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中国将不得不输出资本
中国正在悄然创建一批国有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PE),这对于已进入中国的国外并购基金公司和风险投资者而言,无疑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之后,许多全球知名的私募股权公司都在中国开始了大量的投资。但是近年来,中国监管机构对于国外金融买家的态度已从欢迎转变成了谨慎,并且加大了监管力度。在这一新的发展背景下,国外投资者和国有投资基金的未来将会如何发展?沃顿知识在线将在本文中探讨这些问题。
大型国外机构并购基金公司和风险投资者纷纷涌入中国,无情地改变着中国的整个经济面貌。
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的早期阶段正是“遭遗弃的”国有企业、新兴的私营企业及其他企业的极度困难时期,因为这些企业发现,他们不能再通过中国的银行来筹措资金了。比如说,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无法再从同样经营不善的银行获得贷款。用于严控银行贷款(举例来说,贷款必须实际偿还)的新规定出台后,这个“水龙头”实际上已经关闭了。正当中国的企业“求资若渴”之际,大批世界领先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携海量资金纷纷涌入,开始在中国掀起投资热潮。
据清科研究中心(Zero2IPO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显示,专门投向中国的私募/风险资本(PE/VC)已由2002年的5亿美元激增至2006年的15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6%。
“总的来说,中国从私募股权投资业获益良多:当地企业得到了扩大经营所需资本、管理支持和最佳实践。”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ChinaVest)董事总经理博思睿(Erik Bethel)如是认为。中创投资是一家中美合资的投资银行,被认为是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先锋之一。他说,“我认为我们公司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因为自1981年始,我们约有5亿美元用于投资本地企业。”
监管层转变态度
然而,近年来,中国的监管层对国外金融买家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由一开始的热烈欢迎变成现在的小心谨慎。
近年来,中央开始采取各项措施,加大此类交易的难度,其中不乏一些因监管力度增加而使得交易失败的知名案例,例如,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否决了高盛集团入股福耀玻璃(600660)的投资方案。福耀玻璃是一家在上证所挂牌上市的公司,公司于2007年11月2日公告表示,证监会否决了其向高盛公司出售股权的方案。交易合同于2006年11月20日签订,每股售价为8元。此事由于监管原因造成了长时间的耽搁,时隔一年,福耀玻璃的股价已涨至31元。而该投资被拒的原因之一即股价现在节节攀升至新高,高盛当时的出价就显得过低了。
另一件备受瞩目的案例是中国商务部(MOFCOM)否决了美国凯雷集团(Carlyle)对徐工机械的收购方案,徐工机械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在这起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事件中,凯雷集团起初要求收购该企业85%的股权。在该收购方案遭到公众质疑后,凯雷同意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公司较少的股权。此项交易仍在监管部门的审批过程中。
“中国的监管机构对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态度日趋谨慎,其原因有好几个。”中创投资的博思睿评论道,“首先是为了保护民族品牌,这涉及对外国人拥有‘著名的或知名的中国民族品牌’的担心。说实话,这种担忧在每个国家都存在。不论是百事在法国要收购达能还是迪拜港口在美国要收购英国铁行轮船公司。但是一个可能的最重要原因是中国已经不再需要外国资金。据估计,中国的国内储蓄额已达到5万亿美元,实际上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将不得不输出资本。”
出于对多项因素的考虑,中央政府对意图收购国内企业的国外投资者设置了层层障碍。障碍之一就是设定对所有权比例的限制。部分行业已有预先确定的限额。比如,国外投资者只能拥有银行19.9%的股权、航空公司25%的股权。但是尚未对其他行业设定此类限额,在这些行业中,中国要求根据投资规模来获得政府审批。
中国商务部是整个监管过程的核心管理部门。国外基金将发现它必须和以下机构打交道:在北京的商务部总部或是商务部的省级或地方分部,或者可能两者皆有。除此之外,国外基金还必须获得相关行业监管机构的审批。行业监管机构可以是中央政府级、省级或地方级的,而且往往是三个层级都需要审批。
但是,审查力度的加强并未使私募投资前进的步伐有所放缓。据清科公司统计,2007年,私募基金在中国的177项交易中累计投资128亿美元。兰馨亚洲(Orchid Asia Fund)管理着4亿美元的机构资本,雷·杨(Ray Yang)是该投资集团的投资总监,他指出,“2008年,全球信贷危机将提高国外私募公司在中国的活跃程度。如果发达国家的银行停止放贷,或者如果资本成本增加,美国和欧洲的并购交易可能会形成资金‘断流’。再加上中国经济受全球经济动荡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些都将刺激国外私募对中国产生更大的兴趣。”杨认为中国的流动性看似很强,但是私募股权资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部分行业的发展过热,但是从全局来看,各种机会或交易的数量仍然比资金要多得多。”
