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交通银行(601328,股吧)、兴业银行(601166,股吧)定增计划的落定,中烟系成为最“财大气粗”的战略投资者。
而中国烟草总公司因频频参与银行定增计划而曝光率大增,长久以来对净利润讳莫如深的中烟总公司无奈遭遇业绩“被披露”,其2010年逾千亿净利润引来惊叹。
因专卖垄断而利润丰厚,又因非上市而格外神秘的中烟总公司,究竟在非烟产业上投资布局几何?豪掷多少?
本报通过对资本市场的公开信息梳理,试图厘清中烟系纷繁复杂的非烟投资状况,拨开重重迷雾,这个庞大的烟草帝国投资版图逐渐清晰展现。
持有上市资产达550亿的中烟系“航母”未来将驶向何方?又应该驶向何方?
中烟系利润丰厚现金充沛 持非烟上上市资产550亿
彭洁云
中国烟草总公司(下称“中烟总公司”),这个被外界认为因垄断而暴利,同时又格外神秘的企业,正日益受到外界关注。
近日来,云南红塔集团(下称“红塔集团”)与福建商人陈发树关于云南白药(000538,股吧)(000538.SZ)的股权纠纷屡屡见诸报端,更令中烟总公司曝光率大增,被指亦官亦商、身份不清。而今年3月里兴业银行(601166.SH)公布的增发计划,则让长久以来对净利润讳莫如深的中烟总公司,因战略投资者身份无奈遭遇业绩“被披露”,其2010年1177亿元的净利润引来惊叹。
因丰厚的利润和充沛的现金流,烟草系多元化投资有了雄厚的基础。多年来,中烟总公司及旗下投资平台究竟在非烟产业上布局几何,豪掷几多,一直是巨大的问号。
通过资本市场的公开信息,拨开重重迷雾,中烟系纷繁庞杂的投资正逐渐被厘清,据此,亦可勾勒出这个庞大烟草帝国的投资版图。值得思考的是,这艘非烟资产的超级航母究竟将要驶向何方?又应该驶向何方?
重金布局金融
今年3月,大手笔参与两次银行增发令中烟系成为最“财大气粗”的战略投资者。
3月5日,兴业银行董事会公告称,已同意向包括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烟总公司在内的四名特定对象发行20.72亿股股份,合计募资263.8亿元。中烟总公司斥资52.07亿元认购了4.09亿股。兴业银行的此次非公开发行方案已于4月9日获得股东大会的通过。
而在兴业银行还未上市时,福建烟草旗下的海晟投资和湖南中烟工业就已经潜伏其中,目前分别持有2.94亿股和1.51亿股,对应市值为42.04亿元和21.59亿元。
3月15日,交通银行(601328.SH,03328.HK,下称“交行”)A+H股增发再次迎来烟草系的豪华阵容。公告显示,上海烟草集团旗下的上海海烟投资拟以20亿元人民币认购该次增发的4.4亿股A股,增持后将持有交行A股总股本的1.09%;云南红塔拟以10亿元人民币认购2.2亿股A股,增持后将持有交行A股总股本的0.89%。新进股东中烟总公司浙江省公司拟以15亿元人民币认购3.3亿股A股,增持后将持有交行A股总股本的0.44%。
此前,中烟总公司还出现在了2010年农业银行(601288,股吧)(601288.SH,01288.HK,下称“农行”)上市的网下申购机构名单中,出资20亿元认购7.46亿股。
中烟系投资银行的另一个高峰则是在2004年至2006年。红塔集团先后投资了光大银行(601818,股吧)(601818.SH)和华夏银行(600015,股吧)(600015.SH),分列第八大和第五大股东,目前持有市值分别为16.9亿元和32.8亿元。其中,红塔集团在华夏银行的投资上获利颇丰,浮盈19亿元之多。另外,中烟总公司江苏省公司从2006年起入股浦发银行(600000,股吧)(600000.SH),目前合计持有1.6亿股,市值逾15亿元。
据本报根据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的不完全统计,中烟总公司及旗下公司共持有上市银行约30亿股,合计持有市值约190亿元,为中烟系上市资产中占比最大的行业。
一家省级烟草公司的总会计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指出,烟草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所有交易都通过银行划转,也是银行最大的存款客户之一,实力雄厚、现金流充沛的烟草公司已经成为各大银行配售增发股份必争的对象。另外,烟草资金投资银行股也较为稳妥安全,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在其他金融上市股权方面,上海烟草集团持有海通证券(600837,股吧)(600837.SH)4.16亿股,于今年初无偿划转给下属投资平台公司上海海烟投资。目前市值约42.4亿元。海烟投资还持有中国太保(601601,股吧)(601601.SH,02601.HK)5.4%的股权,目前市值为91.3亿元。中国太保的另一烟草系股东是红塔集团,持有市值约37.7亿元。据本报记者统计,中烟系持有的上述提及的上市金融机构股权合计市值约为360亿元。若将即将增发的兴业银行和交行股份计算在内,则达到460亿元之多。
除此之外,烟草系拥有的非上市金融股权也渗透在银行、证券、信托等各个领域。
