓"前端网络"是指数据中心面向企业园区网或企业广域网的出口.不同数据中心(主中心.灾备中心)的前端网络通过IP技术实现互联,园区或分支的客户端通过前端网络访问各数据中心.当主数据中心发生灾难时,前端网络将实现快速收敛,客户端通过访问灾备中心以保障业务连续性. 二层互联.也称为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互联.在不同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网络接入层,构建一个跨数据中心的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 李明 云计算带来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对数据中心网络提出了新的需求,网络虚拟化技术是解决这些新需求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系统论述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中涉及的控制平面虚拟化技术和数据平面虚拟化技术,分析了业界主要厂商的技术实现和新的虚拟化标准协议的技术原理,为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演进路径. 关键词: 云计算 数据中心 网络虚拟化技术   [下载地址]:http://bbs.chinacloud.cn/showtopic-13551.asp

阿里巴巴开源移动容器化框架Atlas的技术演进之路

摘要:在2017云栖大会深圳峰会开源专场上,阿里巴巴手淘技术部资深技术专家倪生华(玄黎)做了题为<Atlas-容器化演进之路>的精彩演讲,玄黎从Atlas的发展.特性.技术原理以及开源运作等四个方面为大家分享了手淘的移动容器化框架Atlas的技术演进之路.面对All in手淘的航母战略,如何实现组件化?本文不容错过. 以下内容根据嘉宾演讲视频以及PPT整理而成. 本次分享将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Atlas的发展 Atlas的特性 Atlas的技术原理 Atlas的开源运作 一.Atlas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