2007年,国际私募股权基金面临的交易竞争更为激烈,它们采用了新的投资策略,包括过渡贷款、投资上市公司(PIPE)(即私募公司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以及夹层融资(可转换债券以及其他的准股票融资)。据行业统计数字显示,在过去一年内,共有22笔过渡贷款交易。其中引人注目的投资交易包括凯雷集团在中国最大的酒店管理公司——开元国际酒店管理公司的1亿美元的投资以及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对地产开发商广州恒大的投资。2007年,私募投资上市公司(PIPE)的投资额增加了16%。另外,夹层融资的投资额累计达8.428亿美元。
在总结2006-2007年的投资情况时,许多投资专家认为,外国私募投资公司在中国的投资环境比较艰难。其特点包括竞争激烈、监管力度加大、估值过高以及最新出现的竞争对手:本土私募基金公司。
本地私募基金公司的出现
之前是外国基金公司在中国相互竞争,现如今,他们正面临一个新对手:中国的本土基金公司。在2007年,这些本土基金公司共有12家,占基金公司总数的19%。而仅在数年以前,中国还没有一家本土基金公司。
这些本土基金公司从日益富有的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处募集资金。“如今,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国内私募基金公司已经成为可以独立生存的竞争者。”博思睿认为。
目前有许多种类型的本土基金公司,但是有一个常见的区分是基金的货币币种。2007年,国内的趋势是募集人民币基金。政府希望投资者使用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当风险投资从企业退出时,政府鼓励投资者在大陆股市而非海外证券交易所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目前中国公民还未被允许在海外证交所进行投资。而问题是,多数外国投资者的有限合伙人(LP)要求投资收益以美元计或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这意味着外国投资者通常要求一家海外股份公司拥有中国公司的资产,然后该海外公司可以通过在美国市场上的IPO或股权转让(兼并收购)的方式退出,从而私募公司可以向其有限合伙人提供美元收益。
但是,中国近期采取的监管措施使得创建海外公司的做法极难实施,也为在中国的外国私募基金公司进一步设立了障碍。
中国政府还在积极创建“产业发展基金”。于2006年年底设立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公司就是国内首家产业发展基金公司。由该公司管理的资金规模约为27亿美元,旨在促进天津(靠近北京的一座港口城市)的产业发展。中国银行(601988)拥有渤海产业基金50%的股权。管理资金规模达300亿美元的中国社保基金也是投资方之一。2007年9月,另外5家产业基金公司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批,资金规模总计560亿元(约78亿美元),其中包括四川绵阳高科技基金、广东核能和新能源基金、山西煤炭基金、上海金融基金以及中国-新加坡高新科技产业投资基金。
此外,还有部分以外币募集海外资金的本土私募基金。这些基金被称为“国际型的本土基金”,但是实际上,这些基金仍被视为中国的基金。联想弘毅(Legend Hony)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电脑制造商联想(Lenovo)旗下的投资机构。另一家鼎辉投资(CDH Investments)是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中国第一家合资投资银行)分离出来的投资公司。鼎辉投资公司的资金规模为20亿美元,在投资方面相当活跃。
中信鹏基是另一只“国际型的本土基金”,该基金主要合伙人陶礼贤(Brian Doyle)是本土基金的积极推崇者,他表示,“从根本上来讲,本土基金公司是在自己的国家、在其运营的市场中做出决策,而国外基金必须向纽约、康涅狄格、伦敦等地汇报工作情况。我们的投资过程更加流畅,而且我们已在18个月内完成了六项投资。”
本土基金公司已开始被市场接受。这些基金公司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安博凯投资机构(MBK Partners)是资金规模为15亿美元的海外并购基金公司,专门负责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投资项目。该机构的执行合伙人KC Kung指出,“理论上,本土基金公司拥有两大优势:必要的监管审批程序较少、所有权的限制较小,而这两点往往是国外基金公司面临的难题。”但是本土基金公司也面临一些障碍,他指出本土基金公司在退市时会面临潜在的税金影响,这是一个不利因素。“资本所得税至少20%或25%。” 兰馨亚洲的投资总监雷·杨补充道,“本土基金公司的交易固然更加方便,但潜在的问题在于,此等公司的激励制度不如国际基金公司那样完善,因此很难聘请到专业的投资管理团队。”
中国的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依然很强,而且美国次贷市场的国际性信贷危机对其影响相对不大。因此,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的私募市场将在2008年保持活跃态势。但是,私募的前景在发生变化,而且外国基金公司也许会发现自身处于劣势。中央政府对将国有资产转交外国投资者的态度日趋谨慎。因此,本土私募基金公司得益于极少的所有权限制、强大的政府支持以及较小的监管力度,将在未来成为外国基金公司的强劲对手。
然而,过分强调本土私募行业也并不恰当。一位业内人士对此评论道:“在过去,中国的银行、证券公司和国营投资基金公司深受地方政府的压力,它们必须为地方政府的一些政绩工程提供资金,因此无法创造投资收益。此外,中央采取的国家银行紧急融资措施将国内数万亿美元的资金消耗殆尽。”
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拉斐尔·阿密特(Raphael (“Raffi”) Amit)经常与中国的私募投资者进行交流,他指出,“中国的私募市场从原来由外国私募公司完全控制,迅速转变成有国内的人民币基金公司积极作为的舞台,这反映出中国私募投资业正在走向成熟。”他还补充道,“中国私募行业新一代精英的大批涌现、丰富的国内流动资金、获得交易的便捷途径以及更少的监管障碍,构成了这些公司的强大竞争优势,有助于它们在未来获得丰厚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