红塔集团持有富滇银行8000万股,为该银行第八大股东。在对本报记者的采访回复函中,红塔集团还透露,其持有广东发展银行和玉溪市商业银行的股份。
红塔集团同时是红塔证券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43.6%)和国信证券的第二大股东(持股20%)。红塔集团还曾是中银国际证券的第五大股东,持股占比6%,后因“一参一控”问题转让。上海海烟投资持有东方证券10%的股权。
到目前为止,国信证券和东方证券已经递交了上市申请,都已出现在证监会IPO在审名录,今年上市可期。
保险和信托方面的公开信息显示,红塔集团还是华泰财产保险的股东,中烟总公司四川省公司和浙江省公司则分别持有四川信托和浙江工商信托的股权,但尚无法查实具体的持股数据。
非烟上市资产市值将超500亿
除了重金布局金融板块,中烟系的投资足迹还遍及医药生物、有色能源、旅游、房地产等。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中烟系目前共持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股权15家,合计持股量为5.86亿股,市值约为81亿元。
其中以云南烟草系最为活跃。红塔集团分别为云南白药、昆明制药(600422,股吧)(600422.SH)和云南旅游(002059,股吧)(002059.SZ)的第二、第三和第三大股东。而红塔集团旗下的红塔创投目前则持有沃森生物(300142,股吧)(300142.SZ)等八家公司的股权,还曾在大族激光(002008,股吧)上市后成功退出。
从投资回报率来看,红塔集团在沃森生物上获利最丰厚。红塔创投在2008年投入2400万元,获得沃森生物750万股。2010年在创业板成功上市的沃森生物股价最高时曾达到125元,对应红塔创投持有的市值为9.4亿元,投资回报率一度达到40倍。
长期来看,红塔集团从投资云南白药中也获利不菲。从1999年到2008年,云南白药创造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合计约达到18.35亿元,以红塔集团持股比例粗略计算,其从云南白药公司获得的股权投资收益就超过3个亿。
浙江烟草控股的香溢融通(600830,股吧)是烟草系目前拥有的唯一含有房地产业务的上市公司。不过,香溢融通除拥有上饶大红鹰置业有限公司一家房地产公司外,浙江烟草系统下其余房地产资产并未注入到上市公司。
此外,陕西烟草系下属四家公司合计持有陕西金叶(000812,股吧)8.9%的股权。中烟总公司江苏省公司是弘业股份(600128,股吧)的第五大股东。
若将中烟系新近战略投资银行增发的行为计算在内,中烟系目前共持有上市股权市值将达到550亿元,而其浩瀚庞杂的非上市多元化资产则无法厘清。
中烟总公司走上前台
细究中烟系一路以来的投资行为,值得注意的一个微妙之处在于,2010年农行上市的网下招股和近期的兴业银行增发,都是首次以中烟总公司的名义进行股份认购,而在此之前,几乎从未有过中烟总公司“抛头露面”直接入股的先例,中烟系的多元化投资都以省级分公司及旗下投资公司为持股主体。
按照烟草业研究学者周阳敏的理解,中烟总公司近期参与银行增发的事情实际上是“蓄谋已久”的。其早在2006年的时候,便开始把各个省里的多元化资产和资金进行清顿整合,就是想通过省一级以上的层面来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运作。
周阳敏指出,烟草系在从事多元化投资之初没有形成总公司的资金管理体制,而是三级法人体制或是四级法人体制,下面的子公司、孙公司、孙孙公司多元化投资不计其数,后来发现投资质量不佳,特别是酒店、超市等投资领域出现了巨额亏损。而后来,应国家烟草专卖局的要求,各地的烟草公司开始进行长达4~5年的大规模非烟资产清理整顿。
如今,中烟总公司走上前台这一重要变化被认为是中烟系多元化投资的新阶段,正逐渐将资金集中至总公司层面,进行重大战略性投资,以中烟总公司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开始悄然布局。
“烟草总公司究竟应该做什么事情,应该有明确界定。既然刚开始成立烟草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就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周阳敏称。
他提出,烟草总公司是否具备真正的有责任性的投资法人主体资格,是否具备这个能力和责任,尤其是承担风险的能力,需要时间来检验。(本报记者许云峰 实习记者赵星巍对本文亦有贡献。注:本文所有市值均根据2012年5月7日收盘股价测算)
中烟系非烟投资路线图:双维投资成重要平台
彭洁云 嵇晨 李高阳
[ 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06年明确提出“基本完成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基本完成不良资产处置,完成列入清退计划的多元化企业退出”的目标,由此拉开多元化企业清理整顿工作序幕,也就是烟草行业的“瘦身计划” ]
