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瞻:货币政策将转为稳健

专家预测,保证经济平稳增长仍是明年首要任务,货币政策将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之前可能加息1到2次。CPI目标可能要上调到4%,经济增长速度降至8%左右。  本报记者 林春霞  按往年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近期召开,人们普遍关注,中央将给明年的经济工作确定一个怎样的方向标?实行哪些政策措施?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专家预测:保证经济平稳增长仍是明年首要任务,货币政策将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之前可能加息1到2次。同时CPI目标可能要上调到4%,经济增长速度降至8%左右。  CPI目标可能要上调到4%  围绕物价、经济增长、政策走向等话题,接受采访的专家介绍了他们各自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可能作出的目标和方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很多问题不能仅仅看结果,看表象,就事论事,要看其问题的本质。就通胀而言,在上世纪80—90年代初,学术界对通胀做过很深研究,4%以下不算通胀,属于货币正常波动,4%—6%属温和通胀,6%以上才是通胀,6%—9%属于比较严重,超过两位以上通胀就很严重。从综合因素来看,明年供求变化不大,物价也不会有太变化,基本上趋于稳定态势,会在4%左右波动。  申万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CPI目标上调到4%,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通胀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平均通胀率是5.8%,2009年CPI控制目标是4%,2008年是4.8%。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研究员袁钢明向本报记者表示,货币量控制过度,会造成经济严重下滑,2008年就有过教训。他个人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考虑这些方面:保证经济平稳持续增长仍是明年首要问题,物价上涨保持4%左右。  袁钢明认为,对通胀原因判断一定要准确,不能简单认为是货币发行过量引起,否则紧缩货币过于猛烈会影响正常的货币需求。货币量多,也不一定会造成通胀,还要看它活跃程度。保持一定货币量,并控制一定程度,不会引发通胀。因此,提高利率,让游资存入银行,防止流入市场炒作,管理好货币流动性,不要让它活跃过头,增强货币管理的灵活性与针对性是关键,现在只能边收缩边看情况。  袁钢明说,由于目前房地产泡沫风险、食品价格上涨、通胀等问题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明确,明年极有可能采取紧缩措施。这些措施使用起来很为难,既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要及时、适当,不能过度。  顾海兵表示,造成通胀有多方面因素,并非单一货币量引起。他认为,中央在对明年工作做安排时应该注意,对当前物价不要过分打压,对货币不要过度收缩,目前货币量并不过多,恰恰相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轨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货币化交易时代,一个国家经济活跃程度需要大量的货币作支撑。  更加重视民生  因为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对民生方面有政策倾斜。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分析,10月份CPI数据为4.4%,估计12月CPI会有所回落,但明年上半年多数月份CPI会在5%以上。这正是最近不断有声音传出“中国通胀容忍度需要提高到4.5%—5%”的现实基础。  “物价上涨,对民生会产生冲击,因此国家在财政方面要注意收入分配向民生倾斜,减少对居民个人所得税征收以及中小企业税收,许多中小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承担风险能力较弱。提高居民收入,主要提高劳动者报酬,提高财政拨款工资的支出。”袁钢明对记者说。  在袁钢明看来,应出台《工资法》,在法律与法规上注重加强劳动者收入提高的政策导向,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提高退休或劳保人员收入,对医疗、教育财加大政投入,管理好住房,扩大保障性住房开
发力度。通过系列民生政策,实现充分就业与百姓收入增长,提高百姓对物价的理解度与承受能力,才能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社会才能和谐。  对于明年中央有可能采取的宏观政策,顾海兵发表了这样的建议:宏观制度设计要更加有针对性;货币政策制定过程要体现公开性与透明度;政府要管理好城市,为市场流通体系提供有序竞争环境,保护充分竞争。

时间: 2024-10-24 06:03:0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瞻:货币政策将转为稳健的相关文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计近期召开货币政策或微调

参考往年惯例,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在近期召开.分析人士预计,防通胀将成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此外会议可能在明年的信贷规模.投资项目的分配以及更多的紧缩政策的出台方面有新的举措. 文/本报记者陈海玲 看点一 物价调控下一步重在落实 本月,央行罕见地连提两次存款准备金率.稳定物价的"国十六条"--一系列政策迅速出台后,预计于下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会有何新政出台是各地投资者和百姓关注的焦点.专家预计,随着物价十六条的公布,各地菜价正在开始迅速下降,物价调控的目标落实有望,而在明年的

近五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决策者都会为来年经济定调,从中可以看出宏观经济政策的脉络. 定调2007: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 定调2008: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定调2009: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定调2010: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定调2011: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前宏调方针敲定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有消息称,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稍稍提前,由原来的12月初前移至本月底.会期初定显示来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调控的基本方针,已基本敲定.经济界传出信息,有关来年经济工作的大框架实际已定出. 按透露出的信息,这一大框架有3个基本点,1.高度肯定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领导层的共识,是要全面肯定一揽子计划,对保持经济走出低谷,保持增长的作用要予以肯定.2.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分别继续积极和适度宽松.3.来年的调控,以何为纲.过去一年来,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料主攻调结构

商务部称正在会同其他部门研究明年刺激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新华社 图 刺激计划只微调不退出 早报讯 年度重头大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近期举行.作为回顾一年得失,确定并部署来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宏观调控政策走向的定调会议,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关注. 根据11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出的信息,明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明年经济工作的基调已然定下. 值得重视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时指出,明年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酝酿提高通胀目标或提高到4%

在今年CPI增幅不断提高及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明年的通胀控制目标. 中国2011年的通胀目标很有可能会提高到4% 在宏观政策上,则有可能不再强调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自2008年危机以来执行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被重定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按照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只会初步提出明年的经济增长和物价控制目标,更重要的是为明年宏观政策的方向打好基调.具体的中国经济四大目标,经济增长(GDP).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CPI).就业

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有大行布局明年信贷

章文贡 12月13日,包括工行.中行在内的数家国有大行分别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提出了相关的落实措施. 工行表示,将更加自觉地处理好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正确传导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 中行称,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各项决策部署上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决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布局贯彻落实措施时,工行提出,保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与均衡投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出哪些新信息

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结构优化 在2009年保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后,中国的宏观经济去向何方,这成为海内外高度关注的焦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闭幕,记者分别采访了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他们认为,会议传递出许多重要的新信息和新信号,为明年宏观政策确定了基调,即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稳定发展仍是明年大方向

中新网12月5日电 (秦欣)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开幕.这次会议将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总结2009年经济工作,对2010年经济发展作出部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所以备受各方关注,原因在于为明年中国整体经济工作定调.可以预见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出台"政策紧缩信号"的预期已不存在,明年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无悬念,稳定仍将是大方向.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有关经济政策是否保持连续性.促进消费需求以及如何应对通胀预期等热点颇受关注. 中央政治局会议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已定经济刺激方案不退出

经济刺激方案不退出,部分政策有微调 年度重头大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于近期举行.根据11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出的信息,明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明年经济工作的基调已然定下. 值得重视的是,政治局会议同时强调了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传递出的信息是:"在经济刺激方案不退出的主基调下,部分政策仍将微调." 12月1日起,新华社开始发布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稿"为题的专栏文章.来自国内经济学界的著名专家厉以宁.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