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石家庄的清晨,高处望远,大片的6层居民楼中已看到灯火与炊烟,街道上有很多人选择骑自行车出行,安宁静谧,颇有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情怀。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这座城市的居民幸福感在全国294个城市中排名第一。这个调查结果不能不说出人意料,然而在这次采访河北省农信系统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记者近距离感受到了石家庄人在快速发展中所保有的那份幸福感与人情味。
信息化系统是现代金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金融机构开展高效、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的重要支撑。在2005年河北省联社成立之前,河北的农信系统在科技建设上远远落后于时代与同业。据工作人员介绍,当时某些地区甚至依然存在着手工结算,不仅在最基本的金融服务上无法满足顾客需求,而且在风险防控上纰漏频出,客户流失严重。省联社成立后,作为省内农信系统的一级管理机构,大力统筹,调配资源,痛下决心补齐河北农信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欠账。科技部门临危受命,开始了艰难的建设过程。
从无到有 从有到全
与河北省联社信息科技中心的人员座谈时,记者的一句“平时加班多吗”的问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多啊,家常便饭!”短短6年多时间,将信息化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全部建设起来,要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可想而知。
首先是在反复讨论、借鉴先进外省市联社的基础上,确定了“大集中、大会计、大联网”的模式,将全省数据统一集中到省联社网络中心,建立全省统一的总账系统,以提高安全性、降低运维成本。实现全省农信社通存通兑之后,又接入了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中国银联清算系统、支票影像和支付密码系统以及农信银清算系统,至此,农信社结算渠道不畅的时代彻底终结。其次是逐步建立了信贷管理、稽核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和经营分析等管理信息系统。借助科技手段,农信社能够全面实时准确地分析业务走势,工作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也显著提高。每一次变化对于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工作人员都带来了思想与观念上的更新,使整个队伍越来越向现代化专业金融人方向靠拢。
在现代化业务产品的拓展阶段,省联社发行了河北农信自己的银行卡--“信通卡”,实现农村信用社长久以来“一卡在手,汇通天下”的梦想,同时全面开通“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开辟了自助业务、中间业务、以及电子银行业务。作为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农信社在拓展这些城市商业银行的“标配业务”时,十分注重费用上的优惠,尽可能减轻用卡农民的经济负担,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不仅如此,近两年来,省农信社锐意创新,开发了“农信村村通”、“支付宝卡通及快捷支付”、“银联无卡支付”、“农民自助服务终端”等新型业务,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作出了新的贡献。
事业留人 感情留人
在短时间内建设如此大而全、新而密的信息化网络,从采集需求到编写程序,从网点更新到灾备选址,从完成项目到培训基层人员,每一步过程都需要省联社信息科技部门直接参与,统筹规划。加班是他们的生活常态,但怨言却未出现在这个团队。他们是省联社平均学历最高,获得专业认证资格最多,平均年龄却偏小的一个团队,他们随是搞计算机的,但并不呆板,给其他部门同事的印象反而是精神足、点子多、会热闹,他们的节目形式精彩多样,在单位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总是获得大奖。除了近年招录的大学生和少数挖来的同业精英外,科技部门人员大部分来自河北农信系统的基层。获得国际认证项目管理师资格的何卫刚工程师就是其中之一:“我从基层成长起来,对农信事业有感情,深知没有现代化信息系统之前农信社的状态,很想做些事情。”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做事业的平台。问及待遇与同业相比如何时,他说:“肯定跟商行有差距,但领导以身作则,团队团结,在这里工作起来很舒服,我们单位是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带着幸福感与认同感去做事业,是省联社信息化工作者在繁重紧张的工作下却能够成果累累的真实缘由。
“村村通”之处人情味浓
为大力推动河北省银行卡助农取款业务,人行石家庄中支牵头组织成立了“河北省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河北省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推广实施方案》,对全省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推广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农信社作为网点最多,最贴近基层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号召,于2011年8月启动了“农信村村通”工程,农民可以通过农信社布放在“特约农户”的自助设备,办理查询、小额存取款、转账、汇款、缴费等各种金融业务。
在离石家庄不远的正定县南村,“农信村村通”的服务点设在村里的一家干洗店里,掀开门帘,干洗机器旁边空无一人,倒是里屋热闹得很。原来三四个经常来这里办业务的农民兄弟正跟干洗店店主,也就是“农信村村通”的特约农户老陈拉家常呢。说起在这里布放的那台EPOS,几位乡亲的话就更多了:“有了这台机器,我们不用往信用社网点跑了,不用搭车也不用在网点排队,太方便了。”老陈的手边摆着一本记账簿,每笔取款他都如实记录下来,上面的金额从100到上千不等,还经常出现63.8、42.9这样有零头的数目。老陈说:“都是乡里乡亲,他们找我也方便,经常是用多少取多少。现在正在发放粮补,来查询的,来取钱的特别多,干洗店的生意都得让家里其他人照看了。”说话间又进来一位大妈,让老陈帮着查最近发了多少粮食补贴。这里的人来人往中充满人情味,农民跟特约农户没有距离,更加随意。小小的服务点就这样就地生根,承载起了整个村子的日常金融需求。省联社市场拓展部的工作人员介绍道:“我们前期布设EPOS所投入的大量成本在短期内不太可能收回,但作为农民自己的金融机构,农信社必须尽一切可能为村民近距离享受基本金融服务创造便利,同时承担起代发财政补贴等传导惠农政策的责任。”
“农信村村通”工程是农村信用社依托现代技术和产品优势,采用“特约农户”方式,通过在农村地区布放EPOS等简易自助设备,来实现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朋友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小额存取款、转账、汇款、缴费等各种金融业务,满足农民对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构建起支农、惠农、便农的“支付绿色通道”,将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触角延伸到万村千乡,将安全、便捷、实惠的金融产品送到千家万户。“农信村村通”工程是目前最能为农民“解渴”的一项举措,这项行动迅速在全省各地农村生根发芽。截至3月末,全省共计开通农信村村通金融服务点7625个,行政村覆盖率达16.4%。,其中90%设在农村金融服务空白村,消除金融服务空白村6863个,并力争在今年年底实现全省行政村的基本全覆盖。
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农信社的旧形象,使得客户数量、账户数量、交易笔数都实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2月,河北农信社信通卡发卡量突破1300万张,同时,各项存款余额突破6000亿元,位居全省银行机构首位,这其中信息化建设功不可没。
六年时间中,河北省联社坚持“科技兴社”的发展理念,使河北农信事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艰难的初始建设期已经过去,现在河北省联社信息科技工作正在向更高的技术应用与管理水平努力,必将在河北农信社加快向现代金融企业迈进的征程中发挥更有力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