纵观烟草资金多元化投资历年来的发展、各地非烟投资的昔日狂热、产权交易所烟草资产的密集转让和中国烟草总公司(下称“中烟总公司”)的走上前台,其实都是有迹可循的。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根据对业内人士的采访和烟草多元化投资政策的梳理,清晰可见中烟系对非烟投资的战略思路,主要经历了扩张瘦身再上路三个阶段。
无序扩张后的“瘦身” 2006年转变节点
中国烟草行业的多元化投资是在上世纪90年代全社会兴办企业的大背景下开始的。截至1999年底,累计投资323亿元,开办企业1716个,实现利润52.7亿元,所有者权益2112亿元。曾有业内人士估计,当时全国烟草系统的非烟资产总额超过600亿元。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非烟产业投资随意性大、内部管理混乱、部分投资项目投资回报率低甚至严重亏损。
南方某省级烟草局中层干部对本报记者表示:“烟草资金的多元化投资早些年多集中在酒店、物流、糖酒销售等实体经济领域,投资行业较松散,投资主体管理并不十分严格。当时有一种理念是希望可以借投资给烟草各级分公司带来类似"三产福利",包括也存在职工名义的"集资投资"行为,正因为这种无序散乱的投资行为在全国烟草各级公司中广泛存在,并且随着投资结果缺乏严格的管理和报备,也滋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2006年应该是中烟系多元化投资思路变化的节点。”一位接近中烟总公司的人士指出,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57号文让烟草资产归属有了明确的说法。
200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理顺烟草行业资产管理体制深化烟草企业改革的意见》,被烟草系统俗称为“57号文”,成为烟草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明确:一是烟草行业继续保持专卖专营,即政企合一的形式,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中烟总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分散在地方的烟草行业资产上划至中烟总公司,由后者统一经营;二是财政部对中烟总公司监管,而并不像其他大型中央企业划归国资委。
在此背景下,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06年明确提出“基本完成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基本完成不良资产处置,完成列入清退计划的多元化企业退出”的目标,由此拉开多元化企业清理整顿工作序幕,也就是烟草行业的“瘦身计划”。
在当年的多元化投资工作会议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同时表示,要对多元化投资企业分类指导,对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发展前景比较好但管理不到位的企业,要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对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经营困难、长期亏损的企业,要尽快退出市场。
一时间,中烟各地公司剥离清理旗下资产的行动呈燎原之势。
本报记者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的可查信息统计,从2008年至今,就有20笔中烟省级分公司旗下资产的转让已成交,且以打包转让为主。
比如,2008年5月,中烟云南分公司旗下五家公司同时将持有的云南云叶化肥股份有限公司48.6%的股权以2079.02万元转让。同年12月,中烟四川分公司也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出一堆卖单,拟捆绑转让所持有的四川华天集团、四川雅安电力集团、四川沱江路桥建设(600263,股吧)、四川省雅安市商业银行等9家公司共926.19万股、价值899万元的股权,涉及金融、电力、建筑等多个行业。从当时所售股权的评估值和挂牌价格来看,基本都属优惠价转让。
本报记者梳理各省烟草公司下设的投资管理平台后发现,目前较为活跃的仅有10多个,并非每个省级公司都设置投资平台,大多数地方投资平台已逐渐淡出。
双维投资登台
在4月16日刚结束的全国烟草2012年多元化投资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杨培森指出,2011年是多元化投资整合优化的起步之年。这也意味着烟草多元化投资贯穿多年“先瘦身、后强身”的思路,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此意图下,中国双维投资应运而生。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双维投资公司(下称“双维投资”)成立于2008年5月,是中烟总公司全资投资的子企业,承担着中烟总公司重大战略性投资任务,是中烟在非烟产业进行资本运作的重要平台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亿元。
