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去年底颁奖给一个反映互联网用户行为庸俗化情况分析的论文《中国互联网用户行为庸俗化程度研究》(1),我当时非常认真地拜读了这篇挺长的论文,一是上述人民网的获奖论文里也恰好引述了发生在我们网站上的一个案例(2),当时为各大网络媒体和平面媒体所转载,网站电话一度被打爆,后来我们的处理方式还得到了相关平面媒体等的报道(3);二是对互联网的用户行为和用户体验,一直是我非常关注,以及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牛年伊始,七部委开始整顿互联网“低俗之风”,行业很多知名的网站都有所牵连。听到这次整顿开始的时候,我并不太吃惊。一是因为上面这篇在人民网获奖的论文,是去年12月份就发表的了,那时我就觉得国家相关部委会有所行动,惩治“低俗之风”;二是自己这几年做互联网一直在关注用户群体行为,我们一直想创造更好更符合用户体验的产品。
我们最开始做去114的初衷是为用户提供方便的城市生活信息资讯服务,找房子、找保姆月嫂、把自己不用的生活用品转让给需要的人等等。我们是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才开始经营本地分类信息互联网服务的。然而走过这两年的发展,随着使用的用户超过千万人次,随着我们每天看到的数已万计的后台系统里用户待审核的信息,充斥着一夜情、找二奶、短信群发、追债公司、私人侦探、假文凭、假发票等庸俗甚至违法信息,我们从事城市生活信息资讯服务的,也许比很多网站更早更深刻地面临低俗或者庸俗内容的困扰。
而我自己的朋友圈子里,有很多从事SP的业务。最近这一两年和他们闲谈的时候,总觉得他们特别郁闷。其实这些朋友都不是坏人,都很善良,但是看到周围的有些公司从事着一些庸俗或者说低俗的业务,而大赚特赚时并且各项整治行动会会都抓不到他们时,他们就不平衡了。这其实是一个经济学中著名的定律:“劣币驱逐良币”。
难道中国的互联网用户的行为真的都庸俗化了吗,最后市场上都将会充满劣币吗?作为提供城市生活信息资讯服务的新媒体,我们该怎样做? 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最近我在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的论著里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乔治.阿克洛夫阐述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
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
假设有一个二手车市场,里面的车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都一样,但其质量有很大差别。卖主对自己车的质量了解得很清楚,而买主则没法知道车的质量。假设汽车的质量由好到坏分布比较均匀,质量最好的车价格为50万元,买方会愿意出多少钱买一辆他不清楚质量的车呢?最正常的出价是25万。那么,卖方会怎么做呢?很明显,价格在25万元以上的“好车”的主人将不再这个市场上出售他的车了。这样一来,进入恶性循环状态,当买车的人发现有一半的车退出市场后,他们就会判断剩下的都是中等质量以下的车了,于是,买方的出价就会降到15万元,车主对此的反应是再次将质量高于15万元的车退出市场。依此类推,市场上的“好车”数量将越来越少,最终导致这个二手车市场的瓦解。在这里,人们通常所做的是“逆向选择”,它出现的原因就在于信息不对称。
如何打败劣币?
然而,“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并不是无法摆脱的,只要使信息流动充分,优劣区分明确,这个问题就能解决。
应该说,劣币与良币是可以共存的,不同品质或等级的物品和行为共存都是很正常的。乡镇企业生产的几十块钱一双的运动鞋并不会驱逐几百上千块一双的耐克运动鞋,反之亦然。这里的关键是运动鞋市场上有一个信息对称的竞争环境和市场定价机制。这种机制使得不同的鞋有不同的市场价格,消费者各取所需。然而,如果乡镇企业的运动鞋可以私自挂上耐克的商标而不受到追究,所有的企业就都会去生产这种成本低、利润高的运动鞋了。这时,“劣币驱逐良币”原则就发挥作用了。可以看出,充分的竞争环境和完整的信息是市场正常运行的保障。那么,这种保障如何获得呢?
继续分析阿克洛夫的二手车市场的例子,我们很容易就会替卖好车的人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你可以告诉买者你卖的是好车,如果买者不信,你可以负担全部或者大部分费用找专家检验汽车;或者与买者达成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规定如是坏车则包赔一切损失,等等。这样一来,买车的人很容易就可以借此判断出车的好坏,因为只有好车的卖者才敢承担费用请人验车,卖坏车的人是绝不敢做这样的事的。这实际上是在做信号传递的工作,这是一种克服市场无效率的方法。
信号传递的模型是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提出的,他因此与阿克洛夫同获200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一个提出的问题模型,另一个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人才市场上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应聘者往往比雇主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设想市场上有两种应聘者——高能者和低能者。二者都积极地向雇主传递自己能力很高的信息,尤其是低能者要想方设法把自己伪装成一个高能者。这时候,教育程度就成为一种可信的传递信号的工具。那些上过名牌大学的人一般讲要比普通学校的学生更聪明更勤奋,也更专注更有自制力。当然,高学历也不一定就意味着高能力,名牌大学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能力及知识较差的学生,但是在没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雇主们只能相信学历所传递的信号了。
当斯宾塞在哈佛大学读博士的时候,他观察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MBA的学生在进哈佛之前很普通,但经过几年哈佛的教育再出去,就能比教授多挣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钱。这使人禁不住要问为什么,哈佛的教育难道真有这么厉害吗?斯宾塞研究的结果是:教育不仅仅具有生产性,更重要的是教育具有信号传递的作用。名牌大学和高学历都可以作为将来找工作时向雇主传递高能力的信号。
回到我们今天讨论互联网用户的行为是否真的庸俗化这个问题:我觉得其实互联网用户的行为作为一种群体的行为,其本身并无一定庸俗化的趋势,是完全可以引导和改善的。
最重要的是需要监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传递强有力的信号。象这次七部委的行动以及在中央“3/15”节目中对某地电信运营商群发短信内幕的曝光,都是一种强有力的信号传递。对于城市生活信息资讯和分类信息互联网服务市场,我觉得政府和监管部门的监控和规范化,也非常重要。很多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外资介入的非常深,但对于城市生活信息资讯和分类信息互联网服务这块市场,其实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互联网媒体,如果把握住媒体的舆论导向,扶持像qu114.com这种中国人自己的优秀城市生活信息资讯服务商,希望可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附录一:
1.《中国互联网用户行为庸俗化程度研究》 (人民网) http://media.people.com.cn/GB/137684/8521454.html
2. 女子网上发布通缉帖揪出一夜情网络骗子(信息时报、网易、新浪、腾讯等报道):
http://news.sina.com.cn/s/2008-03-20/021015183612.shtml
3. qu114.com的处理((信息时报、网易、新浪、腾讯等报道,以下节选):
http://www.ycwb.com/xkb/2008-03/22/content_1836630.htm
对于该类信息,网站有三层过滤手段。凡是含有网络警察禁止发布的信息会被删除,每一条信息都是过滤和审核后发布的。
据介绍,如今不乏一些犯罪分子利用网络从事色情、毒品交易,但其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逃避刑责的企图并不能得逞。同一个ID、同一个邮箱、手机号注册发布的信息都将被网络警察锁定。
针对该银行职员涉嫌利用网络骗取一夜情的事件,该网站已经计划实行一个评价机制,即将信息发布者发布的全部信息列出,以供网友监督,并进行信用评级。
另外,网站对信息发布者增加使用邮箱、身份证或手机号码认证系统,以进一步避免网友乱发虚假信息。“如果真有人做出触犯法律的事情,网络警察完全能根据网站提供的信息将其绳之以法。”网友应谨慎对待网络披露的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