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如何对技术选型 三个标准必备

  众所周知,技术不再是困扰CIO职业前途的必备要件之一。但是,这不是说CIO可以不关心技术了。相反,笔者认为,CIO可以不精通某种技术,但是,一定要对这种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有个清晰的了解。因为在">信息化管理软件选型或者信息化战略制定的时候,还是离不开技术,除了对软件本身进行选型之外,还需要考虑其采用的技术的选型。

  具体的来说,CIO在技术选型上,要考虑所采用的技术是否稳定、扩展性是否较好、跨平台的性能等等。在软件选型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软件的功能,也要考虑其所采用的技术,只有如此,CIO才能轻松应对后续的变化。

  技术选型标准一:跨平台性。

  随着微软打击盗版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操作系统的使用成本。确实,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已经习惯使用免费的软件,若让他们掏腰包,去买正版的操作系统与OFFICE办公软件,而且这些费用还不低,他们不一定会肯。笔者相信,随着微软盗版力度的加强,企业一定会千方百计的去寻找微软操作系统与办公软件的替代品。恰好,这个就给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与OPEOFFICE办公软件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其实,根据笔者的使用经验,这个开源的操作系统与办公软件,其性能方面并不比微软的操作系统与办公软件差。而只是员工以前在学校中学的都是微软的产品,所以,对于LINUX系统上的软件操作并不时很熟悉,所以,会对他有排斥心理。另一方面,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与办公软件在界面的友好性上可能还是跟微软的产品有所差别,但是,这并不影响实用。而且,LINUX操作系统,在业界的评论上,其稳定性要比微软的操作系统要好,而且,其受到病毒袭击的机率也比微软的操作系统少得多。

  所以,借着微软打击盗版力度的加强,恰好给了一个LINUX系统普及的机会。相信随着企业对于LINUX系统认识的加强,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这个开源的LINUX系统。

  但是,这对企业或许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对于CIO来说,却是一个头疼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很多的管理软件,如ERP、财务管理软件等等,都是在微软操作系统的平台上开发的。由于平台开发技术的限制,这些为微软操作系统量身定制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无法在LINUX平台上运行顺畅,有的甚至是不兼容的。为此,企业若向放弃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虽然可以节省操作系统上的授权费用,但是,也必将面临着这些管理软件的取舍问题。

  所以,为了我们CIO后续在操作系统的选型上没有这么多的限制,笔者认为,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看到这个趋势,在信息化管理软件选型的时候,要注意软件的跨平台性能。简单地说,我们选择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不仅要在微软的操作系统上能够跑的顺畅,而且,在LINUX系统平台上也要能够运行顺利,甚至还能够支持苹果等操作系统。只有如此,下次我们在操作系统转型的时候,才不会受到这些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限制。

  一般来说,现在一些基于JAVA开发的、WEB模式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基本上都能够实现多平台的兼容。而且,现在这也是信息化管理软件发展的趋势。以后支持单一平台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就像以前只有单一语言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一样,市场份额将会逐渐缩小。

  技术选型标准二:扩展性与集成性的考虑。

  信息化管理系统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体系。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企业中所采纳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不是以前单一的一个财务管理软件。如笔者所服务的企业,已经有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等等。现在要成功实施一个信息化项目,已经不是一件难事,大家都有了丰富的信息化项目实施经验。像以前所说的“上ERP系统是找死,不上ERP系统是等死”的现状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ERP实施的成功率已经非常的高。

  所以,现在信息化项目成功上线已经不是我们CIO所追求的最高目标,而是最基本的目标。现在我们CIO所要考虑的,是系统的集成问题。如何把企业先后实施的各个信息化项目有效的集成起来,减少信息化项目上的重复投资,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效果,这已经是考验我们CIO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现在SOA系统,一个系统集成的平台,在信息化管理中,如一匹黑马,独树一帜。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企业对于信息化系统整合的迫切需求。

  为此,我们CIO在信息化管理软件进行选型的时候,就需要考虑这个系统集成性的问题。要考虑我们所即将采用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有否提供丰富的接口,可以跟其他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交流。

  虽然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SOA发展也只是起步,没有成熟,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是,我们CIO需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在信息化管理软件选型的时候,需要关注软件开发商有没有这方面的尝试。如公布自己的接口的详细参数信息,如此的话,即使后面没有统一的集成平台,则通过少量的开发,也可以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操作系统平台整合起来。