“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故取名双维。其职能就是做烟草行业的三产,管理与投资烟草的三产企业和资产。”一家省级烟草公司的总会计师向本报记者表示。
本报记者梳理发现,从成立之初起,双维投资的投资身影就异常活跃,频频以大手笔涉足房地产、矿业、新能源等领域,与中烟系各地方公司的大举收缩和清退非烟资产形成鲜明对比。
双维投资成立后的第一大手笔,便是 2008年与山东临沂矿业集团共同组建了内蒙古上海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建成的榆树井煤矿是双方在上海庙矿区建成的第一座大型现代化煤矿,累计完成投资12.7亿元,正式投产后将年产300万吨煤。
2010年3月,双维投资与神华集团、内蒙古、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签订了煤矿开发协议,同年9月,双维投资与神华宁煤集团共同组建维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储备量为100亿吨的上海庙东部矿区。
能源方面,2009年,双维投资与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国开行、建银投资一起,成为中广核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股东,该基金是我国首个由中央企业发起并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产业基金,首期募集资金为70亿元。主要投资于国务院已核准开工建设的岭澳核电站二期、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福建宁德核电站和阳江核电站。
2011年3月,双维投资又与国电电力(600795,股吧)合资成立国电双维内蒙古上海庙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上海庙2×100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项目。
而在2010年4月中央调控房地产的严厉政策出台后,多家央企在国资委的劝退下纷纷剥离地产业务时,唯独中国烟草“不退反进”,仍然逆势挺进高利润的地产业。
2009年末,由双维投资、浙江省烟草公司和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共同投资的中维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维地产”),承担起了中烟总公司运作房地产资产的平台职责。其目的是整合中烟旗下,包括各省市烟草分公司的优质房地产资产,构建上市公司平台。
可查的信息显示,2010年11月,中烟集团参与武汉汉钢地块拍卖,以13.18亿元最终收归囊中。2011年6月,在重庆南岸区茶园-鹿角组团A分区的两个地块拍卖中,中维地产分别以6.55亿和8.8亿竞标成功。2011年11月,中维地产作为唯一的拍卖者,轻松以23.08亿元将杭州主城区3宗土地共217.99亩收归旗下。今年1月,中维地产再次以8.4亿元竞得杭州南星桥商业地块。仅上述几则公开的拍卖信息,中维地产动用的资金便已达到60亿元。
“双维投资注资100亿,烟草总公司手握的现金不止如此,需要资产保值增值来进行多元化投资。”而在一位接近中烟总公司的人士眼中,双维投资现在的分量还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重要,更像是作为多元化投资试点而设立的企业,属于试水性质。
记者试图联系双维投资以了解更具体的内容,被对方办公室人员以“采访需要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为由拒绝。(本报记者张丽华、许云峰 实习记者赵星巍对本文亦有贡献)
红塔集团20年非烟沉浮:大举涉足金融行业
彭洁云
玉溪,这个滇南边陲小城,自然流露着专属“云烟之乡”所有的点点痕迹。
路边的卷烟零售摊点星罗棋布,随意走上几分钟,都能轻松邂逅一家。刚刚才擦身而过的行人,不经意间就从口袋露出烟盒一角,“红塔山”的字样依稀可见。沿着红塔大道一路向东,纵然两旁有绿荫成林、鸟语花香,都无法遮掩住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烟草味。
脚步在一块“山高人为峰”的题字石碑前放缓,坐拥身后的便是在中烟系地位难撼的“烟老大”红塔烟草集团。烟草主业的垄断优势,让其在2011年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而多年来产生的高额利润,也让红塔集团缔造着一个多元化投资的非烟帝国。
