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人真相4:“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

相关阅读:  风险投资人真相1:“对内忽悠”3大典型症状  风险投资人真相2:面临忽悠被忽悠的灾后重建  风险投资人真相3:真假天使投资人之辨“风投干的活也不难,投资时拿的是LP的钱,之后有协议就能靠企业家了。”———此前我们曾提到有创业者这样评介风险投资人的工作,但他们的工作果真是这样简单吗?他们又面对着怎样的近似于“成王败寇”的现实生存法则?如何衡量风险投资人的成功与失败?哪种成功令人江湖上“一战成名”?又有哪种失败必须要有人为此负责而导致一招失手、退隐江湖?   经典“传说”是怎样炼成的   如果说以1993年IDG开始在中国成立风险投资基金算是中国创投业务正式拉开序幕,而以2003年、2004年随着新经济的复苏,风险投资在国内再度活跃为“风投2.0”的时间起点(也有以国家正式出台法律法规鼓励创业企业投资、扩大外资创投的空间的2005年为时间点进行划分),最初十年出现在国内的第一代风险投资人,经历“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精英已经寥寥无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随着2000年前后互联网的崩盘,很多投资人也与创业公司一样没有熬到“剩者为王”的一天。———这就是风险投资行业的现实性,不能赚到钱,VC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石。   衡量一个风险投资人的最重要的指标,就在于其基金能否赚钱。———但是除此之外,就像红杉合伙人迈克尔·莫瑞茨这样为业界所钦佩的人物、或是被大众视为“传说”的投资案例,总还有其他的因素。   除了对行业的独到眼光与深刻理解、敢于判断的决心、甚至包括反潮流的勇气———这期间还有时间因素在起作用:要经历时间的磨砺与积淀,除了一次又一次被证明决断的正确性之外,在低潮期有“中流击水”的勇气,也相当重要。借用莫瑞茨的话说,当人们都恐惧地趴到桌子下面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投资时机。   数据显示,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分众等这些高回报率的投资案例都是在低谷时期投资的。当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行业被公认有发展前景、投资人彼此间竞争进入企业的时候,往往并不是经典案例横空出世的时机。   比如2003年2月软银亚洲对盛大的投资,因为这种中国特色娱乐方式刚刚在国内兴起,对于不少风险投资来说,网游还属于看不懂的“行业”,甚至有风投承认自己当年对网游企业采用的是避之则吉的态度,而更为严重的是,盛大正处于与韩国开发商A   ctoz就
版权问题诉之公堂,如果不能妥善解决,甚至会威胁到盛大的运营权而导致游戏停运。   当时盛大所要求的投资金额至少是3000万美金,在做了充分尽职调查之后,软银团队帮助盛大调整了组织架构、管理架构,制定了管理层回报机制,财务预测,财务监控制度,而且在盛大与韩国开发商A   ctoz的和解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软银的
4000万美元投资获得了5.6亿美元的回报。   如果单纯从投资回报率的角度,在后来的投资案例中超过这一数字的大有人在,但为什么这一单成为经典,在于软银亚洲的投资让人们看到一个以往未被充分认识的行业,而且风投也用自己的资源帮助了创业公司,在这家公司最有风险的时候,敢于承担风险,这些因素、包括戏剧性的对比都是多年后读者仍对此案例津津乐道的主要原因。   一战成名的经典案例,似乎往往都带有这样一些“吾往矣”的反潮流特色,比如孙正义对阿里巴巴的投资,比如前不久在创业板上市的福建圣农,在2006年第一次融资的时候也正值禽流感流行,而达晨投资在那时大胆进入,在三年后为自己获得了近十倍的投资回报率。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几乎绝大部分的风投都会承认,投资有运气的成分在,“有时寄予厚望的未必能如愿,有时来临的巨大成功则令你想象不到。”   能与不能承受的“失败”   以风险投资的工作性质来看,遇到投资失败的案例是家常便饭。有这样一组数据,风险投资的案例中,有90%以上的企业以失败解决而告终,0.5%的企业能实现IPO,2.5%的企业会以比当初高的价格卖出,5%的企业只是处于不死不活的状态。———因此几乎没有风投可以担保说,自己没有失败的时候。———但是,这其中却有可以承受与“不能承受”之分。   对投资人来说,可“承受”的失败一般有两种。一是该投的没有投,该把握的出手慢了,这是一种机会成本的浪费,也是令投资人压力比较大的失败;而另一种属于大家都摸不清情况的时候交了学费;比如最早对专业的博客网站的投资,风投的尝试几乎全线覆灭,———但是在投资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知道门户网站后来居上有如此猛烈的“剿杀”势头。   又比如视频网站,投资人名单上几乎涵盖了中国大部分知名创投基金,但是最后胜出的也不过两三家。———虽然中国会有自己的youtube,但是不知道具体会是哪一家。这种对新行业,因为很难判断随后的形势,再加上投资的金额一般在百万美元级别,失败就基本属于可以承受的范畴。   而另一种失败则可能属于每个投资人的噩梦,即“数额特别巨大”(一般在几千万美元的数量级)、“性质特别恶劣”(一般来说不仅仅是市场形势、或者企业自身运营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欺瞒、伪造等诚信层面)、“影响特别严重”的--风险投资人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圈子,有些投资失败案例往往在圈内很难被隐瞒,但是后一类失败基本上是在已经被社会大众所知的范畴,比如我们此前曾提到的,企业创始人携款潜逃、或者上市CEO大规模挪用资金而导致公司退市,简而言之,就是属于失误在不该犯错的环节,这时的后果往往就导致有投资人要为此“被负责”,而通常的结果,是负责人离开这只投资基金。 [page]  “VC也是在经营个人品牌”   之所以被称为噩梦,是因为投资中经常有很多情况处于不可知状态,就拿PPG事件来说,当年彼时彼刻甚至很多投资人为不能进入PPG而感到遗憾,正像一位投资人所说,“投资人经常面对的就是,‘行业不错,我们企业团队就是这样,基本面有好有坏,也不是那么完美,所有因素都摊开在这里了……’面对0和1结果的选择,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这种选择的痛苦是投资人必须承受的。”   在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中,谁又能保证绝对不被忽悠?这也使类似的事件发生之后,有投资界同行用“哀矜勿喜”、“感同身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而特别明显的是,在2008年-2009年出现了投资人的频繁变动,以至于有创业者不无感慨地对记者形容:“有天一开会,发现投资我们的各家基金都换经理了,几乎没有认识的人了,于是大家又都相互交换名片彼此介绍。”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投资人的这种变动,除了与风险投资的自身形势(比如LP冷冻资金链)有关之外,也与之前投资人的浮躁心态有关,比如尽职调查时间短,就可能影响到投资的成功率。   根据行内人的分析,这个时刻投资人的频繁出走,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投的项目出了问题;另一种是所投项目目前还没出问题,但他们通过介入董事会发现了问题,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出现问题,所以在问题还没爆发之前提前出走;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同一机构的其他合伙人要求有人为“坏苹果”负责,否则会影响向LP的再融资,也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声望,这时当初负责失败项目的、或者力主投资整个项目的投资人只有黯然离开。   其实,对那些一招失手而不得不远离江湖的投资人来说,以前可能也并不乏成功案例,但是创投行业的职场法则也再度显示了其现实性:对此有业内人士就表示,“其实每个创投都是在经营自己个人品牌,因为整个投资的圈子都很小,所以有些影响很负面的投资案例,也等于是VC个人的职场‘危机’”。   对此,还有人建议,应该更完善风险投资的决策流程与机制,同时在合伙人之间建立起更深的相互信任,“在充分讨论、大家都畅所欲言的时候,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失败的可能性。”

