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锴 上海报道
被称为“潘多拉”盒子的各类电视机顶盒,在风起云涌一年之后,近期开始遭遇政策监管。
7月14日,有媒体援引一位广电内部人士的消息,称广电正在酝酿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未来,视频网站很可能只能作为盒子的内容提供商,不能在盒子上有专门的入口,也不能设立视频网站的专区。
面对新的重磅消息,视频企业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一位视频网站的员工向记者表示:“今天收到了好多类似的询问,但公司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口径回复。”
此消息未获广电部门官方证实。假使这个消息坐实,这已是广电近一个多月来发布的第四个限制政策了:先是要求百视通和华数传媒关闭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中的非法APP下载通道;紧接着在互联网大会上重申商业网站不允许自建互联网电视内容平台;7月初要求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取消对电视台播放内容的回看和时移功能;并大力推广自己研发的TVOS操作系统。
其中,关于下令关闭盒子中的APP,并非是广电总局推出了新的规定,而是对181号文件的重申。
广电的一系列举措,意在打击牌照方、电视厂商、视频企业之间的违规操作,并将互联网电视内容领域的管理掌控在广电体制之内。这同时意味着,视频网站谋划已久的“进入客厅”、“争夺电视”计划将面临受挫,而盒子的运作模式也或将调整。
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整个中国市场OTT的机顶盒,销售量大概在一千万左右。其中没有和牌照方的播控平台进行对接的,大概占到80%以上。
眼下,电视盒子的厂商大约可以分为四个类型:有线电视盒子、电信运营商IPTV盒子,以及以小米、乐视为代表的互联网盒子,还有一部分是山寨盒子厂商。
这些盒子除了通过销售终端收回一部分成本外,大部分以服务费、贴片广告和业务收益分成为主要商业模式。还有一些厂商为了推广盒子,会免收三个月到一年不等的服务费。有些商家甚至会终身免收服务费。这种情况下,广告就成为它们一段时间内主要或是唯一的盈利模式。
经过这一轮的整顿后,违规视频资源被逐渐清除。视频资源缩水进而导致服务费和广告费的下滑,盒子厂商原本赖以生存的盈利模式,正在遭受严峻挑战。
需要指出的是,这场整顿涉及的往往是正规盒子,但更大的问题在于山寨盒子。对于后者来说,无论是自建内容平台、盗播作品还是通过互联网在电视屏幕上播放作品,躲过监管都相对容易。有业内人士预测,广电总局或先从自己可管理的体制内公司入手,后续还会通过一系列行动,进一步厘清市场秩序。
倘若未来视频网站只能做内容提供商,而不能在盒子上有专门的入口或品牌体现,也不能设立视频网站的专区。这意味着,一些互联网企业的盒子产品或将面临新的政策风险。
此前,小米盒子上有“搜狐视频”专区,而乐视在自有产品与合作产品上也设置了“乐视专区”。一旦不能与集成业务牌照方以设立入口和专区的方式合作,那么视频网站后续的商业利益也将受到影响。
不过,也有视频网站声称自己没有受到冲击的。爱奇艺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爱奇艺通过与硬件厂商合作,为机顶盒提供软件和内容。公司直接将内容授权给集成业务的牌照方,盒子中并没有爱奇艺的专区。据悉,爱奇艺的盈利模式是贴片广告,其与创维合作的盒子上印有爱奇艺的标志,播放的电影中也会打上爱奇艺的水印。
但更多时候,一旦视频网站的自由度受到影响,短期内仍不免对业务造成冲击。如何应对未来更加严格的产业环境,各方显然还没有想好。
“目前,一些盒子厂商和互联网企业,在内容布局方面仍在观望。” 易观国际分析师庞亿明指出,“对于互联网电视,国内目前还没有出台非常明确的政策,一旦企业开始大力推进,很容易在法律上越界。”
在她看来,更加严格规范的监管有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但眼下尚不完善的法律、政策环境,同时也会拖慢产业的布局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