红塔烟草集团是参与非烟资产投资运作最早、投资脉络最为庞大,经验最丰富的地方系烟草公司,也是中烟系非烟资产“冲动”极好的地方样本。
从一路狂奔到放缓脚步
红塔烟草集团的主要非烟产业都集中在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红塔集团”)这一平台下,红塔集团是红塔烟草集团负责多元化投资的全资子公司。
红塔集团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红塔集团最早涉足烟草以外的多元化投资可以追溯到1993年。在可查的中烟系持股市值中,红塔集团及旗下投资平台持有股份约有180亿元。
截止到今年4月,红塔集团多元化投资企业共有65家,累计投资额168.16亿元。65家企业中,全资企业8家,控股企业15家,参股企业42家。投资涉及领域:能源、交通、金融证券、烟用辅料、生物制药、机电建材、酒店物业。
这一现状与红塔集团十多年前勾勒的蓝图相差甚远,红塔集团三代掌门的沉浮与之不无关系。
红塔集团董事会在2001年时的宏伟构想是“10年内再造一个无烟帝国。到2010年红塔集团对非烟产业的投资将达到300亿元左右,与烟草主业的总资本相等,在未来9年内,红塔集团在非烟产业的投资每年将以20亿元的速度增加。”
“在褚时健(红塔集团原董事长)时代,红塔集团的多元化投资最早仅是为解决烟草辅料和配套产品的供给,后来才开始有意识地寻找烟草外的产业支柱,为红塔多年积累起来的资金寻找出路。”
一位接近红塔集团的人士表示,在2001年将红塔实业公司改名为红塔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红塔集团前身)前后,红塔集团的多元化投资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地为闲置资金寻找出口,而是更多地依靠资本市场的力量加快红塔的发展。
确实,红塔集团现在在资本市场获利颇丰的云南白药(000538.SZ)、昆明制药(600422.SH)、云南旅游(002059.SH),以及获得红塔证券的控股权和成为国信证券的第二大股东,成立烟草系唯一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红塔创新等,都是在字国瑞(红塔集团原董事长)主导红塔集团的六年间完成投资的。但那个阶段仍多被外界评论为“左冲右突的盲目多元化”。当时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底,红塔投资的投资额已超过340亿元,但资本回报率仅为5%左右,其中,投向酒店业的60多亿元资金,几乎全部亏损。
“据2006年清产核资统计,云南烟草多元化投资项目跨15个地州、50多个县、十多个行业,大部分项目处在无人管理、无人过问、无人说得清的状况。多元化项目投资混乱,管理薄弱,回报率低,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有些资产甚至危及和影响到主业资产。”时任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投资处处长的刘天义,曾在2009年烟草集团内部刊物中表示。
红塔集团第三代领导人柳万东在2002年拿过执掌接力棒后,对外宣布的则是“做大主业,重塑红塔”的回归主业战略,原先大力发展非烟投资的蓝图遭搁浅。而在此后的2006年,国家烟草专卖局明确提出“基本完成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基本完成不良资产处置,完成列入清退计划的多元化企业退出”的目标,也对红塔集团的多元化投资收敛形成了一定影响。
红塔集团可查的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末,公司累计对外投资162.26亿元,投资参股72个企业。与目前168亿元的投资额和65家多元化投资企业相比,扩张脚步趋缓,投资战线确实发生了较大收缩。
在资本市场上,最为典型的事例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陈发树与红塔集团关于云南白药的股权纠纷。当初退出云南白药二股东的“一意孤行”,被认为是非烟投资收缩的最好体现。
2009年,云南白药发布公告称,已持有其股票长达10年的公司第二大股东红塔集团计划整体协议转让所持云南白药股权。
云南白药总经理尹品耀当时回应称,红塔集团计划收缩投资战线,退出部分非主业资产,而把更多资金和精力放在烟草主业经营上。并且除了云南白药,红塔集团后续还会从其他投资中退出。
另外,红塔集团于2008年退出港交所上市公司天大控股(00455.HK)(原名云南实业)的控股位置,也是一个佐证。云南实业原本是由云南省外贸局和红塔集团共同拥有的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旗下资产主要为生物医药公司,而红塔集团持股比例已从原来的57%降至目前的11.5%。
2001年,红塔集团对外宣称,通过多元化投资逐渐形成五大支柱产业,分别为:生物制药企业群、能源交通企业群、轻化工产品企业群、金融保险证券企业群和建材木业企业群。