时间: 2024-09-20 16:33:15

风险投资人真相4:“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的相关文章

风险投资人真相(一)

许多人对风险投资(VC)都有自己的观点 - VC的利与弊,是否接受VC,从哪个VC哪里拿钱,如何让VC投资你的公司,VC是老练的承担风险的专业投资者还是仇恨创业者的精神病,等等. 通常这些观点都是来自个人跟VC打交道的独特经验,而且通常是自己的不愉快的负面经历 - 通常相对于有愉快经历的人,有负面经历的人更愿意向别人倾诉他的观点. 基于这点,我将尽力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来讲述这个关于风险投资真相的话题. 有言在先,我的观点并不是比其它创业者更有正确 -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而且无疑这是一个容易产生不一

风险投资人真相(二)

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向VC融资竟然是做慈善事业,可惜受益的大部分是美国老百姓. 下面是全文: 投资公司的比较和投资公司合伙人的比较: 当筹措风险投资之时,要记住投资公司在投资风格和自身质量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比如,有些投资公司对企业家非常友善,有些却粗暴异常. 有意思的是,风险投资在财务上的成功似乎与企业家之间的友好程度没有什么关系. 不同投资公司的投资人(合伙人)在风格.个性.知识.经验.能否提供帮助.动机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相差甚远. 我个人建议是更倾向于选择适合的合伙人而不是选择一个适合的