  另外关于系统整合还有一个偷懒的方法。就是我们在软件选型的时候,要看看其软件开发商有没有形成一个信息化管理的体系产品。如企业现在可能只需要采用ERP系统,但是我们在CIO选型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个软件开发商是否还开发了CRM系统或者工作六管理系统。因为他们的这些系统之间往往可以实现很好的集成。如此的话,下次若需要其他的信息化管理软件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考虑购买他们的产品,如此的话,就可以非常轻松的实现各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集成。

  故,笔者认为,系统的集成是未来信息化管理软件发展的一个趋势,所以,为了后续工作的方便,我们在选择第一个信息化管理软件的时候,就需要有软件集成的思想。只有如此,后续企业需要软件集成的时候,我们才不会手忙脚乱。

  技术选型标准三:技术稳定性的考虑。

  软件企业跟生产或者商品企业对于技术的追求可能有所区别。软件企业更多的关注是这个技术会否过时,他们往往希望利用“时髦”来推销他们的新技术产品。而对于生产企业来说,笔者认为,时髦并不是企业所关注的重点,他们更加关注的是这门技术的成熟程度,是否会像微软操作系统一样,隔几天就需要打补丁或者软件升级。

  在我们CIO严重,最适合企业的技术不时往往不是那种刚出炉的技术,虽然他们比较先进,解决了以前产品中的种种缺陷。但是,他们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不够稳定。隔三差五的会出现几个漏洞。而这真是作为CIO最不能够忍受的。因为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利用中,可能你做的好人家不一定主意,但是,一出现什么问题人家就会抓住你不妨。这大概就叫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吧。

  故笔者建议,各位CIO在软件选型的时候,考虑技术因素的时候,不要太关注与技术是否够时髦,会不会过时的问题;而应该更多的考虑,这门技术或者产品,是否稳定,用户群是否过大。

  在信息化管理上,笔者一向强调,要学会模仿,而不是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信息化管理行业,变数太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部分是死的比较惨的人。若我们等到别人先试用了之后,产品或者技术被改善的差不多了,然后我们再去采用这种技术或者产品,则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由此带来的风险。

  笔者认为技术选型有时候比产品功能选型更加难。因为技术选系的话,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而且现在技术的更新换代实在让人有点目不暇接。现在比较流行的不B/S模式说不定哪一天也会像以前C/S模式一样被其他模式所代替。而功能选型的话,至少功能是可以收集的,只需要细心与时间,一般不会有多大的误差。

  笔者现在接触的信息化项目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感受也就越来越深。你如果把现在的企业当作临时的中转站,你可能不会有这么大的顾虑,可能会以为只需要考虑未来的几年的时间就可以了。但是,你若想在这家企业中终老,那么,考虑的因素就会比较多,什么软件的集成、软件的扩展性、技术的稳定性与先进行之间的矛盾与取舍,都是我们CIO所需要关注的内容。

  所以,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给我们CIO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但是,也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时间: 2024-10-27 13:40:34

CIO如何对技术选型 三个标准必备的相关文章

CIO需要围绕技术架构进行项目选型

三分软件,七分实施,十二分数据.虽然这几乎已经是业界的一个共识.但是笔者认为,技术层面的东西仍然是信息化项目选型中一个难以跨越的鸿沟.如果在软件选型过程中,忽略了技术架构的内容,那么CIO很难保证整个信息化项目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笔者认为,在信息化管理软件选型时,仍然要围绕技术架构进行项目选型.具体来说,需要考虑如下三个技术问题. 问题一:技术的成熟性 在2008年大家都说微软的vista操作系统是迄今为止最失败的操作系统.种种迹象表明,这的确是一个事实,而不适毁谤.如微软把向个人电脑制造商提供

CIO须知:ERP选型三步曲 学医 看病 抓药

选型三步曲-学医.看病和抓药 随着中国加入WTO,政府又加大了对企业信息化的扶持力度,为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立于不败之地,很多企业都准备实施ERP,很多IT媒体都开辟专栏介绍实施ERP企业的成功案例.实施ERP系统后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我今天结合本公司实施ERP的经验主要谈谈ERP选型的一点心得,希望能给后来者给予一些启示,让他们少走些弯路. 一.学医:理解ERP 1.请进来 企业在准备上ERP之前首先应请专门的管理咨询公司上门为高中层领导培训ERP的原理,阐述ERP究竟能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