而在近日,红塔集团在给本报的回复函中称,公司未来多元化投资主要投向能源、交通、金融证券、新兴产业。
金融撒网 创投出击
“实际上做PE和战略投资是红塔集团做得最早。”烟草业研究学者周阳敏表示。
梳理红塔集团可查的投资项目,大举涉足金融行业及以红塔创投的名义进行PE投资,可谓两大亮点。红塔集团是中烟系下在金融领域涉足最广的烟草集团,遍及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和基金等。
银行方面,红塔集团参与了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富滇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玉溪商业银行的投资;保险方面参与了太平洋保险(601601,股吧)和华泰财产保险;证券方面则控股红塔证券和参股国信证券。
值得一提的是,红塔证券是中烟总公司唯一一家控股的券商,该公司旗下还有100%控股的红塔期货和即将设立的、49%控股的红塔红土基金公司。有消息称,红塔红土基金的设立申请已于4月末通过评审会,近一两个月间就能拿到批文。
据了解,红塔证券曾于2008年筹备过上市,但后来无疾而终。
对于红塔集团旗下参股较多、控股不足的金融产业群,红塔集团回复表示,没有设立金控集团的设想。“红塔集团在金融行业的投资主要作为战略投资者,今后会继续参与现已投资的金融证券类企业的发展。”
红塔集团以52.5%控股的红塔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红塔创投”)于2000年6月成立时逢“创业板推出已有计划”的消息公布之后,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一批PE机构,也是中烟系旗下唯一一家创投公司。
沃森生物(300142.SZ)2010年的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沃森生物上市前,红塔创投共投资了26家公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红塔创投已经投资上市的公司有:沃森生物、光电股份(600184,股吧)、先河环保(300137,股吧)、华仁药业(300110,股吧)、大族激光、达安基因(002030,股吧)、烟台冰轮(000811,股吧)、贵研铂业(600459,股吧)、江苏宏宝(002071,股吧)。
2010年的红塔创投成绩辉煌,有3家投资的公司实现上市,并凭借着沃森生物的高回报率在当年国内PE的账面回报率排行中位列榜眼。资料显示,红塔创投2009年度和2010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580万元和1.6亿元。
多元化投资沉浮
随着红塔集团历任领导人的更迭和中烟总公司的政策变迁,红塔集团的多元化投资也历经沉浮。与此同时,昔日风光无限的红塔集团最近正遭遇一些麻烦,而这些或只是冰山一角。
陈发树状告红塔集团索要股权事件,在近日以国家烟草专卖局不受理行政复议的结局又告一段落。中烟总公司对于这部分股权的态度反复,以及红塔集团含糊不明的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作出的经营决策,都让外界对于红塔集团投资战略的变向无从把握。
而昔日勇猛的红塔创投在沃森生物上市后似乎再无力作,纵观2011年至今,红塔创投再无投资的公司成功上市。
一家省级烟草公司总会计师向本报记者表示,相关规定表示,不允许烟草资金参与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用烟草资金进行此类投资具有较大风险。而红塔集团则回复称,红塔创投目前运营情况正常,经济效益不错。
海烟投资两年划转上市金融资产数十亿
嵇晨
任何时候,清理盘整资产都可能意味着新的一轮战略布局正在展开。
在针对多元化投资持续管理将贯穿中国烟草行业未来很多年的大背景下,重点企业之一的上海烟草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烟草集团"),在2009年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上海海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海烟投资"),其承担了对集团公司麾下多元化投资资产的无偿划转和投资归口职能,但成立至今两年内,数次大手笔划转上市公司权益的同时,也隐隐勾勒出布局金融业的意图。
高频划转上市权益
除了公司名字常常出现在投资权益转让的公告上,《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数次电话联系上海烟草集团发现,绝大部分普通职工对"海烟投资"的实体并不熟悉。
公开资料显示,在2009年成立的上海海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人民币13亿元,经营范围实业投资、投资管理、产业投资等,法人代表姜立功,现任上海烟草集团副总经理。