吕传伟揭秘中国在线打车业的丛林法则

编者按:如果你想要创业,或许这篇 文章可以给你介绍一个真实而残酷的现实环境.我的朋友吕传伟是国内少数创业不走"捷径"的人,一个硅谷海归在遵循丛林法则的中国互联网江湖中如何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换言之,在成王败寇的竞争环境下,大家都在以成败论英雄,吕传伟究竟是选择妥协还是选择改变游戏规则?海归创业者是适应环境还是改变环境?中国互联网长期遵循的丛林法则能否通过创业打破?这些是我所关注的问题.我以为,与这些问题相比,打车App是否制造不公平?监管问题是否扼杀打车App?则显得无足轻重.即使

气候危机与丛林法则的超越

自然选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中阐述了自然选择的力量:它每日每时都在对变异进行检查,去掉差的,保存.积累好的.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机会,它就默默地不知不觉地工作,去改进各种生物与有机的和无机的生活条件的关系.也许全球气候变暖正是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它在警告世人,现代工业的发展已经"变异"了,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必须改变目前这种疯狂竞争.滥用生存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 气候问题是没有国界的,地球上的每个人呼吸着同一种空气,然而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Solo刘春河:逆丛林法则从卖瓜少年到硅谷骇客

做为85后的创业者,赤子城创始人刘春河似乎比别人幸运,首个真正涉足互联网的创业项目Solo在海外便积累了大量忠实用户并且还在稳步扩张中, 公司估值已超过1亿美金,显示出良好的增长态势.2月19号大年初一,Solo联合雅虎 发力移动搜索,闪耀首届雅虎全球开发者大会 ,在硅谷刮起了一股"Solo旋风".Solo已经成为一个草根团队快速成长为全球黑马项目的典型案例.作为"白手起家"的创业代表,他们还被邀请参观曾经诞生过Pinterest 的著名孵化器"骇客道场&

一名风险投资人总结的创业者们十大迷思

  我最近成了一名风险投资人,所以经常可以遇到一些创业者[1]在创业时常犯的错误.为了避免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说教,我想把这些错误在这里做一个总结: 迷思一:一个好想法就可以让你赚大钱 事实是好想法对于商业成功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微软应该算是获得商业成功的典型,但是在它的整个发家史上却找不到一个完全独创的"好想法".事实上微软正式通过模仿对手的想法并在竞争中打败对手而一步步发展壮大的.Google确实有一些独创的,像Page Rank,Ad-words,廉价机器集群等.但是这些没

盘点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明星风险投资人

今年,<创业邦>杂志正式推出了"40位40岁以下明星投资人".这个榜单分为两部分,40 岁以下明星风险投资人和40岁以下明星天使投资人--两者都同属于早期投资人的行列.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创新工场合伙人汪华提到,中国从事早期投资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无论是VC机构还是天使投资人,与美国比起来都很少.但是,伴随移动互联网等前沿创业领域的兴起,中国创业者的队伍在不断扩大,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这种壮大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早期投资人的角色会愈加重要.我们之所以把榜单的准入点定为&

评论:淘宝内乱别用丛林法则绑架消费者

李妍 因不满淘宝商城新规,10月11日晚,数千名中小 卖家集中攻击商城大卖家以胁迫淘宝:恶意拍下商品后申请退款及赔付,导致多家商城大卖家被迫下架商品,运营停滞.此次"暴乱"背后,是淘宝与中小卖家矛盾的集中爆发,也是淘宝新规面临的第一道考验. 从去年淘宝大幅修改搜索规则,引发全国300余中小卖家到杭州淘宝总部集体抗议,到今年淘宝商城宣布升级商家管理体系,大幅提升商城店家成本,导致资金实力较弱的中小卖家无奈退出商城,并最终引致此次"网络暴乱".在淘宝逐渐抽离"

微软小冰挑战互联网丛林法则: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

随着二代小冰的发布,微软已经把小冰从一只丑小鸭塑造成一个小天鹅.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微软必应在华发展的无奈与烦躁. 微软似乎悟道了中国互联网的丛林法则,那就是要活在赞誉和责骂之中,有多少人骂,就有多少人粉.但是我认为,对于小冰这样附着了了微软众多技术的产品而言,这种做法让你毁誉参半. 小冰借奶茶妹妹走红 微软深知,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38695.html">娱乐至死. 4月初,奶茶MM章泽天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消息,被微软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