OA选型 三条底线不能碰

OA选型三条底线不能碰 OA选型的标准到底有多少,这里不好一一罗列.一方面各行各业有不同的准则,另一方面每个用户的思考角度也各不相同.但讲到OA选型不可碰触的底线还是可以说上一说的,先从以下三点讲起. 老化的技术路线 人们为什么要追捧新产品?旧产品用得好好的,新产品增加的功能也不一定是自己需要的,即时老产品有些小bug也不是非换不可,可是为什么所有人都不约而同选择了新产品?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新产品功能丰富,而是即使客户愿意为老产品买单,而厂商却不再为其投入了,包括资金和服务.人们可以忍受功能不

大数据平台架构技术选型与场景运用

一.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在工作中的应用有三种: 与业务相关,比如用户画像.风险控制等; 与决策相关,数据科学的领域,了解统计学.算法,这是数据科学家的范畴; 与工程相关,如何实施.如何实现.解决什么业务问题,这是数据工程师的工作. 数据工程师在业务和数据科学家之间搭建起实践的桥梁.本文要分享的大数据平台架构技术选型及场景运用偏向于工程方面. 如图所示,大数据平台第一个要素就是数据源,我们要处理的数据源往往是在业务系统上,数据分析的时候可能不会直接对业务的数据源进行处理,而是先经过数据采集.数据存储

混合应用技术选型

    混合应用技术选型   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使用 hybrid开发模式来做app,我司在一些个别项目上也采用了这样的架构,目前来看整体还可以,但是也是有很多的坑要去填.   目前开发APP的三种形式: 1.客户端(纯原生)+服务端(php/java/...) 2.客户端(原生+html5)+服务端(php/java/...) 3.客户端(webap(SPA))+服务端(node环境+vue/react/...)   方案一应该是目前主流公司的标准开发模式,我们公司以前的产品也大都以这种方式来

【技术干货】我们的项目是如何技术选型的

​ 本文作者:上海驻云开发总监   陈昂 以下正文: 公司逐渐壮大,团队日趋稳定.作为一名陪着公司一块成长的一分子,我深感欣慰.蓦然回首,发现我们竟然有了诸多产出与成果.有平台,有工具,有产品,有项目.有些项目进行中,有些产品已夭折.但不管怎样,看着这么多已有成果,还是小小的骄傲了一下.然而骄傲之余,精心沉思,我们积累的太少,沉淀的不够.以前,我们就像是在打仗,为了生存,你死我活,兵贵神速,分秒必争.现在,我们多少可以喘一口气的时候,有必要回顾下,总结下,沉淀下了. 那么,今天就先回顾下我们之前

分布式测试框架架构与思考(1)技术选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是哪个行业,这都是一句至理名言,软件测试当然也不例外.这也正是分布式测试框架(下文简称DST)设计的初衷. DST是海量数据项目背景下,为了解决测试集管理.运行.查询和测试执行.控制以及监控.日志数据的收集整理的一个通用型测试与分析平台.这个平台既包含了传统测试框架的特点也包含了自身的开创性思想.作为DST从前端界面到后端服务的亲身经历和开发者,下面我将从技术选型.架构设计.功能点分析.使用场景以及周边支持工具这几个角度来对DST测试平台做一个总结,进一步

人民银行CIO:以稳健落实“两地三中心”

本文讲的是人民银行CIO:以稳健落实"两地三中心",3月25日消息,2011中国国际金融展信息发布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王永红指出,2011年人民银行科技司将以稳健的步伐落实人民银行"两地三中心"(生产数据中心.异地灾难备份中心.同城应急灾难备份中心)信息化安全运营布局. ▲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 王永红 王永红认为,作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服务职能的重要延伸,中国国际金融展历经十八年发展,不仅成为金融信息化优秀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国际化平台,更成为人民银

技术选型——混编APP应用概述

本文主要是针对**APP进行开发之前的技术选型准备文档,现在share出来,希望在做同类开发的您留下宝贵意见. =============================分割线===================================== 一, 主要应用技术  Node.Js     Node.js 是一个基于ChromeV8 引擎的 JavaScript 运行环境.Node.js 使用了一个事件驱动.非阻塞式 I/O 的模型,使其轻量又高效.Node.js 的包管理器 npm,是全