一位省级烟草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烟草行业垄断的特殊性导致多元化投资主体和集团公司往往是"两家公司牌子,同一管理团队",这给多元化投资资产的权益无偿划转奠定了垂直高效的执行基础,一般通过简式权益变动就可以实现。
本报记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早在2010年初,上海烟草集团就通过权益转让把其持有交通银行(601328.SH,下称“交行”)的3.78亿股股权划转至海烟投资,其间海烟投资持有交行A股共增加5674.9万股,截至2010年中期,共持有4.35亿股交行A股;此后经2010年下半年的数次减持以及2011年7月的交行分红配股,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海烟投资对交行的持股数量达3.68亿股,持股比例维持在0.6%。按当时股价计算,上海烟草集团的划转权益规模达到超过22亿元。
这或许是上海烟草集团向海烟投资进行高频率权益无偿划转的开始。
很快,海通证券(600837.SH)在2011年1月发布公告称,上海烟草集团正在向监管部门申请无偿划转其原本持有的全部持股至海烟投资,2011年11月获得核准批复,权益变动完成之后,海烟投资持有约4.16亿股海通证券股份,按当时股价均价计算,市值约41.6亿元,占总股本5.06%,其间无其他增减持动作。
公告称,上海烟草集团此举是遵从国家烟草专卖总局加强烟草行业多元化投资归口管理的精神以及“要将所有的多元化经营企业和资产,同意交由省级投资管理公司通过产权关系集中管理与经营”的具体要求。
由此可见,国家烟草总局对多元化投资的整合要求相当细致明确,不仅要求省级公司转让直接持有的资产,对间接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的资产也一并要整理归口到省级多元化投资公司旗下。
2012年2月,“马不停蹄”的上海烟草集团再获监管批准,同意将全资子公司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持有的太保集团4712万股股份无偿划转至海烟投资,加上海烟投资本来持有的4.21亿股A股股份,权益转让完成之后,海烟投资持有中国太保(601601.SH)的股份增至4.7亿股,从前第五大股东晋升为第四大,按当时股价计算,海烟投资持有中国太保股权市值已超过100亿元,其中上海烟草集团划转权益市值近10亿元。
亦划转亦布局
除了国有大型已上市金融企业的大笔权益划转,上海烟草集团在非上市或拟上市金融企业权益方面,亦不乏布局动作。
梳理东方证券近两年财务报告,截至2010年底,尚是上海烟草集团持股2.35亿股,此后持有股份增加7061.3万股,截至2011年底持股规模上升到3.06亿股,持股比例至7.1464%。
但东方证券网站信息显示,最新十大股东中位列第三的股东却摇身变成了海烟投资,持股规模和比例均和2011年财务报告中所指的上海烟草集团一致。
这不禁令人遐想,到底是“巧合”还是尚未公告的股权划转已经完成,但可以预见的是,不管怎样,随着东方证券近期冲击A股上市正酣,已经进入证监会IPO初审名单,预示着距离正式挂牌上市越来越近,届时上海烟草系的多元化投资明细中将再添一枚上市金融资产砝码。
从银行、保险到券商,上海烟草集团旗下的海烟投资自2009年成立以来的金融资产覆盖重点尚算清晰,在此之前,据行业权威刊物《中国烟草》报道,早在2007年初,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就已展开对多元化投资的清退工作,据当时出台的一份整改计划表,上烟公司投资的多元化经营企业中有4/5的企业将被清盘、股权转让或关闭,清退力度不言而喻,而且当时那些即将被清退的多元化经营企业几乎都是盈利企业,非不良资产。
在当时那场声势浩大的“资产清理”中,被视作顺应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清理多元化资产政策的典型举动之一,就是2007年上海烟草集团实现了对所持冠生园股权的全部剥离转让。当时上海国资委网站公告显示,上海益民食品一厂接手了上海烟草集团抛出的冠生园集团55%股权,其中10%的股权分别属于捷强、黄浦、卢湾、虹口等七家上海烟草集团糖酒有限公司。除此之外,各区烟草公司也对多元化投资经营资产进行股权划转或清算。
上述省级烟草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上海烟草集团和海烟投资近年来的多元化投资盘整脉络和轨迹,恰好清晰地勾勒出国家烟草总局对于多元化投资的阶段性思路,从“十一五”时期的大力“清理清退”和“加强管理”两个过程,顺利转入当前的“整合优化”阶段,发力金融业股权的投资布局也显示出上海烟草集团在其多元化投资的结构性策略调整,“和过去盲目重复地乱投资热钱推动、产能过剩等热门行业相比,至少如今上海烟草集团对旗下多元化投资的清晰定位,能够展现出未来良好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