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自媒体中脱颖而出
上海伟雅
2010年3月4日,新浪CEO曹国伟在新浪2009年度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新浪微博的用户已达到500万。今天(5月20日)我在新浪微博上看到消息说已经有1000万,就是说,不到6个月用户递增一倍。这个数字既说明微博发展迅速,也说明有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自媒体。
什么是自媒体?百度解释: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比如邮件、手机、博客等,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特定个体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称为自媒体。
七年以前,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了一份由谢因•波曼(Shayne Bowman)和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联合提出的自媒体研究报告,该报告定义:“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2004年,美国互联网界著名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出版了其专著《自媒体》,该书全面地介绍了草根记者(博客主)的激增是如何改变新闻传播方式的。他指出:“由于每个人都能够制作新闻,发言权被赋予了那些无声的人们。”
作为自媒体时代到来的标志,BBS是第一座里程碑,博客是第二座里程碑,微博是第三座里程碑。区别这些里程碑的是由于技术推进而形成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规模。自媒体应该带有三种特征:它是个人的,是我的,是自己的;它是经过某个媒介或者平台传播出去的,不是封闭的;它运用了电子化的手段。所谓技术推进,所谓电子化手段,应该理解为是不是将现有发明的几乎所有的电子化传播手段都聚集起来了。
微博作为第三座里程碑,它集中了现有电子化手段中的手机、短信、即时、链接、跟随、转发、分组、搜索、跟帖、话题、图片、影音等,无孔不入地有趣地和对外传播。它在内容上的变革,是将内容限制在140个字,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没有这个发明,就不可能集中、容纳、即时转换这么多的电子化手段。
虽然自媒体还不能和主流媒体在影响受众上分庭抗礼,但是它作为主流媒体的一个补充已经被认可。一些美国人选择的媒体混搭是:1、2个电视节目,3、4份报纸、5、6个博客。博客和微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区别于主流媒体又能够被受众接受的媒体模式。
但是,微博因为是“自”媒体,是个人,是单兵作战,它就不可能占有主流媒体的位置。它的传播特点是:1,它传播了被主流媒体忽略了的信息;2,它运用了被主流媒体忽略了的即时、多元的传播模式;3,它展现了主流媒体忽略了的社会价值。在相当长的时期,微博要抓住的就是被主流媒体忽略的内容。这很像经济社会中“隐形企业”抓住的缝隙产品,常常是大企业忽略的产品,但是他们做到了有影响力,在这一个缝隙产品的市场上有足够的占有率。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如何在自媒体中脱颖而出的问题了。它的核心应该是三个,一个是内容是我的,并且内容有一定的数量要求的,有规定的更换频率的;一个是必须运用能够帮助传播的先进的电子化手段,必要的时候甚至外包;还有一个就是划定价值趋同的小众范围,在这样的小众范围里创造影响力,成为意见领袖。
在媒体对我们的影响中可以看到有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靠主流媒体影响我们;第二阶段,靠主流媒体+自媒体影响我们;第三阶段,我们经过选择的价值观认同的自媒体越来越多。到了第三阶段,意见领袖成为名副其实,粉丝也不再是一种戏称或者盲目的追随,粉丝因为价值观的认可而追随。自媒体可以成为盈利模式。互联网时代会产生一种讲述人的职业。
和主流媒体一样,“报纸的主要产品既不是新闻也不是信息,而是影响力”。就是说,品牌微博进入高级阶段以后,它的影响力将比它的信息更加重要。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1,微博让自媒体从稚嫩趋向成熟;2,自媒体会成为主流媒体的补充,并且可能有更大的发展前景;3,自媒体要看到自己的局限,把握被主流媒体“忽略”的部分;4,成功的自媒体有三大标准:它是自我的有经常内容的,它是成功运用电子化传播手段的,它在小范围的目标受众中是意见领袖;5,做品牌自媒体就要学会细分市场、收缩讲述范围,增加影响力。
本文源自:http://www.weiya2009.com/post/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