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前沿人士都会想到大数据。今年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大数据是框定的主题之一。数据将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资产,就像货币或者黄金一样,在商业、经济、社会公共事业等领域,决策将会越来越以数据和分析为基础,而非靠经验和直觉。
当然,大数据并不是新概念,在物理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是早已存在的理论,只不过此前没有有效的手段获取和利用大数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的来源变得更为广泛,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变为可能,大数据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地推广。
看起来,未来应该是一个基于IT和互联网行业的新经济(310358,基金吧)时代,传统金融行业也将被“信息革命”。那么,银行的机会在哪?以“吃利差”为主的银行如何去抢挖未来互联网上的“数据”金矿?
银行缺失非结构化数据
从银行目前最关心的小微贷说起。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已经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具体金融服务:通过掌握其电商平台和支付宝的各种信息数据,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自动判定是否给予企业贷款,全程几乎不用出现人工干预。
宇诚网络副总裁张东云告诉记者,对于银行来说,则需要雇佣大量的信贷员去实地调查有融资需求的小微企业:要了解企业的融资需求是不是真实可靠,要去审核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要拍照,甚至查电表、水表,而对于很多没有账目记载、没有规范化运营的小企业,客户经理们还需要耗费很大精力自己去重新搜集整理资金账本。
显然,如果银行要扩大自己的小微贷款范围,应对的是人力资源投入、运营能力、成本上升和整体效率下降的巨大挑战,即便是对于民生、包商这些长期研究和经营小微贷的股份制银行而言。
张东云认为,其实银行也积累了客户一些有价值的数据资源,甚至是互联网企业梦寐以求不具有的数据,比如实名身份信息、在强信用关系下的交易信息等。银行也都已经重视基于其上的商业价值挖掘。
问题在于,银行现在的数据大部分仅限于客户到银行服务站点之后的交易信息,使用相关产品的信息,但是对于交易背后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客户的供应链、客户的日常关系、客户的偏好、客户在生活中在互联网上的行为轨迹、尤其是客户之间的互动联系,这些是银行原有的IT系统设计没有考虑的,也无法掌握的。
因而,银行在做小微贷业务时更多只能去参考商业圈、行业、地域为维度的较宏观经济因素,总的来说,没有细分到企业的非结构化数据积累,甚至背后都没有IT系统的统一支撑,业务被割裂了,对于信贷员从调查现场传回的照片等信息都不能通过互联网进行方便快捷的共享分析。
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科技开发部总经理张金顺曾告诉记者,数据会成为未来银行的一种核心竞争力,这也是记者在接触一些国内各大银行相关人士时,发现已经被普遍接受的看法。
那么,银行该怎样去获得那些至关重要的非结构化数据?
SOCOMO构筑新的数据采集体系
还是从银行目前最关心的小微贷说起。银行最直接思考的一个方向是,能否在现有网银上承载商城业务,让客户登陆网银做些相关的交易或购买?让客户沉淀下有价值的数据?
网银联盟秘书长曾硕对这种想法泼了盆冷水。曾硕透露,现在中国五亿多的网民每天平均在网时长将近三个小时,而银行客户用网银的时间,每个月累计在一起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做完事以后用户就退出去,绝不会在网银里面停留逛商城。
第二种方式是,和其他电商平台或网络融资平台合作。这种方式对于银行的不利在于,面临着脱媒的挑战。阿里巴巴和建行之前的合作搁浅,这就是主要的一个原因。
第三种方式是自建电商平台。对于银行来说,跨界太广,如何推广品牌、吸引用户流量很困难。
宇诚网络副总裁张东云告诉记者,银行具备的优势仍然在于原有的客户,关键是在于如何让这些用户与银行的相应服务挂钩:如何让银行服务全面深入融入客户的工作生活,如何让用户(用户之间)的各种商务信息能被银行的平台抓取。
互联网的重要特征是开放,银行想要发掘互联网的价值,唯有开放一条路可走。对此宇诚网络提出了SOCOMO的概念,即社会化、商业、移动的融合。简而言之,要以开放的社会化金融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随行的全方位商业服务。
张东云认为,银行需要的不是第一代网银金融信息堆砌的网站界面,也不是第二代网银数以千计的功能点的交易菜单罗列,而是以“金融服务生活”为核心理念的互联网银行生态圈。
具体而言,互联网银行要改变传统网银的功能菜单导向为以客户核心需求为导向,把封闭的自助通道拓展为依托于互联网的开放的金融服务平台,从系统走向生态。秉承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互联网精神,构建开放服务,打造社会化金融服务平台,与社会化资源充分糅合,依托开放的社会化互联网平台和云技术与移动互联技术、将金融服务融入生活场景,融入商务服务过程,将银行服务融入互联网生态。
在这个前提下,以客户为中心、深刻关注客户的交互方式及手段,以此建立全新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体系。在Web2.0时代,大数据原本就应该是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关系为基础作信息生产、交换,从而产生的巨大信息爆炸,产生比现在更有价值的商业模式。
据记者了解,中信银行、宁波银行等已经开始了银行网上社区的建设,为中小企业、个人用户提供开放的服务平台,而交通银行(601328,股吧)的电子商城开始允许非该银行客户注册账户进行登录,并为其提供一系列相应的服务。
张东云表示,这种开放平台对银行带来的另一个巨大的好处是,如果建立了用户的银行ID和其他互联网ID的关联关系,将会让银行追踪到用户的互联网行为轨迹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有了这个可能性,银行可以像现在互联网企业做的一样来挖掘用户行为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况且,银行还掌握着这些实名制用户的在银行内的交易数据。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将大有可为,有很多互联网企业无法做的事、无法整合的资源,银行都可能完成。张东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新车上市可能会采用类似团购的模式来促销,银行可以准确地匹配潜在消费群体,并在团购的基础商为买主提供额外的支付、分期甚至消费信贷等一条龙的打包服务。银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也是类似,相比于大众点评等互联网企业,在本地消费生活服务上,银行可以整合信息查询、精准推送商家信息、尤其是包括支付在内的各个服务环节届时,银行也将真正得以撬动互联网上的“数据”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