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的三要素和三层塔
互联网行业90%的生意都是赔本赚吆喝的,但这不妨碍众多高科技公司和行业人士追星捧月。friendster 、Myspace、Facebook、Twitter、Google wave、kaixin001 ,令人眼花缭乱,心神不定。网上相关分析评论文章汗牛充栋,有隔靴搔痒的,也有掷地有声的。
麦田写过一篇《中文SNS的真实现状和机会》,本文就顺着他的观点谈谈互联网社交关系这点事。
麦田指出:SNS有三要素:profile个人资料,relationship人际关系,interactive互动;不同的sns策略是不同的,个人资料可以是实名/非实名;人际关系可以是结交新人/维护熟人;互动方式侧重点有Facebook/校内 的Feed模式,Twitter的follow模式,开心网的社交游戏模式…
麦田还说,中文网民不同于欧美,有着独特的三层结构金字塔:
A.互联网业界+媒体界精英,GTALK型用户,活跃blogger,200-300万
B.白领,MSN型用户,2000-3000万
C.草根大众,QQ型用户,2-3亿
不同的sns针对的用户层是不同的,国内的开心网是满足了A和B层,尚未触及真正广泛的C层草根大众。在国内,谁要挑战以IM、空间、群为部署结构的QQ的社交关系,才能真正打破国内sns发展的天花板。
麦田的观点是很清晰的,颇像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社交关系网站和工具创新叠出的今天,我们十分有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用户各阶层分析清楚,然后看看市场上有哪些“主义”,然后思考我们要争取的用户对象和相应的为我所用的“主义”。
8个社交网站/工具的剖析
借着麦田的三要素和三层塔思路,分析下市场上已有的代表性社交网站/工具:
①Friendster:sns鼻祖,创建了profile+relationship+interactive的框架,坚持邮件邀请的机制,目前主要用户群在东南亚尤其是菲律宾。
②Myspace:在profile方面赋予用户充分的自由,早期为十几岁的孩子分享照片、制作个人主页;在推广期,重点吸引洛杉矶地区的线下Club、乐队和各种派对组织。通过留言板、讨论区和即时通讯互动。到了中国,照搬不误,结果就像中国革命早期的“共产国际”的马列主义,适合闹工业革命,却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
③Facebook:比起前二者,在interactive互动环节有了大的突破,首创“捅(Poke)”、状态、好友动态(feed)、礼物等互动引导方式;在早期,依靠大学生花名册(facebook)创建了真实的relationship;
④Twitter:在relationship环节,首创follow单向跟随关系,无需好友认证。这个环节的改变,使核心用户找到了宣传营销的工具,因为无论多少评论吹嘘这个玩意的便捷性(多终端)、开放性(开放式接口)和即时性,如果不是因为其“广播”“群发”的本质,它啥都不是。比如,它的互动性是所有sns网站里最差劲的。把这个玩意搬到国内?大概是给金字塔的A类用户和部分B类用户吧,想进入C类用户?恐怕跨不过QQ群这一关。当然,这辆在国外的名牌车,我们还是可以拆些零件带回来的,比如简单的、多终端的通信方式。
⑤Google wave:在中国谷歌往往用最先进的理念和最强悍的技术抢占不超过20%的用户市场。这个新的网络通讯产品,在几年以后可能是适合A类用户和部分B类用户的。有很多很炫也很占cpu的小功能:即时显示对话、回看、富文本编辑、嵌入其它产品等,需要用长的时间给你解释。融合了IM、Twitter、wiki百科和邮件通讯录等诸多产品精华的Google wave,应该是艘航空母舰了,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能学会这个玩意。
⑥校内:学习facebook最到位的,比起chinaren、5460,同样是做大学生这个真实relationship,校内网的互动性强,黏度也比前二者高很多。如果不是迫于教育行业的特殊性和资本压力,转型人人网实在是一个平淡之招。
⑦kaixin001:学习facebook主义,然后提出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用MSN邮件邀请机制来确保“relationship”的同事属性;独创“webgame”的中国特色“interactive” 互动方式;瞄准B类用户,也止步于B类用户;
⑧QQ:最成功的社交关系工具和网站。经常受A类和部分B类用户鄙视,却受广大C类用户拥趸,“农村包围城市”革命路线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如果用理论来套,
profile:QQ个人空间太强大,装饰主页、QQ秀已经形成一个赚钱的行业(都说A类B类用户消费力强,其实他们最抠门,不信,你建议MSN做几件“MSN秀”服装卖给白骨精们试试?)
Relationship:80、90后绝对是主力,他们处在青春期,陌生交友的需求实在刚性;
Interactive: QQ群、休闲游戏大厅是全世界互联网都难以模仿的强大利器,然而QQ并不满足,还在继续研究sns feed动态、twitter,看看这些国外的玩意运到中国来有什么值钱的零件。仔细看看QQ空间和QQ邮箱,你会发现他们对进口零件进行组装的生意更在行,也得心应手。
三点启示
1、互联网融合,大势所趋!
随着新的社交网站/工具的不断推出,今天,你还分得清邮件、bbs、博客、IM、搜索、手机短信、手机互联网的使用界限吗?单一的工具已经成为融合型互联网的零件,新的社交关系无一不追求着这些基本沟通工具的组合,企图创造更便利、更有效率的新型人际关系沟通方式!
2、我们为谁服务?
固然A层精英用户、B层白领用户服务往往更能引导舆论,产生影响力,但真正的用户力量和潜在需求,还是存在于C层草根大众。因此,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产品去满足不同的用户群。比如对B层白领用户应注重:关注熟人关系维护、拒绝陌生骚扰、较为时尚的互联网沟通方式;而对C层草根大众用户需要:强化个性化展示、不拒绝陌生交友、使用方式很简单。
3、用简单、有趣的Interactive互动形式,引爆用户沟通需求!
融合是一把双刃剑!在把单一的工具组合起来的时候,也许会增加用户理解和使用的门槛。必须寻找简单、有趣的互动形式,来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引爆用户沟通需求!用什么形式来互动?借鉴sns的feed?微博客的follow?google wave的即时显示会话?或者国内的webgame?不同的产品,可能需要不同的策略,这也许是你最需要思考的。
(本文为原创,授权admin5独家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