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实名制”尚无下文,“百分百验视制”又出炉了。
近日,一条“中通速递将率先执行实名制”的消息引起了快递业的连锁反应,然而当事企业自己已矢口否认。“说中通要做实名制,那是外界的误读,公司其实要推行的是百分百验视制度。”日前,中通速递副总裁徐建国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做了澄清。
所谓“百分百验视制度”是指,快递企业为维护快递渠道安全,要求收件员在收派件时对用户交寄的物品进行百分之百全部检查,用户拒绝开拆拒绝验视的,不予收寄。
继中通做出决定后,圆通速递在此后很快发出公告称,即日起将对寄件进行百分之百的验视。而后申通韵达等快递企业也纷纷表示跟进。
不过,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难以对业务人员是否验视进行有效监督,业界普遍担心所谓的“百分百验视制度”最终会流于形式。
这一质疑也引起了相关业务管理部门的注意。2月28日,国家邮政总局急下监管令,称对不落实到位的快递企业,最重处罚将吊销快递经营许可证。不过,监管令能否有效推动“百分百验视制”的施行,仍有待市场的检验。
标准升级
据徐建国介绍,验视制度其实也并非快递业中的新事物,早在去年快递企业达标许可的时候就已经要求各家落实开箱验视工作。但由于此前定下的验视制度是行业性标准,因此对各家快递企业而言,也并没有强制性的效应。
“要求一直都有,只不过在执行当中大家水平参差不齐。比如许多快递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老客户可能没有坚持去开箱验视。”徐建国向本报记者表示。
此后不久,验视制度很快被列入国家性标准。记者了解到,在去年年底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邮政行业《快递服务》系列的3部国家标准,其中对“用户交寄的包裹和印刷品,收寄时应当场验视内件,用户拒绝验视的,可不予收寄”进行了强制性规定,并要求各家快递企业务必在今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
“验视制度是从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从推荐性标准上升成了强制性标准。”徐建国总结说。
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如圆通中通韵达顺丰等几家大型快递企业已提早展开“百分百验视制”,其中中通和圆通还要求对散客群体,比如宾馆浴场马路边揽收的快件要做寄件人身份证登记。
验视新政对快递企业直接的影响就是成本上升。上海一家大型快递企业的高级市场经理向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施行百分百的验视制度后,由于当面检查验收所耗费的时间变长,因此快递员的派件效率就下降了。原来他们的业务员每天可以揽送50单快递,现在每天起码要少收10单,这样每个员工每个月就要减少300单的量,如果不增加人手,那么企业每月要减少几百万单生意。“但如果新招人,就意味着企业要多掏一份底薪,还要多交一份社保,这又是一块固定成本支出。而原有的快递员收入也会下降,因为派件数量降低后,他们的提成变少了。”
抱有这一态度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多家快递公司向记者表示,“百分百验视制”推行后成本上升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现在还不敢说涨价的事,这个时间段谈这个太敏感了,各家公司都会先扛一阵,等过了风头再做调整。”上述人士向记者表示。
事后监管难题
不过,验视新政能否被百分百贯彻执行仍是个很大的疑问。上海快递行业协会的人士表示,上门取件只有快递员和客户两者,并没有第三方监督,验不验视只好全凭自觉。
“我们平时要运大量淘宝的商品,这么大的业务量,这么多包裹,哪有时间一个个去验视啊?”一家小型快递公司的朱姓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哪怕是国家推行的是强制性标准,最终也很难执行。“国家怎么知道我有没有验视?怎么监督?怎么管理呢?”
一位快递业务员也向本报记者表示,行业性的验视要求一直都有,只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各家的执行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都希望图方便,希望收件时速度更快些,所以很少会去专门验视。特别是对老顾客,看的必要性就更少了,你要真查看对方也会不乐意。有的物件客人已经提前包装好了,如果硬要开包查看,会遭到很多顾客的抵触和反感。而且现在行业竞争那么激烈,客户如果一不高兴,换家快递公司,吃亏的还是自己。”
如何对业务人员进行有效监管?仍是摆在快递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2月28日,国家邮政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快递企业收寄验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邮政管理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快递企业收寄验视工作,确保寄递渠道安全畅通,对收寄验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必须依法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依法吊销快递经营许可证。
中通速递副总裁徐建国对本报记者表示:“中通把百分百验视制度和公司旗下的各个配送点的业务考核结合起来,实行"谁揽件谁负责"的方针,如果出了问题,就对站点进行处罚,罚金每次在2000元至5000元不等。”
“企业监督快递员政府监督企业,看似层层监督的网络,但实际上都是事后问责。这种事后管理的方式往往要等危险发生后才发现验视制度有没有执行到位,而这并不利于防范先期风险。”正略钧策咨询顾问张伟锋对本报记者表示。
据徐建国介绍,中通在全国的派送站点有4000个之多,镇一级的业务人员虽然普遍只有五六名,但如北京等直辖市或省会的快递业务员有2000名之多。由于快递业粗放的加盟模式以及大量庞杂的社会流动性人员的存在,很可能导致面临处罚的快递员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